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编码理论与应用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数学
作者 张忠培//史治平//王传丹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展示近几年来信道编码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与最新进展,浓缩提炼为现代编码理论,给出了现代编码理论的整体框架与在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适用于大专院校信息类各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信道编码、通信系统设计、通信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的科研及工程人员。

内容推荐

自1993年Turbo码出现以来,信道编码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996年通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再发现,接近香农容量限的信道编码引起了通信与编码界的广泛研究。本书旨在展示近几年来信道编码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与最新进展,这些创新性成果与经典的编码有着本质区别,经浓缩提炼为现代编码理论。本书给出了现代编码理论的整体框架与在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共12章,分别介绍了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编码的基本概念;与信道编码紧密相连的信道容量;现代编码的理论基础因子图与和积算法;近几年来三大主流编码的基本编译码方法(Turbo码、L,PDC码和类Turbo码);基于置信传播算法的Turbo译码;码的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现代编码理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现代编码在通信标准中的应用;现代编码的FPGA设计与实现。

本书在编写时考虑了各种读者的需求,读者可以通读,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阅读。

本书适用于大专院校信息类各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信道编码、通信系统设计、通信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的科研及工程人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信道编码

1.1.1编码及其应用

1.1.2通信与编码

1.1.3速率与错误率

1.1.4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1.1.5最大后验概率译码(MAP)与最大似然译码(MLD)。

