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饥渴(对话宝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成平//张宝瑞
出版社 中国档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没有优秀的文化武装我们的灵魂,等于没有衣服遮掩我们的身体,这个时代的文化饥渴使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裸奔”的危险!

文化饥渴?在一个文化产品充裕的时代,我们感到有些迷失!为什么?没有优秀的文化武装我们的灵魂,等于没有衣服遮掩我们的身体!

本书是冯成品先生与张宝瑞先生的随笔集,内中收录了一些他们对人生认识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是冯成品先生与张宝瑞先生的随笔集,内中收录了一些他们对人生认识的散文作品,具体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非常大》、《爱情是一种感觉和憧憬》、《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而让你的理想坐在峭壁上》、《悬疑小说更要追求诗意美》等。

目录

1.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非常大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落花梦》一一中国后现代文学首部经典作品

4.最早揭露“买官卖官”现象的文学作品

5.《国恋》是最早反映“四五”天安门事件的文学作品

6.我第一次看见死尸

7.我把一个人咒死了

8.一个22年的悬念

9.三月一日是我生命中特殊的日子

10.爱情是一种感觉和憧憬

11.我的新闻从业生涯

12.侠是一种精神

13.梁羽生称我的武侠小说名副其实

14.与萧逸商榷“君子尚风流”

15.真正的大侠内心非常孤独

16.文革手抄本《一只绣花鞋》水落鞋出

17.爱母亲胜于爱绣鞋

18.金蔷薇文化沙龙应运而生

19.你到底想要什么

20.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而让你的理想坐在峭壁上

21.我天生不信邪

22.悬疑小说更要追求诗意美

23.鬼都是人造的

附录:

张宝瑞人生年表

张宝瑞作品目录

试读章节

小的时候我就对文学特别感兴趣,以天下为己任,信奉的信条是“天下本天下人之天下,何为一人之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段话对我影响非常大;还有“民小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也是我人生的一个信条,就是一种不怕死的信念。这些信念在我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根本原因,我觉得,在于母亲对我的教育,很小的时候开始,我的母亲就给我讲很多道理,比如她教育我如何做人,她觉得为人要善良、要多帮助人,行善积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但渐渐讲的多了,我的年龄也不断增长,对她讲的东西也就能够理解了。而且,母亲还给我买来了大批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连环画,4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看,我每天看,有的翻了好几遍,最早买的一些连环画后来都看烂了。看这些连环画在当时更多的是冈为觉得好玩,到后来才渐渐觉得,它培养了我的文学爱好。

“文革”初期,我看过一些书,这些书多是表哥姜立忠借给我的。表哥是大姨的儿子,他比我大一岁,北京二十五中学生,也住在喜鹊胡同。从1966年一直到他当兵,他都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文学、思想。他当时拿了一本书,书名叫《成功之路》给我看,书里有两段话我现在都能记清楚,是自己很喜欢的格言。一个是“不要为了摘取远处的红玫瑰,而踏碎脚底的白菊花”。这句话很深刻,我觉得那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从处世哲学来讲,不要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不要盯着海市蜃楼,而应当从小事做起。二是从情感角度来讲,不要为了风度翩翩的女子而忽略自己的妻子。第二段话是“坚忍是成功的钥匙”。坚忍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境界,如何能达到坚忍的境界其实很难,这句话影响我,使我变得大度、容人。

表哥有一个同学,是阿英的后代,他家里藏书特别多,他经常借给表哥大量的书,我经常又从表哥那里借来看。我还有一个中学同学叫邢曙明,他的家里藏书也特别多,我时常向他借,所以我在“文革”初期就已经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像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司汤达的《红与黑》、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那时候我才14岁。我最喜欢的就是文L史哲方面的书籍。

小时候我还组织了胡同的话剧社,喜鹊胡同的小伙伴们自己编剧本、相声、小品、三句半等,然后自己在胡同里演。我还记得,那时候表演比较出色的两个小伙伴,一个大名叫黎书香,小名叫丫头,敢闯敢说;另一个大名忆贤,是满族少女。我们在大门洞里经常表演一些木偶剧,吸引很多人来看。

