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公元1782-1850年),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嘉庆第二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浸淫儒学文化;并善骑射,深得乾隆和嘉庆的宠爱。他以嫡皇子的身份及颇富心智的资质,于三十九岁时登上皇位
登基后,他雄心勃勃,勤力朝政,意图振兴祖业。他带头廉俭,常常芽着补丁交错的龙袍上朝,王公大臣们为了讨好他,一个个也打扮得如叫花子一般……但此时的大清已由盛转衰,渐露败象。尤其是鸦片战争中,他嫉贤妒能,优柔寡断,最后连抵御列强的信心也丧失了,在洋枪洋炮的威胁下,怯懦地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光皇帝(难以重振祖业的清宣宗珍藏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金景坤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光皇帝(公元1782-1850年),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嘉庆第二子,他自幼饱读诗书,浸淫儒学文化;并善骑射,深得乾隆和嘉庆的宠爱。他以嫡皇子的身份及颇富心智的资质,于三十九岁时登上皇位 登基后,他雄心勃勃,勤力朝政,意图振兴祖业。他带头廉俭,常常芽着补丁交错的龙袍上朝,王公大臣们为了讨好他,一个个也打扮得如叫花子一般……但此时的大清已由盛转衰,渐露败象。尤其是鸦片战争中,他嫉贤妒能,优柔寡断,最后连抵御列强的信心也丧失了,在洋枪洋炮的威胁下,怯懦地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内容推荐 爱新觉罗·旻宁,初名绵宁,1782年生于北京紫禁城内撷芳殿,是清嘉庆皇帝的次子,乾隆皇帝的孙子。1821年,三十九岁的他登极即皇帝位,改元道光,后人便称他为“道光皇帝”了。道光皇帝在位共三十年,1850年,他病故于圆明园的慎德堂,谥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葬于清慕陵。 道光自幼饱读诗书兼善骑射,深得乾隆、嘉庆的宠爱,加上他本人温良恭俭让的对外形象,终于成为大清第八代天子。登基后,雄心勃勃的道光,也曾效仿其先辈,勤力朝政,意图振兴祖业。但是,此时的大清已由盛转衰、渐露败象。官吏贪腐,欺压良善,内地与边疆的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外国列强乘虚而入,以鸦片为先导,开始了对中华民族的双重侵略。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道光表现了一个封建君主的复杂性格与令人难以捉摸的处事方式。他重用林则徐,厉行禁烟,但当英军炮舰停泊在离京师几百里之外的白河时,他又退缩、妥协,把林则徐发配边疆;他热恋白莲教女教首红菱,但当白莲教的矛头直指朝廷时,他又割爱绝情,无情地镇压了白莲教起义…… 道光的这种作派,并非全由性格使然,更多的,恐怕还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特别是《南京条约》的签署,更说明这一点。也正是割让香港这桩令世代华夏儿女汗颜的恨事,把道光皇帝永远地推上了千古罪人的可耻可悲的地位。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道光皇帝》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尽其可能地以曲折的情节、细腻的文笔,讲述了道光皇帝的一生,以及那段时间里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于每一个不愿忘记中国历史的现代人来说,可以算是一部既有教科意义、又有相当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作品。