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使他声名鹊起。现在,“福尔摩斯”这个叼着烟斗、拿着手杖的人物形象已经成为侦探的象征而家喻户晓。
柯南道尔的小说从总体上讲结构严密,情节紧张,曲折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广大读者不断地寻求答案,没有一个结果则不忍释手。小说中所精心设置的惊险情节,刺激读者的感情,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读过之后印象深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世界侦探小说经典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阿瑟·柯南道尔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使他声名鹊起。现在,“福尔摩斯”这个叼着烟斗、拿着手杖的人物形象已经成为侦探的象征而家喻户晓。 柯南道尔的小说从总体上讲结构严密,情节紧张,曲折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广大读者不断地寻求答案,没有一个结果则不忍释手。小说中所精心设置的惊险情节,刺激读者的感情,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读过之后印象深刻。 内容推荐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近百年来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之一,福尔摩斯也堪称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形象。在今天伦敦的贝克街221号B,就是福尔摩斯的“住宅”,已被建成福尔摩斯博物馆,每天都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拜访者,甚至有不少人寄信给“福尔摩斯先生”,请他分析案情或邀请他出山破案。这也许是柯南道尔先生始料不及的吧。 当我们为工作和生活身心疲惫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打开这部小说,跟随福尔摩斯回到那古朴优雅的维多利亚时代,去体验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吧! 目录 血字的研究(长篇探案) 第一章 歇洛克·福尔摩斯 第二章 缜密的推理 第三章 花园街惨案 第四章 伦斯的叙述 第五章 广告引来了不速之客 第六章 葛莱森大显神通 第七章 初现光明 第八章 荒漠中的旅客 第九章 犹他之花 第十章 约翰·费瑞厄与先知的谈话 第十一章 出逃 第十二章 复仇天使 第十三章 华生回忆录的补述 第十四章 尾声 四签名(长篇探案) 第一章 推理的研究 第二章 陈述案情 第三章 答案在哪里 第四章 秃头男人 第五章 樱沼别墅的惨案 第六章 福尔摩斯的推断 第七章 木桶事件 第八章 贝克街的侦探小队 第九章 线索中断 第十章 凶手的末日 第十一章 大宗阿格拉财宝 第十二章 乔纳森·斯茂传奇 冒险史(短篇探案) 波希米亚丑闻 红头发协会 身份案 湖畔惨案 五个橘核 歪唇男人 蓝宝石案 花斑带之谜 工程师大拇指案 贵族单身汉案 绿玉皇冠案 铜山毛榉之谜 回忆录(短篇探案) 银色马 黄脸人 不幸的书记员 帆船失事案 马斯格雷夫礼典 赖盖特之谜 驼背人 诊所怪客 希腊译员 海军协定 最后一案 归来记(短篇探案) 空房子 诺伍德的建筑师 跳舞的人 孤身骑车者 公爵之子的失踪 彼得加里船长 弥尔沃顿 六尊拿破仑半身像 三个大学生 金边夹鼻眼镜 失踪的球员 格兰奇庄园 又一块血迹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长篇探案) 第一章 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 第二章 巴斯克维尔的灾祸 第三章 疑案 第四章 亨利·巴斯克维尔爵士 第五章 三条中断的线索 第六章 巴斯克维尔庄园 第七章 梅利琵宅邸的主人斯台普吞 第八章 华生医生的第一份报告 第九章 华生医生的第二份报告 第十章 华生医生日记摘录 第十一章 山岩上的人 第十二章 命丧沼泽地 第十三章 布网 第十四章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第十五章 