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散文诗精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分类
作者 王宗仁//邹岳汉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散文诗的本质是诗,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不论是西方的波特莱尔,还是东方的泰戈尔,他们的散文诗作品都被公认为诗,他们都被公认为大诗人。

本书的编选过程亦可为证。检视60年来浩如烟海的散文诗作品,真正经得起时间汰洗,能够流传下来的散文诗作品,都是诗意充盈、堪称“诗”的散文诗。

内容推荐

由王蒙担任主编、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选编的《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由《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小小说精选》、《诗歌精选》、《散文精选》、《散文诗精选》、《报告文学精选》、《儿童文学精选》和《文学评论精选》等分卷册组成,囊括了建国60年以来文学领域中一流作家的代表作以及各个体裁的经典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建国60年是我国当代文学从初步发展,到短暂的沉寂,再到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各种体裁的佳作破土而出。

目录

前言

祖国啊!我们的祖国(外一章)/周庆荣

叶笛(外九章)/郭风

萤火虫(外六章)/柯蓝

渡(外五章)/耿林莽

冷雨(外六章)/李耕

鸟巢(外五章)/许淇

遥远的吉他(外三章)/刘湛秋

炊烟(外一章)/王中才

马鬃轻拂的坟茔(外一章)/李晓桦

雪·雪人(外四章)/王尔碑

写在鲁迅故居(外四章)/敏歧

告喻(外三章)/昌耀

漂瓶/彭燕郊

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外一章)/刘虔

我和影子(外一章)/纪鹏

日光城(外五章)/王宗仁

豪华别墅(外一章)/徐成淼

白马泉(外三章)/海梦

晨曦(外三章)/邹岳汉

奔马(外一章)/孔林

大江/曾卓

只有根一直醒着(外一章)/牛汉

苏醒(外一章)/屠岸

又读沧海/刘再复

我的窗户对着太平洋(外三章)/唐大同

草木篇(外一章)/流沙河

无题(1956年残篇)/郭小川

墓地/叶文福

风雪高原(二章)/顾工

浪(外一章)/张守仁

老人与白蝴蝶/莫洛

啊,无言的戈壁/丁芒

花的世界/那家伦

村树(外二章)/京隆

玫瑰海/陈慧瑛

船和水手(外一章)/李华岚

跋涉之歌/于沙

诗的花瓣(外一章)/陈文和

布谷鸟(外二章)/邵燕祥

黄河渡(外一章)/管用和

鹰之、歌(外一章)/郑莹

一片云(外一章)/刘允嘉

落叶(外二章)/(香港)蓝海文

怀旧午餐(外一章)/陶然

关于美/(香港)林子

告别冬天/(香港)张诗剑

相约在城门河畔/(香港)夏马

春送佳音/(香港)朱祖仁

生命之舟(外一章)/(香港)春华

人生五度(五章)/刘定中

白色的孤独——听《二泉映月》,追思阿炳/叶庆瑞

山径(外三章)/陈志泽

把我雕成一句刚劲的格言(外三章)/盖湘涛

读傅小石画展(外二章)/蔡旭

玫瑰,开在梦中/钟声扬

三峡纤夫/高深

打开教育的封面(三章)/张庆岭

在五月里生活/孙文涛

闲聊波尔卡(节选)/林柏松

舀水女人(外一章)/王泽群