掩卷沉思,也许会让读者悟出许多道理…… 目录 第一章 替皇孙狸猫啜毒液 审王爷罗锅弄玄机 第二章 刘天官渎职遭贬斥 宁阿哥览奇受刺激 第三章 假书生山前惩恶霸 真皇孙洞里救美人 第四章 莫香兰破庙说往事 汪红菱歧路期来生 第五章 太上皇金殿禅大位 宁阿哥山寨遇亲儿 第六章 新皇后闲语荐皇储 旧教主飞檄聚教徒 第七章 临突变火铳守紫禁 掩隐情雪刃赴黄泉 第八章 蒸贵妃撞破机密事 别皇储割断尴尬情 第九章 乔先皇吓死嘉庆帝 寻遗诏难坏众大臣 第十一章 纳女宠坤宁宫作乐 困叛军戈壁滩传捷 第十二章 献歌姬参赞掩罪证 淫侍女亲王犯律条 第十三章 黜旧臣新皇借题目 盘大吏老帅做机关 第十四章 贪小利惹刀兵再起 拜先祖遭马步重围 第十五章 惑人心蜂拥而闹事 卜险卦狐疑且发兵 第十六章 平叛乱钦点军中帅 逞韬略漫谈纸上兵 第十七章 割城池开门揖盗寇 守阵地据岸抗叛贼 第十八章 责莽福晋宫门犯禁 赏勇将军御街献俘 第十九章 丧至亲孤女告御状 仗强权跛汉占鳌头 第二十章 迎上好百官竞褴褛 图新鲜一帝试烟霞 第二十一章 逢霪雨恐见河堤溃 临大用惊闻国库空 第二十二章 究二罪午门斩国丈 逞一怒冷宫贬皇妃 第二十三章 赵明飞暗地窥真相 道光帝公然弄虚情 第二十四章 惊鸳梦绮儿离大内 领凤诏林公履新职 第二十五章 议金殿有意弛烟禁 会青楼无心听戏文 第二十六章 穆尚书谎言哄御驾 全贵妃温语慰圣心 第二十七章 褴衫人嬉唱莲花曲 翰墨客论禁芙蓉膏 第二十八章 感君恩旬日八谒圣 尽臣责万里一许身 第二十九章 皇太后又逢万寿日 林钦差初抵五羊城 第三十章 访狂生屈尊人书院 挞恶商扬威升公堂 第三十一章 洋毒贩被擒成钓饵 黑杀手受命行险棋 第三十二章 清钦差派兵困商馆 英商监缴烟弃趸船 第三十三章 销鸦片乌烟冲天去 进谗言暗流滚地来 第三十四章 穿鼻洋将军初试手 养心殿皇帝乍扬眉 第三十五章 寻软肋英舰队北上 贬诤臣新钦差南来 第三十六章 关将军宝刀赴大难 杨大人秽器御强敌 第三十七章 牵国事白衣献良策 领圣命赤手赴戎机 第三十八章 广州城巧遇洋教士 翊坤宫暗害六阿哥 第三十九章 静贵妃细述壮阳药 曾国藩苦寻镇朝珠 第四十章 酬知己王军机尸谏 忧国事道光帝驾崩 试读章节 蹿上桌案的波斯猫,被溶有剧毒的茶水毒得一命呜呼,却误打误撞地救了“候补皇帝”的圣驾。难道是上苍有意安排那白毛畜生代绵宁饮鸩一死,好让他成为统御华夏三十年的第八代大清天子?…… 嘟……嘟……嘟…… 三声粗犷悠远嘹亮的号角过后,金鼓缓慢有节奏地擂响九遍,整个旷野透露着肃穆与威严。大队人马按一定等级秩序站立着,等待着,没有一丝晃动,连远处战马的嘴也被紧紧捆扎着,派人看管。如果说这里有所谓动的事物,那就是强劲的秋风下,来回翻卷的大旗,特别是那绣龙绘凤的杏黄旗上斗大的“清”字,高高地在空中来回飘摆,显示出大清王朝旺盛的生命力。 威严而整齐的队伍前面,古稀之年的乾隆帝虔诚地跪下,所有随行人员也跟着下跪。乾隆帝对天焚香、叩首,再焚香、再叩首,又洒酒叩首,如此九叩首之后方要起身,突然一声长嘶,一匹脱缰的战马向这边狂奔而来。所有的人还沉浸在祭典的肃穆气氛之中,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着实把大家吓懵了。眼看战马要从皇上下跪的地方踏过,说时迟,那时快,一位机警的大内侍卫一纵身直扑战马,双臂用力死死地将那战马勒住。这时,众人才回过神来,两名太监急忙上前把皇上扶起,和珅等一班随行大臣急忙跪下向皇上请安谢罪。 乾隆帝回到行宫越想越气,刚要发话,只见两名御林军押解一人过来。此人他就是负责看管马匹的人,由于不小心放跑一匹马惊吓了圣驾。皇上问也不问,挥挥手道:“推出去斩了!” 御林军刚要将那人推走,大学士刘清涛急忙下跪请奏:“皇上万岁,这人玩忽职守惊了圣驾罪该万死,只是今天是大祭之日,不宜有血腥,望皇上三思。” 这时,皇上的颜色缓和多了,用清瘦的手捋捋花白的胡须,想了想,“嗯!死罪免去,活罪不饶,发配戍边,永不回归。”那人立刻跪下叩头谢恩。 处置完惊驾之人后,皇上才想起那救驾的侍卫。召来夸奖一番,官升一级,赏金百两。 第二天早晨,和珅早早来给皇上请安,从太监那里得知皇上没用御膳,似有心事。和珅以为皇上一定还为昨天惊驾之事生气,特来安慰。不料皇上突然问道:“和珅,朕的这次祭奠是否有违天意?” 皇上为何说出这话,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大清帝国自顺治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自己对祖宗恩德的回报,要在即位后到盛京祖坟福陵、昭陵拜祭一次。后来在大清的各代皇帝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代皇帝在位期间都应当祭拜祖坟一次,形式不一,规模不定,但必须用他们女真族古老的号角吹奏告天。 乾隆皇帝自登基以来三下江南,两赴泰山,也多次到河北孝陵、景陵、泰陵祭拜,却一直没有真正回到自己祖宗的发源地,一直拖到今年——乾隆四十七年,即1782年。 