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的故事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王谢燕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细腻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平静地给读者讲述了北京城历史的一个个片段。通过这些故,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北京的城市发展,还可以增长一些诸如城市规划、陵寝选址、宫殿建设、苑囿布局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人文历史故事的讲述,我们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民俗文化,而且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借古观今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我们的爱国热情,加深对于社会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知。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奋进精神。

内容推荐

本书以细腻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讲述了闻名中外的古都北京的源起及历史发展,并对北京的各个著名景点进行了剖析,包括著名建筑、著名园林及传统民居四合院等。书中不仅对这些景点当中精彩的古建筑艺术进行了讲解,还讲述了许多相关的历史人文故事及民俗文化。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化,页且可以学习有关城市规划,陵寝选址、宫殿建设、苑圃布局等方面的建筑知识。

本书读者为建筑专业相关人员及对北京历史及艺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目录

前言

永定河边的小村庄

燕国故都蓟城

辽陪都南京城

金中都

元大都

明清故宫

故宫毗卢帽

故宫门匾

故宫殿前陈设

太和门

太和殿

午门

后三宫Ⅰ

后三宫Ⅱ

钦安殿

天安门

故宫的门

故宫全景

奉先殿

东西六宫

宁寿宫

乾隆花园

御花园

前门

宛平城

颐和园

昆明湖

南湖岛

十七孔桥

廓如亭

西堤六桥

耕织图

谐趣园

霁清轩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画中游

转轮藏

大戏楼

长廊

听鹂馆

苏州街

四大部洲

宝云阁

圆明园Ⅰ

圆明园Ⅱ

北海

静心斋

濠濮涧

琼华岛

永安寺

团城

极乐世界

西天梵境

九龙壁

天坛

祈年殿

皇穹宇

圜丘坛

先农坛

社稷坛

雍和宫

国子监

香山碧云寺

四合院

四合院的门

四合院砖石雕刻

太庙

文庙

历代帝王庙

戒台寺

潭柘寺

牛街清真寺

妙应寺

大觉寺

大觉寺望像

大钟寺

法海寺

智化寺

云居寺

慈善寺

万寿寺

银山塔林

田义墓

白云观

卢沟桥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定陵

明十三陵石像生

八达岭长城

东岳庙

卧佛寺

龙泉寺

大葆台汉墓

北京的街巷

西山八大处灵光寺

西山八大处香界寺

西山八大处龙泉庵

西山八大处大悲寺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金中都

金中都的形成,是北京城由古老的蓟城走向全国政治中心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在北京城的发展史中不可不提。在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兴盛之际,辽朝的统治者们常常对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压榨勒索,不但向女真族索取人参、貂皮、名马、密蜡等贡品,还常常欺压女真族百姓。在这种情况下,女真族人当然不甘愿长期受此凌辱,在辽朝与北宋针锋相对之际,女真族各个部落相继联合起来,并逐渐强盛壮大。

女真各部落联合起来后,以阿骨打为首领展开对辽廷的攻击,并不断取得胜利。1115年初,阿骨打在对辽的军事胜利的基础上,正式建国称帝,国号为金,定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从此出现了中国历史纪元中的金朝。1122年,金朝与宋朝正式结盟攻打辽国,金凭着强盛的军力在战争中屡屡获胜,占领了辽国的大片土地,最终于1125年彻底灭辽,次年将矛头转向宋,占领了燕山府,第二年北宋灭亡。

经过长期战争的胜利,金国几乎统治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中国,领土日益扩大。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将国都从会宁府迁至南京,名日中都城。在未迁都之前,营造新都城的工作就早已开始了,为了使营造的宫殿富丽堂皇、光芒四射,金朝统治者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并向民间搜刮了无数的金银、珠宝、木料、布料等,以致民穷财竭,但却留下了一座辉煌壮丽的金朝首都,而这个首都也在北京城发展史中写下了重要的一笔。为了在军事及经济上取得优势,金统治者还修建了卢沟桥,并留存至今。

