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富豪们赚取的巨额财富后,估计没有什么人能够忍得住不去打探他们的赚钱诀窍。本书响应众读者的心声,以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的前十一位为例,叙述了他们的发展历程,剖析他们的经营之道,既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又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这十一位富豪中,每位富豪的经商之路各有独特之处,比如有人富有经商天赋、有人能够迎难而上、有人眼光独到、有人习惯勤俭等等。
读完这本书后,您会发现:其实,每位富豪都是芸芸众生之一,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触摸的神。这些富豪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中,也有您可以做到的。他们可以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您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商奇迹。
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十一个人,他们创造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揭开巨额财富前面的神秘面纱,会发现更多超乎寻常的本质因素:独到的赚钱眼光,灵活的赚钱手段,应对失败的信心,临危不乱的气魄,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手腕。
1.专注投资,热衷股票
沃伦·巴菲特在全世界投资者眼中极具传奇色彩,他们甚至把巴菲特比作上帝。沃伦·巴菲特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5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美国投资业和企业的公共导师。巴菲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同时代的大富豪,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还有后来的软件大王比尔·盖茨更加传奇。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其他人的财富都是来自一种产品或者发明,而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小城奥马哈。他出生时家里的生活非常拮据,因为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刚刚投资股票血本无归。为了节省开支,家人一切社会活动都不去参加,他的母亲甚至不去参加教堂朋友的聚会。谁都没有想到,在这种拮据的家庭条件下,这个小孩日后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华尔街股神,并且一度问鼎《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冠军。
也许是贫寒的家境、苦难的生活所致,慢慢长大的巴菲特显示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即使在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一些后,他也不像别的小孩一样缠着父母买玩具或零食。在和母亲、姐姐一起去教堂时,姐姐性格开朗、活蹦乱跳的,总是到处乱跑,直到礼拜做完了才回来,而他则始终安静地陪着母亲做完礼拜。
巴菲特5岁的时候,就产生了要赚钱的愿望,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在这个又强烈又执著的愿望促使下,年幼的他开始在自己家外面的过道上摆上小摊,做上了小买卖……11岁时,他被神奇的股票深深地吸引。
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有着超常的记忆能力,而且非常喜欢读经济类的书籍。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每读一遍后都会沉醉于创业成功者的故事里,想象着一座座金山在不断向他靠近。他牢牢记住这本书中的教诲:“开始,立即行动,不论选择什么,千万不要等待。”
于是,还在上小学的他开始试着深入了解股票。他从父亲手里弄来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用普尔指数来分析那些报价符号。后开始选购股票,他第一次就获得了5美元的纯利润,这具有历史意义的5美元让他更加坚定了创造财富王国的梦想。
在上中学时,巴菲特成了学校里的“股票专家”,许多老师都要向他请教一些股票知识。在13岁的时候,巴菲特在《华盛顿邮报》找到一份报纸发行员的工作,并因此成了纳税人。这让很多同学都很羡慕,但是他并不开心,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而且还经常给老师惹麻烦。于是他决定放弃学业,开始专心工作。可是,他发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在社会上根本无法立足。这时他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重回校园,自此奋发图强,聪明的他学习成绩自然得到了提高。
巴菲特一直坚持做送报的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每天早上5点20分出门。偶尔生病时,母亲就给他帮忙,但从来不要巴菲特的钱,因为她知道儿子的积攒是他的一切,所以别人也从不碰他装钱的抽屉。
巴菲特不仅制定了最高效率的送报路线,而且还在送报的同时去兜售杂志。这种精明的商业头脑是同龄的孩子所无法比拟的。在送报数量日渐增多的过程中,杂志的销售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巴菲特很快就有了一笔“可观”收入——1000美元。他果断地决定把它投到一块40英亩的土地上。
巴菲特的一个好朋友丹利,在机械修理方面很有特长。于是,巴菲特又想到了一个赚钱的生意。他们说服了一家理发店老板,在他的店里设置弹子机行当,收益是五五分成,自从有了弹子机,店里生意开始红火起来,店面规模也随之扩大。但是,精明的巴菲特知道,想要不被地痞流氓搅乱生意,选址一定要选在偏僻地段。
