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神游八卦(数字卷)/神衹的脚印中国符号文化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数学
作者 寇鹏程//廖强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追求十全十美,实实在在,视“十”为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因而从生日祝寿到各种庆典以“十”为大庆成了我国的传统习惯,并成为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喜爱选“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风景名胜区”等等的“十大”,视“十”为一个完满的数字。

在中国文化中与“十”连在一起的词也不少。比如人们经常说的“十恶不赦”,这“十恶”是指中国古代规定的十种最重的罪名,通常是指谋反、大逆、谋叛、不敬、不道、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秦朝的律法规定的大罪是不孝、不敬,汉朝时又增加了不道、谋反、大逆、内乱等罪名,到南北朝时才首次列出“重罪十条”。在皇帝大赦天下的情况下,这十种罪名的罪犯也不能被赦免,所以叫做“十恶不赦”。佛教中在“八戒”的基础上又有“十戒”的说法,“十戒”是指: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第六不涂饰香蔓、第七不歌舞观听、第八不坐高广大床、第九不非时食、第十不畜金银财宝。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有“十科”的说法,“十科”在隋朝的时候是指: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扰、学业优敏、文采美秀、才堪将略、臂力骁壮等共计十种才能。

在中国的音乐世界里,有著名的“十面埋伏”,这是中国著名的琵琶独奏曲。乐曲以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主要的段落有“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它所着力描写的是刘邦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项羽的激烈战斗场面。乐曲流传十分广泛,为琵琶曲目的经典之作。文学作品中有著名的《十美图》,叙述明朝时期奸臣严嵩、严世藩父子害死三边总制曾铣,曾铣的两个儿子逃脱在外,在流浪的磨难之中经过努力后两人双双高中状元,帮助海瑞除灭奸党,报仇雪恨。兄弟俩在流落的过程中先后娶妻十个,所以叫做“十美图”,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大团圆”思想。

与“十”连在一起的文化事典还有:如“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就是比喻人才到处都有。这最早是从汉朝王符的《=}替夫论》中来的:“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表现出人们的一种乐观情怀。“十里长亭”,亭,是古时候设在大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也用于亲友饯别,长亭,是相对于短亭而言的,古时候隔五里造一个亭子,称短亭,十里建一个亭子,称为长亭。十里长亭就是送别朋友的亭榭。“十拿九稳”,是指事情很有把握取得成功。“十年寒窗”,古时读书人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而长期埋头苦读,在科举考试的旧社会,一旦考试及第,就可以做官,从此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正是这一诱惑使得无数读书人长期苦读四书五经。现在人们用“十年寒窗”来泛指一切长期埋头苦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植树木需要十年,而培育人才需要一百年,人们这句话指培养人才是一个长久的计划,也用它来指人才是不容易找到的、极其难得的。这句话最早是出自《管子·权休》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十全十美”,是用来表示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瑕疵。“十生九死”,表示经历了无数危险、艰难险阻而生存下来,也表示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十室九空”是说十户人家中有九户人都是空的,这是用来形容由于灾祸、战乱、暴政造成的贫闲、流离或死亡的凄凉景象。这个词最早是晋朝葛洪的《抱朴子·用刑》中出现:“徐福出而重号之仇,赵高入而屯豺狼之党,天下欲反,十室九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这是说在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这说明在这个世界上,忠诚信实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而“十鼠争穴”则是比喻坏人聚集在一起,互相的争斗。“十死一生”是形容经历极大的危险,而幸存或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极小。“十万八千里”是形容距离很远或者差距很大。也许大家都还记得在《西游记》中写道:“将身子一抖,跳将起来,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这一描写就让我们对孙悟空功夫的高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十万火急”是以前对于急于投递的文书常用的批语,现在用来形容事情极为紧急。“十羊九牧”就是说十只羊,有九个人来放牧。用来比喻民少官多,赋敛很重。这句话最早出现在《隋书·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而郡分领……所谓官多民少,十羊九牧。”“十有八九”是说十分之中有八九分的样子,表示所占的比重极大。“十指连心”是说十个手指头与心相连,如果手指一有伤破,就会钻心的疼痛。在《封神演义》中写道:“只看见奉御官把铜斗放在火上烧红,然后放在姜皇后的两只手上,只看见通红的铜斗把姜皇后受伤的皮肤都烧焦了,筋骨都烧断了,两只手的骨头都枯了,铜斗冒着烟,发出了一阵一阵的皮肤烧焦的臭味。十指连着心呀,可怜的姜皇后就这样昏死在地。”P61-62

后记

记得还是在2002年,当时还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易存国教授就发起组织编写一套“中国符号文化”系列丛书的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包括张岱年、张道一等前辈著名学者的支持,很多年轻学者都积极参与到了这一有意义的活动中来。

我当时因为正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所以也有幸参与到了这一活动中。我负责编写的是“神游八卦:中国数字文化”卷。数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部分,它的渊源极深,充满了神秘性,对于上层统治阶级以及民间文化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编写过程中,虽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来由于才力不逮,二来由于教学任务重,三来由于中途出国中断一段时间,四来由于学术兴趣飘忽,五来也因为杂事缠身,终究感到写得不尽如人意,一些想说的东西还没有说清楚。于是请来文献研究所的廖强博士与我合作编写这本数字文化,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费了不少心血。这本书写到现在这个程度,实在有些愧对读者,只能以是“编书”来暂时为自己开脱。以后如果还有机会进一步地研究,一定奉献一个更精彩、更丰富的数字文化世界。我们只希望我们现在的这些工作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激发起广大读者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如果能够这样,这也算是本书的一个微薄贡献,对于我们也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了。

