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几百年来,它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但是,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杂剧有时也用来单指“元曲”,元曲也即“元代戏曲”。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古典名著名家导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几百年来,它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但是,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杂剧有时也用来单指“元曲”,元曲也即“元代戏曲”。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内容推荐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锋。早期的宋词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随着词在宋代文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苏轼首开豪放词风后,宋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们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元曲这种文学体裁,收录在本书中的主要为散曲。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一大古典文学体裁,它是元代市井现实的生动写照,元曲合乐可歌,独具特色。 本书依照中国古代最权威的三种版本,精选了唐诗、宋词、元曲各近三百首。既有对字、词、句的注释,又有对整篇作品的风格、手法及意境进行简析的评价。 目录 唐诗三百首 山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在狱咏蝉 梅花落 从军行 于易水送人一绝 登幽州台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不见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春江花月夜 蜀道后期 感九龄十二首 咏柳 望月怀远 回乡偶书 登鹳雀楼 桃花溪 凉州词 留别王维 凉州词 春怨 岁暮归南山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夜归鹿门山歌 与诸子登岘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 过故人庄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早寒有怀 送朱大入秦 宿建德江 春晓 送陈章甫 古意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房给事 古从军行 次北固山下 黄鹤楼 长干曲(选二首) 塞上曲 塞下曲 春官怨 从军行七首(选四首) 出塞二首 长信秋词五首(选一首) 闺怨 采莲曲二首(选一首)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选一首) 望蓟门 终南望余雪 洛阳女儿行 终南别业 送别 青溪 老将行 陇西行 从军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渭川田家 山居秋暝 终南山 归嵩山作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观猎 使至塞上 积雨辋川庄作 出塞作 鸟鸣涧 鹿柴 竹里馆 杂诗三首(选一首) 宿王昌龄隐居 少年行四首(选二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思 书事 送元二使安西 题破山寺后禅院 宿云门寺阁 燕歌行 别董大二首(选一首) 送前卫县李少府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送李侍御赴安西 塞上闻笛 营州歌 送李少府 听张立本女吟 除夜作 钓鱼湾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官之作 江南曲四首(选一首) 逢入京使 早梅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碛中作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官军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赵将军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山房春事二首(选一首) 