油葵成阵(外二章)/周涛

叠翠的山乡(外三章)/倪俊宇

心灵的镣铐(外一章)/韩作荣

门(七章)/谢克强

端阳·屈子(外一章)/谢明洲

三月·女人的三月(外一章)/萧敏

南京路在走(外一章)/桂兴华

木椅(外三章)/李曙白

生命的歌唱(外二章)/谭仲池

小街(外三章)/田景丰

四君子写意(外一章)/王幅明

孤城不再拒绝(外一章)/叶梦

金字塔的标尺(外一章)/王成钊

无题(选二)/舒婷

荒原的路(外二章)/严炎

叶红香山/王志清

有一株熟透了的红高粱(外一章)/红孩

神游(外一章)/林登豪

冬域/(香港)秀实

华山论剑/(香港)孙重贵

临海的窗口(外一章)/方舟

熔点(外二章)/韩嘉川

母性的松嫩平原(外三章)/潘永翔

赞美/杨炼

鹤魂/韦娅

自然的回声/顾城

别剥开这只橘子(外一章)/曹雷

无言的雪(外一章)/王剑冰

草帽(外一章)/冷克明

一生的潜渡(外一章)/陈惠琼

收割阳光(外二章)/沉沙

影子(外一章)/彭国棵

女人·海(外一章)/虞锦贵

青海呓语(三章)/何敬君

影子/雪迪

李斯特头像——题什特罗布的同名石雕/鲁萍

晌午(外一章)/郭辉

船,上升或沉落(外一章)/张毅

人生档案(二章)/皇泯

唢呐吹响的时候/耿翔

栅栏与马(外二章)/李松樟

桥(外二章)/李汉荣

五月箫(外一章)/成春

彩陶盆之鱼(外二章)/方文竹

六月的喀拉峻(外四章)/亚楠

石峰山(外二章)/(香港)蔡丽双

无羁之蹄(外一章)——读尹瘦石先生赠《奔马》图/谈耘

房子(外一章)/灵焚

冷艳(外二章)/潇琴

叛逆/郝子奇

远山风情之五——支书老五一家人/川梅

雪落沽河(外二章)/栾承舟

形式(外二章)/曼畅

草原上的路(外一章)/杨锦

牦牛驮队/李智红

乡土上的母亲/海生

沙漠之恋(外一章)/陈玉栋

独坐秋江/谢正龙

寓言中的马匹/崔国发

红唇海滩(外一章)/楚楚

品茶·读茶/庄伟杰

牛群/聂沛

苏武牧羊/何蔚

沙/马永波

写在沙上(外二章)/张稼文

等待一个人/蒋登科

素园(外一章)/张筱

日出与导师(外一章)/喻子涵

醉在白那河(外一章)/莫独

月照花林(外一章)/黄恩鹏

老船长(外一章)/顾玉龙

江南春雪/黎梦龙

梦中青唐(外一章)/梅卓

诗歌的河流(外二章)/蒋伟文

站在黄河故道上(外一章)/胡弦

三星堆文明臆想(三章)/丹菲

弹唱者/(香港)文榕

读画二章/高家村

时间是穿过黑夜的那只猫(外一章)/阿毛

蔚蓝之诗(六章)/黄钺

致母亲(外一章)——写在收割的日子/郭文阁

背篓的人/胡昕

北窗(外三章)/赵宏兴

草原印象(外一章)/洪烛

怀孕的玉米(外二章)/空间

游移的灯盏(外一章)/宋晓杰

秋风大地(七章)/洪放

一张纸/大卫

荒河(外二章)/海叶

中秋(外三章)/李见心

七夕,七夕(外三章)/沈淑波

与狂风争夺烛光(选章)/北塔

六月的碎片(九章)/姚园

水乡(外一章)/宓月

在黄河人海口(外三章)/郑小琼

北方组曲(四章)/雪漪

夜雨中倾听一盏灯/鸣铎

行李箱/唐力

《岩层灯盏》题辞/陈计会

暮色/庄银娥

镰刀(外三章)/张绍民

那时,我住在花落的乡村/卜-寸.丹

村夜(外三章)/唐朝晖

月夜泛舟(外一章)/北岸

母亲的锄头(外二章)/任剑峰

野马群/张建新

了却红尘,走安塞(外一章)/李希望

雪落无声(外二章)/堆雪

老人、笛声、羊和大雪(外一章)/陈亮

老马/周鸿

想做一棵树(外一章)/胡建文

老街/叶梓

慈祥的母亲(外二章)/陈劲松

草原:速写或想象/周根红

给/空一

狩猎:一个人的一生/朱立坤

根/云珍

黄昏(外一章)/谢建平

朽木在歌唱/黄永健

黄瓜园(外二章)/海夕子

大漠三题/周宗雄

时刻准备逃逸的马/黄毅

弯曲的河流/雨田

