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是20世纪美国华尔街最具价值、最具代表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受聘基金经理人之一,是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的舵手,被美国金融界称为“全球第一理财家”、“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人”、“美国投资界的超级巨星”。
本书系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彼得·林奇投资生涯的投资原则、投资理念以及投资策略,全面剖析了林奇的价值投资理论,对投资工具和市场定位作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用彼得·林奇的经典观念告诉投资者怎样在投资市场中自省以及怎样端正心态,展示了彼得·林奇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是读者得力、有效的投资助手!
彼得·林奇是20世纪美国华尔街最具价值、最具代表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受聘基金经理人之一,是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的舵手,被美国金融界称为“全球第一理财家”、“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人”、“美国投资界的超级巨星”。投资大师纽伯格认为,彼得·林奇是当代社会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伦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伦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其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140亿美元,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彼得·林奇也因此而收获甚丰,惊人的成就使其蜚声金 融界。
本书学习彼得·林奇投资策略,像彼得·林奇一样赢得成功。投资哲学和方法给您感悟万千,市场策略和理念令您启迪无限。
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如水对于鱼一样重要。许多投资者成功的方法就是对有关信息的敏感和及时掌握。在收集到大量信息以后,投资者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判断出这些信息可能对投资市场产生的影响。
我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问和精力去了解上市公司,从而失去投资的最好时机。其实,最可靠的投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从生活小区开始找,从熟悉的购物中心找,或者从工作领域中找,从这些地方得到的消息都是我们熟悉而可靠的信息。
如果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你很清楚如果公司上市后是否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因为你很了解公司上市前的内部情况。相应的,会计、管理者、行政人员、法律顾问、供货商、合作伙伴、顾客甚至清洁工都会察觉到公司的潜力。
与此同时,你感觉购买保险时保险的价格在上升,这是一个保险行业转好的信号,也许应该考虑购买一些保险公司的股票,或者供应商感觉到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那么原材料的经营企业也是不错的考虑对象。
可见,投资机会无处不在,它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林奇和他的家人以及一些朋友开的沃尔沃汽车让他发现了沃尔沃公司股票;他的孩子、公司系统管理员对苹果电脑的喜爱让他买人了苹果电脑股票;从事丧葬行业的scI公司是他的一位同事在旅行途中发现的,这只毫不知名的公司股票后来的涨幅惊人;他的妻子对L'eggs的超级赞赏让他找到了一只上涨3倍以上的股票。
发现美容小店(Body shop)的过程也是一个范例。那是圣诞节前,林奇带着女儿去柏林顿购物中心采购礼品,一进门孩子们就直奔这家小店。这家小店卖的产品很独特,比如香蕉和草莓制成的浴液、蜂蜡染眉毛油、水果味唇膏、胡萝卜保湿膏、兰花油洗面奶、麦粥摩擦膏、海底泥香波等。虽然林奇并不欣赏这些产品,却被顾客盈门的景象所感染,他发现这家小店的销售额接近于大商场的1/3。于是他想到了公司分析师曾推荐过这家公司的股票,还想到了公司有位女同事斯蒂芬森放弃了高薪职位自己出钱开了一家美容小店,并发现她就是这家门店的老板。
林奇从经纪公司的分析报告以及与斯蒂芬森的交流中了解到,这家英国公司由一位家庭主妇发起,1984年发行股票并在伦敦挂牌,很快发展成专营水果护肤品的国际特许连锁企业。公司产品成功的秘诀在于采用天然原料,卖点是健康而不是美丽,产品价格比折扣店贵,却比专卖店便宜,因此其每平方英尺营业面积销售额在加拿大是零售店里最高的。斯蒂芬森的经验是经营这样的连锁店当年就可盈利,因此她打算再开一家新店,为此公司董事长特地从英国赶来考察,说明公司对业务扩张的审慎态度。林奇的结论是,这家公司的统一经营模式、扩展计划、资产负债等情况良好,年增长率25%~30%,是一家质地优良的好公司。
大多数人都不善于抓住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机会,例如,医生明明知道哪家药厂的药最好,但他不一定去买这家医药公司的股票;银行家深知哪家银行最具竞争力,却未必会去买它的股票。实际上,只要学会以投资者的眼光来看世界,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林奇的投资经验就验证了眼光的重要性。林奇有个很经典的做法,从同行或上下游关系中由此及彼发现好股票。林奇曾接待过简贝尔营销公司(一家珠宝供应商)的高管,他们在描述公司业务时,谈到了他们的客户——许多折扣店旺盛的销售。林奇由此指令公司的分析师对这些折扣店作专题研究。研究表明,这些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后备受冷遇,可谓物美价廉,林奇果然在这些股票上赚了钱,有的翻了3倍。
