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要告诉您的都是如何增长阳气、减少阴气的方法。首先会告诉您到底什么是阳气,阳气到底有多重要,让您明白虚症的时候要增阳,实症的时候就要减阴,以及每个人要如何根据自己的状况来实现增阳减阴。然后会具体告诉大家每个月使用一条经络增阳的方法,十分简便易学,只要您照着做,保证您一年到头都阳气十足。接下来再谈谈五脏的增阳减阴法,教您生病的时候,如何使用原穴最快地赶走阴邪、补足阳气,重获健康。随后,作者会告诉您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加阳气,教您自己轻松搭配一日三餐,更给您定做了全家人的增阳保健方案,让您“一书在手,全家无忧”。最后再跟您聊聊如何调理情绪,在心里扶阳。只要坚持按照这些方法做下来,每个人都能获得“全生”。
这是一本谈用增强阳气来激活人体巨大自愈潜能的养生书,介绍了虚症增阳、实症减阴的道理。针对老百姓常见的各种慢性疾病,书中都给出了使用五脏原穴和每月对应的经络、独特的中成药、饮食来增加阳气、祛除病邪的综合治疗方案,让您全家老小都神足气旺、福运长久。
本书为您献上:
一、来自《灵枢》中的十二道扶阳秘法,让您一年四季中的每一个月身体都阳气十足。
二、五脏原穴减阴法。根据身体的外在症状表现,判断五脏的病邪,用原穴对五脏进行根本性的调理。
三、行善保阳法。让您心里时时充满愉悦、自在的的感觉。
四、反观反闻保阳法。让您不用出家就能享受到佛、道两家中的强身健体之术。
五、20道饮食、中成药与人体特效经络穴位组合而成的扶阳祛邪养生方案,保您和全家老小小平平安安。
人增一分阳气就多一分寿命
张景岳说: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我们从出生到成长再到衰老的过程,就是阳气减少,阴气增加的过程,所以,增强阳气就能延缓我们的衰老。
要记住,阳气是父母给我们的本钱,我们一定要珍惜啊。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实际上这口气就是阳气,是父母给我们的本钱。人有阳气,才能够维持身体各个器官的运转,以支撑人的生命。阳气没了,人就没救了。
阳气是我们的元气、正气,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扁鹊心书》说:“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黄帝内经》也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阳气不足,肯定寿命不会太长。既然阳气的盛衰事关我们的生死,那如何保阳、增阳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养生保健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孩子身上的阳气最足
古人把婴儿称为“纯阳之体”,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刚生下来时,阳气是非常充足的,是没有疾病的(特殊先天疾病除外)。老子说:婴儿虽然筋骨柔弱,却能紧紧地抓住小物什,这是他阳气旺盛的表现;婴儿出生后经常整天号哭不止,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真气(阳气)畅通的表现。相信家里有孩子的人都有体会,儿童有时候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样柔弱,甚至有时他们的某些表现会让大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1、不怕冷。小孩子全身就像一个小火炉一样,蕴藏了无尽的热量,无论冬天下多大的雪,他在雪地上玩起来都不觉得冷。
2、特别爱笑。高兴是人体阳气充足的表现,据统计,孩子平均一天要笑170次,他们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是纯纯净净没有一点虚伪的笑容。这种笑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以致于成年人看到孩子笑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来。
3、精力旺盛,能折腾。孩子连续玩上一整天都不觉得疲劳,陪着玩的大人却往往先顶不住了。
苏东坡写过一篇文章,记录了他听过的一则奇闻:忠州、万县、云安县一带老虎很多。有一个女人白天带着两个小孩到水边去洗衣服。一只老虎突然从山上冲下来,那女人慌忙跳到水里躲避,两个孩子却在沙滩上照样若无其事地戏耍。老虎咆哮着,绕着两个孩子转圈,但孩子们憨痴不觉,竟不知道害怕,老虎最后也只好离开了。
我们今天无法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我想这不会是古人的臆造,因为既然“初生牛犊”可以不怕虎,那么懵懂无知的娃娃自然也能做到。但老虎为什么会害怕呢?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纯阳之体”可以解释了。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损耗阳气
老子说:人年轻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到老的时候,身体就僵硬了。植物也是这样,春天生长的时候都是柔软的,到了秋天、冬天枯死的时候就没有弹性了。从柔软到僵硬的变化,就是阳气减少、阴气增加的过程。孩子的身体是柔软温暖的,到了老的时候,肌肉、关节、血管、神经就都发硬、发僵了,体温也变低了。等到身体完全没有弹性、变冷的时候,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黄帝内经》也有类似的说法:阳气充足的人,精神旺盛。人小时候,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兴趣,浑身充满了活力;到了老年,对新鲜的事物不再好奇,精神也变得萎靡不振。另外,阳气充足的人,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恢复得比较快。比如同样是感冒,小孩子一般两三天就能好,老人却往往要花上十来天,而有些阳气很弱的老人,甚至会进一步发展为肺炎、肾炎,危及生命。
张景岳说过: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所以我们养生就是要保阳气,这个原则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既然阳气如此重要,究竟如何去保呢?《道德经》有一句名言:“治人事天莫若啬。”什么意思呢?所谓的“啬”,指的就是要积蓄阳气,不让阳气浪费。说白了,保阳的道法就是一个“啬”字。
虚症要增阳,实症要减阴
一切虚损不足的疾病都要用增阳法来调,一切邪盛有余的疾病都要用减阴法来治。
知道了“实症减阴,虚症增阳”这个大原则,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调治自己的身心,就可以少打针,少吃药,免受求医之苦了。
