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的故事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汪锡鹏//殷叔平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知道中国历史有哪些形形色色的钱币吗?你知道这些钱的背后都有些什么故事吗?你知道“见钱眼开”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钱为什么叫“钱”吗?……

《钱的故事》——关于“孔方兄”的故事“汇”,带你探索钱币的深层含义,带你领略钱币的艺术之美……

最富阅读趣味的图解版“说钱解币”,深入浅出让你了解钱币深远的文化渊源,收录多种钱币协会珍藏的钱币图片。一部趣味“钱的小百科”,带你了解钱的来龙去脉,窥见财富的内在奥秘。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钱”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和钱相关的故事——钱与君王的故事,钱与百姓的故事,钱与名人的故事,钱与书法的故事……

因为钱币收藏的专业性。钱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不易被大众知晓。但在本书中,透过作者的细腻描述,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欣赏到这方寸之间的艺术之美。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多种钱币协会珍藏的钱币图片。各种各样的钱币,在图文并茂的解说下,立即变得鲜活起来。

透过这些钱币,我们可以和充满智慧的祖先面对面,一窥古老中国的朝代更替与政治权术之谜,欣赏到汉字形体的龙飞凤舞与多采多姿之美,近距离触摸人文、民俗、历史等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

目录

第一章 走近钱币

 1.货币的名称

 2.形形色色的原始货币

 3.天生的货币——金银

 4.曾经辉煌的铜钱

 5.不可或缺的配角——铁钱、铅钱、夹锡钱

 6.一纸千金——纸币

 7.话说孔方兄——铜钱圆形方孔之谜

 8.“模范”与古代钱币的铸造

 9.称钱衡、法钱和古代的货币管理

第二章 钱币上的历史

 1.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钱币上的春秋战国史之一

 2.问鼎中原·三家分晋·五国相王——钱币上的春秋战国史之二

 3.莫道区区秦半两曾看刘项入成阳——钱币上的春秋战国史之三

 4.化干戈为钱币——从秦始皇所铸十二金人的命运谈起

 5.安禄山的洗儿钱和史思明的顺天钱——从另一个侧面看唐代的安史之乱

 6.矛盾的魏晋气象——魏晋时期两种尖锐对立的财富观

 7,隋五铢: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8.明代年号钱上的政治风云——从钱币看明代的宫廷斗争

 9.从钱币上看孙中山革命风云

 10.一部生动的新中国社会发展史——五套人民币图案中的历史

 11.货币千年载春秋——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看历史人物的功过

 12.古代的年号与年号钱

 13.货币:民族融合的见证——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货币

 14.钱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第三章 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1.钱币书法春秋——小舞台上的大艺术

 2.北宋的御书钱与钱文书法的辉煌

 3.钱币文化史上的瑰丽篇章——南唐和两宋的对子钱

第四章 钱币与民俗

 1.钱与人的生前身后

 2.钱与人的衣食住行

 3.钱与人的福禄寿禧

 4.从“见钱眼开”说起——关于古钱币与疾病的防治

 5.《罗汉钱》·罗汉钱·厌胜钱

 6.钱币的别名和俗称

第五章 钱币与文学

 1.手头无钱不为贫架上有书便是富——楹联钱话趣谈一

 2.温饱富豪讲风雅饥馑画人爱银钱——楹联钱话趣谈二

 3.生财有道务必见义思意——楹联钱话趣谈三

第六章 钱币与人物

 1.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晏子

 2.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3.“一钱太守”和“十钱主簿”——清官与贪官的故事

 4.叶李与第一部纸币发行管理条划

 5.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第七章 钱币趣谈

 1.钱币的异化——介绍信·会员证·通行证

 2.钱卜种种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北宋“一钱诛吏”案

 4.哪知绝代如花貌只换看囊一文钱——从《秋胡戏妻》说起

 5.钱币与战争

 6.万千佛祖铸成钱——唐宋的毁佛铸钱运动

 7.佛教与“钱”的千千结

 8.《十五贯》的疏漏与钱币的演变

 9.摇钱树的由来

 10.钱币上的谶纬之学

 11.永安钱难永安

 12.鲁褒《钱神论》的时代启示

 13.俚语俗语中的“钱”

 14.鞭挞·讽喻·警示——从古代与钱相关的称呼说起

 15.扑满趣谈

试读章节

到商朝后期出现了铜仿贝。铜仿贝的出现使贝币达到了自身发展史上的巅峰,同时又成为贝币走向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转折点。铜铸贝币的诞生宣告了金属货币时代的到来。