措人与鹿(外一章)/王广田

我对你说(选二)/姚辉

河流(外三章)/马亭华

村庄的呓语(选二)/鲜圣

油菜花/杨通

大海/杨犁民

自然点滴/杨东

大树·鸟·鸟巢(外一章)/朱爱东

读一棵树(六章)/杨金玉

起风的人生(外一章)/张捷

拳头大的鸟巢/伍小华

成熟的葡萄/丁燕

羊咩/张道发

旧马车(外一章)/郭野曦

油菜花(外二章)/李茂呜

听雪(外一章)/徐学君

深入沙漠/张侠

牛奶车·农妇/李凌

悬壁长城/马力

青海在上/宋长明

透过风雪看到一只鹰/郭毅

落叶/陈惠芳

礁磐/刘松林

正午——《新疆辞典》之一/沈苇

黑马/山珍

乐山大佛/心亦

飘雪的晚上/王忠友

反弹天籁/白红雪

烟雨南沙/吕海沐

雪落噶玛岗/扎西尼玛

孤夜(外一章)/远人

无痕的河/程静

感恩高粱/刘向民

钉子的隐喻(三章)/黄金明

灵魂乐队(三章)/章德益

试读章节

祖国啊!我们的祖国(外一章)

畅饮一杯茅台。子夜,行走在书房。把最亮的灯打开,铺一幅中国地图,呵,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海洋!

发一下少年狂,今夜,我要到四周走一走,算是为祖国放哨站岗!

阳光最先照耀东边,飓风常在那里逛着,我想扯起整个海面,抖一抖,像扯平一张深蓝色的床单,海平如镜,应该映照蓝蓝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许多人常讲起的那些岛屿,是我的祖先早已写下的海洋笔记……

早春的北方,仍泊着桃花绽放前的丝丝寒意。向南,向南,那里有美丽的西沙南沙,阳光永远灿烂,我们的祖国不冷!绚丽的珊瑚呵,你是否心安理得地在生长?白,白得纯净;红,红得忠贞。这是祖国的水,这是祖国的家!你看,海鸥在从容地飞翔,像我们的船队,在从容地远航……

啊,喜马拉雅!啊,美丽的天山!攀行在山顶,让我实现人生的高度,我把歌声唱得荡气回肠,一个平凡人,也可以走近天空,与它进行一次对话。路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我看望古老祖国的那些古老胡杨,在开阔壮美的伊犁河谷,我不会忘记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它们集体昂起的头颅,曾让我热泪盈眶……

草原,草原,我想看看马背上的姑娘。一些悄悄话,我想留到这儿讲!在草原深处,我们放牧,我们也驱赶过狼。我的目光其实望得更远,一只草原鹰徐徐飞来,它的家在更远的北方。不再去想别的,我想让天空下雨,我想让草儿在每一寸土地上生长,北风再也吹不起尘土,我们的祖国,就会实现它的晴空万里!

多年以前,舒婷说:祖国啊,亲爱的祖国!

多年以后,我再说:祖国啊,我们的祖国!

(选自《诗潮》2009年第6期)

请爱爱我的祖国

小妹,算了,就别再爱我。

你看我在道路上行走,远逝的背景,像远方的一棵树。多年以后啊,树会继续长高,春天里会有新的绿,还会绽放你最喜欢的一树鲜花。那时,你找不到我,我拥着泥土,是大地的模样。爱我?不如直接爱上你所看到的土地吧!

小妹,算了,就别再爱我。

你看我在生活中认真地生活,其实啊,我总遥望那蓝蓝的天空。自由的精神需要漫游,天空是最好的容器。如果我的思绪在天空上演云的剧目,那是我的痕迹,飘也飘移在家园的上空。爱我?就望向空中,阳光温暖地照耀,星星依旧是美丽的诱惑!

小妹,算了,就别再爱我。

你看我努力地平静,我们美好的河山是怎样的风景?虽然,在夜深人静时,我不止一次地焦虑地踱步,我多么想告诉人们:再美好的祖国,也会有惆怅的忧郁!多年以后啊,你若还要寻找我,就翻开祖国的历史,关于我,早已淡成一页白纸,那是我纯净的心灵。爱我?就替我写上一行字:最后,请爱爱我的祖国……

(选自《诗刊}2009年4月上半月刊)

叶笛(外九章)