我小时候是很倔犟的。一次,附近有个练摔跤的青年带着他的弟弟来找我哥哥寻衅。他上来就把我哥哥摔倒在地上,按住他,问他服不服?那时我哥哥是这个胡同的孩子头。我一见就急了,那时我十来岁,练摔跤的人的弟弟和我岁数差不多,我上去给他弟弟来了个大背挎,把他摔倒在地,按住他,对那个练跤人说:“你放开我哥哥,要不然我要他的命!”练跤人慌了,连忙放开了我哥哥。

成平:听说您居住的环境对于您写作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宝瑞:应该说,喜鹊胡同十号大院对我后来创作梅花党系列故事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对我来说,喜鹊胡同十号大院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在十号大院里度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里正是我创作《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等一系列梅花党故事的源泉所在。我1952年8月23日出生在北京,1956年我们一家人移住东城喜鹊胡同十号大院,1975年搬到朝阳区小庄居住。在十号大院共居住19年。十号大院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一共是四进院落,住着十几户人家。据说,抗战之前这里是一对恩爱的年轻日本夫妇居住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这对日本夫妇被人杀死在浴盆里。抗战胜利之后,这所凶宅由普通中国百姓居住,住的人很杂,有知识分子,有工人,也有无业的人。我家住的是二进院的东厢房,原来是日本人家的厨房,一大一小两问屋子,很小。院子的厕所在三进院后面,每次上厕所都要穿过悠长的回廊,在很多家的窗户前经过,才能到那里。厕所的灯也不知是被哪个坏小子打坏了,门也破了。一到晚上,漆黑一片。由于小的时候我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我对院子里居住的形形色色的人都观察得很仔细。

院子虽然只有十几户人家,却有三个人精神上有毛病。他们一类属暴力型,那是一个工厂的青年女工,有人诬告她偷了_厂厂的布,实际上她根本没有偷,一下子就给刺激疯了,疯了以后经常在下雨天从屋里跑出来:我记得她梳着短发,两眼发直,冒着绿色的凶光,脸上长满了粉刺。一类属政治型,后来疯死了;还有一个属青春型,也就十五六岁,看见你就笑。环境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氛,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P3-6

序言

2月23日与张宝瑞老师一番彻谈之后,我们计划将此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生对话记录下来,成书出版。在整理张宝瑞大师的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张照片,张老师给这张照片定名:文化饥渴。

作为一个文化商人,这四个字让我触目惊心!

张老师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手抄本《一只绣花鞋》诞生在一个文化荒芜的年代,这本书在当时无疑是一股清泉,满足了很多人的对于文化的渴望!而今时今日,我们的图书市场每天都有新书诞生,可在一些方面我们仍身处“荒漠”,依然感到“饥渴”。

这些饥渴表现在:“艳照门”事件在网络上疯狂流传,一批又一批网友乐此不疲地点击“观赏”,然后绞尽脑汁去猜测那些没有公布名称的女主角是谁?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不是一个赤裸的明星,而是这些人猥琐的灵魂!这让我想起了之前饱受争议的影片《色·戒》,很多人为了那些被删减的激情镜头,特意赶往香港观片。在国内禁播的《苹果》也一度成为网络上下载量最高的电影之一。有人称之为艺术,我想能理解其中艺术深意的寥寥无几,这些人只是在观赏一种被扭曲了的性文化!

前两年热热闹闹的电视选秀节目也一样,在那样的潮流之下,少男少女们相信自己可以凭借美貌与歌声一夜成名。人生的意义只是抓住漫天飞舞的短信投票一件事情。

文化饥渴?在一个文化产品充裕的时代,我们感到有些迷失!为什么?没有优秀的文化武装我们的灵魂,等于没有衣服遮掩我们的身体!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可我们还渴望更多,就像渴望用五彩绚烂的华服装饰我们的身体一样。这不是某些人的欲望,而是一个时代的诉求!

我与宝瑞兄决定将我们对于人生的认识整理出版。作为一个滋润过一个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宝瑞兄决定将他的成长经历公诸于世,让所有人了解《一只绣花鞋》背后的故事;同样的,我也会将自己从一个“专职农民”到“文化商人”的人生历练一一道来。我们渴望用一个真实的自己去滋润这些文化饥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7: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