1.1.6信道编码定理

1.1.7编码复杂度

1.2信道编码的分类

1.3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史

1.4现代编码理论基础

1.4.1信道容量与香农限

1.4.2现代编码的定义

1.4.3码的图表示与迭代译码

1.5本章小结

第2章 信道容量

2.1信道容量与编码

2.2离散无记忆信道(DMC)的容量

2.3离散输入、连续输出信道的容量

2.4二进制对称信道的容量

2.5 AwGN信道的容量

2.6 Ravleigh衰落信道的容量

2.6.1有信道边信息

2.6.2无信道边信息

2.7本章小结

第3章 因子图

3.1因子图的引入

3.2分配律

3.3因子图

3.4边缘函数的递归计算

3.5通过消息传递有效计算边缘函数

3.6因子图与迭代译码一

3.6.1逐位MAP译码

3.6.2置信传播译码算法

3.6.3逐块MAP译码

3.6.4无环码的界

3.7 Forney型因子图

3.8因子图的应用

3.8.1线性码

3.8.2马尔可夫链和隐马尔可夫模型

3.8.3傅里叶变换

3.9本章小结

第4章 Tanner图与和积算法

4.1 Tanner图

4.2 Tanner图的推广

4.3和积算法

4.3.1概率质量函数的因子图表示

4.3.2无环因子图中的和积算法

4.3.3含环路因子图中的和积算法

4.3.4和积算法的变形

4.4本章小结

第5章 Turbo码

5.1 Turb0码的基本原理

5.2 Turbo码分量码配置

5.3 Turb0码交织器设计

5.3.1常见交织器设计与分析

5.3.2交织器设计准则

5.4 Turbo码的编码结构

5.4.1 PCCC的编码结构

5.4.2 SCCC的编码结构

5.4.3 HCCC的编码结构

5.5 Turbo码的译码结构

5.5.1 PCCC的译码结构

5.5.2 SCCC的译码结构

5.5.3 HCCC的译码结构

5.6基于后验概率的sISO译码算法

5.6.1 MAP译码算法

5.6.2 Log—MAP算法 

5.7 Furbo码的性能分析

5.7.1 Turbo码的标准联合界

5.7.2 Turbo码的性能仿真

5.7.3 PCCC与SCCC的性能比较

5.7.4 Turbo码的译码复杂性分析

5.8本章小结

第6章 LDPC码

6.1 LDPC码研究现状

6.2 LDPC码和Tanner图

6.3 LDPC码的构造

6.3.1 Gallager的LDPC构造方法

6.3.2 Mackav的构造方法

6.3.3超轻矩阵

6.3.4有限几何构造法

6.3.5非规则构造法

6.3.6非二进制构造

6.3.7LDPC的线性编码

6.4 LDPC码的译码算法

6.4.1 BP算法

6.4.2 LDPC码的改进BP算法

6.4.3最小和算法

6.4.4多进制LDPC码的译码

6.4.5 串行译码

6.4.6 BF算法

6.5 LDPC码的性能分析

6.5.1码距属性

6.5.2 LDPC码的错误概率分析

6.6本章小结

第7章 类Turbo码

7.1类Turbo码的定义

7.1.1码集及编码权重的定义

7.1.2无记忆二进制输入信道与归一化限

7.1.3类Turbo码定义

7.1.4交织增益定理

7.2重复累积码

7.2.1 RA码结构

7.2.2 RA码的迭代解码

7.2.3主要定理的证明

7.3超RA码

7.3.1引言

7.3.2重复一延迟延迟码(RDD码)

7.3.3 RDD码的迭代解码性能

7.4卷积累积码

7.4.1外码的IOWE

7.4.2加权频谱形成

7.4.3 CA码的迭代解码性能

7.4.4 RAA(重复一累积一累积)码

7.5本章小结

 附录A AwGN错误指数

 附录B 第7.3节部分公式推导

B.1 RDD码内码的IOWE 

B.2 性质7.1的证明

B.3 RDD码集合的频谱形成

 附录c第7.4节部分公式推导

C.1截断卷积码的权重计数估算

C.2一些有用的不等式

C.3比特错误概率与字错误概率

第8章 基于置信传播算法的Turbo译码

8.1最佳符号判决定理

8.2系统并行级联码(Turbo码)

8.3贝叶斯置信网络和Pearl的算法

8.4 Pearl的算法描述

8.5 Turbo译码是BP算法的一种情况

8.6从置信传播扩展到其他译码算法

8.7本章小结

第9章 码的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

9.1基于图的码的优化设计

9.1.1 LDPC码的围长(girth)设计

9.1.2一种基于RS码的代数构造方法

9.1.3一种基于矩阵分裂的代数构造方法

9.1.4一种启发式搜索构造方法——PEG构造方法

9.2密度进化

9.2.1消息的密度进化

9.2.2门限值的确定

9.2.3分布对的优化

9.2.4算法实现

9.2.5仿真结果

9.3 EXIT分析

9.3.1外部转移特性

9.3.2外部信息转移图

9.3.3外部信息度量——互信息与S/Ⅳ 

9.3.4 Rayleigh信道条件下的EXIT图

9.3.5 EXIT图的应用

9.4本章小结

第10章 现代编码理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0.1基于因子图的迭代接收机的统一模型

10.1.1迭代接收机的设计

10.1.2应用实例

10.2衰落信道上基于因子图的迭代信号检测

10.2.1信道模型

10.2.2使用因子图进行迭代接收设计

10.3因子图及和一积算法在符号间干扰信道(ISI)上的应用

10.3.1 因子图表示

10.3.2图的改进

10.3.3平均互信息量的分析

10.3.4数据结果

10.3.5结论

10.4本章小结

第11章 现代编码在通信标准中的应用

11.1 Turbo码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11.1.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11.1.2Turbo码在W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1.3 Turbo码在CDMA 2000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1.4 Turbo码在TD—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2 LDPC码在B3G系统中的应用及性能

11.2.1 系统构造方案

11.2.2编码方案

11.2.3译码方案

11.2.4计算机仿真结果及分析

11.3 LDPC码在DVB—S2标准中的应用

11.3.1 DVB—S2标准LDPC编码器

11.3.2 DVB—S2 LDPC码译码器

11.4本章小结

第12章 现代编码的FPGA设计与实现

12.1 Turbo码基于MAP算法的FPGA实现

12.1.1 Turbo码编译码方案的确定

12.1.2 Turbo码编码器的FPGA设计

12.1.3 Turbo码译码器的FPGA实现

12.2 LDPC码的FPGA实现

12.2.1 LDPC码的编码

12.2.2 LDPC码的解码

12.3 Turbo码和LDPC码比较

12.3.1编解码方案

12.3.2 RC-LDPC解码器和Turbo解码器的比较

12.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