郭风

呵,故乡的叶笛。

那只是两片绿叶。把它放在嘴唇上,于是像我们的祖先一样,

吹出了对于乡土的深沉的眷恋,吹出了对于故乡景色的激越的赞美,

吹出了对于生活的爱,吹出了自由的歌,劳动的歌,火焰似的燃烧着的青春的歌……

像民歌那么朴素。  像抒情诗那么单纯。

比酒还强烈。

啊,故乡的叶笛。

那只是两片绿叶。把它放在嘴唇上,于是从肺腑里,从心的深处,

吹出了劳动的胜利的激情,吹出了万人的喜悦和对于太阳的赞歌,

吹出了对于人民的权力的礼赞,吹出光明的歌,幸福的歌,太阳似的升在空中的旗帜的歌!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

有太阳的光明。

(选自作者散文诗集《叶笛集》,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

鸟巢

在这僻静的高岭间,在那株高大的枫树上,我看见两个很大的黑色的鸟巢,用许多枯枝编成的、非常简陋的鸟巢。

但是,我知道,那是鸟儿们的家呵。他们住在那里。我看见过,住在这鸟巢里的鸟儿们,都艰苦地找来许多枯枝,全参加了建筑自己的家屋的工作。

呵,那的确是很简陋的、没有什么修饰的鸟巢。但是,我知道,那是鸟儿们的家屋呵。它们聚居在这僻静的高岭问的一棵枫树上……

鸟呵。你们的家屋筑在枫树的高枝问,在这山间,你们最早知道天亮了,你们最早起来歌唱。你们使这山间的早晨,显得更加新鲜,更加富于声音了。

鸟呵。你们的家屋筑在枫树的高枝上。你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你们看到天外的海,海外的天么?

我看见,在白天,鸟巢是空的。鸟儿们结队出去了,结成美丽的队,一面唱歌,一面向远处飞去了。

——我一面望着它们飞去,一面心中想着:它们有素淡的心,心中有一个高远的梦……

P1-4

序言

散文诗大体与新诗同时在中国产生,至今92年历史。而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0年,可说是散文诗由初步发展,中间经历一段短暂的沉寂,再到大发展、大繁荣,取得空前丰硕成果的60年。

(一)中国散文诗经历的两个历史时期

回顾过去的六十年,中国散文诗经历了时间大致相等的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949至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共29年。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建国之初至“文革”前的1963年算是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的10余年时间里,散文诗创作得到初步发展。

建国之初,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式的解放战争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之后,社会生活重心转向和平建设,当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单纯朴素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唤起了作家尝试散文诗写作的冲动,先后出现了一批以反映人民新生活为主题的散文诗作品。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当数柯蓝1958年8月出版的《早霞短笛》和郭风1959年2月出版的《叶笛集》。《早霞短笛》收入作者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写作的散文诗200余章;《叶笛集》则是作者从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写作散文诗以来的延续和发展。这“两笛”的同时出现形成建国以来中国散文诗创作的第一波高峰,在当时的文艺界以至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一时期的第二阶段:从“文革“之前的1963年(或更早一些)至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是中国散文诗的沉寂期。在“反右”和“文革”两度劫难中,流沙河、徐成淼等人的散文诗作品都曾遭受不公正对待。这期间的散文诗作品渐少,归于沉寂。

第二时期: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31年。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拔乱反正”带来了文艺的春天。经历短暂的“复苏”阶段之后,中国散文诗迅速走向发展、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散文诗群众性学术团体相继蓬勃兴起。1984年10月,以柯蓝、郭风为会长的“中国散文诗学会”在北京成立。该学会会员曾多达两千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全国知名的散文诗人,先后开展了编辑出版散文诗丛书、举办函授、创办散文诗报刊、召开学术年会等工作,在它前后将近10年的兴盛期里对各地散文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还有1989年4月成立,以柯原为会长,严炎为副会长兼秘书长的“中外散文诗研究会,’;2006年5月成立,以海梦、张诗剑、夏马为主席,宓月为副主席兼秘书长的“中外散文诗学会”。贵州、广东、河南等省及香港特区还分别建立了独立开展活动的散文诗学会。2009年5月,周庆荣、灵焚、亚楠等在北京发起建立倡导“大诗歌’’、“大文学”观念,包容宽泛,组织松散,“尊重个体生命意义”,同时以平面、网络媒体为交流平台的“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

