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郭味蕖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郭味蕖先生的遗作,89年由其儿子整理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郭味蕖先生在本书中强调花鸟和山水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泼墨和重彩想结合的创造方法,为花鸟画开拓了一种新的创作技法。他从花鸟画创作的角度讲了思想、生活、技巧、构图、笔墨、色彩等之间的关系,认为作品应该有强烈的时代感,要把握社会生活情调和气氛的基本旋律。强调对生活认识的深度,从而表达生活的内在精神和表达自己感受的深度,很具有时代精神。

目录

第一讲

花鸟画现实主义传统的历史发展…………………1

第二讲

花鸟画的继承与革新………………………………9

第三讲

生活的认识和造型的似与变……………………18

第四讲

临摹、写生和创作………………………………24

第五讲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33

第六讲

写意花鸟画的用笔和用墨………………………40

第七讲

写意花鸟画的赋彩………………………………49

第八讲

木本花法…………………………………………57

第九讲

竹梅法……………………………………………66

第十讲

草本花法(附藤本蔓本法)………………………77

第十一讲

蔬菜瓜果法(附谷豆棉麻法)……………………84

第十二讲

禽鸟法……………………………………………92

第十三讲

昆虫法……………………………………………100

第十四讲

鳞介法……………………………………………108

第十五讲

坡石、水口、苔草法……………………………112

第十六讲

题款和印章(附味蕖题画)………………………122

附录

郭味蕖花鸟画技法分析

(郭怡琮邵昌弟/文)………………………139

郭味蕖花鸟画作品………………………………152

试读章节

在自然界中,除了花鸟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昆虫,也为花鸟画家所采取作为创作重要素材。在花鸟画幅的丛花密叶中,点缀上几只蝴蝶,几个飞虫,便能增加生动的意趣,这对于组织画面,补充空白,也是极有用处的。

世界上昆虫种类众多,分布也极为广泛,地上、空中、水中都有。有的能跳跃,有的善飞翔,有的只是缓慢地爬行,有的则在水中浮游。在花鸟画中经常表现的昆虫约略有下列各种:蜻蜒、蚱蜢、蝗、蝻、蝈蝈、豆娘、螳螂、蟋蟀、螽斯、蜘蛛、蜂、蝶、蛾、萤火虫、蝉、椿象、瓢虫、天牛、蜗牛、蚂蚁、蛙、蝌蚪等。适当地将这些昆虫组织入画面,则可以为花卉画增添无限生趣。宿雨新晴,蜘蛛结网于花荫树间,颇有画意,如时值春深,则加意添丝,以网落花。或于清秋露晓,步山园小径,野花优姿,草虫迎随,小跃低飞,画意泱泱。蟋蟀在石畔低吟,蝴蝶在花上翩翻,林中知了声声,水上蜻蜒款款,大自然中,充满无限生机。

画家要把昆虫取为画材,一定要对所画昆虫进行缜密详尽的观察研究,掌握它们的自然形象,研究它们的生活情形,更要注意各种微妙的动作,才能画得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昆虫是人们习见的东西,人们喜爱有些虫的能鸣善斗,如蟋蟀、蝈蝈之数,就捕来长时间的笼养着。因此,人们对于它们的习性和形体特征都比较熟悉。画家为了表现得逼真,就必须做更为深入的观察研究。

昔梅圣俞在《观居宁画草虫》诗中说:“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行者势若去,飞者翻如逐。拒者如举臂,鸣者如动腹。跃者超其股,顾者注其目。”

这就要求作者先理解草虫的飞、鸣、食、宿、跳、跃的各种动态规律,才能下笔毕肖,有形有神。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写生,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创作出表现技法,并要从古人的经验中去借鉴。

宋代曾云巢工画草虫,年迈越精。当时人们请他传授技法,他说:“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

所谓“始得其天”,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求描写得形似,而且要神似。古人又说:“叫虫问养叫虫者,斗虫问养斗虫者。”这也就是要求找最有经验的人去了解,以丰富自己的生活。P100

序言

父亲是以毕生精力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他生活的时代是新旧社会交替、新旧文化大变革的时代。父亲努力顺应时代潮流,做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新文化的开拓者,自觉地承担起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建国以后他走过了艺术生涯中最活跃、最有成果的时期,现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1908年农历正月十四,父亲出生于山东省潍县(现潍坊市)一个书画世家。潍县是山东中部文风很盛的古城,这种风气和影响可以追溯到周亮公、郑板桥做潍县知县的时候。郑板桥和我家祖辈有过密切交往,在题赠郭芸亭的墨竹中有“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常忆旧华轩”的诗句。家中存有不少历代名人书画真迹供父亲研究学习。母亲陈绮是清末大金石学家陈介祺的后人,陈家晋唐书画馆、万印楼、十钟山房收藏极富,所藏毛公鼎称海内吉金之冠,父亲可以亲近这些艺术珍品,大大开阔了胸襟和眼界。潍县的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和风筝艺术对父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父亲考入上海艺专学习西画,对欧洲传统绘画和印象派绘画进行学习和研究。毕业后不久,他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班,当时主要是研究临摹古画,所临都是宫内珍藏历代名作真迹,同时向黄宾虹先生学习中国画史论和书画鉴别。1938年后的十年中,父亲回到山东故里,一面教书,一面习画,一面著书,治学精神十分严谨。《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知鱼堂书画录》、《知鱼堂鉴古录》等书都是在这时编写的。解放以后经徐悲鸿先生介绍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工作,后调民族美术研究所,1959年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62年任中国画系花鸟画科主任,直到“文化大革命”,在这段时间里主要从事花乌画教学和创作。正当他充满信心地探索花鸟画创新道路的时候,正在人们期待着他有更大的突破和总结创新经验的时候,一场“灾难”夺去了他的生命。