海贝是我国古代早期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一观点可以从3个方面来证明。首先,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的海贝可以证明这点。公元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仰韶遗址中就曾发现有贝,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了12枚贝,在郑州白家庄的一座商代前期的墓葬中,一下出土了602枚穿孔的海贝。1976年,殷墟小屯村附近的一个较小的公元前12世纪中叶的王室墓中,竞出土了7000余枚海贝。这些海贝大都放置在墓主的口中或手足部,有的海贝背部有琢孔,显然是为穿系之用。海贝在西周时流通更为广泛。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宁夏的西周墓葬都曾发现有贝,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河南新郑的一座春秋墓葬中一下出土了317枚海贝。上世纪50年代,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墓葬中一下出土了727枚海贝。这些海贝大都放置在随葬的铜鼎、铜甑之中,显然是墓主的随葬品。随葬品中海贝(货币)的多少往往体现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和地位。以海贝作为随葬品反映了其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汉字的结构来印证海贝在流通货币中的鼻祖地位。汉字中凡是同物品的接受、交换以及价值、财产有关的字或词,大都离不开一个“贝”字。例如:财、资、贵、贱、赔、赚、赈、购、货、贿、赂、赊、贩、贬、贮、赌、贪、贫、赏、贻(赠送财物)、贷、贸、贡(古代臣民向皇室缴纳财物)、赁(出钱租用)、贳(出借财物)、负(亏欠财物)、遗赠(赠送)、赉(赏赐)、赛(旧时用财物祭祀报答神)等等。由此可见,早在汉字形成之际,贝作为货币,已经在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广泛流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深深打上了它的烙印。

最后还可以从有关史籍的记载和文物的铭文中,证明海贝的确是最早的主要流通货币。汉代的桓宽在《盐铁论·错币》中称“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按照他的说法,海贝在夏代就已经成为货币了。贝币在商代的行用更为普遍,《尚书·盘庚》记载“具乃贝玉”,并且指明贝玉为“货宝”。在甲骨卜辞中,有囚贝、锡(赐)贝、取贝等,商代的金文中也多有赏贝、锡贝等说法,《中鼎铭》上则记有“侯易中贝三朋,用乍祖癸宝鼎”。

龟壳也曾是流行颇广的货币。在古代,人们把麟、凤、龙、龟视为四灵。四者之中只有龟是在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人们自然倍加珍爱。同时,由于龟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它的长寿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神秘莫测的色彩,大大刺激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由此被视作神龟,成为人们占卜祸福凶吉的工具,龟壳也因此身价陡增,成为帝王贵族争相收藏的宝贝。《礼记》中讲“诸侯以龟为宝”,《史记·平准书》中讲“人用莫如龟”,反映了当时龟币的地位远比贝币高得多。加上龟壳易于分割,由此成为充当货币的理想材料。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河南汤阴古牖里城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龟板,大部分龟板上都刻有象形文字,据专家鉴定是殷代的文字,龟币在当时流行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汉武帝时推行白金三品,其一取龟形,名龟币,值三百;王莽币制改革时,曾作龟宝四品;贝货五品,这些现象说明原始龟币一直到西汉末年仍有重要影响。

在商周先秦时期,谷和帛等由于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也曾被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并且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乱等种种原因,断断续续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卖炭翁》通过一个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唐代官府以强买的形式掠夺百姓财物的罪恶行径,诗人在诗中满怀愤怒为普通百姓的不幸鼓与呼。诗中的“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当时布帛充当货币的事实。只是由于谷和帛的品质不一,作价困难,作为交换的媒介存在诸多不便,一旦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诞生以后,谷和帛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和地域内才被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商品的交换。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火不绝,政权频繁更迭,币制混乱,政府曾下令废禁铜钱,谷和帛因此回光返照,一度取代铜钱,流通的范围一时十分广泛,甚至政府征税和赏赐直接就用谷、帛。谷和帛取代铜钱等成为流通货币,对于社会经济来说无疑是一种倒退,但在战乱年代,暂时以谷、帛作交换的媒介,对于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源,有它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谷帛作为货币这一现象自隋唐以后便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海贝、龟壳、谷、帛以及牲畜等这些原始货币形态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原始货币或者由于其来源无法有效控制(比如贝币),或者由于其数量有限无法适应社会流通的需要(比如龟币),或者由于其流通的不便(如谷和帛),或者由于其不便于计量等原因,先后告别了历史舞台,让位于人工制造的货币。贝币在春秋以后便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龟币流通的时间比贝币短,谷和帛断断续续流通的时间稍长一些,但流行的地区有限。以金、银、铜、铁、纸等为材质的货币,先后取而代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领风骚,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国古代的货币史由此揭开了一页页新的篇章。P8-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