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历史复活(在大学里演讲历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熊召政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明朝首辅张居正让当代作家熊召政走进了历史,长篇小说《张居正》让作者攀上了文坛巅峰。

熊召政演讲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他一向固执地认为: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家的责任。

内容推荐

熊召政演讲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他一向固执地认为: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家的责任。

收入这本集子中的十七篇讲稿,十二篇为演讲,五篇为访谈,全部根据录音整理。

目录

一辑

 1.楚人的文化精神

 2.重建诗意的生活

 3.中国的读书人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权谋文化的批判

 6.紫禁城与皇家文化

 7.寻找文化的大气象

 8.中华元典精神漫谈

 9.从海德格尔谈起

二辑

 1.让历史复活

 2.改革家张居正

 3.张居正的悲剧意义

 4.儒者从来为帝师

三辑

 1.我的忧患人生

 2.文人与商人

 3.作家的责任

 4.从风雅到风俗

试读章节

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座讲堂,与同学们做一次交流。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果还有那么几块土地,能够生长我们的民族智慧之树和人文精神的话,那么我脚下的这块土地,就是我们的未名湖畔——北大校园,应该属于最肥沃的一块了。因此,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交流,对我来讲是一种幸运。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很多过往的文化大师的气息,看到他们的学术剪影,他们给了我很多温馨的人文回忆与怀念。今天,我在这里没有能力像大师们那样跟你们进行正宗的学术探讨,我只能浮光掠影地说一些我对楚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我曾对朋友们讲过,我们的高考应该出这样一道题目,什么题目呢?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国”?这两个题目里面蕴含着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地域流向。中华的最初定义

指的是黄河的中部。山西和陕西交界的地方有两支山脉,一支是中条山,还有一支是陕西境内的华山,这两座山连在一起被称为中华。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最早发源地是在黄河。伟大的黄河,那是一条流淌着东方人文的河流。在我少年的时候,我曾坐在羊皮筏上渡过黄河。面对黄河壮丽的落日,我当时不知道这条河流有多么伟大。只是觉得它很年轻,很有气势,它的波涛像橘红色的早霞一样吸引我、亲近我。后来,当我知道我们“中华”就是在这里产生的时候,我对它表示了敬畏和亲近。中国文化的发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但是向世界散发出迷人光彩的年代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以及稍后的战国时期,一大批文化巨匠涌现在中国大地上,例如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荀子、孟子、韩非子等等,被我们统称为先秦诸子百家。“春秋”一词不仅仅指的是一个时代,亦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这种哲学观念渗透在《易经》之中。“春”为阳之中,“秋”为阴之中。阴阳平衡的状态,就是“中”的状态。这个“中”,就是和谐,就是吉祥。我们的祖国以中命名,说明我们这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是热爱和平的,追求和谐的生活之美的。所以说,“中国”这个国家的名字蕴涵了很深的东方哲学。

中华文化虽然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它开始向南方的长江流域拓展。我们的先民,当他们逐水而居,慢慢由黄河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长江文化就成为继黄河之外的另外一个中华文化的源头。黄河与长江,都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两大地域文化,呈现了中华文化的雄奇瑰丽,它的美丽的姿态,就是龙凤呈祥。长江流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早向我们的文明世界发出灿烂光芒的,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楚文化”。与它一起先后出现的还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但相比之下,春秋时代的楚文化最为大气,最为华瞻。

P3-4

序言

近几年来,受一些大学及各类论坛的邀请,我先后做过数十场的讲演,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与文学。我的演讲习惯是,事先从不准备讲稿,只是拟出一份简单的提纲,到现场再作发挥。这样做的坏处是思维不严谨,对所阐述的话题缺乏逻辑上的周密;好处是心到口到,无拘无束,往往会灵光一现,擦出思想的火花。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选择作家这个职业,并浸淫于历史而乐此不疲,实在与我念初中时的两位老师有关。这两位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历史。他们讲课的共同特点是幽默而又有激情。他们常常脱离课本,信马由缰的自由发挥。学生们时而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时而激情澎湃心向往之。用舌灿莲花来形容他们的授课,也许誉之太过,但他们的确有情景再现的功夫,引起课堂上讲听之间的情绪互动。每临到他们讲课,逃学的现象便不会发生。

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人渴求知识而又易被引导的阶段,由于这两位老师的引导,我爱上了文学与历史。那时候,如果有“脱口秀”和“模仿秀”一类的电视节目,相信会有人撺掇我朝这个方向发展。但那时中国没有电视。课余时间,我模仿两位老师的授课惟妙惟肖,成为同学间逗乐的必备节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知道语言是一种天赋。在下乡插队期间的知识青年宣传队里,我经常出演相声和小型话剧,并且小有名气。以致第一个给我提供参加工作机会的是省曲艺团,接着就是省话剧团。但是我拒绝了。大约在十二岁那一年,我就确定了我的人生理想:我想当一个作家,而非一个演员。

作家是一个永远都不能重复自己的职业。画家可以永远画一群虾子、一匹马;歌唱家可以永远唱同一首歌。但作家不能永远只写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作家的艰辛在于此,乐趣也在于此。艰辛的深度也决定了作家的高度。这艰辛可以见证一个作家获取人生阅历与学养的全部过程。阕历是一个作家的人生际遇。杜甫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他用自己的坎坷证明了一帆风顺的人不可能写出风雷激荡的大文章。而学养则是作家的立身之本。一个作家靠什么来滋养自己的灵魂?用什么来培植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惟其书也。读各种各样的书,读很多很多的书,是一个作家必须要做的事情。阅历与学养,是作家的两翼。作家思想的高度,决定他作品的深度;他的文化视野的开阔度.也决定了他作品的广度。

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讲演也成为我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古代文人,以孔子为代表的“述而不作”是一类;以李白、曹雪芹等“作而不述”是一类;还有以朱熹、梁启超乃至三十年代那一大批教授、作家为代表的一类是“既述又作”。沿袭至今,这三类文人仍同时存在。我有幸成为第三类,不为特别追求,而是天赋使然。

收入这本集子中的十七篇讲稿,十二篇为演讲,五篇为访谈,全部根据录音整理,感谢作家出版社及杨德华先生,为我辑为一册付梓发行,让读者能够了解我文学的另一面。

2008年11月15日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