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八0后作家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平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葛红兵、解玺璋作序推荐!史上最集中、最强大、最专业的八十年代后作家访谈录横空出世!韩寒、刘卫东、李海洋、金瑞锋、林静宜、步非烟、杨哲、王晓虹、朱古力、吕晶、肖水,十一位时代的宠儿在本书中为你讲述他们(她们)的成功故事。

内容推荐

这个集子里的访谈有几个特点:一是知人论事。所以,你从这些文字中可以了解那些作家的人,老实说,我对韩寒、刘卫东等是非常欣赏的,韩寒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说家了,他的杂文也是越写越有起色,杂文近乎于“勇”,而且有股子不怕麻烦的味道,这个在我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有这样不管不顾说真话的勇气,谁能说八○后不是文坛新生力量甚至未来中坚呢?二是针对思想,有深度地挖掘,这个是访谈、谈话的最重要品格。这个集子里的谈话,让我们真正了解八○后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而不是让我们看花边,听奇谈,很重要的是剖析思想,自我言说,而且都是真诚的言说。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打开一扇窗户,针对世人的,了解八○后的窗户,作家是善于自我言说的,他们做了,现在他们说了,那就让我们多理解他们一下,听听他们怎么说的,不要想当然。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是真的认真听过他们说话的呢?

目录

韩寒:咱地球人都知道事关韩寒

刘卫东:写作与你在一块土地上播种

李海洋:写作是私人化的事情

金瑞锋: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走近自己

林静宜:写作应该是一种享受

步非烟:我曾被老师定性为霍乱人心的“问题文学少女”

杨哲:写作就像是在做数学题

王晓虹:写作主要是靠自己的感觉

朱古力:总觉得有说不完的故事

吕晶:我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在写作

肖水:文和字都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窗口

试读章节

似乎已经有好几次了,和韩寒一起坐在肯德基里,吃着原味鸡,喝着可乐,说着和韩寒自己有关或者无关的话题。似乎是很容易找到和韩寒有关的话题,比如昨天报纸上的指指点点,《新周刊》上把《三重门》捧为最爱转眼就把《零下一度》打入垃圾榜,媒体和出版社给韩寒带来的失望和遗憾……自从韩寒成为同龄人嘴里的常用词,这样的话题就无法限制在我们几个朋友中间。

然而,韩寒总是相当无奈而相当豁达的,甚至让那么多事情不在他的心情里发生。说着摄影说着车,说着怎么出去玩怎么写以后的东西……可是那些确实是和韩寒有关的。

“新概念”

从原则上来说,第一次见到韩寒应该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颁奖仪式上。不过,在那个场合,想注意到某个人是很困难的。一方面,青松城大酒店的大厅里到处都是人,另外,颁奖完毕就被华东师大的老师叫到房间里去驯化了,没来得及注意哪个是韩寒。所以,第一次见到韩寒的时间推迟到了几个月以后。

其实,作为新概念最出名的获奖者,韩寒和新概念的缘分远不止一个颁奖仪式那么简单。某天,和韩寒还有胡玮莳一起吃饭的时候,胡玮莳提起在初选的时候看韩寒的稿子,她就把韩寒的电话号码给留了下来,说是如果韩寒不得奖,她也会去弄明白这小子是什么门道。韩寒也很配合地学着当初清涩的声音说:“胡老师……”而平时,比较通常地,韩寒直接称呼胡玮莳为“胡子”。我也是后来才了解到,第一届的时候,为了韩寒的问题,评委们确实也有过点内部的争议。一个过分老练的作者应该是值得这样的待遇的吧。

在第一届结束以后的某天,胡玮莳告诉我说韩寒的数学终于考到两位数了,让我好生诧异了一阵,也逐渐对这位新概念的同届有了点景仰,或许,那是可以称为景仰的吧,虽然不是从正面来讲的。某天,我在学校里突然收到韩寒的信。信的内容大致是要我说明一下“莹”的生死存亡问题,还有就是要我给他列个书目推荐他看。一直觉得同样是拿了一等奖的既然他有要求自然不好意思推辞,且不管他是真是假,果然我列了个书目给他。后来在报纸上看到他已经连《西方哲学史》都看了,稍微让我有点紧张。以后,也就没下文了。

真正的第一次见到韩寒是在10月,那时候,一群新概念获奖者都被《萌芽》召集到上海图书馆去参加获奖作品选的签名售书,而韩寒就坐在我的边上。那时候韩寒穿着得挺青春的,虽然是蓝色,怎么也都是冷色调的,但至少不像他现在整天都是黑色的。而且,当时他头发很短,确实比较适合反戴帽子。签名开始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们这些人都挺仓皇。那是第一次让别人排队让我们签名,而且签名的人挺多。当时确实很忙乱,只抽空看了一下韩寒的签名。字很漂亮。差不多等签名结束了才跟韩寒接上话,他问我:“你知道我的签名有什么区别?”我当然摇头,说实话我压根没怎么注意他怎么给人签的名,只看了几眼而已,主要也是为了看后面的进度。然后韩寒第一次说了让我深为撅倒的话:“凡是看到女生漂亮的,我就竖着签名,其他的都横着签。”果然是有个性的做法。当天王莹每个签名都编号,而我的少数几个不正常的签名是因为签坏了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明。

