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出版两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品运用讽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斯威夫特是在古典主义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文字功底极深,表现手法新颖,尽管隔着一层翻译,仍有许多值得我国青少年朋友学习和借鉴之处。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大约在三百年以前,有一个叫格列佛的英国医生出海遇难,先后漂泊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等地,经历了种种新鲜、古怪而又刺激的奇遇:在小人国,那里的人还没有普通铅笔长,格列佛被称做巨人山,可以轻松地拖走五十只战舰;到了大人国,格列佛又变成了小不点儿,遭受苍蝇、冰雹和苹果的毒害,结果被装在一个小木箱子里提来提去;飞岛国的人长得怪,做事更怪,他们甚至研究怎样把粪便变成有营养的东西;慧马国的统治者是公正、诚实、富有理性的马,而人却堕落为卑鄙肮脏、贪婪好斗、供马驱使的畜生:“野胡”,就是这些很有讽刺意义的荒唐事,使《格列佛游记》成为一部名垂后世的经典。
小人国游记
一、成了小人国的俘虏
我父亲有五个儿子,我排行第三。父亲虽然有一份小小的产业,但家境依然贫寒,于是十七岁那年我就到伦敦著名的外科医生贝茨先生手下当学徒。我总相信,终有一天我会交好运外出旅行的,所以,除学医以外,我还学习航海和数学知识。我知道,在长途旅行中,它们都有用处。四年之后,我又到莱顿学医两年零七个月。从莱顿回来后不久,恩师贝茨推荐我到潘耐尔船长统率的“燕子号”商船上去当外科医生。我跟潘耐尔船长一起工作了三年半,最远航行到地中海的东岸。二十七岁时,我结了婚,之后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我又几度出外航海,最远到达东印度和西印度群岛。旅途中,我喜欢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也学习他们的语言。
1699年5月4日,我接受了“羚羊号”船主威廉·普利查德船长的聘请,从布里斯托尔海港启航,去南太平洋一带航海。我们的航行起初一帆风顺,但在往东印度群岛去的途中,一阵强风暴把我们刮到了澳大利亚的凡迪门兰附近,方位是南纬三十度零二分。这时,船员中有十二人因疲劳过度和饮食恶劣而丧生,其余的人身体也极度虚弱。
真是祸不单行,我们的船于11月5日撞上暗礁,船身碎裂了。我和其他五名船员登上救生艇,竭尽全力往前划。不久,我们力气耗尽,只好任凭波涛的摆布。大约半小时后,一阵狂风忽然从北方吹来,一下子将小船掀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