回顾 恐怖谷(长篇探案) 第一部 伯尔斯通庄园的惨案 第一章 警告 第二章 福尔摩斯的论述 第三章 伯尔斯通的悲剧 第四章 黑暗 第五章 剧中人 第六章 曙光 第七章 结局 第二部 死酷党人 第一章 一个怪人 第二章 身主 第三章 维尔米萨341分会 第四章 恐怖谷 第五章 最黑暗的时刻 第六章 危机 第七章 诱捕妙计 第八章 尾声 最后的致意(短篇探案) 威斯特里亚寓所 硬纸盒之谜 红圈会 布鲁斯一帕廷顿计划 临终的侦探 失踪谜案 鬼足谜案 最后的致意 新探案(短篇探案) 显贵的主顾 皮肤变白的士兵 王冠宝石案 三角墙山庄疑案 吸血鬼 三个同姓人 雷神桥之谜 爬行人之谜 狮鬃毛之谜 戴面纱的房客 肖斯科姆别墅 退休颜料商的故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歇洛克·福尔摩斯 1878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就到耐特黎去学习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完成学业后,立即就被派往驻扎在印度的诺桑伯朗第五明火枪团,担任军医助理。我还没来得及赶到部队,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刚到孟买我就听说我所属的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占区了。即便这样,我仍旧与一群和我一样落伍的军官朝前赶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我在那里找到团队立刻执行起新任务。 许多人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了晋升和荣誉,而我却只有不幸和灾难。调到巴克州旅后,我随部队参加了迈旺德激战。在这次血战中,一粒捷则尔枪弹射中了我的肩部,肩骨被打碎,动脉擦伤,如果不是勤务兵摩瑞将我及时地推到马背上,使我安全地返回英军阵地,恐怕我就要栽到那些残忍的戈吉人手中。 伤痛的折磨、长期旅途的劳顿,使我身心疲惫,奄奄一息。部队将我和一大批伤员送到了波舒尔的后方医院。在医院,我逐渐恢复了健康,可是当我已经能够在病房中轻轻走动,甚至还能在走廊上享受一会儿阳光的时候,我又病倒了,不幸患上了印度属地的该死的疫症——伤寒。一连几个月的昏迷不醒后我终于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渐渐好转了。但久病后体质几乎衰弱到极点。所以,经医生会诊,决定立即送我回英国,刻不容缓。于是我就乘运兵船“奥伦汀号”回国。一个月后,船在普茨茅斯的码头靠岸了。那时,我几乎到了死亡的边缘,似乎很难有所好转。好在,慈善的政府准我九个月的假,让我好好疗养。 我在英国举目无亲,自由得像空气一样,或者说是像一个日收入十一先令六便士的人那样悠然自得。于是,我几乎身不由己地被吸引进伦敦这个泥淖中,大英帝国所有的游手好闲的人也都是在这里汇集的。我在伦敦河滨马路上的一家公寓里住了一段时日,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钱一到手就挥霍一空,很快就出现透支,入不敷出,因此经济状况拮据起来。我很快意识到:我必须离开这个大都市迁居到乡下去;不然就必须换一种活法儿。我实行了第二种方案,决意离开这家公寓,另找一个较为经济合算的住处。 做出决定的那天,我正站在克莱提里安酒吧门前,忽然有人拍我的肩膀。一看,原来是小斯坦福。他是我在巴茨时的一个助手。在这人海茫茫的伦敦城中,突然遇到一个老相识,对于孤独的我来说,确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在巴茨时,小斯坦福并不是我最好的朋友,但现在的感觉却不一样。毕竟是在异乡,他也很高兴。我兴奋地邀他去吃饭。这样我们就一同乘上了去餐厅的车。 车子穿过热闹的街道,他惊奇地看看我,问道:“华生,你是怎么搞的?形容憔悴,瘦得快成骷髅了。” 我简单地讲述了我的艰难的经历,话还没说完,就到地方了。 听了我的可怜遭遇后他说:“可怜的家伙!你现在有什么计划呢?”我回答说:“我想先稳定下来,是否可以租几问价格低廉又非常舒适的屋子,这事好办吗?” 我的伙伴说:“真是难以置信,今天你是第二个对我说差不多这样的话的人。” “第一个是谁?” “是一个在医院化验室工作的人。今天早晨他还愁得无计可施,他找到了几间合适的房子,但是他嫌租金贵,一个人难以负担,又找不到合租的人。” 我说:“这真是太好了,如果他真的要与人合租的话,我不妨自荐一下,因为我喜欢有伴,可不想独自一人住着。” 