怨情 行路难 下江陵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望庐山瀑布二首(选一首) 望天门山 越女词五首(选一首) 静夜思 长相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友人人蜀 蜀道难 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 送友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关山月 子夜吴歌四首(选一首) 塞下曲六首(选一首) 乌夜啼 乌栖曲 春思 玉阶怨 月下独酌四首(选一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从军行 劳劳亭 登金陵凤凰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独坐敬亭山 秋浦歌十七首(选一首) 赠汪伦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选一首) 佳人 宣城见杜鹃花 哭宣城善酿纪叟 阙题 月夜 望岳 房兵曹胡马 画鹰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选一首) 后出塞五首(选一首) 月夜 春望 春宿左省 石壕吏 蜀相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二首) 春夜喜雨 赠花卿 水槛遣心二首(选一首) 狂夫 戏为六绝句(选二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绝句二首 绝句四首(选一首) 旅夜书怀 白帝 三绝句(选一首) 八阵图 咏怀古迹五首(选一首) 秋兴八首(选一首) 阁夜 登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江汉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野望 饯别王十一南游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送灵澈上人 听弹琴 酬李穆见寄 别严士元 歙乃曲五首(选一首) 忆鄱阳旧游 宫词五首(选一首) 春行即兴 画松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选一首) 长安遇冯著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自巩洛舟行人黄河寄府县僚友 寄李儋元锡 寄全椒山中道士 寒食寄京师诸弟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赋得暮雨送李胄 滁州西涧 送人人金华 至七里滩作 枫桥夜泊 征人怨 塞下曲六首(选二首) 逢病军人 晚次鄂州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同题仙游观 寒食 省试湘灵鼓瑟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暮春归故山草堂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贼平后送人北归 喜外弟卢纶访宿 听筝 苏溪亭 喜见外弟又言别 从军北征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军行 烈女操 游子吟 题李凝幽居 忆江上吴处士 秋思 近试上张水部 新嫁娘词三首(选一首) 宫词一百首(选一首) 题都城南庄 宫词二首(选一首) 题金陵渡 雉带箭 游城南十六首(选一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春词 竹枝词九首(选一首) 金陵五题(选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竹枝词二首(选一首) 渔翁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与浩初上人同看出寄京华亲故 江雪 雁门太守行 马诗二十三首(选一首) 南园十三首(选一首) 草 缭绫 示符离下弟妹 钱塘湖春行 夜雪 春题湖上 大林寺桃花 问刘十九 暮江吟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悯农二首 遣悲怀三首(选一首) 菊花 行宫 离思五首(选一首) 题情尽桥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赠别二首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赤壁 江南春绝句 长安秋望 寄扬州韩绰判官 泊秦淮 山行 清明 落花 安定城楼 无题二首(选一首) 隋宫 锦瑟 夜雨寄北 乐游原 无题 晚晴 嫦娥 蝉 