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炒股工具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2009年的股市投资的心路历程和实战结果。读完本书,读者会发现:正确的投资理念与投资实践之间永远存在很大的差距,实践的目的就是努力缩小这一差距。
本书内容由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组成。上篇由5篇文章组成。前3篇文章分别阐述上升趋势的开始、过程和结束时的市场表现以及操作方法,另外2篇文章分别总结2009年的操作得失和对2010年股市趋势的判断,以及对部分股票的分析。中篇是2008年12月1日~2009年10月30日的股市操作笔记。下篇是2008年12月1日~2009年10月30日的全部交易记录。
这是一本炒股理念与实际操作结合的股市投资参考书。作者业余炒股十余年,初步确立了“趋势投资与投资组合相结合”的操作模式:能及时发现底部,在底部建仓,在上涨趋势中追涨,以投资组合规避不可预见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作者既追求收益最大化,又以保本为坚守的底线,因此在发生错误判断和操作后能及时纠正,在变化莫测的股市中趋利避害。本书真实记录了作者11个月的心路历程和真实操作,对初涉股市和没有确立投资方式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作用。
本书作者2009年的年收益率达37.41%。
控制情绪稳定心态——投资组合作用之一
趋势投资和利润最大化要求投资者在股市上升时期经常重仓和满仓操作。如果在上升趋势中一直是半仓操作,结果是只赚到应得利润的一半,这不是趋势投资。
投资组合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而且能保证赚得更多、更快。股市的K线图明白无误地向全体投资者展示出一个简单的真理:在上涨趋势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风险,而在下跌趋势中每天都有巨大风险,包括那些上涨的交易日。在上涨趋势中,只买一种股票只是涨多少的问题,而在下跌趋势中即使一个大篮子里只放一个鸡蛋,结果这个鸡蛋还是被打破了。
股市上涨,投资者心情激动,但却很容易遇到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情况。这时就会急躁,很容易做错,而投资组合就能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股市上涨的初期总是表现为某些板块的股票率先上涨,而其他板块的股票却趴在地板价上不动。个人投资者无法预知哪类股票先涨,可以分别买进不同板块中有代表性或股性活跃的股票。例如,一个数万元的账户在行情初起时可买进万科A、中小板的法因数控以及有摘帽可能的ST贤成。本书公布的账户向读者展示出不同时期的投资组合。
买进后不久,仓中股票表现一览无遗:有的涨幅超过20%,有的不过1%,有的亏损。这时,通过这些个股再观察分析板块,我们就能初步判断出是哪些板块在涨。这时,我们应“斩掉烂仓换好仓”——这是股谚,于是较快地有了可观的利润。
更多的投资者所做的却相反。他们卖掉涨得好的股票,补仓买进不涨反跌的品种,在一定时期里没赚到利润。
在上升趋势中的股票表现为“强者恒强”。那些涨得好的股票往往在短时间里涨了又涨。通过对投资组合的分析,我们终于发现了这样一只股票,就要敢于重仓杀入,取消组合,甚至敢将全部鸡蛋放进一只篮子里,直到鸡蛋变成金蛋。
要想做好股票,最重要的主观条件不是知识,不是勇气,不是智慧,不是技术,最重要的是投资者的心态。新年伊始,我们能找到数只年内可望翻番的股票,年底时它们可能100%地实现翻番,我们却不能做到在年初时全仓杀进某只股票,待它翻番后获利了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无法在剧烈的震荡中心平气和地等着它翻番,尤其在持续的下跌中我们不能确定它会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涨到令我们惊喜的价位。从客观上讲,全仓买一只股票不仅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确实增加了投资风险,是不可取的。
要保持好的心态,做投资组合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在指数上涨时,我们的某只股票在涨,在指数下跌时也常有另外的股票上涨,这就能使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无论股市出现怎样的震荡,我们都能相对及时地做出正确选择。
