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底两万里(美绘本)/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描写的是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人作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等三人不辞而别,将他们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小说悬念迭出,高潮频起,趣味盎然,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彩的海底景观描写中,蕴蓄着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内容推荐

接二连三的“海怪”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阿龙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渔叉手尼德·兰参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动。他们不幸掉到了“海怪”的身上,却意外地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他们别无选择,只好跟着“鹦鹉螺号”船长尼莫一起周游各大洋,由此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旅……

目录

名著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人物分析

作品导读

 写作背景

 主旨思想

 艺术特色

延伸阅读

 凡尔纳三部曲

 尼莫船长

第一章 可怕的海怪

第二章 固执的渔叉手尼德·兰

第三章 遭遇海怪

第四章 尼莫船长

第五章 参观“鹦鹉螺号”

第六章 海底猎奇

第七章 “鹦鹉螺号”搁浅了

第八章 珊瑚墓地

第九章 初入印度洋

第十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

第十一章 红海

第十二章 阿拉伯海底地道

第十三章 大头鲸和长须鲸

第十四章 被困南极海及尾声

试读章节

一切故事都是从1866年那个可怕的传言开始的。

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极其古怪的事情。相传海上出现了海怪。虽然没有人能确切形容出它的样子,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各种航海日志上都能找到与它相关的记载,如“它的身体大极了,身体长长的,游起来的速度比我看过和知道的任何鲸鱼都要快,非常可怕……”没人能解释这个陉物到底是什么,于是各种各样的传闻接踵而至,整个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但是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怪物呢?它的体积之大,远远超过了科学家们之前对鲸类的认识,游动速度也比一般的鲸类快得多。像居维埃、拉塞拜德、杜梅里和卡特法日先生那样的学者,除非亲眼看见,否则谁也不会相信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大怪物。

但是它确实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布纳西汽轮航运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在澳洲东海岸5海里处曾遇见过这个怪物,当时它从体内喷出了两道气热混合的泡沫水注……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轮航运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也观测到了同样的事情。令人难以置信是这个神奇海怪的速度,3天居然移动了700海里!

15天后,远在以上地点2000海里之外的大西洋海面上,又有人看见了这个怪物。它的长度着实让人震惊,当时国立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两船首尾相连有320英尺,都不及它长,人们因此估计它约有350多英尺长。

还有更多的事情与它相关,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号”、茵曼轮船公司的“越提那号”、法国二级军舰“诺曼底号”和“克利德爵士号”都和这个怪物相遇过。依据他们的航海日志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海怪是一个身体呈长梭形,有时会发出幽暗的磷光,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的速度比鲸鱼快得多的“物体”。

在世界各大中心城市,这怪物变得越来越有名。人们在街边的咖啡馆里谈论它,在大小报刊上登它的消息,就连舞台上都在演它。还一度兴起了两个派别,轻信的人和怀疑论者在学术团体和科学报刊上争论不休。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6个月,在话题就要结束,人们快要忘记它的时候,“意外”再一次发生。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运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夜间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时,船的右舷后半部撞上一块在任何航海图上都没有标示的礁石。所幸船身坚固,且有风力相助,把237名乘客安全送到了陆地。

3个星期后,就连大名鼎鼎的卡纳德的船也出了事,海上世界变得彻底不太平起来。

说起卡纳德这个人,那可了不得。早在1840年,他就用3艘轮式木船,以400马力和1162吨位的规模开辟了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的航线。8年后,他公司的设备扩充到4艘650马力、1820吨位的轮船。再过两年又增加了两艘马力和吨位都更大的船只。到了1853年,拿到继续快寄邮件特权没多久的卡纳德公司又添加了一批新船,“阿拉伯号”、“波斯号”、“斯戈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等全都有一流船速,是像“大东方号”那样在海上航行最宽敞的船。这样一来,到1867年的时候,卡纳德所有船只的数量达到12艘,其中8艘是轮式的,4艘是螺旋桨式的。

