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匮要略临证发微(中医经典临证发微)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何任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公元1340年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条文的顺序参考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全书虽然以《金匮要略》原文为领衔,一一阐述其精神,但其核心内容则是以临证运用经方的体会来探究《金匮要略》方的运用规律,即所谓“探微索隐,足以解疑释惑”。为了突出特色,本书在原文下设立了“提要与分析”、“辨治要领与思路”、“临床应用与研究”、“选注与案例”等四个条目,便于读者选择阅读。

本书按条目编排,既有深奥的理论,又有浅显的解说;既有理论文献的依据,又有临床实践的佐证,故可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运用《金匮要略》方的临证指南,也可作为中医院校师生讲授和学习《金匮要略》的参考用书。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丛书之一,是著名中医何任教授应用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临床经验总结。本书以元代仿宋刻本《金匮要略方论》原文为领衔,一一阐述其精神,核心内容是用临证运用经方的体会来探究《金匮要略》方的运用规律,以求“探微索隐,足以解释疑惑”。各条下设“提要与分析”、“辨治要领与思路”、“临床应用与研究”、“选注与案例”各项。本书可为中医及中西医临床、教学提供中医经典和临床医学结合的参考。

目录

导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一、痉病

 二、湿病

 三、喝病

百合狐蜜阴阳毒病

脉证治第三

 一、百合病

 二、狐蠡病

 三、阴阳毒病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一、中风病

 二、历节病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一、血痹病

 二、虚劳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一、肺痿

 二、肺痈

 三、咳嗽上气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一、腹满

 二、寒疝

 三、宿食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一、五脏风寒

 二、积、聚、繁气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

证并治第十三

 一、消渴

 二、小便不利

 三、淋病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

脉证治第十六

 一、惊悸

 二、吐衄下血

 三、瘀血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一、呕吐

 二、哕

 三、下利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一、疮痈

 二、肠痈

 三、金疮

 四、浸淫疮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蜕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一、趺蹶

 二、手指臂肿

 三、转筋

 四、阴狐疝

 五、蛔虫病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方剂索引

试读章节

(二)选注与案例

病有浅深,证有中外,此则湿气浅者也。何以言之?湿家不云关节烦疼,而云身上疼痛,是湿气不流关节而外客肌表也;不云发热,身似熏黄,复云发热,而黄而喘,是湿不干于脾而薄于上焦也。阴受湿气,则湿邪为深,今头痛,鼻塞而烦,是湿客于阳,而不客于阴也。湿家之脉当沉细,为湿气内流,脉大者阳也,则湿不内流,而外在表也。又以自能饮食,胸腹别无满痞,为腹中和无病,知其湿气微浅,内药鼻中,以宣泄头中寒湿。(《注解伤寒论》)

一人素病黄,忽苦头痛不已,发散降火,历试无效,诊得脉大而缓,且一身尽痛又兼鼻塞,乃湿家头痛也。投瓜蒂散一匕内鼻中,黄水去一大杯而愈。(《续名医类案》)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0)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一)提要与分析

本条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用麻黄加术汤发汗治疗寒湿在表提示有二:一是麻黄加术汤即是麻黄汤加白术,麻黄汤为风寒表实而设,用之湿病,则为表实湿病,因此除身体烦疼之外,当有无汗的症状;二是麻黄加术汤中麻黄与白术相伍,麻黄得术,则虽发汗而不致过汗;术得麻黄,并能行表里之湿,不仅适合于寒湿的病情,而且亦是湿病解表微微出汗的具体方法。火攻可致大汗淋漓,正伤而病不除,故宜慎之。

(二)辨治要领与思路

1.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

2.麻黄加术汤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四两,故重用白术是应用本方的要点之一。

(三)临床应用与研究

麻黄加术汤多用治风寒湿杂至且以湿邪偏胜的痹证。临床上可根据痹证风寒湿偏胜不同进行灵活化裁。如湿重则白术易苍术,酌加茯苓;风邪偏胜加防风;寒邪偏胜加细辛。除痹证外,麻黄加术汤还可用治风寒湿停滞肌表,营卫不和,疹色偏淡的荨麻疹。近人尚有报道麻黄加术汤用治寒湿在表,肺气不宣,水道不利的肺炎等。

(四)选注与案例

湿虽宜汗,但前云大出则湿反不去,则知汗中自有法,故以麻黄汤为发汗之主,而加术一味以为固本清湿之地,则内外两得矣。然发汗虽亦有火攻之法,而非治湿也。故又戒之。(《金匮要略论注》)