商山早行 楚江怀古 出塞 杉9 台城 早梅 书边事 已凉 寄夫 寄人二首(选一首) 金缕衣 春思 宋词三百首 玉楼春 长相思 清平乐 破阵子 菩萨蛮 望江南 乌夜啼 乌夜啼 虞美人 浪淘沙 点绛唇 踏莎行 江南春 点绛唇 苏幕遮 渔家傲 御街行 望海潮 鹤冲天 雨霖铃 凤栖梧 夜半乐 定风波 木兰花 八声甘州 天仙子 浣溪沙 浣溪沙 青门引 蝶恋花 破阵子 踏莎行 清平乐 清平乐 采桑子 玉楼春 苏幕遮 踏莎行 生查子 蝶恋花 采桑子 朝中措 诉衷情 玉楼春 蝶恋花 西江月 桂枝香 临江仙 浪淘沙令 清平乐 浣溪沙 阮郎归 思远人 鹧鸪天 御街行 蝶恋花 卜算子 菩萨蛮 江城子 望江南 江城子 水调歌头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西江月 水龙吟 定风波 西江月 念奴娇 念奴娇 临江仙 卜算子 满庭芳 青玉案 蝶恋花 西江月 卜算子 念奴娇 虞美人 减字木兰花 水调歌头 请平乐 谒金门 八六子 满庭芳 望海潮 千秋岁 鹊桥仙 如梦令 踏莎行 浣溪沙 绿头鸭 清平乐 皖溪沙 六州歌头 踏莎行 青玉案 半死桐 夜如年 夜捣衣 杵声齐 剪征袍 望书归 小梅花 陌上郎 台城游 南歌子 忆少年 迷神引 摸鱼儿 永遇乐 风流子 秋蕊香 锁窗寒 瑞龙吟 风流子 满庭芳 兰陵王 六丑 苏幕遮 蝶恋花 西河 过秦楼 惜分飞 鹧鸪天 渔家傲 千秋岁 江神子 水调歌头 朝中措 水调歌头 鹧鸪天 水龙吟 相见欢 九张机(九首) 燕山亭 喜迁莺 喜迁莺 苏武令 点绛唇 如梦令 浣溪沙 如梦令 减字木兰花 一剪梅 醉花阴 渔家傲 念奴娇 永遇乐 武陵春 声声慢 行香子 清平乐 采桑子 爵江月 踏莎行 点绛唇 满江红 减字木兰花 念奴娇 翱梦令 秦楼月 阮郎归 江梅引 十六字令 长相思 忆王孙 虞美人 临江仙 贺新郎 贺新郎 浣溪沙 好事近 满江红 小重山 长相思 菩萨蛮 卜算子 蝶恋花 鹧鸪天 钗头凤 卜算子 秋波媚 汉宫春 夜游宫 鹊桥仙 诉衷情 鹊桥仙 鹊桥仙 浪淘沙 钗头凤 秦楼月 蝶恋花 浣溪沙 眼儿媚 醉落魄 好事近 六州歌头 昭君怨 水调歌头 念奴娇 西江月 水龙吟 水龙吟 清平乐 鹧鸪天 青玉案 菩萨蛮 摸鱼儿 木兰花慢 沁园春 满江红 满江红 贺新郎 丑奴儿 贺新郎 贺新郎 贺新郎 八声甘州 清平乐 破阵子 西江月 鹧鸪天 永遇乐 南乡子 西江月 摸鱼儿 酷相思 惜奴娇 谒金门 蝶恋花 减字木兰花 水调歌头 念奴娇 水龙吟 沁园春 唐多令 西江月 扬州慢 点绛唇 念奴娇 疏影 暗香 角招 翠楼吟 齐天乐 鹧鸪天 鹧鸪天 沁园春 绮罗香 双双燕 满江红 柳梢青 望江南 满江红 沁园春 贺新郎 贺新郎 满江红 一剪梅 玉楼春 清平乐 卜算子 满江红 减字木兰花 风入松 莺啼序 唐多令 祝英台近 贺新郎 沁园春 眉妩 齐天乐 柳梢青 永遇乐 沁园春 酹江月 念奴娇 水龙吟 一剪梅 虞美人 梅花引 霜天晓角 高阳台 解连环 元曲三百首 [双调]骤雨打新荷 [中吕]喜春来 [越调]小桃红 [越调]小桃红 [仙吕]赏花时 [南吕]干荷叶(三首) [般涉调]耍孩儿 [仙吕]一半儿 [双调]拔不断 [仙吕]醉中天 [越调]小桃红 [双调]带月披星 [双调]步步娇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渔得鱼 [中吕]阳春曲 [越调]天净沙 [越调]平湖乐 [正宫]黑漆弩 [商调]梧叶儿 [双调]寿阳曲 [双调]寿阳曲 [双调]殿前欢(二首) [黄钟]节节高 [中吕]朱履曲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蟾宫曲 [中吕]山坡羊 [南吕]四块玉 [商调]忧则忧 [南吕]一枝花 [商吕]一枝花 [一半儿]题情 [双调]大德歌(四首)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四块玉 [双调]碧玉箫(二首) [正宫]白鹤子(四首) [双调]驻马听 [仙吕]醉中天 [仙吕]寄生草 [中吕]阳春曲 [中吕]阳春曲 [双调]沉醉东风 [越调]天净沙 [双调]庆东原 [中吕]普天乐 [中吕]醉高歌 [中吕]满庭芳 [中吕]阳春曲 [越调]凭栏人 [越调]凭栏人 [双调]蟾宫曲(二首) [双调]拨不断 [仙吕]青哥儿四首 [越调]天净沙 [南吕]四块玉 [南吕]金字经 [双调]寿阳曲(三首) [双调]蟾宫曲 [双调]寿阳曲(二首) [双调]夜行船 [般涉调]耍孩儿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中吕]普天乐(二首) [正宫]叨叨令 [中吕]阳春曲 [正宫]鹦鹉曲 [正宫]鹦鹉曲(四首) [双调]寿阳曲 [双调]水仙子 [正宫]塞鸿秋 [中吕]红绣鞋 [正宫]小梁州 [越调]凭栏人 [双调]蟾官曲 [双调]清江引 [双调]寿阳曲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双调]折桂令(二首) [双调]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 [中吕]山坡羊(二首) [双调]得胜令 [双调]沉醉东风(二首) [中吕]喜春来(三首) [中吕]朱履曲(三首) [中吕]山坡羊 [中吕]普天乐(二首) [双调]折桂令(二首)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三首) [南吕]一枝花 [正宫]塞鸿秋(二首)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二首) [大石调]青杏子 [中吕]山坡羊 [般涉调]哨遍 [双调]落梅风(二首) [正宫]叨叨令 [越调]寨儿令 [正宫]金殿喜重重(南北合套) [双调]风入松 [双调]水仙子 [正宫]绿么遍 [中吕]山坡羊 [中吕]山坡羊 [双调]折桂令 [双调]折桂令 [越调]凭栏人 [双调]折桂令 [双调]折桂令 [双调]折桂令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越调]凭栏人 [双调]春闺怨 [中吕]满庭芳 [中吕]四块玉(三首) [越调]斗鹌鹑 [中吕]朝天子 [正宫]端正好 [双调]蟾宫曲 [越调]凭栏人 [双调]折桂令 [中吕]山坡羊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三首) [中吕]山坡羊(二首) [正宫]塞鸿秋 [双调]蟾宫曲 [南吕]金字经 [双调]庆东原 [越调]柳营曲 [越调]凭栏人 [双调]水仙子 [黄钟]人月圆(三首)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水仙子 [中吕]满庭芳 [越调]凭栏人 [双调]水仙子 [双调]折桂令 [中吕]普天乐 [越调]寨儿令 [双调]殿前欢 [双调]清江引(三首) [中吕]红绣鞋 [中吕]朝天子 [中吕]红绣鞋(二首) [双调]庆东原 [双调]落梅风 [中吕]卖花声 [中吕]卖花声 [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 [双调]落梅风 [黄钟]人月圆 [双调]折桂令 [双调]折桂令 [中吕]普天乐 [双调]清江引 [正宫]醉太平 [中吕]红绣鞋 [南吕]一枝花 [正宫]小梁州 [双调]清江引 [中吕]上小楼 [双调]水仙子 [南吕]金字经 [越调]小桃红 [南吕]金字经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清江引 [般涉调]哨遍 [中吕]红绣鞋 [中吕]普天乐 [中吕]喜春来 [仙吕]一半儿(二首) [黄钟]红锦袍(二首) [黄钟]人月圆 [南吕]阅金经 [越调]天净沙 [越调]凭栏人 [双调]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 [双调]清江引 [双调]水仙子 [双调]卖花声二首 [双调]水仙子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 [中吕]喜春来 [双调]清江引(二首) [双调]沉醉东风 [中吕]普天乐 [双调]燕引雏 [仙吕]醉扶归 [仙吕]后庭花(二首) [仙吕]后庭花(二首) [仙吕]解三酲 [仙吕]寄生草 [越调]柳营曲 [双调]殿前欢 [双调]蟾宫曲 [越调]天净沙 [双调]清江引 [双调]蟾宫曲 [中吕]满庭芳 [双调]殿前欢 [越调]小桃红 [中吕]喜春来 [双调]落梅风 [中吕]普天乐 [中吕]朝天子 [中吕]红绣鞋 [双调]水仙子 [双调]清江引 [双调]水仙子 [商调]梧叶儿 [双调]水仙子 [中吕]山坡羊 [双调]水仙子 [中吕]红绣鞋 [双调]清江引 [中吕]红绣鞋 [双调]折桂令 [正宫]塞鸿秋 [中吕]满庭芳(二首) [双调]蟾宫曲 [中吕]红绣鞋 [双调]清江引(二首) [正宫]醉太平(三首) [双调]折桂令 [南吕]一枝花 [双调]湘妃曲 [双调]折桂令 [正宫]醉太平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双调]沉醉东风 [黄钟]人月圆(二首) [双调]折桂令 [越调]小桃红 [双调]殿前欢 [仙吕]后庭花 [双调]折桂令 [南吕]一枝花 [双调]折桂令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 [双调]天香引 [双调]蟾宫曲 [正宫]小梁州 [双调]庆东原 [南吕]四块玉 [中吕]红绣鞋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 [正宫]塞鸿秋 [双调]水仙子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商调]梧叶儿 [商调]梧叶儿 [大石调]初生月儿 [正宫]塞鸿秋 [双调]水仙子 [失宫调] [中吕]迎仙客 [中吕]朝天子 [中吕]满庭芳 [仙吕]寄生草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越调]小桃红 [双调]水仙子 [南吕]一枝花 [仙吕]后庭花 [黄钟]人月圆 [越调]天净沙 [南吕]一枝花 [大石调]青杏子 [越调]天净沙 试读章节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①,万里念将归②。 况属高风晚③,山山黄叶飞④。 [注释] ①长江:长长的江流,这里指嘉陵江。