小斯坦福从酒杯上很惊讶地望着我说:“你还未听说歇洛克·福尔摩斯吧,不然,你不会愿意与他长期共处的。” “怎么回事,他有什么问题?” “哦,我不是说他有什么缺点。他只是有许多古怪的想法,还特别喜欢钻研科学。我知道,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我说:“大概他也是一个研究医学的吧?” “不是,究竟他在研究什么我一点也搞不透。他精通解剖学和药剂学。但我知道他从未系统地学过这些门类的学问。而且他研究的东西非常杂乱无章,并且也很离奇;他所具备的稀奇古怪的知识足以让专业教授都自愧不如。” 我问道:“你从未打听过他在研究些什么吗?” “没有,他可是从不轻易吐露心事的。他高兴的时候,也喜欢高谈阔论。” 我说:“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见见他。如果与别人合租,我愿意与有知识、性格沉稳的人在一起。我现在还很虚弱,无法忍受任何噪音和刺激。我在阿富汗吃尽了这种苦头,这辈子再也不想遭这罪了。我怎样和你的朋友见面呢?” 小斯坦福说:“现在他一定在实验室里。他总是要么整天呆在那里,要么几周不去一次。你要是方便,吃完饭咱们就去他那儿。” “那太好了!”我说,于是我们说了点题外话。 在去医院的路上,我的伙伴又讲了许多有关我未来的合租人的情况。 他说:“如果你觉得他难于相处可别埋怨我。我们是在化验室里偶然相识的,对他的了解仅限于这些。既然你自愿如此,那就别叫我负责了。” 我说:“处不来就散,这好办。”我盯着同伴说,“伙计,看来你对此事并不热心,是另有缘故的。这个人的性格是否真那样恐怖,还是另有原因?你就直说了吧。” 他笑着说:“我看这个人是过于科学化了,几乎不动感情。有一次,他让他的朋友尝一小撮植物碱。你应该明白,他并没什么恶意,只不过是出于一种探索的冲动,想全面了解这种药物。公道地说,他自己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药吃下去。由此看来,他似乎对确切的知识有着强烈的爱好。” “这种精神值得推崇。” “我也这么认为,有时也太过分。他曾在解剖室里用木棍抽打尸体。这可不能说正常吧。” “有这事吗?” “是啊,他是想看一看人死后究竟能出现什么样的伤痕。我亲眼看见过他这么做。” “你说过他不是学医的呀。” “是呀。鬼知道究竟他在研究些什么学问。噢,到了,究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自己看看吧。”在他的话音中,我们就下了车,沿着一条窄胡同,进了一个不大的旁门,到了医院的侧楼。这是我再熟不过的地方,不需要别人领路。我们走上了白石砌成的台阶,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雪白的两壁,配上暗褐的小门,从走廊尽头的一条低低的拱形过道,一直到了化验室。 化验室又高又大,四面乱七八糟地摆着很多瓶子。几张又矮又大的桌子上放着许多蒸馏器、试管和一些跳跃着蓝色火焰的小灯。一个人坐在较远的桌子前,俯着身全神贯注地做着。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然后跳起来,手舞足蹈地大叫:“我发现了!我发现了!”他一面说着,一面手里拿着一个试管向我们冲过来,“我发现了一种试剂,只能用血色蛋白质来沉淀,别的都不管事。”即使他发现了一座金矿,也未必会比现在更高兴。 小斯坦福给我们做介绍:“这位是华生先生,是个医生。这位是福尔摩斯先生。” “您好。”福尔摩斯热诚地说,一边用力握住我的手。我无法相信他会有这样大的力气。 “依我看,您曾去过阿富汗。” 我非常惊讶,问道:“您怎么知道?” “这是无关紧要的,”他哈哈地笑了起来,“现在要讲的是血色蛋白质的问题。没有问题,你一定明白我这发现的重要性吧?” 我答道:“从化学角度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从实用角度……” “先生,您难道不认为这是近年来实用法医学上最重大的发现吗?这种试剂能在血迹鉴别上百发百中呀。到这儿来!”他拉着我,来到他工作的那张桌子边。“弄点血试试。”说着,就用长针将自己的手指刺破,然后用吸管取了血。 “现在用一升水溶解这一滴血,这与清水没什么两样。水与血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现在咱们看看反应。”说着他把几粒白色晶体放入液体,又加入几滴透明的液体。很快,一些棕色的沉淀物慢慢出现。 “哈哈!”他像个孩子似的拍着手说,“怎么样?过去的试验方法既不便操作又缺乏准确性。用显微镜验血细胞的方法也有缺陷!