既然只有增阳减阴才能健康长寿。那什么时候增阳、什么时候减阴呢?请您记住,一个最简单的原则:虚症要增阳,实症要减阴。
虚症要增阳
虚症,就是五脏六腑气血不足造成的疾病,具体地说,脸色发白、容易感觉累、心慌、觉得气喘不过来、一动就出汗、经常腹泻等等,都是患有虚症的表现。拿西医的话来说就是心率不齐、心脏缺血、肺气肿、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骨质疏松之类的疾病。聂文涛先生把虚症总结成了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虚症的症状: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每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说明体内的阳气已经损耗得比较厉害,我们应该增阳了。
我朋友有个女儿,今年高三。前两天,他们父女过来找我,说女儿最近学习紧张,睡不好觉;有时候睡着了也会被憋醒,醒过来以后心跳半天都平静不下来;胃口也不好,经常头晕,晚上睡觉还出汗,月经量也少。让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这个女孩长得比较瘦小,我看了下她的舌头,舌苔很少,舌尖发红;把了一下脉,脉跳得比较快,而且细而无力。
这是一个心血不足的典型病例,是虚症,需要增阳,也就是要养血。我让她回家后自己揉心经的原穴神门和肾经的原穴太溪。神门可以直接养心血,太溪则是供应全身血液的大本营,这两个穴位配合着按摩就能补足她的心血。朋友比较着急,怕按摩起效慢耽误了孩子学习,让再开点药,我了解到女孩住校,吃汤药不方便,就给开了几盒天王补心丹,也是养心血的药,让她先吃一个月,同时坚持按摩,看看效果如何。
一个月后来复查时,女孩大部分的症状已经消失了。P1-6
医生的职业非常特殊,他们见到的都是人们最痛苦的一面,尤其是中医。很多人都是得了重病、怪病或者慢性病,在多方求治无效、万般无奈之下才去找中医的。我做了几十年医生,慢慢和很多病人都变成了朋友,有时候见面聊天,他们经常会说:“其实我一点都不奢求能活到多大岁数,只希望活着的时候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少遭点罪。如果让我选择是重病缠身地活到100岁,还是健健康康地活到60岁,我宁愿选择后者。”
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同样的寿命,生活质量却可以大不一样。道家说:“全生为上,亏生次之,迫生为下。”所谓“全生”,就是一辈子都没啥病,整天都是笑容满面,身体结实,反应灵活,到八九十岁的时候都还吃得好、睡得好、眼不花、耳不聋,能自己照顾自己,这也正是我们养生的终极追求。
而“迫生”则是身心都极度痛苦,甚至可以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比如,像那些不幸中风、截瘫的病人,后半生都被禁锢在床上和轮椅上,自己什么都不能干,连大小便都要靠别人照顾,我认为,承受这样痛苦的人,都属于“迫生”。这种状态下的长寿恐怕只能称之为“长受罪”了。也正因为如此,道家才会将它名列养生境界之末。
“亏生”呢,是现在最普遍的现象。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没几个人敢说自己是完全健康的。尤其是三四十岁的人,整日为家庭、事业奔波操劳,无暇顾及养生,更不懂得增阳减阴的道理,常在饮食起居中损害了自己的阳气,只要到医院去检查,都会查出一身的毛病,像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暂时查不出来什么毛病的人,身体和心理上也老是不舒服,这就是“亏生”。我们之所以会“亏生”,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的饮食起居和行为举止损害了体内的阳气,让阴气占了上风,所以,各种各样的疾病才会乘虚而入。
我们要怎样才能从“亏生”的当下凤凰涅槃抵达“全生”的境界,而不是任其发展,一步一步堕入“迫生”的深渊呢?佛家讲,“命由己造,”达到“全生”的方法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想“全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增阳减阴”。只有阳气足,阴气衰,阳气占绝对上风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才是健康的。一辈子都保持阳气足的状态,那就是“全生”。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衰老的过程,其实就是阳气减少阴气增加的过程。人老了,即使没有疾病,阳气也会越来越少,这时候就更要注重增阳减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年轻时损耗的阳气,让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本书要告诉您的都是如何增长阳气、减少阴气的方法。首先会告诉您到底什么是阳气,阳气到底有多重要,让您明白虚症的时候要增阳,实症的时候就要减阴,以及每个人要如何根据自己的状况来实现增阳减阴。然后会具体告诉大家每个月使用一条经络增阳的方法,十分简便易学,只要您照着做,保证您一年到头都阳气十足。接下来再谈谈五脏的增阳减阴法,教您生病的时候,如何使用原穴最快地赶走阴邪、补足阳气,重获健康。随后,我会告诉您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加阳气,教您自己轻松搭配一日三餐,更给您定做了全家人的增阳保健方案,让您“一书在手,全家无忧”。最后再跟您聊聊如何调理情绪,在心里扶阳。只要坚持按照这些方法做下来,每个人都能获得“全生”。
多年的行医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全生”绝不仅仅是美好的梦想,遥不可及;也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暂时不生病那么简单。“全生”是人从精神到身体的整个转变,让我们的体质大幅度地提高。使用本书的方法,每天增加一点阳气,也就每天健康了一点点,也就离“全生”更接近了一步。
当幸福不再是病愈后的庆幸,而是每天都远离疾病的从容;当养生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事情,而变成了全家都有的习惯;当我们一年四季每天都健健康康,充满感恩地活着,这就是“全生”。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佛家也说:“愿吾生世间,尽除众生苦!”多少年来,这两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人生在世的最大愿望,现在就让这本书来帮助我实现这一夙愿吧。
李精诚
200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