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个时代的婴儿,她的心灵祈望的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她的人生是在不断地完善和追求,她的生命取决于读者给她输入的血液,社会给她支撑的神经系统,历史赋予她的义务,祈望她不要夭折,不要中衰,沉浮于世,永不凋谢!她对人生百态,世事风云,人世变迁,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历史给人们留下的是记忆,需要人们辨析;现实给人们留下的是直觉,需要人们扬弃;未来给人们带来的是理想和希望,需要人们艰苦地打造。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运转和发展,大人生、小人生也是这样不断地运转和发展。人类是一面镜子,大人生、小人生也是一面镜子,人生要不断地对照着这三面镜子探索前进!
本书,是一部随笔,但又是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专著,是一部完善人生思想和行为的延续,因此,本书仍然是完善人生的开卷语,而不是一个结束语,完善人生是一个没有终止的过程,它有探索不完的空间和内容。
作者希望人生能够完善,人人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向人生的巅峰迈进。我更希望祖国自强,民族兴旺,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经济蒸蒸日上,这是人人的天职,人人的使命。一个忘记人生、忘记家庭、忘记国家、忘记社会而妄为的人,也就无可比喻,这是人生的哀歌,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立意。
1.人生的变位
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一个人的地位,是随着一个人的身份而不断变化的,身份随着人的地位而有不同的显示。人一生都在变位中活动,位实际是一个人具有财富、权势、名望和不同称谓的体现和象征。
人生有两种位子的变化,一种是随着年龄变化的,一种是随着名、利、权变化的。前一种变化是称谓,对一个人讲,称谓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人在幼年时,大人称他为男孩、女孩,或儿子、女子,待他长大了,结婚了,生儿养女了,他的称谓就成了爸爸、妈妈,子女有了孩子,他的称谓就成了爷爷、奶奶。人生的称谓,或者说这种辈分,就是这样不断地变换的,它是一个血缘关系层次的区别,与财富、权势和名望没有关系。这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的德行,是人类永恒的不变的伦理定位。而所谓财富、权势、名望及它们所反映的变位,乃是一种世俗的变化,是一种世道的变化,是一种人情的演变,是一种人际关系利害的变化,是世态炎凉或者兴盛衰败的一种体现。下面我将就世俗的变位问题,发表一些议论,供读者品味。
先引几句古代名人的言论,看看古代社会世俗的表现。汉代司马迁说“富贵多士,贫贱寡友”;唐代耿讳言“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宋代苏轼有云“世事如今腊酒醲,交情自古春云薄”;元代钟嗣成有言“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明代罗贯中说得更为精辟,他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等。这些话,都是反映古代有关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名句。还有“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变位,那是权力较量的结果,另当别论。
现在的世道也是这样,做官了,权大了,位子就显要了,说话就灵验了,可以一言九鼎了,晋谒的人也就多了,门庭若市了,送情的人多了,拍马屁的人多了,有时,就像一堆烂肉一样,一群苍蝇就会闻嗅而来,都想在那里捞一点好处,这种情景看起来,显得多么“辉煌”,显得多么“光耀”呀。一旦罢官了,下台了,位子就慢慢变化了,说话也就不那么灵验了,登门拜访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看你脸色的人也就不多了,只有那些遗老遗少,至亲挚友,凭借昔日之真诚与友谊,有时来聊聊天,有时来问问好,寒喧一下,也就很够意思了,这也算是一种真诚。所有这些,人们都不要懊悔,也不要懊恼,因为,世道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发财了,有钱了,你的位子也就显眼了,需要用钱的人,就想到你了,就找到你了,就有求于你了,可以这样称呼你,也可以那样称呼你,可以称兄道弟,只要你爱听,能够给他钱,就是把你叫叔、叫爹、叫爷都无所谓。还有些卑劣的女人,跟着你,围着你,有的要与你结婚,有的要作你的情妇,要你包她为二奶,因为你有钱、有车、有别墅,等等,她们欣赏的肯定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钱财,而是你身上所散发的铜臭味。有朝一日,当你破落了,你的位子自然也就变化了,甚至消失了,没有人上门了,没有人对你谄媚了,没有人给你暗送秋波了,却有人在你的背后说长道短,甚至用一脏话骂你,这也是现在的世道,也不足为奇。还有一种社会风气,那就是,当有求于你时,他会把你看得很高,无求于你时,却会把你看得很低,甚至见了面,连一个招呼也不打;还有人求你办了事,事成了,人情也结束了,当然,也有感恩的,这还是一种世道,也不足为怪。不过应该清醒的是,当你做官了,当你有钱了,当你得势了,这时候,你首先要把人生坐标定准,把社会世俗看清。要“对钱定值”-要“对情定性",要“对事定为”。要“明察世道”,不仅要“正其道而行之”.而且,还要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反正就一样了”,这不论对己,对人.还是对社会都可能是有益的。绝不要忘乎所以。我行我素。不顾后果。虽没有回天之力,他却应尽移风易俗之意。人生在世,总是要多积德行善,造福社会,这时,就是你罢官了,就是你破产了,就是你遭难了,受益的人会怀念你、感激你,没有受益的人也会说你的好话,这也是一个世道,但这是社会的正气,应该弘扬。当然,也可能有人还在背后咒骂你,那就是另有缘故了,慢慢思考吧!