最后,感谢花城出版社能够排除所有困难,让这本数字文化和广大读者见面。对于他们在出版过程中所付出的大量心血,我们由衷地表示真诚的感谢。

2008年5月于西南大学无为斋

目录

总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言

第一章 数字和数字文化的起源

第二章 妙趣横生的数字世界

第三章 说一

第二章 说一

第四章 说二

第五章 说三

第六章 说四

第七章 说五

第八章 说六

第九章 说七

第十章 说八

第十一章 说九

第十二章 说十

后记

序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易存国

旅法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先生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印痕,在上帝老人那慧目如电的注视下,不经意间竟造就了多如恒河之沙的人类及其“思考”作品。

据研究,人类已经存于斯几数百万年的时光,而在此之前呢?当上帝在静观万象、俯视众生时,偶然间瞥见,而今有这么一帮子民竟汲汲于思索具有悠久历史的“符号文化”时,当作何想?发笑么?也许,未必!

应该说,自从有了上帝老人的眷顾而“创造”出人类,这世上便有了文化和思绪,涂染上了形形色色的情感意味,如同空气一般弥散在世间各个角落,从而显得韵味十足、力透纸背。显在的外观不再显得单薄以至于“芜没于空山”,且日益丰富起来……

既如此,浅疏的体表油然承载并传达起某种“弦外之音”,诸如“象征性”、“主体性”、“超越性”等便次第出现;久之,我们就观其形而会其义,略其形而会其神;随之,“人文性”、“历史感”、“宇宙观”等人类话语便在岁月年轮的碾压下愈加迷人……

渐渐的,华夏“女娲”的子孙们在面对祖先遗漏的多种花絮时,往往产生出一种神奇的美感距离,更为醇厚的“文化”味道也就被无意识接受与敞开:接受的是生活,敞开的是神性。神性增加了厚度,生活融入了文明,文明推动了历史,历史整合了意义,意义拓展了体量,体量积淀了文明,文明化入了生活,生活充满了神奇,神奇归之于神祗,神祗创制了符号,符号遮蔽了本意,衍义得到了敞开……不断的遮蔽与敞开,便构成了符号的双重功能。人类文化正是在这辆双驾马车的裹挟下,荡生出历史烟云。

何谓符号?符号即人化的第二皮肤。

什么是人?人是拥有生命意识,并将其形式化从而唤起情感共通的生物。

人化即文化,文化即交流;交流是手段,情感为主旨。

从文化的起源看,“人”是文化的第一要义,“符号”则是其形态与浓缩。因此,“人—文化—符号”构成了某种同一性命题。人们正是在“文化符号”和“符号文化”中强化其生命意义,生命的节奏由是成为人类文化的最早华章。

可以说,符号一经浓缩了生命情调,便起到一种鬼斧神工的作用,无形中构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积极动因。这或许就是我们每每在面对自然或文化杰作而叹许为“上帝的杰作”之深层因由?

作者们无意在此建立一门“中国符号文化学”,因为大文化观念本身即是一门体大思精的学问;也无意于条分缕析地去做考据和索引工作,因为历史的人文误读即是符号的内在因子;同样无意于比较中西符号文化之问的异同,人类本一家,允许有个性。共性与个性共存不仅自然而然,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多元性正是符号的本质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其符号文化亦丰富深邃,自成系统。为生动表现中华文化,编者从传统音乐中撷取了几首古琴曲名,如“古神化引”、“板桥道情”等,旨在利用第一符号(语言)去言说第二符号(图像)而揭示第三符号(题旨),试图寻拾曾经的“左图右史”传统,以雅俗共赏的方式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号揭示与敞开,使大家从中得到某种精神启悟!

出于上述“思考”,我们精心策划并精选了二百余经典符号,其内容尽可能涵盖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虽然不尽完善,亦可一窥全豹。鉴于符号文化的自身规定性,尤其是当下审美文化的道成肉身性趣味所使然,力图用鲜活的笔调糅历史、文化、艺术、审美、民俗、感悟于一体,宣叙出一部和谐的多声部协奏曲。

这里的“符号”与国际上风头正劲的“符号学研究”不尽相同。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符号学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对这一问题也逐渐关注。人们有理由相信,李幼蒸先生的话并非空穴来风,他说:

符号学研究将成为下世纪(21世纪——笔者按)初的中国显学,中国符号学将成为国际符号学新的中心。同时,符号学亦将成为使中华传统人文理想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有效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丛书从前期策划到最终付梓经过了相当长的快乐等待。幸运的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季羡林先生、张岱年先生、张道一先生等前辈学者们的热情鼓励与大力支持。季老年逾九秩,仍为本书挥毫题签;张老亦题词予以勉励;业师道一先生表示做一位“实实在在的顾问”……大师们的鼓励与前辈学者的关怀始终是我等奋力前行的不衰动力。

文责自负,各尽其职;世事繁冗,未可尽表。

上帝,您还在发笑么?阿门!

随缘居主,夏历己丑孟春,于金厦

内容推荐

基于数字在中国文化中丰富、神奇而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人了解看似简单的数字所具有的神奇魅力,编者以古代经典对数字的论述作为出发点,以“一”到“十”这十个常用数字为例证,展示数字的形成、发展及其有趣的文化内涵,试图勾画出数字与中华文明的联系网络,从而增进读者对民族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编辑推荐

在“e时代”,计算机内部只有“0”和“1”这两个数字的不同组合,数字是这个时代的通行语,“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已经来临。数字重新成为现代人敏感而重要的话题。数字世界成了一个自身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神奇世界,它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象征序列的符号代码,而是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的领地,它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本书以古代经典对数字的论述作为出发点,以“一”到“十”这十个常用数字为例证,展示数字的形成、发展及其有趣的文化内涵,试图勾画出数字与中华文明的联系网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