再说乾隆登基以来效法祖父康熙帝,扩大疆土、巩固疆域,将大清帝国推及到空前盛世,四海太平,八方来朝,可说得上志得意满,他也以此为傲,自诩是“十全皇帝”。但有一事也始终让他坐卧不宁,只要想起总是愁容满面,那就是皇位继承问题。 乾隆皇帝一生风流倜傥,宠幸皇后贵妃也多,但生下的皇子却不多。第一位皇后生有两子永琏与永琮,却都不幸早亡,两次痛失皇子对乾隆打击很大。想不到永琮三岁死后不到一年,一直受乾隆宠爱的皇后亦不幸病逝,搅得乾隆心绪烦乱、性情暴躁。他认为皇子早亡的原因,是他过早立他们为皇太子,有悖天意。从此之后,选定继承人的事就再也没定,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年过六十的乾隆深感精力衰退、身体欠佳,才开始重又考虑确立皇太子之事。但此时皇上诸子所剩不多,且大多平庸无奇,几经考察之后,才最终选定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 选定皇太子之后,悲剧继续发生。太子婚后多年无子,乾隆四十四年时一个皇太孙出生了,整个皇宫喜不自胜,但是连名还没起好就夭亡了。太子永琰对长子夭折悲痛欲绝,而在乾隆皇帝看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龙孙”夭亡,而是一个皇太孙的失去。联系以往乾隆两次册立太子两次太子早亡,最终选定永琰为皇太子,而永琰的长子又早早天亡,江山社稷后继何人?乾隆的心头笼上一层阴影。 忽一日午睡,乾隆皇上做一怪梦,梦见先太祖皇上来到御前痛斥乾隆背弃祖训,只知自己花天酒地逍遥人生,让列祖列宗留在东北家乡饱受风霜。先太祖皇上走时忽地一巴掌打在他背上,醒来顿觉肩背酸痛。因此,乾隆帝让皇太子永琰临时执政,自己带领一班人马匆匆赶到盛京拜祭祖坟,叩问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时值八月,江南尚处在骄阳似火的夏季,而塞北却已秋风尽爽,飞沙掠面,七十有二的乾隆仍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盛京祭祖,都是为了大清帝国的江山永世流传。 万万没有想到,拜祭之时有惊马冲犯。乾隆帝并没有被惊吓,但在乾隆心中却罩上了一层阴影,也许这是祖宗对自己不肖的一种警告,也许自己的这种做法冲撞了列祖的神灵,那么祖宗的阴德还会庇佑自己吗? 不巧,昨晚又做一梦,梦见一颗流星坠人大地,把后宫照得如同白昼。他把这几件事放在一起,越想越觉蹊跷,内心越不是滋味,惟恐上天有什么灾难降临。正在揣摩之时,和珅进来请安,因此才有那一问。 和珅一听,又了解到皇上的昨日之梦,眼睛一转,笑着说:“啊,皇上,这是好兆头呀!流星下落将后宫照亮,说明我大清帝国将有贵人诞生,并保佑皇上的帝业如日之恒,光芒万丈。” 和珅这么一通信口胡扯,皇上也将信将疑,渐渐忘却不快,谈论起其他事情。君臣正说着,忽有驿使从京中来报,说皇太子永琰喜得一子。 和珅听报,立即跪下向皇上道喜。乾隆龙颜大悦,道:“上天终不负我!多谢列祖列宗恩泽子孙,佑我大清江山后继有人。” 京城报喜,三军欢呼,祭祖大典早已完成,即日起驾回京。一路上旗帜招展,人欢马叫,沿途官民列队欢迎。乾隆恨不得一步到京城,于是命太监传旨,晓谕沿途各州府,一改成例,不必迎送圣驾。 却说紫禁城东北角的毓庆宫里,年轻的嘉郡王永琰刚刚派八百里驿马把郡王妃喜塔腊代半夜里生下小王子的消息飞报盛京父皇处,又命人往各王公大臣府送喜帖。忙了一阵,方才静下心来仔细端详自己的儿子。那是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儿,长相非常奇特:眉浓长而几及耳廓,双耳特长,眼珠丰厚而光润,两小手则垂可过膝。嘉郡王越看越奇。 此时,王公大臣开始络驿不绝地前来贺喜。嘉郡王带总管勒成迎来送往忙个不亦乐乎。王府上上下下紧张而兴奋地忙碌。 嘉郡王夫妻长子早丧,如今又得贵子,愈加精心养育。孩子洗澡、换衣、喂水都是王妃亲自动手,只恐下人照料不周。王妃有一只波斯猫,原来十分喜爱,连晚上就寝也搂着。如今怕这猫儿伤着小王子,便叫翠巧把猫关在笼子里。 嘉郡王妃虽生在宫中,每日吃着山珍海味,奶水却不多。她怕亏了小王子,便叫总管勒成去宫外找来一位奶妈。那奶妈不只奶水充足,心儿也善,对养育小儿亦很有经验,把小王子抚育得又白又胖。王妃便向她请教养育之道,渐渐不把她当下人看待,因她姓陈,宫中人都喊陈妈。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