如果在血迹干过几小时后,显微镜便无计可施了。现在就不同了,不管血迹如何,这种新试剂都同样有效。如果这种检测方法提早发现,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许多罪犯逍遥法外了。” 我轻声说道:“的确如此!” “许多刑事案件的关键点就在于此。很多情况下,案发后几个月才能有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在仔细检查他的衬衣或者其他衣物后,发现上面有褐色污点。这污点是血迹,是泥迹,是铁锈,还是果汁的痕迹,抑或是其他什么东西?这是个让许多专家颇感头疼和棘手的问题。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没有值得信赖的检测方法。现在,有了歇洛克·福尔摩斯检测法,一切都变得易如反掌了。” 他说话的时候,目光如电,充满机敏和生气。他把一只手按在胸前,鞠了一躬,仿佛是向幻想中正在热烈鼓掌的观众致谢一样。 我深为他那兴奋的神情所震惊,我说:“祝贺你。” “去年在法兰克福发生过冯·彼少夫一案。如果当时就有这个检验方法的话,那他就死定了。此外还有布莱德福地方的梅森、十恶不赦的摩勒、毛姆倍利叶的洛菲沃以及新奥尔良的瑟姆森。类似的案件不胜枚举,在这些案件中,用这个方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斯坦福听着听着大笑起来,说:“你就是一部犯罪案件的百科全书。你简直可以独创一份报纸,命名为‘警务新闻旧录大全’。” “读这种报纸一定其乐无穷。”福尔摩斯说着把一小块橡皮膏贴在手指破口上,“我必须多加小心,”他转过来对我笑了笑,接着又说,“因为我常接触毒品。”说着伸出手来给我看。他的手上几乎遍布了相同的橡皮膏,加上强酸的腐蚀,手变得惨白。 “我们来找你商量点事,”斯坦福坐到了一只三脚高凳上,同时将另一只同样的凳子踢给我,说,“我这朋友打算与你合租一处房子,现在我正式将他介绍给你。” 福尔摩斯听这个想法和建议,似乎感到很高兴,他说:“我相中了一所地处贝克街的公寓式住宅,对我们来说再好不过,但愿您不讨厌浓烈的烟草味。” 我说:“我抽的是‘轮船’牌香烟。” “那太好了。我常常摆弄一些化学药品,偶尔也做些试验,你不介意吗?” P3-4 序言 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使他声名鹊起。现在,“福尔摩斯”这个叼着烟斗、拿着手杖的人物形象已经成为侦探的象征而家喻户晓。 柯南道尔出生于苏格兰,毕业于英国最古老的爱丁堡大学,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开办私人诊所,所以在其作品中大量出现医学知识,使作品带上作者早年教育和职业的痕迹。 当时的个人诊所的病人并不多,所以柯南道尔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他几乎浏览了当时流行的全部侦探小说,他后来也曾谈到这些作品对他的影响。同时,作为外科医生,柯南道尔养成了从外观到心理观察人的习惯,对日后从事创作做好了准备。 1886年,柯南道尔29岁,他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中篇《血字的研究》,主人公福尔摩斯登台亮相。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是一个瘦高个子的中年男人,极具穿透力的双眼下是一个独具特点的鹰钩鼻子,叼着烟斗,经常带着雨伞急匆匆地走在伦敦的雾雨天气中。福尔摩斯具有侦破疑难案件所需要的知识和才具,并能用小提琴拉出优美的曲子。《血字的研究》是作家的处女作,当时他寂寂无名,只得到25英镑的稿酬。 《四签名》的问世给柯南道尔带来了好运,从此稿约不断,他索性放弃自己的医生职业,当起了职业作家。于是一批优秀的短篇相继问世,并给刊载其作品的《海滨》杂志带来滚滚利润。这时柯南道尔身价也扶摇直上,他要求《海滨》杂志每个短篇付50英镑。不久他又提出12个短篇付1000英镑。柯南道尔也获得了经济和地位双重的丰收,与他笔下的福尔摩斯一同走进了读者的心中。 1894年,柯南道尔把最后创作的12个短篇汇集成《回忆录》出版。此时,他已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于是决定辍笔,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意外地死去,想从此结束侦探小说的创作。意想不到的是,柯南道尔的做法引起了广大英国读者的愤怒,人们纷纷指责柯南道尔,甚至进行谩骂,人们不能容忍如此令人喜爱的大侦探轻易死去。