元大都

古城北京的再一次发展是在元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也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元大都的兴建始于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才全部完工,整整历时18年之久。最值得一提的是,元大都之前燕国的蓟、辽国的南京城、金国的中都,城市的都城遗址都位于今天北京城的西南部、莲花池东南一带,而规模宏大的元大都城并没有以此为基址,而是为了水源另辟了新址。

元大都的兴建离不开元朝统治者,而提起元朝首先应该从元朝的建立说起。“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3世纪初作为蒙古部落的首领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建立了蒙古大汗之国。随着不断的征战,蒙古汗国先后攻破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在吐蕃建立了行政机构。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并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中国,并从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附近)迁都中都新城(今北京),改名元大都。从此古城北京开始了作为全中国首都的历史。

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金中都毁坏严重,再加上元大都的规划比金中都大得多,莲花池的水源远不够使用,因此,元大都城放弃了金中部旧址,而以北京琼华岛离官为中心兴建了新都。

明清故宫

规模宏大的元大都城,布局严整,建筑壮丽,有中国古代三大帝都之称。突出的中轴线布局,成功渲染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明清故宫仍沿续了元大都的中轴线,只是将城址整体向南略移,也就是今北京故宫的位置。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南京(今江苏南京)。同年八月,明朝大将军徐达攻破元大都,几天后便开始了对大都城的重建,后将大都改称为北平府。明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在南京称帝,并改北平为北京,从此有了北京城的称谓。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新宫建成后,次年将都城迁至北京,北京正式成为明代政治统治的中心。北京城作为明代首都共使用了224年。

明朝迁都北京,老北京人提起来都会想到一些津津乐道的传说,有的说是徐达将军射箭选择了北京,而北京城的全权设计则是刘伯温(据传是永乐皇帝的军师),并且是按哪吒的外形修建的。当然,传说并不能为真,北京作为都城却是历史的必然。

明朝建成的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规模庞大、建筑宏伟,清军入关后仍以明故宫作为皇宫,并对其进行了多次重修与扩建,使其成为全国仅有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恢弘的气势令世人赞叹。

故宫毗卢帽

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不仅建筑外观宏伟多姿,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有着无数讲不完的故事,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书,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它更多的奥秘。

如果你想游览北京的故宫,一定要养精蓄锐,以十足的精神来参观。因为故宫内到处布满了精美华丽的装饰装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毗卢帽是故宫内一种精雕细琢的装饰品,是垂花门上的装饰物,通常雕刻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毗卢帽的形状整体像一只小船,两边翘角,中部装饰如意头形纹样的居多,下部倒挂垂花柱。说起毗卢帽不得不谈到毗卢帽的来源。毗卢帽最早用于佛教的神龛,而毗卢帽之名也与宗教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说,佛教僧人在七月十五日结盂兰盆会,其中的首座僧人头戴一种帽子,帽沿周围有毗卢佛小像,凶此称为毗卢帽。因这种帽子外形美观,后来渐渐成了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物,多用于佛堂神龛。渐渐地,除了用于宗教场所外,开始大量用于宫殿建筑中。

P8-14

序言

中国古代的城市选址往往都是将城市建立在一条河流的边上,北京城也是如此。北京城最早就是坐落在永定河边上的。别看永定河不大,但是坐落在这里的一个小渡口却是华北平原北上蒙古高原的最重要的关隘的前端,因而这个小渡口发展成为村庄,最后扩展为城市。北京城的西、北两面由燕山山脉围护,而南面和东面为华北平原,这一极佳的地理位置,使北京这个地方始终作为城市存在并一直延续了三千年。

北京城有过多次的辉煌时期。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一把火将金朝原来的首都全部烧毁,率领文武大臣和家眷千里迢迢迁至新都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金朝曾在灭掉北宋后把北宋首都汴梁内的宫殿、花园给拆掉,将其建筑材料不远千里运到燕京,在燕京仿北宋首都的宫殿及皇家园林特色,建起了非常壮观的宫殿建筑群。尽管不久因火灾金朝宫殿基本被毁,北宋风格的木构架建筑无存。但是当时从汴梁运到北京的假山奇石却一直保存至今,在今天的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北海公园的琼华岛等处仍然可以以看到北宋“花岗石”从民间搜罗到的太湖石留给后人的遗存。