上面,我这些议论,都在说明一个时代的世俗人情,有的使人欣慰,有的使人伤感,有的却使人醒觉。如果要追究这种社会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认真深究一下,也不难明白,因为,这是社会的变异,也是人际关系的扭曲,是私有制给人类留下的伤疤,尽管伤疤也许被衣服掩盖了……
P2-4
这本书是一个时代的婴儿,她的心灵祈望的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她的人生是在不断地完善和追求,她的生命取决于读者给她输入的血液,社会给她支撑的神经系统,历史赋予她的义务,祈望她不要夭折,不要中衰,沉浮于世,永不凋谢!她对人生百态,世事风云,人世变迁,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历史给人们留下的是记忆,需要人们辨析;现实给人们留下的是直觉,需要人们扬弃;未来给人们带来的是理想和希望,需要人们艰苦地打造。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运转和发展,大人生、小人生也是这样不断地运转和发展。人类是一面镜子,大人生、小人生也是一面镜子,人生要不断地对照着这三面镜子探索前进!
人生是一个艰苦追求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不断地运用补丁来补充、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想、心态和行为,具体地说,要补其心,以脱俗而立;要补其神,以走出误区;要补其灵,以养性生机;要补其魂,以救助心灵;要补其欲,以升华人性;要补其志,以成人成才;要补其智,以洞察时世;要补其需,以慧惠济民;要补其爱,以发展家庭;要补其孝,以完善人生;要补其道,以延续社会;要补其情,以悠然处世;要补其谋,以百事不折。这些,都是人生成人成才,广见博识,创造、创新之必需,也是完善人生“食、色、知”,正确处理“名、利、权”,积极追求“真、善、美”,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理想、追求、勤奋永远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人生好比是一条射线,起点容易知道,终点难以判断,这就要谨慎把握,求得最佳的结果。人生又好比是一条封闭的曲线,这就看人们如何把它画圆,因为,人生所走的这条曲线越圆,它的轨迹就会愈加完满。人生又像是承载万物的地表,它无穷地从自然界吸纳阳光、空气和雨露,为了弥补地表承载万物发展的需要,它也要不断地用补丁来弥补各种漏洞,完善、丰满自己,向自然界、人类和社会无私地奉献,尽它微薄之力,抗御各种不测之灾难,使社会和谐相生,使万物相互包容,生态平衡,吐故纳新,共生共荣。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生补丁”和它的含义。这部专著,有颂扬仁政、善道、普惠、博爱之理,有愤世嫉俗之言,有探索社会积弊之因,有完善社会制度之浅见,有诸多处人、处世、处事之法,有成人、成才之道,有成败得失之因,并对个人、家庭、社会、人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一些个人的结论,虽然不是真知灼见,也算是一家之言,提供给读者共享。人生要不断地前进,道路必然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道路中,有直有曲,只有在曲中求直,方可有获,正如自然界有无限长的距离,却没有无限长的直线一样,人生走路也是这样的。
人生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这个规律作用的范围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人生又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体,需要我们把握各方面的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因为,授人一道,胜于授人一技。人生的完善,是社会完善的先行。人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还要济世救民,服务社会。所以,这里所说的补丁,是一个广义的名词,或者说人生就是补偏救弊,补救偏差疏漏,纠正缺点错误,完善人生走向的一个系统工程。
本书为了与《人生解迷》的内容相互对应和衔接,用了《人生补丁》一名。我希望人生能够完善,人人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向人生的巅峰迈进。我更希望祖国自强,民族兴旺,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经济蒸蒸日上,这是人人的天职,人人的使命。一个忘记人生、忘记家庭、忘记国家、忘记社会而妄为的人,也就无可比喻,这是人生的哀歌,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立意。本书虽有论理、有故事、有科技、有叙事、有预言、有寓言、有讽刺、有警戒等方面的内容,但其目的尽在如何完善人生,如何成人成才,如何使自己日益健康成长,这是给读者一个说明。
本书,是一部随笔,但又是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专著,是一部完善人生思想和行为的延续,因此,本书仍然是完善人生的开卷语,而不是一个结束语,完善人生是一个没有终止的过程,它有探索不完的空间和内容。我虽然年近八旬,奔波一生,历尽艰辛,仰先辈之贤达,悟世人之成败。纳英杰之精华。忆己之曲折坎坷,察人之心神变化,所得的就是这本书中所写的信言细语,献给敬爱的读者一览,以满我悠悠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