其二,散文诗丛书大量出版。1981年至1987年间,郭风、柯蓝主编的《黎明散文诗丛》共出版5辑46册。与此同时,郭风、刘北汜主编包括8部20世纪40年代写作的散文诗集的《曙前散文诗丛书》出版。此后约十年间,这种较为经济、便捷的“散文诗丛书”出版方式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出版总规模达百部以上的有严炎主编的《散文诗作家丛书》、《腾飞线诗丛》及由敏歧、田景丰主编的《中国99散文诗丛》。据不完全统计,新时期以来出版的个人散文诗作品集达700部以上。

第三,专门的散文诗报刊破土而出。1985年底,邹岳汉在湖南原益阳市文联、文化馆任职期间创办中国首家散文诗期刊《散文诗》,散文诗作品开始有了独立、稳定的发表园地。1987年,该刊首次举办面向全国,参赛者达2400余人的散文诗大赛;次年,期发行量由创办时的3千册飙升至6万册(90年代中期最高曾达7万册),跃居全国诗刊前列;1992年公开发行后的4年间‘相继出席北京、香港、莱比锡等国际性大型书刊展会,迅速走向全国和国际书刊市场。该刊至今已持续出版24年。

1986年底,柯蓝在广州创办《散文诗报》,在其存在的两年零9个月内共出版35期,刊出一千多人(次)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还有1992年创办的《散文诗世界》。该刊在社长、总编辑海梦(主编宓月)的主持下于2006年4月公开发行,现为16开本,月刊。该刊版面容量较大并与中外散文诗学会、网络媒体联系密切,近年期发行量近4万册。

此外,还有香港散文诗学会2001年创办,坚持至今的《香港散文诗》季刊。全国各地还相继办起了10余种当地准印的散文诗报刊。各地以发表新诗为主的诗刊也纷纷设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散文诗专页。亚楠任总编的《伊犁晚报》每月出版一期《天马散文诗专页》,至今三年。进入21世纪以来,涌现一大批专门的散文诗网站。

第四,散文诗理论研究由过去零星的论述走向系统的研究。1987年7月,王光明著、中国首部系统的散文诗理论专著《散文诗的世界》出版,随后有徐成淼、张彦加、王幅明、徐治平、王志清、李标晶、蒋登科、黄永健、柯蓝、耿林莽等人的散文诗理论专著相继出版,还有一批文学史(如鲁原、刘敏言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纲》)、文学理论、诗学专著列入了专门的散文诗章节。

第五,散文诗作品选集大量出版。自1982年珞旷编、中国首部散文诗选集《现代散文诗选》出版以来,迄今已出版各类散文诗选集12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孙玉石、王光明编选的《六十年散文诗》,李耕、秦梦莺编选的《十年散文诗》,冯艺主编(田景丰、王翔副主编)的《中国散文诗大系》等。2007年11月,王幅明主编两卷本总字数达155万字的《中国散文诗90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较完整地体现出中国散文诗9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及理论研究的成果。进入2l世纪以来,漓江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先后推出两种纳入文学作品年度选集系列的散文诗年度选本(分别由邹岳汉、王剑冰主编),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式的年度选集同时走向全国书刊市场,其中漓江版今年底将出齐10卷。这是中国散文诗已发展到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文艺报、中外散文诗学会、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办的“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颁奖会”共颁发中国散文诗终生成就奖、重大贡献奖、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优秀散文诗作品集、优秀散文诗理论集等共47个奖项,同时对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散文诗的发展作出回顾、总结,对散文诗未来的走向进行探讨。

(二)散文诗人群体的壮大与散文诗体式的持续变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活跃在散文诗坛的仅郭风、柯蓝等少数几位,可谓寥若晨星;而60年后的今天,每年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散文诗作品的作者数以千计,入选两种“年度散文诗”选集的作者达两百位以上,称得上呈满天星斗之势了。