于某,男,56岁。1995年5月26日初诊。因半年前下鱼塘捕鱼受寒,翌日即发热,周身疼痛困乏,鼻塞流涕,自服抗病毒冲剂,1星期后感冒症状消失,但出现右大腿外上侧皮肤灼痛,日渐明显,继则麻木,并有蚁行感。4个月后症情未减,在某医院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予神经营养药等内服2个月无效,乃转诊中医。现症:自觉右大腿外侧麻木不仁,畏寒,纳食不馨,舌淡、苔白厚腻,脉迟。此乃寒湿内困外郁,经脉痹阻不畅之候。予麻黄加术汤加味: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5克。5剂尽腻苔渐化,食欲转佳,畏寒已消,惟肢麻减而不著,原方加红花继服15剂痊愈。(《山西中医》,1997,第6期)

陈某,男,32岁。素患脾虚湿困,复感外寒,遍身酸痛,手足困重,背微恶寒,不欲饮食,口中淡,舌苔白腻,脉濡缓。证为寒湿伤于肌表。宜解表散寒祛湿。用麻黄加术汤。麻黄3克,川桂枝6克,杏仁泥9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服药两剂,遍身微微得汗,酸痛得解,手足困重亦减。而脾湿之症显现,脘闷腹胀便溏,后以平胃散加减,调治旬日而痊。(《经方应用》)

张某,女,43岁。患者周身关节呈游走性疼痛近1年,初起患者未引起注意,以后逐渐加重,近日来因天气寒冷,使病情加重,于1989年12月找余治疗,经查血沉38毫米/小时,抗“O”833,类风湿因子阳性。症见:关节疼痛部位不定,恶风怕冷,手足欠温,皮肤枯槁,不易汗出,舌质嫩红、苔白,脉细缓,治以发汗祛风,散寒利湿。方用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杏仁各10克,羌、独活各12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服药7剂,周身关节疼痛大减,自觉手足温暖,手足心汗出,复查血沉、抗“O”已正常,为服药方便,中药改为散剂服用,麻黄、桂枝各60克,白术100克,当归、川芎50克,杏仁45克,甘草30克,以上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10克,经用此方2月余,关节疼痛消失,复查类风湿因子已转阴性。(《江西中医药》,2002,第5期)

张某,女,58岁。2000年10月18日就诊。发病急,恶寒,微热,咳嗽气喘,全身水肿,以颜面部为甚,全身关节疼痛,无汗,口不渴,尿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素有慢支肺心病史。证属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治以解表发汗,宣肺利水,用麻黄加术汤加味治疗。处方:麻黄9克,桂枝9克,杏仁10克,白术12克,桑白皮12克,云苓15克,葶苈子12克,生甘草6克。服药3剂后,汗出、恶寒发热、全身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咳嗽气喘好转,全身水肿消退大半。效不更方,续服上药3剂后,诸症悉除。(《江西中医药》,2006,第4期)

P62-65

序言

何任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长期从事《金匮要略》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先后出版了《金匮要略通俗讲话》、《金匮要略归纳表》、《金匮要略提要便读》、《金匮要略新解》、《金匮要略校注》、《金匮要略语译》、《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等多部中医学著作,被日本学者誉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第一人”。此次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之邀,又编著了《金匮要略临证发微》一书。

本书以公元1340年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条文的顺序参考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全书虽然以《金匮要略》原文为领衔,一一阐述其精神,但其核心内容则是以临证运用经方的体会来探究《金匮要略》方的运用规律,即所谓“探微索隐,足以解疑释惑”。为了突出特色,本书在原文下设立了“提要与分析”、“辨治要领与思路”、“临床应用与研究”、“选注与案例”等四个条目,便于读者选择阅读。

“提要与分析”:提要与分析首先以简洁的语言提炼《金匮要略》原文的中心思想,然后在语译的基础上进行有条有理的分析。语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可能贴近仲景原意,文笔流畅通达,以“信、达、雅”为衡量标准。

“辨治要领与思路”:辨治要领与思路是在深入理解《金匮要略》原文和临床印证的基础上总结所得,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张仲景诊治杂病的思路、方法、规律及其要领,提高临床诊治杂病的能力。

“临床应用与研究”:临床应用与研究扼要介绍《金匮要略》方的传统运用方法和引申应用的病证、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和要点,以及现代药理学、药效学对经方的实验研究成果。

“选注与案例”:选注采纳古代医家对《金匮要略》条文的不同观点理解和精彩的评议,对读者而言能起到加深理解、广开思路的作用。医案选择上,古今兼顾,但以现代医案为主,更好地体现古为今用的出发点。

本书按条目编排,既有深奥的理论,又有浅显的解说;既有理论文献的依据,又有临床实践的佐证,故可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运用《金匮要略》方的临证指南,也可作为中医院校师生讲授和学习《金匮要略》的参考用书。

编 者

2007年6月于杭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