中学毕业时,校方的年鉴对巴菲特的评价是:“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家。”巴菲特再次想放弃学业,去一心一意地经商。但父亲坚决反对,一定要把巴菲特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虽然巴菲特认为那就是浪费时间,觉得自己已经挣了5000多美元,看了100本商业书刊,这已经够了。但是,父命难违,他还是去了沃顿。他非常不喜欢那所学校,因为老师们只是有成套的完美理论,没有一点实用于如何赚钱的东西。所以,学校里的理论课程对他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只有实实在在的股票才能吸引他。于是,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费城的股票交易所里。不久后,巴菲特离开了沃顿,转学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
事实上,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巴菲特也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学生,因为他平常做全职工作从来不去上课,只有在考场里才能见到他的身影。但是他仍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在这所大学他遇见他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最终在这所大学以A+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同时他的积蓄也涨到了1万美金。
沃伦·巴菲特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不管股票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他总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从不投机取巧,在股市里,他就是神,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媲美,也从没有人能够接近他。
在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和众多股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奇迹。有不计其数的人蜂拥至他的家乡——奥马哈,听他的教诲,试图领悟他的成功奥秘,他们把他的著作像圣经那样诵读,把他的格言默背在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巴菲特第二”。
巴菲特虽然是世界顶极富豪,但是他的目的并不在于此。他只是喜欢看着钱的数目变大,喜欢在自己的运筹下金钱到手的那种胜利的感觉,但他绝不贪恋钱财。他在遗嘱中,清清楚楚地写下了个人财产的99%捐给慈善机构,剩下的1%给自己的孩子。他说: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一些力量,另一方面就是想让我的孩子能够用这些钱去赚更多的钱,再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要因为有太多的钱而无所事事。
P5-8
谈起赚钱,很多人都会兴致勃勃。毕竟,要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中生存,离开金钱这个货币流通工具是行不通的。不过,要想赚钱,不仅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而且还要为此付出行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行动之前不妨看看世界大富豪们如何赚钱。
纵观今日世界之商界,最热闹的莫过于各种富豪排行榜,而其中又以美国杂志《福布斯》(Forbes)上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最具影响力。每一年度的新榜单的出炉,都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舆论热潮。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同样具有轰动效应,因为新人换旧人的现象依旧在发生,富豪们的个人资产依旧在刷新。
美国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身价由2007年的520亿美元增至620亿美元,排名由2007年的第二位移居榜首。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 SlimHelu)的身价由2007年的490亿美元增至600亿美元,排名由2007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
2007年排名第十四位、第十八位、第十五位的印度石油大亨穆凯什·安巴尼(Mukesh Amban)、印度电力巨子阿尼尔·安巴尼(Anil Ambani)和德国小商店巨擘卡尔·阿尔巴切特(KarlAlbrechlt)都有很大的跨跃,分别跃居第五位、第六位和第十位。至于印度地产大亨KP·辛格(KP Singh)和俄罗斯铝业大王奥莱格·杰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更是两匹引爆世人眼球的黑马,分别由2007年的第六十二位和第四十位飞奔至第八位和第九位。
当然,有进必有退,比如蝉联榜首13年的微软大王比尔·盖茨(Willam H·Gates)屈居第三位、华人首富李嘉诚(Li Ka—shing)退后两位等。然而,他们的成就仍然不可小觑。
看到这些富豪们赚取的巨额财富后,估计没有什么人能够忍得住不去打探他们的赚钱诀窍。本书响应众读者的心声,以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的前十一位为例,叙述了他们的发展历程,剖析他们的经营之道,既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又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这十一位富豪中,每位富豪的经商之路各有独特之处,比如有人富有经商天赋、有人能够迎难而上、有人眼光独到、有人习惯勤俭等等。
读完这本书后,您会发现:其实,每位富豪都是芸芸众生之一,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触摸的神。这些富豪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中,也有您可以做到的。他们可以创造一个个财富神话,您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