已滞:指滞留已久而怀乡未归的人,即诗人自己。 ②万里:指遥望通向万里的路途。将归:远行而即将归去的人。 ③“况属”句:何况正是秋风萧瑟的傍晚。 ④黄叶:枯黄的树叶。 [简析] 以山中深秋萧索的景色,烘托出思归人长时间远离家乡那种飘零孤凄的感受。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王勃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④。 海内存知己⑤,天涯若比邻⑥。 无为在歧路⑦,儿女共沾巾⑧。 [注释] ①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之任:上任。蜀川:泛指蜀中之地。“蜀、川”有的版本作“蜀州”,误。唐初无蜀州,垂拱二年(686)始置蜀州,这时王勃已死去十年。 ②阙:宫门前的望楼。城阙:指皇宫所在的京城长安。三秦:指今陕西南部关中地区。古时为秦国,项羽灭秦,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因而称“三秦”。辅:辅卫。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卫。 ③风烟:风尘烟雾。五津:指五个有名的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它们在蜀中长江自湔堰至犍为这一段。这里代指蜀川。 ④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 ⑤海内:四海之内。 ⑥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⑦无为:不用。歧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的地方。 ⑧儿女:指像小儿女一样。沾巾:指流泪,泪水沾湿了袖巾。 [简析] 抒写离情别意。第一句写送别之地,第二句是友人赴任之地,诗人这两句又用了对仗,正好两地相对。前句写京城的雄壮,后句写蜀川的邈远,景象壮阔,对仗又精整。以下六句,都是送别时劝慰友人的。诗人的劝慰,一反分剐的悲苦,而是灌注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高度概括,内涵深厚,成为千古名句。 《在狱咏蝉①》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②,南冠客思深③。 那堪玄鬓影④,来对白头吟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⑥。 无人信高洁⑦,谁为表余心⑧? [注释] ①诗原有序,因文字很多,不录。 ②西陆:指秋天。古代认为太阳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③南冠: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记: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日:“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钟仪是楚国人,戴楚冠,楚国在南方,故晋侯称楚冠为南冠。后遂用南冠(戴南冠的人)指囚犯。这里是诗人自指。因他也是南方人,又正在坐牢为囚犯。客思: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绪。 ④那堪:怎能经受。玄鬓影:指蝉。古代妇女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去像蝉翼的影子。这里反过来用蝉鬓来指蝉。玄:黑色。 ⑤白头吟:双关语。一方面,哀叹自己因入狱怀着忧思而白头;另一方面,用《白头吟》这个古代乐府篇名常写的内容,表白自己清直被诬。 ⑥“露重”二句:写蝉遇到的环境,比喻自己的处境。露重:比喻束缚严重。飞难进;比喻政治上不得意。风多:比喻谗言多。响易沉:比喻自己有口难辫。 ⑦高洁:古人认为蝉“居高食洁”,故这里“高洁”贴切写蝉,但又是以蝉自比,说明自己的清白。 ⑧余:我。全句说:有谁来替我表明心迹? [简析] 诗人抓住蝉的生活特点,咏物极为贴切,而最妙的是,这些都与自己的过遇和思想完全相合,丝丝入扣。这首诗是唐诗咏蝉三大名篇中最为人们待诵的一首。 《梅花落》 卢照邻 梅院花初发①,天山雪未开②。 雪处疑花满③,花边似雪回④。 因风人舞袖⑤,杂粉向妆台⑥。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⑦? [注释] ①梅院:指闺妇家中。 ②天山:指祁连山,为征夫所在之地。 ③“雪处”句:想象征夫凝视雪花,仿佛置身在满地梅花丛中。 ④“花边”句:闺妇徘徊花下,想念征夫,梅花仿佛变成雪花,回绕身旁。 ⑤“因风”句:梅花瓣随风飘进舞动着的衣袖里。 ⑥“杂粉”句:梅花瓣随风飘向梳妆台,落入粉盒中。 ⑦“匈奴”二句:防守匈奴的军营远在几万里之外,春季已到,不知那里有春色吗? [简析] 诗的三四两句,写思妇因想念征夫已积想成劳,产生出幻觉,想雪花变成梅花,见梅花想成雪花,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感受。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 雪暗凋旗画④,风多杂鼓声⑤。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⑥。 [注释] ①烽火:古代边防的报警设施,白天燃烟叫“烽”,夜晚举火。西京:指长安。 ②牙璋:调兵用的兵符。凤阙:汉武帝在长安建凤阙,后遂用凤阙指帝都宫室。 ③铁骑(ji):穿铁甲的骑兵,泛指精强的骑兵。龙城:汉代匈奴大会诸部祭天之所,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④凋旗画:旗帜上的彩画暗淡失色。 ⑤“风多”句:大风呼啸,与战鼓声夹杂在一起,震响不绝。 ⑥百夫长:古代军队里的下级军官。这二句意在歌颂从军卫国。 [简析] 抒写向往从军卫国的豪情壮志,诗风雄健,感情慷慨激昂。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②。 [注释] ①“此地”二句:诗人从诗题中所指的易水送人,想到历史上荆轲刺秦王在易水众人送行的事情。《战国策·燕策》记:燕太子丹和众人送荆轲到易水分别,荆轲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志一去兮不复还!”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燕丹:燕太子丹。 ②水犹寒:指荆轲当年的壮烈豪情仍然感染着后来的人,实际上是诗人心中有愤激之气。 [简析] 诗人在调露元年(679)出狱,后入裴行俭幕,从军定襄。这次军事行动,一举成功。回军时经过易水,触景生情,在送人时抒写了自己心中的不平。全诗写得激切豪壮,对所送之人有激励作用。 《登幽州台歌①》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②,后不见来者③。 念天地之悠悠④,独怆然而涕下⑤! [注释] 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城西南。 ②“前不见”句:前代的明君贤士,如战国时这里曾有燕国的燕昭王、乐毅等人,今天的我是见不到了。 ③“后不见”句:后世的明君贤士,必然也会产生,但今天的我也不可能见到了。 ④悠悠:无边无际的样子。 ⑤怆(chuang)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简析] 前两句从古代写到未来,展现了久远绵长的时间;第三句展现了广阔的空间,处在前代和后世之间,立于高天大地之中,有志难伸,感伤深极。 诗的语言刚劲有力,质朴自然,句法变化跳动,感情沉郁雄浑,气氛苍凉藤壮,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P3-7 序言 作品形成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几百年来,它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但是,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杂剧有时也用来单指“元曲”,元曲也即“元代戏曲”。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内容提要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锋。早期的宋词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随着词在宋代文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苏轼首开豪放词风后,宋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们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元曲这种文学体裁,收录在本书中的主要为散曲。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一大古典文学体裁,它是元代市井现实的生动写照,元曲合乐可歌,独具特色。 本书依照中国古代最权威的三种版本,精选了唐诗、宋词、元曲各近三百首。既有对字、词、句的注释,又有对整篇作品的风格、手法及意境进行简析的评价。 专家点评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韵,上与唐诗争奇,下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但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又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