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水民俗/天水地方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刘玛莉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水民俗文化的精彩风貌,凡生辰礼仪,婚嫁礼仪,丧葬礼仪,农事民俗、衣食住行、岁时节庆、文化娱乐、交际礼俗,回族习俗尽在书中,是一份名符其实,风格浓郁的关于天水民俗的文化快餐。

内容推荐

本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用志体语言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天水民俗文化的精彩风貌,凡生辰礼仪,婚嫁礼仪,丧葬礼仪,农事民俗、衣食住行、岁时节庆、文化娱乐、交际礼俗,回族习俗尽在其中,是一份名符其实,风格浓郁的关于天水民俗的文化快餐。全书遵循去粗取精的原则,选取天水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最有生命力的民俗作为记述对象,集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对挖掘整理、弘扬开发天水民俗文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辰礼仪

求子

孕期禁忌

生子庆贺

拜干亲和投保

生日

祝寿

第二章 婚嫁礼仪

议婚

订亲

酬媒

会茶

通话

结婚

第三章 丧葬礼仪

初终

入殓

成服

讣闻

开吊

出殡

第四章 农事民俗

务农田

十二月小调

农谚

第五章 衣食住行

一 服饰

二 饮食

三 特色食品

四 居住

五 交通

第六章 岁明节庆

春节

二月二

清明节

端午节

六月六

乞巧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十月一

腊八节

祭灶节

第七章 文化娱乐

一 社火

二 游艺

三 民间舞蹈

四 庙会

第八章 交际礼俗

待客

走亲戚

称呼

问候

礼节

禁忌

第九章 回族习俗

一 经商

二 衣食住行

三 婚嫁

四 丧葬

五 社会礼俗

六 张家川花儿

附录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人类社会有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生老病死和繁衍生殖相伴而行,生生不息。天地之间,人为贵,某些宿命的和不可知的成分使人们从来都崇拜生命,于是就有了诸多的生辰礼仪。

求子

多子多福,作为传统观念,源远流长。企盼早生子多生子,使已婚未孕妇女向神灵祈子成为风俗。不育妇女,或急盼得子的妇女,带香烛、纸蜡等,由婆婆或婶子、大娘等陪同前往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的庙中默祷求子。祝祷之后,常伴有“拴娃娃”的行为。神像前的供案上置有一些泥娃娃,祈子者从中挑选一个取走,或用红绳套在泥娃娃脖子上,把娃娃的小鸡儿掐下来带回家泡水喝。日后果然生子,要再往庙中还愿。在农村,这种祈祷和拴领仪式常在正月十五前后或传说送子神灵的诞辰那天进行。天水境内有许多供奉生育神灵的寺庙,其中北道石佛乡导流山供奉的送子娘娘比较有名。每当庙会日三月初三,周围的妇女多结帮乞子,于三月初二夜到娘娘庙集体祈祷,通宵不眠,谓之“坐夜”。甘谷安远的香台山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庙宇,此俗亦很盛行。武山水帘洞有菩萨泉(又称摸子泉),相传祈子者摸着石头则生男孩,摸着瓦片则生女孩。

孕期禁忌

妇女有孕之后,通称“有喜”、“害口”、“有身子”,忌称怀娃娃。孕妇有种种禁忌,如禁食一些动物的肉,认为吃公鸡会导致生下的孩子夜里啼哭,吃兔肉会导致生下的孩子长“豁豁”(即兔唇)等等。在视听方面忌看一些恐怖的情景和丑陋的人,怕受惊吓,冲犯胎气;忌讳至结婚场合见新娘,认为见了会冲克新娘;忌讳参加丧仪;忌讳照相,认为照相会摄去胎儿的灵魂。在产期将临时,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所需用的衣物、食品。产妇将要分娩的时候,常请来接生婆。接生婆俗称“风婆子”,倘遇难产等,则向“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等烧香祈祷。

生子庆贺

婴儿出生,第一胎女婿要带上礼品向娘家报喜。返回时,娘家要送一中间留一圆孔锅盔馍,有些地方是送两个干馍,产妇吃了娘家的馍等于给孩孑带奶要粮。第三天或过几天娘家人带上鸡蛋、红糖、婴儿衣服等前来看望。产妇一月内不能出大门,称“坐月子。”婴儿未满月,禁忌外人入室,最忌携带钥匙等金属物。如有外人不慎到家,产妇则隐身,不能答话,如见面答话,认为就会“接走”产妇的奶水。

婴儿满月要剃去头发,有“胎毛不剃,终身不利”之说,剃去的头发扔在屋顶上。凡第一胎婴儿,满月后要择日庆贺,俗称做初月或送初月。这一天,妇女、孩子带上烙饼、几尺布、婴儿的服饰(长命锁,项圈、老虎枕头、虎头鞋帽等)前来贺喜,主人家则设席招待。婴儿满百天时,俗称“百岁”。这一天要举行庆“百岁”,有些地方要为婴儿剃头,并在脑后留一撮头发,俗称“长寿发”。

婴儿一岁时,进行周岁纪念。这一天,亲戚朋友馈送礼品。一胎孩子则更隆重。书香门第有“拈周试啐”之俗:摆放多种玩具及生活用品,任其抓取,由此卜测婴儿的前途,志向与兴趣。P6-7