卡纳德的公司有着举世闻名的杰出管理,26年来,该公司的船只曾2000次横渡大西洋,其间没有一次取消过航行,发生过延误,丢失过信件,也没有任何人员和船只遭受过损失。人们是如此的信任它、依赖它。可是如今就连这家公司里最豪华客船中的一艘也出了事故,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海上世界变得彻底不太平起来。  让我们来说说这次事故吧。事故是发生在一个再适合航海不过的日子。1867年4月30日,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当时“斯各脱亚号”接受了驶向克利亚岬的任务,正行驶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它当时在1000马力的推动下,时速达到13.5海里,船的机轮转动十分正常,吃水深度是6.7米,排水量是6685立方米。P9-11

序言

我很虔诚地为这一套丛书作序。

青少年朋友们,为你们所出版的丛书业已不少,然而我还是要很负责任地说,这一套丛书无疑是值得你们阅读的。并且我相信,如果你们真的阅读了,确实对你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你们都是喜欢上网的孩子吗?

我知道,你们十之八九是那样的。

我绝不反对你们上网,连你们喜欢网上游戏这一点也不反对。为什么要反对昵?青少年时期,本就是爱游戏的呀。

但你们每天上网多久呢?一小时?两小时?抑或更长的时间?

如果仅仅上网一小时,那么我相信,你们每个星期总归还会有几小时可以读读课外书。如果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那么我斗胆建议你,节省出一小时来,读读书吧。比如,就是这一套丛书。

网上也有吗?

网上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一些书,我是不清楚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上网的人。

依我想来,无论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翻开一册书与启动电脑;注目于书页与盯视着电脑屏幕;手把书脊与手抚鼠标,是很不同的状态。据我所知,家里的电脑也罢,别处的电脑也罢,大抵是放在避开阳光的地方的。若阳光投在电脑屏幕上,字图就不清楚了是吗?

而读书之人,却是可以同时置身于阳光中的。既沐浴着阳光,又沉浸在美好文字的世界中,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故我认为,读书还是以凭窗为佳。就算是背阳的窗口吧,就算是在窗扇关严的冬季吧,就算外边正落着雪或下着雨吧——安安静静地看一会儿书,再抬眼望望窗外,望雪花无声地落在外窗台上,望雨丝如帘,使窗外景物迷漾如梦,心灵体会着那些书中人物的思想、情怀……这样的时刻,怎不是享受的时刻昵!何况此时的你,也许舒适地坐着,竟也许半坐半卧,难道不是惬意之事吗?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当然知道的——人的大脑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你们当然也应该知道—一读书和上网,虽然都主要是由视觉神经束作用于脑区,发生脑活动,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也就是说,上网时发生的脑活动,不完全等同于读书时发生的脑活动。进言之,读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脑活动,是只有通过读书这一件事才能进行的。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读书,他的某一部分脑区,便不进行相应的活动。久而久之,该部分脑区的反射本能就迟钝了。从前说一个人有“书卷气质”,那气质便是一种脑状态所呈现于颜面的,是内在精神质量的体现。只上网不读书,人断不能有所谓“书卷气质”。

你们不是都很爱美吗?

书卷气质便是一种气质美。这一种美已经被全人类认可了几千年了。并且,至今也没被否定,没被颠覆。

如果你们不信,不妨调查了解一番,问问周边朋友。我估计,十之八九的人,还是很乐于听到别人说自己有书卷气质的。

那么,读书吧。就从这一套丛书读起吧。但愿这一套丛书能成为你们的架上书、枕边书。但愿这一套丛书,能使你们渐渐成为不仅喜欢上网,也喜欢读书的人。但愿在你们中年的时候,别人谈论起你们,将会说:

“噢,那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啊,那个人的书卷气质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

我并非是在以虚荣游说于你们。

和虚荣没有关系。

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当人们那么评说你们的时候,也是在赞美书籍啊!也是在向读书这一人类古老而又优雅的爱好致敬啊!  孩子们,已经喜欢读书的你们,也和这一套丛书发生亲密的接触吧。

还没有喜欢读书这一件事的你们,从这一套丛书开始吧。

我之所以肯向你们推荐这一套丛书,不仅是由书目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的,也是由书中的导读文字所决定的——那使这套丛书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2009年5月5日于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