对此柯南道尔惊喜交集,于是他又创作了《巴斯克维尔庄园的猎犬》作为福尔摩斯早期的探案故事,之后又在《空房子》中让福尔摩斯重生,以此为契机又创作了一系列故事。1905年,他出版了《福尔摩斯归来记》和《恐怖谷》,以此作为对热切期待中的读者的安慰。1927年,《福尔摩斯新探案》出版,在前言中,柯南道尔再次表达了停止写作同一模式故事的愿望,并求得读者的谅解。从此,这一组故事成为他侦探小说写作的总结。 柯南道尔停止创作侦探小说后,开始整理往日的旧作,1930年冠以《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书名,交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作为他的侦探小说创作生涯的总结。1930年7月7日,71岁的柯南道尔告别了热爱他的读者,溘然辞世。 柯南道尔的小说从总体上讲结构严密,情节紧张,曲折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广大读者不断地寻求答案,没有一个结果则不忍释手。这一特点也被现代侦探小说普遍采用。小说中所精心设置的惊险情节,刺激读者的感情,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读过之后印象深刻。柯南道尔在小说中让华生以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给读者讲故事;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逻辑推理,使人不得不相信故事发展和演变的合理性。福尔摩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小说主人公,使读者很容易相信他是社会现实中的一员,感到真实难忘。柯南道尔侦探小说的艺术技巧,对以后侦探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小说中的福尔摩斯是一个乡绅的后代,祖母是法国画家贺拉斯·凡尔奈的妹妹,因此他自幼熟悉凡尔奈的画作,所有这些设定好的家庭和个人经历,都是为了说明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了解两代以前的社会风俗,为什么他能适应乡间生活,熟悉乡下的情景,而且为什么从不放过任何法国的案件。另外,福尔摩斯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才使自己具有了高超的侦探才能。他甚至特意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利用一切资料和机会研究有关侦探的科学和经验,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合乎逻辑,人情人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读者相信福尔摩斯真有其人。 此外,福尔摩斯的各种探案细节,不同程度地涉及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主要是道德问题、犯罪问题以及殖民主义的问题。然而作者通过福尔摩斯这一正面形象的卓越表现,对各种犯罪和不道德行为进行了间接的谴责,宣扬人道主义和善恶有报、法网难逃的思想,这是进步的,也十分迎合公众的心理,能够在读者心目中引起共鸣,而这正是小说的社会意义所在。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近百年来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之一,福尔摩斯也堪称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形象。在今天伦敦的贝克街221号B,就是福尔摩斯的“住宅”,已被建成福尔摩斯博物馆,每天都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拜访者,甚至有不少人寄信给“福尔摩斯先生”,请他分析案情或邀请他出山破案。这也许是柯南道尔先生始料不及的吧。 当我们为工作和生活身心疲惫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打开这部小说,跟随福尔摩斯回到那古朴优雅的维多利亚时代,去体验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