本书的笔记部分较准确地反映了这种操作的有效性。
追涨杀跌弃弱从强——投资组合作用之二
很多投资者把看股评当作每天必做的功课,比中小学生更主动、更勤奋。其实,做好股票只能靠自己的实践和学习、思考,本书作者认为证券分析师是我国最不需要的职业之一。
这是因为,无论他们说得对还是错,他们第二天或不久后仍要说,对误听了他们错判而买错股票的投资者不负任何责任。
很多分析师都说一句同样的话:回调时买入,设好止损位。这是对投资者的最严重误导。在上升趋势中,涨得快又好的股票很少回调,而仅有的几次回调又表现为急跌,这是主力制造要大跌的假象。如果在回调的第一天买进,第二天到了止损位卖出,止损后却更快地涨起来,这正是上涨趋势中最错误的操作,也是不少人不赚反赔的原因。
在下跌趋势中,股价回调之后是紧接着暴跌,跌停后卖不出去,止损位形同虚设。
股市处于上涨趋势中,总是表现为板块轮动,投资组合的品种表现为涨跌互见。投资组合中的某只股票不涨反跌,而组合中的其他股票却上涨,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把下跌的股票割肉,将所得资金用于追买涨得最好的品种,这就是投资组合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我们把涨得最好的卖掉,在“回调”时补进那只下跌的股票。就等于我们掏出衣袋里的钱扔进马路边的一只垃圾箱,再沿着马路在下一个垃圾箱里翻找别人扔掉的塑料瓶去换钱。
老股民知道这句流行语:股市是让人降低智商的地方。
在上涨趋势中做好投资组合,弃弱从强,就可以避免这种结果。
本书笔记部分体现出行之有效的获利方法。
板块轮动赚完趋势——投资组合作用之三
2007年初,本书作者主要操作的股票是东方电子。年初以均价不足3.2元价位建重仓(另有北辰实业、罗顿发展、上港集团),至2007年5月30日开盘后15分钟内清仓——因当天大幅提高印花税,东方电子以9.67元全部成交。
2009年,在经过分析比较之后,抓住了中金黄金的机会。
我们不能保证在每次上涨趋势中都能把握住较好的机会,及时重仓买进一只涨得很好的股票,因此没能享受利润在短时间内大涨的喜悦。在这种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急躁,要做的是对投资组合冷静分析,捕捉下一个机会。股市每天都有机会。
如果我们能在整个上涨趋势中做好投资组合,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投资业绩。
2007年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沪深股市的个人投资者90%以上的账户资金不足10万元。
本书作者认为,10万元以下的账户操作的股票最多不应超过5种,也许3种是较好的组合。
例如,一个5万元的账户,在上涨趋势被确认后满仓买进3种股票,分别是汽车股A、银行股B、ST股C,资金各约占1/3,满仓操作。
股A最先上涨,数目内已有10%~20%的涨幅,股B跌幅3%,股C跌幅7%。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信股A继续上涨,而股c在下跌,应将股C“割肉”卖出,追进已有20%涨幅的股A。股市实践一再证明:率先上涨的股票很有股价翻番的希望。
此后,股B不再下跌,可暂时持有,待股A有较大升幅后卖出,如果股B上涨就补进该股,或选择地产股重新组合。
本书笔记中关于中金黄金的操作体现了这样的操作思路。
上涨趋势总是以板块轮动的方式完成的。2007年,最先启动的是低价绩差股的东方电子等。2008年单边下跌,2009年率先启动的是绩优股的中小板,东方电子似乎被市场遗忘。2009年,本书作者仍关注东方电子,但发觉它滞涨,尝试后就不再操作。经验表明,在上涨趋势中长时间例如一年未涨的股票很可能在下一阶段上涨,这类股票应重点关注。
本书出版时,2009年已经过去。无论这一年是赢是亏已经不重要,2010年也只是我们的投资生涯中的一段进行时。
此时此刻,我们要做的是判断2010年的股市趋势,考虑投资组合。
观察沪指的日K线、周K线、月K线图,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这三种K线的走势一致向上。自2008年11月起,股市的中长期趋势是向上的,2008年8月的大跌没有改变趋势的方向,那么获利的机会就还有很多。2010年,哪些股票在上涨途中,哪些是最先启动的品种,选择哪些板块中的代表品种作为投资组合,这些是我们在2010年1月要做的功课。
做好这些功课,2010年的股市会给我们带来满意的收获。P11-14
业余做股票十余年,唯一的体会是能保住本金就算成功。