辽代时,其统治者设立了五个首都,其中之一是“南京”。当时的“南京”城就在今天北京的位置。现在北京宣武区的天宁寺塔就是辽代留存至今的建筑。尽管辽代的统治者是契丹人,但是和金朝一样,华北地区生活的民众仍然讲汉语,写汉字,保持汉文化。中原地区刚开始刊印一些文人的著作,譬如“大苏小苏集”等,在辽代南京这个地方的集市上就开始流行盗版。这也说明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影响力。

北京在元代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国时期的首都,其城市的气势远大于金、辽。元代的一些城墙遗址留存至今,尤其是元代时建的妙应寺白塔,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白塔,也是中国尺度最大的一座白塔。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尽管城市规模和宫殿占地面积都不及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但是城市建筑与宫殿建筑大量使用了砖和琉璃等建筑材料。皇宫内除少数两三个花园外,基本全被建筑及铺地的广场所覆盖。在建筑量上是相当巨大的。从这一点上看,明清皇家宫殿要远比隋唐的皇宫建筑的容积率要高。除了紫禁城。再加上一些清代所建的皇家园林也被保留至今天,因此现在的北京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古代都城之一。

这本《北京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平静地给读者讲述了北京城历史的一个个片段。通过这些故,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北京的城市发展,还可以增长一些诸如城市规划、陵寝选址、宫殿建设、苑囿布局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人文历史故事的讲述,我们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民俗文化,而且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借古观今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我们的爱国热情,加深对于社会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知。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奋进精神。

现在的北京,不仅是一座历史古城,更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型都市,在中国以飞快的步伐迈向现代社会的时候,让我们再回头来审视历史,这本《北京的故事》将给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王谢燕

2008年于北京花家地

后记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电视等新传媒给人们迅速带-来许多信息。但是,传统的纸质传媒出版物——书籍,仍然以其特有的魅力占据着媒体市场的相当一部分领域。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种利用电子数码传媒手段完全把书籍从媒体市场中挤出去的方法。

但是,时代在改变,人们的审美情趣在改变,人们的读书习惯也在改变,这也自然影响到人们对于书籍的期望与要求。让人静心坐下来,像半个世纪以前的读者那样,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去读一本上百万字的小说的想法,只能在很小的一个读者群中起到作用。大部分的读者都想用较少的时间,在较轻松的气氛下,阅读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并得到较为立体和丰富的信息。我们这本《北京的故事》就是基于这种市场背景和人们的心理预期下而编写的。

美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艺术手段,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过用绘画记录事情的历史时期。即使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喜欢欣赏图片,因为有时一幅图片所表达的内容是再多的文字都取代不了的。这也是美术的功能所在,同时也说明了文字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性。

这本书的编写创作过程,是我们对文字与图片两者质量共同追求的结果。我们的目的是以文字讲述故事,以图片传递视觉信息。假如您喜欢这本书的话,就是对我们辛勤劳动的最好褒奖。

在本书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分社杨少彤社长对我写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尤其要感谢赵荣编辑多年来与我们的愉快合作。

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学生。对这本书贡献最大的是张瑞清,从文字整理到插图的绘制她都付出最多。李文梅为了核对考证其中的一些历史故事,在图书资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吴亚君、王晓勤、暴彦丽都各自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当然,插图等的辅助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我要感谢刘景波、王丽霞、易萌、苏少英、朱春华、唐琼慧、胡永召、王荣、耿乔、刘雅、何晓丽、任超、焦林林、张俊霞、刘婧、郝喜娟、史文静、曹继辉、高艳培、陈琛、王俊杰、王国平、石雪、刘杰、王雪艳、邓小蕾同学付出的劳动。黄敏负责登记和组织插图绘制,黄宏英、陈奎负责扫图修图。李秀云和刘薇(刘桂华)负责电脑版式设计与制作。在此一并感谢!

王谢燕

2008年于北京朝阳区方舟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