“文革”期间,父亲受到残酷迫害。1969年底,他带着重病被迫回到山东潍县老家,由于是疏散回去的,他自号“散翁”,园名“疏园”。在小小的疏园中,他多么盼望能把努力多年的关于花乌画推陈出新的探索继续进行下去!当重病危及生命的时候,他又多么希望能争取时问把一生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来留给世人i听母亲说,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年就像要出远门整理行装一样,从未有片刻休息,病情稍有好转就伏案写书作画,以惊人的毅力整理了《明清四画人评传》、《疏园集》、《散翁散记》等著作。这本《写意花乌画创作技法十六讲》的初稿,就是躺在病床上写的。初稿写成后,父亲曾写信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利用假期回潍县看看,提提意见,好写第二稿,并准备配上插图。信中还吐露,由于以前的全部文稿、教材、讲义和参考书都被抄光,给写此书带来了困难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正当我们准备起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报,我们赶到病床前时,父亲已经失去了知觉。“学如耕稼到秋成”,这本应是父亲在艺术上的收获季节呀!他没有来得及收获就离开了这块一生精心耕耘的土地。在整理父亲的遗稿时,我们发现这本书他又亲手用毛笔抄写过一遍,但是后几讲抄写得歪歪斜斜,字已经不能成行了。父亲是在跟疾病作着多么顽强的斗争啊。

近些年来,父亲的画集多次出版,不少美术界的朋友建议这本《十六讲》也能早日发行,但父亲生前只写了初稿,承担继续完成这本书的任务,我们是难以胜任的。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始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修养和文字上的差距使我们几次搁笔,怕整理不好有愧父亲和有误读者,但还是做了以下工作:我们以《十六讲》初稿为基础,以后来陆续找回父亲在“文革”中散失的教材、教案为补充,互相参照,做了文字上的组织和衔接。为完整起见,对原稿中个别简略的几讲,也做了适当的补充。对原二、三讲中由于受当时客观原因的影响而不得不写入的一些内容做了删节。根据内容所需,我们选用了父亲自己的作品作为插图(十三讲和十五讲的插图是父亲生前专为本书作的,其他各讲的插图都没有来得及完成)。最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父亲自己宝贵的创作经验没有多写,好在他的作品大部分还在,我们选用了他的花鸟画创作数十幅为附图,以作文字的补充。

本书书名特别强调了“创作技法”是有原因的,父亲早年就立志进行花乌画教学改革,他认为重复古人的内容、意境乃至笔墨都是不行的,单纯的笔墨练习,以临摹为主的师承制的教学方法都已经不适应了,要创造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的新花鸟画。这就迫使我们要重视理论修养、生活实践和技法训练,而且他特别强调三轨同步、互补共进的重要性。这也是他自己努力实践的创作道路。

他认为作品应该有强烈的时代感,这不仅仅是表现的对象应该来自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作品要把握社会生活情调和气氛的基本旋律。他强调花鸟画家也必须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没有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就没有表达生活的内在精神和表达自己感受的深度。父亲历年所作花鸟、山水写生累累箧笥,足迹所至,画笔自随。祖国娇艳多姿的壮丽河山、蓬勃绚丽的花树景物,使他丰富了想像,开阔了视野,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许多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山花野卉、蔬果、农具等,都被一一选入画图,这些意境和多种多样的美丽形象被进一步认识并被创造出来,是花鸟画内容和题材的扩大,也是审美趣味的变化。父亲说:“我的创作是从大自然中来和得江山之助的,不必做前人墨奴。”

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泼墨和重彩相结合,这一创作方法的提出和实践,是绘画技法上的创新,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为花鸟画推陈出新拓开一条新路。他主张要对前人的技法进行全面研究,而不是一味接受和重复。要在纵横联系、相互对比中分析理解,找出他们的继承发展关系,分析他们的个人风范、时代特点和在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去设计自己的创作道路,并不断创造新的表现技法。

以上叙述也就是这本书定名为《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的原因吧!它从花鸟画创作的角度讲了思想、生活、技巧、构图、笔墨、色彩等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技法书。

本书的出版,能对当前花乌画创作和教学、花乌画的推陈出新继续有所贡献,也是父亲的遗愿吧!

郭绵孮 郭怡孮

1986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一书于1989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以来,至今已经25年了。该书出版以后很快就脱销了,这些年来不断有读者寻问再版的消息。

这次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再版,我做了一些补充和修定。由于父亲生前未来得及为本书作齐插图(只有十三讲和十五讲的部分插图是专为本书作的),这次再版时,我从父亲遗存的作品中经过仔细挑选,选出与文字相关的画幅与局部,共二百余幅,彩色精印,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这也是初版之后不少读者反馈回来的愿望。

另外,我在初版说明中曾写道“最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父亲自己宝贵的创作经验没有多写……”为了使读者在阅读这本花鸟画创作技法书的同时,能够结合郭味蕖先生本人的创作成就和经验,特增辅了附文,就郭味蕖先生在笔墨、造型、构图、色彩以及具体技巧技法方面的特点和经验介绍给读者。我想对阅读正文是有益的。

在初版说明中说过:“本书的出版,能对当前花鸟画创作和教学、花鸟画的推陈出新继续有所贡献,也是父亲的遗愿吧!”在父亲诞辰一百周年来临之际,愿他的这本著作能在新时期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郭怡孮

2005年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