早些年没有电话、网络交易,做股票须到营业部大厅,时间长了就和不少股友相识,大家常常交流体会。行情来时,性格外向或因亢奋不能自已的股友就发表演讲,告诉大家自己所买股票的成本价位、操作方法以及对行情的预测,告诫大家一定要敢追涨,股市高手最可耻的事就是踏空。行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每次下跌后营业大厅里就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白发苍苍的老人、血气方刚的青年和漂亮姑娘,当然还有不久前的演讲人。待到下次行情再起时,这些面孔不再出现,营业厅里又有了许多新面孔,新一代股民出现了。于是我就知道,股市的运行节奏快、效率高。
后来去营业厅办理B股交易账户。工作人员是新来的小姑娘,以前没见过。她接过我的材料,大吃一惊,说:“您的名字我们都知道!”我于是知道,当年的很多股友未能等到B股开放。
为提高操作水平,在数年中订报,定期买杂志,买了近百种指导股市投资的书,每天必看电视股评。数年来刻苦学习的体会是:学得越多,赔得越快。至于股评,那些做股评的专家比营业厅里的散户消失得更快,让人来不及记住他的尊容。更甚者,有的逃到国外,比散户更惨。
多年来,我一直想买一本记录股市实战过程的书,那种书能告诉我如何在股市里获利。因为涨与跌是股市不断出现的现象,现象的背后是股市运行的规律。记录一段时间里的股市实战结果,记录投资者在震荡中产生的恐惧与贪婪,记录在心理矛盾交织中导致的成功与失败的实际操作……这样的书比泛泛地谈理论和方法更有用。
市场上没有这样的书。无奈之余,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自己尝试写这样的一本书,目的是抛砖引玉,激发一些股市高手的热情,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指导广大投资者的作品。股市的历史总是在重演,一个上涨阶段的获利和下跌阶段的避险可以为未来的股市投资提供有用的经验。
出于这样的动机,我写了这本书。完稿时,算一下近一年的收益,很是汗颜,不由心生犹豫:这样的战绩拿得出手么?
策划专家海土先生努力打消我的顾忌。他认为市场要保持活力就必须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对读者负责任。既然作者以真诚写这本书,就应该让它接受市场检验,读者自会做出选择。
宋灵恩社长是优秀的职业出版家。他欣然接受海土先生的推荐,本书因此得以出版。
献给广大投资者的这本书是作者实践趋势投资理念的心得和实际操作。
本书内容由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组成。
上篇由5篇文章组成。前3篇文章分别阐述上升趋势的开始、过程和结束时的市场表现以及操作方法,另外2篇文章分别总结2009年的操作得失和对2010年股市趋势的判断,以及对部分股票的分析。
中篇是2008年12月1日~2009年10月30日的股市操作笔记。与读者看过的一些公开发表的股市笔记不同,本书的笔记记载全部真实的操作或不操作的理由,每天都记录资金的增减变化。笔记的语言力求表述准确,当时有些对市况的判断也是可笑的。相信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月一小结,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操作结果与沪指的变化比较,成败一目了然。
下篇是2008年12月1日~2009年10月30日的全部交易记录。“↑”、“↓”分别标示卖出股票的盈与亏,最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操作情况。这对尚未掌握交易策略和技巧的投资者有直接的帮助。
这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炒股工具书。
本书作者业余从事股市投资15年,经历了大赚大赔的欢喜和悲哀,终于对股市有所认识,掌握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所助益。本书所公布的账户是真实的自然人股票账户,以示作者用心良苦。
作者认为,趋势投资是股市投资的最高境界,这一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个人的条件不同——包括能力、知识、业余投资的条件限制等主观、客观条件大不相同,能做到较高的趋势投资的水平是很难的。向股市的顶峰攀登,与像科学的顶峰攀登一样,唯有不避艰险、百折不挠,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抱着这样的信念,本书作者坚持业余投资股市15年,培养出可以指导投资实践的理念。我们认为:这一理念对投资者可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