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华商书院少儿国学研究中心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妙趣横生——讲述美丽汉字背后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炼字佳句——读锦绣文章,品字字珠玑,悟写作精要;说文解字——挖掘方块汉字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本书充分挖掘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用一则则故事连缀起一个个知识,用一个个趣话解释一个个问题。父母不妨翻开此书,给孩子讲述关于汉字的故事,使他沉浸于汉字带来的美丽动人、博大精深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内容推荐

本书涵盖汉字的缘起与变迁、构造与间架、谐音撷趣、汉字典故、炼字之妙、字谜艺术、成语故事等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汉字史实及奇闻趣事。

一则则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你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了解到汉字的前世今生;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带你去探索历史的同时,又让你品悟到汉字的瑰丽与神奇。

目录

第一章 缘起与变迁——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

 仓颉造字的传说/002

 鲍超突围/003

 “洛书”、“河图”的神话传说/004

 能吃的文字/005

 饕餮的背后/006

 章友直的篆技/007

 程邈献字赎罪/008

 王次仲发明楷书/009

 “汤水鸡”买“否”/010

 王羲之换鹅/011

 画时圆,写时方/013

 众才女尽欢结酒令/014

 院中的树该砍吗/016

 竹竿打狗/017

 老考童生/018

 东食西宿/019

第二章 构造与间架——感受汉牢的形体之美

 王筠巧对顽童/021

 菊妃杀女/022

 士子测字/023

 细雨洒轻舟/024

 如此写“万”/025

 “用”变“甩”救一命/026

 添笔退侵兵/027

 神童戏宰相/028

 讨吉利话的地主/029

 八大王是四小鬼/031

 四人同渡/032

 害怕耳朵/033

 袁世凯的年号/034

 少妇巧对诗/035

 吴承恩题联讽粮商/037

 倪家少女妙联择夫/038

 山石岩下古木枯/039

 拆字酒令/040

 三白与三毛/041

 王十朋赶考/042

 包公巧为民除害/044

 休管他人瓦上霜/045

 嘲讽张义/046

 庞振坤赋诗/047

 心田不正/049

 测字戏纨绔/050

 无德县官挂匾/051

 秀才教子/053

第三章 谐音撷趣——认识汉字的音韵之美

 戏说“临财毋苟得”/056

 孔明巧借谐音气周瑜/057

 不知“修”/058

 施氏食十狮/060

 用“狗”巧对/061

 农家小事有奇联/062

 谐音巧破案/063

 彭德怀敬“梨”/065

 天下太贫/066

 一字用巧,商机无限/067

 后母哭子/068

 落地与及地/069

 一桶天下/070

 画师巧戏西太后/072

 白吃又何妨/073

 七两漆/074

 因获“枣桃”得幸免/075

 巧用谐音教训人/076

 心耳在这里/077

 狼狗之辩/079

 细布包柑/080

第四章 辨字折词——揭开汉字的多张面孔

 有“贼”形的“赋”/083

 我家老爷不要脸/084

 华佗再见/085

 “百无一是”与“自无一是”/086

 别存草草心/087

 房子为什么拆了卖/088

 买鸡风波/089

 送礼越重越好/091

 狐女戏书生/092

 枇杷并非琵琶/093

 傻女婿拜寿/094

 媒婆巧说媒/095

 武则天谈文论字/096

 一字之改看伟人/097

 “缄”为何意/098

 吝啬相伴/099

 败在一撇上的战争/100

 读错“涪”字丢了官/101

 不简单的“的”字/102

 拘泥于古典/103

 两手准备/104

 狱囚瘐死/105

第五章 汉字典故——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汉字故事

 孔子占卜/108

 秦始皇发明“秦”字/109

 五谷丰登的“年”字/110

 神农氏发现茶/111

 “醋”字的产生/112

 “福”字为什么倒贴/113

 杨修猜字/114

 凡鸟不是一般的鸟/115

 一字千金/116

 武则天的名字/117

 苏东坡巧贬方丈/118

 王安石发明嚣/119

 秦观猜谜/120

 国字为何少一点/121

 无豕不成家/122

 刘墉测字/123

 纪晓岚妙释“老头子”/124

 珍妃巧拆“明”字/126

 溥仪缘何自称“青巾”/127

 刘半农发明“她”字/128

 鲁迅造“猹”字/129

 大帅手黑,寸土不让/130

 毛泽东智解姓氏/131

 什么是“虫二”/132

 穷人为仁主/133

第六章 炼字之妙——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

 四才子填空/135

 白姑千面/136

 梅兰芳改台词/137

 一个“有”字乾坤转/138

 范仲淹的一字师/139

 王勃一字千金/140

 推敲/141

 春风又绿江南岸/143

 前村月落半江水/145

 苏东坡兄妹改诗/146

 宋张弘范灭宋于此/147

 动词显心迹/148

 “事事关心”或“事事在心”/149

 师出有名,战无不胜/151

 平地风烟横白鸟/152

 王安石改诗/153

 添字解围得驴/154

 投诗拜谒/155

 真趣/156

 “红杏尚书”拜见“张三影”/157

 毛泽东的“一字师”/159

 病鹤如阁/160

 忍痛改一字/161

 “恨”与“幸”/162

 争得大裘长万丈/163

 一方明月可中庭/165

第七章 字谜艺术——感悟汉字魔方的灵动

 武则天巧解“青鹅”意/167

 乾隆猜谜/168

 黄庭坚作画解谜/169

 词女之夫赵明诚/170

 借字谜巧破案/171

 巧设谜联征婚/172

 纪晓岚题字骂和坤/173

 两书生巧设谜语通姓名/174

 伍子胥智斗老相国/175

 猜谜破案/176

 为何送顶白纱帽/177

 妙趣字谜/178

 徐霞客问路/179

 王安石“用”书童/181

 姓氏趣谜/18l

 先生趣谜考学生/183

 巧作谜联讽贪官/184

