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一部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如何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初步尝试之作。该书由此而获得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David A.Wells Prize),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1949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1969年在美国再版。1951年被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此书后来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从而本书作者张培刚先生本人亦被誉为“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张培刚(1913~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发展经济学奠基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本书共分上卷和中下合卷两册。上卷为作者1945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该论文曾获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并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1951年在墨西哥出版西班牙文版,1984年修订后出版中文版。该书以中国的工业化为中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种种问题,从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经济理论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农业国实现工监化的基本问题。中下合卷为张培刚亲率弟子历经十余年辛勤探索的理论成果,结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实践,以及体制转型的经验教训,再次系统而深入地对农业国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可以说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继承发展。本书使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