但林奇最有特色的选股方法是他自称的“投资策略”——漫步购物中心(shopingmall)。具体说,就是在距林奇所住的麻本海德镇25英里的柏林顿购物中心漫步。这个柏林顿购物中心在林奇看来像是一个美国老式城镇的中心,有池塘、公园、大树。池塘的对面是一字排开的4家商场,池塘边的两层商业大厦分布着160多家独立的商店。这样大而全的购物中心全美有450座,在林奇看来是发掘好股票的金矿。林奇在逛购物中心时一路看到的有家居超市、雷米特、盖普、沃尔玛等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有些股票从1986年到1991年涨了50倍;“电器小屋”1970~1982年涨了100倍;连锁店“我们是玩具”的股价则从25美分涨至36美元;莱维兹家具涨了100倍;林奇的女儿们喜欢的“碧加”饮料,其股票1991年在加拿大挂牌,股价1年内从3美元涨到26.75美元……
在林奇看来,这些各有特色的零售企业适应了美国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潮流而夺得市场先机,寻找这些企业最好的线索,就是它们聚集的购物中心。在这里,你可以就近观察它们的产品与顾客,可以感受它们的市场脉动。
林奇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产品,选择那些生产自己相当了解的产品的公司股票,是成功投资的最好出发点。从日常生活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中,发现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散户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捷径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常识出发,寻找那些投资专家们根本不会注意的无名却发展迅速的高成长公司股票。在每个行业、每个地区,观力敏锐的投资者可能在投资专家之前很早就已经发现了高成长的企业。P3-5
小时候看渔夫捞鱼,总是很奇怪:为什么捞大鱼的网眼要那么大,如果小一点岂不是大鱼小鱼一块捞了吗?后来才明白,大鱼和小鱼必须使用不同的网,小网眼是永远捞不着大鱼的。林奇就是捞大鱼的,使用大大的网眼,放出很长很长的线。
彼得·林奇是20世纪美国华尔街最具价值、最具代表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受聘基金经理人,是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的舵手,被美国金融界称为“全球第一理财家”、“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人”、“美国投资界的超级巨星”。投资大师纽伯格认为,彼得·林奇是当代社会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伦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伦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其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140亿美元,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彼得·林奇也因此而收获甚丰,惊人的成就使其蜚声金融界。
最近几年,中国股市的外围环境和内部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管理层的制度建设正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股市的性质,打造着一个真实的世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股市,虽然时机决策仍必不可少,但是品种决策能力对个人投资绩效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彼得·林奇是一代投资大师,以善于挑选股票而闻名世界。尽管他没有躲过1987年美国股市的大股灾,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投资成绩斐然。
彼得·林奇的投资经验是:选择股票要选择高成长的绩优股。通常情况下高成长绩优股的市盈率比较高,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从中获利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有进一步成长的潜力;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潜在利好。彼得·林奇认为股市下跌是极好的机会,趁此时买人你喜爱的股票,尤其是有潜力成长的中小公司。
本书系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彼得·林奇投资生涯的投资原则、投资理念以及投资策略,全面剖析了林奇的价值投资理论,对投资工具和市场定位作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用彼得·林奇的经典观念告诉投资者怎样在投资市场中自省以及怎样端正心态,展示了彼得·林奇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是读者得力、有效的投资助手!
学习彼得·林奇投资,我们并不是模仿他的做法,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学习他的投资思路,领悟投资真谛,使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中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像彼得·林奇那样,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操作系统,并将之运用于实践当中。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汲取了多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