后来,我们一群人就到了萌芽杂志社,互相拿着发给我们的样书要签名。我让韩寒签的时候,书的扉页上已经有了不少人的签名。但是,韩寒看扉页的上半部分空着,就老实不客气地把自己的名字签得老大。不出意外的话,是韩寒当天签名签得最大的一个。韩寒一直是这样喜欢弄点新花样出来的。在刚开始跟韩寒接触的时候,并不熟悉他的作风,可能新鲜感比较明显一点。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在我已经熟悉的韩寒的很多做事风格的时候,也许就不那么惊奇了。当然,韩寒即使到了现在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让我惊奇。

在那次以后,又有很长时间没跟韩寒联络过。只看报纸杂志说韩寒留级了,在那里讨论高才留级生的问题,讨论全才还是偏才的问题,诸如此类的。虽然对学校和对考试制度都是一样地痛恨,不过,我还是妥协了的。我没有勇气做的一些事情,都让他给占全了,对他的印象也说不上是好或者不好。毕竟,对他的选择还是有点担心的。不读书该怎么办?不上大学该怎么办?有时候,胡玮莳还是会告诉我们一些一起打牌的朋友关于韩寒的近况什么的。1999年底开始,在《萌芽》参加编辑刊中刊,那就是所谓的近水楼台了。在编辑们辛苦地处理第二届新概念的稿件的时候,就看到了韩寒的新作品。那时候,就在想,这小子真不得了,写东西的笔那么毒。毒是毒,文字确实很吸引人。那时,胡玮莳又问韩寒拿了篇小说来,准备在刊中刊上发,就是著名的《一起沉默》。这篇文章还是我打进电脑的。韩寒的字虽然不错,不过挤在很小的横线中间也真让我累得够呛。后来又有《足球啊足球》、《都市人,不归夜》、《找个地方去喝酒》什么的,后两篇都是很早期的作品。在《零下一度》里也没有收,到现在为止还以手稿的面目躺在我的抽屉里。除了他的尖刻,我还是能感受到他相当有同情心,相当善良纯稚的一面。那也许是媒体从来没有触及过的韩寒。韩寒在我的印象里基本上还是比较真实的。至少,我认为我在那个时候对韩寒的了解要比媒体传达的丰富而准确得多(PS:后来,这两篇作品都按照韩寒的意见销毁了,再没有人能看到。看来,会是个不小的遗憾)。

P1-3

序言

葛红兵

著名作家、学者,上海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我的N种生活》、《沙床》等,专著《文学史形态学》等。

陈平采访了很多八○后作家,出一本访谈录,这让我想起当年一位东北的朋友,他做了很多新生代作家的访谈录,现在,他的那套书依然是我们了解新生代作家最重要的资料之一,陈平做这个很不容易,要有耐心,要有信心,其次,他采写的作家中,有些是我了解比较深的,都在说八。后如何如何,但是,按照我的了解,他们实在是非常认真的一群人,有自己独立见解,有自己对文学的真诚的爱,有些人说他们不爱文学,如何如何,其实,只是因为八。后对文学的理解和他们不一样而已,八○后有自己对文学的看法,当然对文学爱的方式也不一样,你不理解他们的爱,就对他们说三道四。

这个集子里的访谈有几个特点:一是知人论事。所以,你从这些文字中可以了解那些作家的人,老实说,我对韩寒、刘卫东等是非常欣赏的,韩寒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说家了,他的杂文也是越写越有起色,杂文近乎于“勇”,而且有股子不怕麻烦的味道,这个在我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有这样不管不顾说真话的勇气,谁能说八○后不是文坛新生力量甚至未来中坚呢?二是针对思想,有深度地挖掘,这个是访谈、谈话的最重要品格。这个集子里的谈话,让我们真正了解八○后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而不是让我们看花边,听奇谈,很重要的是剖析思想,自我言说,而且都是真诚的言说。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打开一扇窗户,针对世人的,了解八○后的窗户,作家是善于自我言说的,他们做了,现在他们说了,那就让我们多理解他们一下,听听他们怎么说的,不要想当然。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是真的认真听过他们说话的呢?

所以,我说,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八○后本身的,还是针对全社会的,八○后作家的那些粉丝也许会买这本书,但是,我觉得那些八○后的父母们,更应该买来看看。

关于文学的事儿,其实,我们这个文坛已经说了很多了,絮絮叨叨的,关于人的事儿,其实,我们还没有了解。

这本书开了一个好头。

2008年12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