 文必正吟诗献“福”/185

 秦观巧求婚/186

 门前的对联/187

 骆宾王写请帖/188

 绝妙好辞/189

 夫妻家书显真情/190

 小和尚智解谜语救寺庙/191

 秀才救酒家/192

 祖孙猜谜趣事/193

 喜寿、米寿、白寿/194

 辛未状元/195

第八章 毫厘之差谬千里——错别字故事与汉字的忌讳

 一个别字丢状元/198

 马芮看病/199

 薛蟠读画/200

 县官审“亲爹”/20l

 一字送命/202

 “季达”的两把大“爹”/203

 一“仪”不慎赔万元/204

 一点万金/205

 读错字丢官/206

 高山滚鼓之妙/207

 孝子翻跟斗/208

 茅盾不写潦草字/209

 孙日恭丢状元/210

 唐朝“赤鲟公”/211

 苟判官改姓/213

 非常不敢说/214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215

 一钩送命/216

 和尚的劫难/217

 “维民所止”和“雍正砍头”/218

 巧用避讳断案/218

 王锡侯《字贯》案/219

 钟的劫难/220

 巧媳妇巧避讳/221

 讳名趣事/222

第九章 成语故事——历史的缩影,汉字的精华

 安步当车/225

 庖丁解牛/226

 乘人之危/227

 大义灭亲/228

 得意忘形/229

 狗尾续貂/230

 鬼斧神工/231

 画虎类犬/232

 狡兔三窟/234

 乐极生悲/235

 溜须拍马/236

 难兄难弟/237

 奇货可居/237

 秦晋之好/239

 取而代之/240

 三寸之舌/241

 同病相怜/242

 退避三舍/243

 图穷匕见/244

 兔死狗烹/245

 掩鼻之计/246

 夜郎自大/247

 望洋兴叹/248

 逐鹿中原/249

试读章节

仓颉造字的传说

提到汉字的起源,首先不得不说的是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在我国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手里经常拿着一枝土笔。他的头形很奇特,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陀,显得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他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后来,毛驴走到今陕西省岐山县就累死了。

仓颉带着这批资料,没有毛驴就不能再行走了,只得在岐山县住下来。仓颉不断地观察山水风雨演变的现象,辨识鸟兽的各式各样的脚印或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分清各种纹理的异同,并开始创造文字。

不久,仓颉受命担任统一文字和领导文字改革的专职官员。他又作为黄帝的史官,记载史事,部族的重大档案也都由仓颉掌管。

知识漫淡

仓颉造字的传说已有2000多年了,而且也有文字记载,但是其可信程度却非常低。仓颉有可能是黄帝部族中极有影响的巫师之类的人物。而上古时期,巫师、史官是由一个人担任的,仓颉在这方面做出过贡献,这样容易让人们把从事搜集整理文字工作的人误以为是汉字的创造者。

序言

国学之美生生不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发出这句感叹,已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光阴如白驹过隙,在同样的春夏秋冬中,人类走过了不同的悲欢聚散,最后沉淀下来的,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

华夏子孙世代相传,从古至今没有改变的是对文字的热忱和尊重。从史官秉笔直书,到文人惜墨如金,是我们对古老的文化与生俱来的信任和崇拜。时间留给中国人的财富,就是沉甸甸的五千年历史。而在这历史的河床之下,就酝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

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贤者智慧;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变幻的形式之下延伸着我们对美的追求和触摸;亭台楼阁、水榭雕栏,普通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太极八卦、针灸推拿,有限的人生可以聆听自然永恒的大道……传统生活的衣食住行皆有精粹,它们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五千年历史之所以生动传神所在。

向孩子传授国学常识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而是一种爱的表达,更是对历史的交代、对后人的负责、对民族的贡献。因为,只有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才有未来,只有懂得去欣赏传统、理解传统的人才能称为是中国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孩子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风景,经历更成熟的人生。

因此,我们向家长呈现这样一套书,内容包括历史典故、中华句典、汉字故事、美丽诗词和国学精粹,共五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悉数清点呈现。

这一套书各有特色,既看重人文知识的普及,又留心诗文句典的介绍,有历史整体的梳理,也有片言只语的解析。远可以看五千年历史的大走向,近可以赏字画走笔的小技巧;不敢说收尽了天下的奇珍异品,但足够让父母和孩子在这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中,感受到传统的颜色、气息和味道。

有好书,还需要有眼光的人赏识,有心的人去解读。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最值得信赖的图书采购员、最合适的演讲者。借父母的口,这些林林总总的知识能更有效地传达给孩子,成为他们年少时最愉快的学习经历、最熟悉的常识库。

我们拿出最好的知识,父母拿出一段时间和一份耐心,让孩子们走进国学经典,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分工协作,而是我们民族继续向前、行走不息的动力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5: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