值得注意的是,散文诗创作群体的壮大和作品发表数量的遽增是与散文诗体式本身的持续变革同步进行的。即60年来中国散文诗的繁荣不仅体现在量的增长,更体现在质的提升。

除前述郭风、柯蓝之外,老一辈散文诗人,对中国当代散文诗的发展卓有贡献的还有耿林莽、李耕、许淇、彭燕郊、昌耀等。

耿林莽明确地认定“散文诗的本质是诗,是诗的延伸和发展,是她的一个支脉”,并以他灵动飘逸而有深度的散文诗作品实践着他的主张。他是一位自觉地把散文诗写成具有“诗”的纯粹性的当代散文诗大家。李耕作品短小而质地深沉,体现出生命力的顽强、执著,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追问。许淇则以其多面手的才华对散文诗体式的多样性、现代性及与传统古典诗词的链接等方面作了可贵而有成果的探索。彭燕郊、昌耀都以新诗闻名,而他们晚年不动声色地写下的一系列超脱现实表象,意象强烈的散文诗作品近年越来越受到诗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

此外,王尔碑、李松璋作品的平和冲淡,敏歧、王宗仁作品的短小莹透,刘虔、谢明洲作品的铺陈奔放,刘湛秋、晓桦、王中才、京隆作品的爽朗明快,梅卓、叶梦作品的想象奇兀,川梅作品的悲剧性叙事等等,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散文诗优良传统的继承以及在新形势下艺术个性的张扬,拓展。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掀起过一股“探索散文诗”热潮。这期间,《散文诗》曾刊发一批被称之为“朦胧散文诗”的作品。森森、莫笑编《探索散文诗选》、《新潮散文诗精选》分别于1989、1990年出版。1990年4月,周庆荣假名“玛丽·格丽娜”出版将“梦呓断句”“串连起来,然后再扯断”的散文诗集《爱是一棵月亮树》(漓江版,其中作品梅绍静曾予评介)。同年10月,灵焚出版摆脱“传统阴影”、“审视然后突围”、“达到人类普遍意义的暗示力量”的散文诗集《情人》(海峡文艺版,王光明曾多次评介);同时出版的徐成淼理论集《散文诗的精灵》归纳出“告别清浅”、“追求现代感”、“由意境到意象”散文诗探索创新的三个阶段(贵州人民版)。这种创新、探索至今没有停止过。前述“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各奖项的获得者及入选本书的作者们大多在中国散文诗探索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深深浅浅的足迹。

经过60年几代人的努力,散文诗体式变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写作题材由即景式的“小感触”扩展至对社会生活以至精神领域全方位的反映;作品结构由比较单一转为多层、繁复;主题由单纯强调宣传教化提升至服从诗人内心的召唤、人文的关怀和诗美学自身的要求;语言由常规的明白晓畅过渡到掺入暗示、喻意、多义、重构等个性化处理;审美情趣由传统的侧重“意境美”、“哲理美”转向现代的侧重纷呈迭出的意象之美;对散文诗本质的认知由部分人倡导的“散文诗是既不属于诗也不属于散文的独立文体”的模糊观念,逐步地自觉地回归到“散文诗乃诗之一体”。

上述这些变革中,对散文诗“诗性”的确认和现代审美意识的确立最为紧要。这也是中国散文诗获得持续、健康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的内在动力。

散文诗的本质是诗,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不论是西方的波特莱尔,还是东方的泰戈尔,他们的散文诗作品都被公认为诗,他们都被公认为大诗人。

本书的编选过程亦可为证。检视60年来浩如烟海的散文诗作品,真正经得起时间汰洗,能够流传下来的散文诗作品,都是诗意充盈、堪称“诗”的散文诗。而那些看似文辞华美但缺少诗的质地、貌合神离的“散文诗作品”,终究会被历史淘汰出局。

散文诗是中国当代诗不可或缺的一翼。

散文诗和新诗一起发展,共同构筑了中国当代诗的繁荣。

散文诗高度的开放性、包容性、多元、趋变,使它能较长久地处于富有活力的青春状态,相信它在素有“诗国”之称的中华大地拥有美好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本书的两点说明。一是目录大体按作者出生年代并参照作品发表年代排序。由于成书时间紧迫、部分作者出生及作品发表年代未详等原因,排序不完全准确。好在本书不是排行榜,排序无分先后。另外,建国60年来散文诗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虽经一再努力,但受篇幅所限,终难免遗珠之憾。将来能否通过其它形式的选本向读者作更广泛一些的推介,我与宗仁先生会真诚地为此筹划、努力。编辑期间,承灵焚、刘虔等先生热忱提供资料,致谢。

(邹岳汉,中外散文诗协会副主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