序言

天水西接洮岷,南通巴蜀,东连关中,北邻古丝绸之路北大道,是陇东南一大都会。汉设天水郡,三国时魏设秦州,此后今天水城区或为州治,或为郡治,始终是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上溯秦汉,如《史记》所言,“畜牧为天下饶”,又《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及《车辚》、《驷铁》、《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故此数郡民俗质朴,不耻寇盗。”这段高论名言,成为此后史志论述天水民俗的主基调。其如《隋书》所言:“天水于古六郡之地,其人性并有金方之气,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冠盗矣。”再如《宋史》所谓:“有铜盐金铁之产,丝枲林木之饶。其民慕农桑,好稼穑。被边之地,以鞍马猎射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综而观之,这些引文都是通过地理环境论说民性和民风,循《汉书》之说而略有发挥。其实,不论是民性,还是民风,至而风俗,都是随社 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射猎为先”只能是一时之风尚,并不能概括历史长河中天水所有的民俗。尽管如此,这些各有侧重的资料,对研究天水民俗、了解天水民俗都是非常宝贵的。

民俗作为一种最广泛、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现象,长久以来,一直为历史学家、方志学家所重视。天水现存的几部州志,如顺治《秦州志》、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均有关于民俗的记载,其中乾隆州志专设《风俗》卷,光绪州志专设《礼俗》附于《食贷》卷。乾隆州志《风俗》在记述秦州风俗时言:“秦州为羲皇阙里,其浑璞■穆之初不可考,即秦汉以来伊何贞信强毅也。书称其人性忠义先武勇,耕猎自养,骑射相先,重然诺,负气节,比屋皆然。故良家之选,独为六郡雄。代而降也,气节或变而为忮惧,武勇或易而为竞争,虽耕读如故,而人情大异矣。今丧或用浮屠,病或降神,民沾沾自好而不让。独其朴茂质实,劲直强毅,古意犹存”。光绪州志在《食贷》卷专附《礼俗》,列婚礼、祭礼、丧礼、乡饮酒礼等目,系统记述了秦州的礼俗状况。其绪论说:“《诗·秦风》首《车辚》、《驷铁》,后之谭陇上者,非云尚气力,即云习射猎。意其时则然,今则驯谨,而材武之风替矣。四民各安本业,其号为乐土者,尚如古所云。费志去今甫越百稔,所述近似而不尽然。旧志称《元史》云俗于婚葬多循古制,费志以寻考未得不敢辄载。《元史》诚无此语,其事则非无稽。兹备记吉凶诸议于左,其不应《礼经》者亦在焉。诸县不更分别,以相似也。”这段话有根有据,符合实际,对历来记述天水民俗“八股式”的俗说全面评议,推陈出新,并分门别类 记述清代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礼俗,更是别开生面。到了民国《天水县志》,于《民族志》附列《风俗》,设衣食住、祭札、丧礼、婚礼、娱乐等条目,将经济民俗和文化娱乐列入其中,从中看出主纂者接受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变迁的客观因素影响到人们对民俗的认识,使其内容有所扩展。

我们这样不厌其烦地考察正史和州县志对天水民俗的记载,旨在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民俗和社会关系密切,历来备受重视。周代设专人采风集诗;汉代有风俗使,以时分遣各地,览观风俗,由此形成重视风俗的传统。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言说:“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于是乎正史或《地理志》、或《食贷志》无一例外都有关于各地民俗的记述。

(二)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民俗理所当然成为其记述的对象,以天水旧方志而言,州县志都将民俗作为重要内容记述。具体分析,乾隆《直隶秦州新志》集录正史有关天水民俗的记述,并评论当时的民俗风情得失,见解独到;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实事求是,指出所谓“尚气力”、“习射猎”早已烟消云散,并就修志之时所行的礼俗详细记述,体现了时代性;至民国《天水县志》,则又进了一步,认识到民俗并非仅仅局限于礼俗,也并非仅仅局限于官方和上层,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与人俱存,与族相连,并随时变化。比如涉及婚礼时说:“近年多有用文明婚礼者。有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男女傧相集两方亲友于公共堂屋,交换信物,填写证书,讲演摄影,随即宴筵酬客,不终日而毕事。”在记述了旧婚 礼之后,以支持的态度记述了新婚礼。

(三)分析了正史和方志对民俗的记述内容,我们得到这样一种启示,写民俗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与时俱进,因为民俗是与时俱进并因时嬗变的。记述民俗必须以人为本,详今略古,理应从众多的民俗中选取最贴近现实的、有极积意义的,并在大众生活中依然有生命力的那部分内容作为记述对象。

天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俗自然是丰富多彩。而《天水县志》之后,再未有全面记述民俗之作。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继承史志优秀传统,写一本关于天水民俗的专著,记古俗述新凤显得非常必要,目的就是说明我们的先辈是按何种规程生活的,而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方式生活。基于此,于是有《天水民俗》一书。本书设九章,分别是:第一章生辰礼仪、第二章婚嫁礼仪、第三章丧葬礼仪、第四章农事民俗、第五章衣食住行、第六章岁时节庆、第七章文化娱乐、第八章交际礼俗、第九章回族习俗。如此九章还不是天水民俗的全部,还有一些本书未涉及的内容,在此前出的《天水之旅》等书中都已记述过,还有更完整的内容将在《天水市志》中反映。本书所撷取的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也是群众最关心的。鉴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本书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大抵可称得上是关于天水民俗的文化快餐。但愿本书能为移风易俗,弘扬天水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为深入研究天水民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