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哈士奇
一、独特的名字
我们习惯把西伯利亚雪橇犬称为哈士奇,它属于原始的古老犬种,据说它的名字是源于它那独特的沙哑叫声,另一种讲法则是阿拉斯加淘金客在驾驭雪橇时发出Husky的声音(意指沙哑的喊声),因此有了这个奇妙的称号。
但它最早的名字其实叫西伯利亚楚克奇犬,因为它的祖先是被一群穿越过北极圈,并最后选择在西伯利亚落脚的楚克奇人的部落所繁殖出来的。不过不管哪个名字更好听,现在的我们似乎更喜欢亲切地称它为“小哈”!
二、历史的变迁
早在新石器时代,一群生活在中亚的猎人们为了生存,就带着他们的猎犬一起移居到寒冷的极地生活。在经过了漫长的适应时间之后,这些跟随在猎人身边的狗与当地的“原住民”发生了“超友谊”的关系,它们长期与北极的狼群交配。其产下的后代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所特有的犬种,这其中就包括现在深受大众喜爱和欢迎的萨摩耶犬(Samoyed)、阿拉斯加雪橇犬(Alaska Malamue)、爱斯基摩犬(American Eskimo Dog)等。
当时在楚克奇人的部落里,他们将这群杂交繁殖出来的狗训练成可以拉雪橇并且看守家畜的工作犬。当这个犬种繁殖过多时,楚克奇人会把它们带出所居住的冻土地带,用狗与其他部落换取生活物资。因为它们耐寒、食量小、工作起来又相当认真,因此当时这些狗还被认为是部落中相当重要的财产。而这群早期被称为西伯利亚楚克奇犬的狗,也就是后来哈士奇的祖先。
1.走出北极圈
一直到18世纪,因为一次天灾,哈士奇犬才首次为外界所知。当时有一艘日本船遭遇暴风雨而漂流至西伯利亚,船员们惊讶地发现,当地的楚克奇人饲养着一种能背负重物和拖拽雪橇的狗,这就是后来被取名Husky的西伯利亚雪橇犬,而这也只是全世界认识它们的一个开始而已。
1909年是哈士奇走出西伯利亚的一年,这要感谢当时俄国的皮毛商人William Goosak先生。他带领了一队楚克奇人的狗来到了阿拉斯加的一个的小镇,这个小镇叫Nome,当时这里举办了一场狗拉雪橇的比赛,我们的哈士奇成绩如何已经无从考究了,但William Goosak先生所带来的这种楚克奇狗很快就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它们不仅有超快的速度和坚韧的毅力,更拥有着小而紧凑的美丽身材,这使得它们很快就被阿拉斯加的当地人所认可。
2.一举天下知
其实这个标题也可以叫做“义举天下知”。因为在1925年时,哈士奇们用它们的义举,一举让天下人知道了它们的存在,并将义名留在了历史上。在后来的人们谈论到或写到哈士奇时,都不得不带上这伟大的一笔!
1925年1月,美国Nome地区居民遭白喉病侵袭,急需血清治疗,而最近的血清所在地远在1057公里外,当时直升机的驾驶员回内地避寒,无人可以驾驶直升机运送血清。由于已有大批患者死亡,救援队决定采用雪橇队以接力的方式运送血清。1057公里,以当时正常运送速度来看,必须花费25天,但由于病症快速蔓延,接受任务的雪橇队决定以接力运送的方式运送血清,在由哈士奇组成的雪橇队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它们只用了5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从而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由此,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事迹便被人们传为佳话。
但是你有可能不知道的是,领队的头狗Togo当时已经十多岁了,在经历了这次长途跋涉后,它由于腿部受伤而永远地退出了雪橇比赛,并于4年后死亡。可人们没有忘记它,它的遗体现在还存放在美国国家博物馆,而纽约中央公园也特别设有Togo的纪念碑,供后人瞻仰。
3.阿拉斯加雪橇大赛
在1880年时,阿拉斯加首次被发现蕴藏着丰富的黄金,但到了1896年时,邻近的加拿大西北部育康领地附近,才开始涌进大批的淘金人潮。后来一位名叫Scotty的人,提出了办一场雪橇犬比赛,来证明谁拥有最好的狗雪橇队伍。
这位Scotty先生曾因淘金致富过,但因把钱转去买汽船遭沉没而破产,转而在五金店当会计,因其本身的驾雪橇技术极佳,儿子也遗传了他的本事,才让他有此比赛的构想,也许他们可因此声名大噪。
当时Scotty在阿拉斯加成了最受欢迎的人物。这个比赛是件盛事,需要有缜密的规则与筹划。数月之后,Nome犬舍俱乐部于1907年成立,负责主办这项新活动。第一位理事长是律师AlbertT Firlk,他为此竞赛设下了基本规则,除了一些技术上的规定外,主要通则包括:所有参赛驾驶员须为会员;参赛犬只需向俱乐部办理登记,每位驾驶员可任意决定竞赛队伍犬只数目,只要出发时与回来时的数目相符,不论死伤,但出发前应接受印记,以避免出现半途调包的事情;不可有任何形式的定速、串通,若遇有两支队伍一前一后速度相近时,后方队伍有优先权超越前方队伍,必要时也可获得超越的协助,但此超越权不适用在最后终点前之冲刺。
至于比赛的路径是从Nome到加拿大,来回共408英里,其中含括了变化多端的各种地形。比赛时间定在4月天气状况最理想的时候,为让犬只和驾驶人届时能达最佳状况,整个冬季都在举行着赛前的演练工作,从短途的7公里,慢慢增加到75公里。比赛应准备的用品与器具都有了不同以往的改进,以便能提高速度与安全性。
第一届阿拉斯加雪橇大赛(ALL ALASKA SWEEPSTAKES)终于在1908年举行,理事长Albert Fink所拥有的雪橇队获得冠军,驾驶人为John Hegness,整个竞赛可以说非常成功,出乎主办单位的意料。
当地民众不但要求此活动年年举办,而且还要让居民放4天公假以便参加或参观,另在竞赛期间举办雪橇皇后选拔等活动助兴,当然居民最爱的还是因之而形成的赌博活动。
这个比赛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涌进,当年夏天,一位名叫William Goosak的俄国皮毛商,带着一队从西伯利亚来的狗雪橇队伍,来到Nome这个小镇。这些狗的体型、性格、外观均与当地的土产犬只不同,土产狗的体型较大、较高瘦、凶猛,通常看起来像狼,有爱打斗倾向,且给人很有力的印象。而西伯利亚来的狗较小巧、结实、温顺,看起来比较像狐狸。
虽然当地一些犬迷被这个友善的犬种吸引了目光,并建议它们可参加雪橇竞赛,和当地土产犬一较高下,但却没有人真的看好这个陌生犬种。尤其赌客都是以雪橇队狗的腿长短来下注,他们认为长脚狗的胜算较大,所以西伯利亚来的狗根本就没人有兴趣下注。不过狗主人后来还是说服一个名叫Trustrup的人来驾驶他的雪橇队参赛,使得第一个西伯利亚哈士奇犬雪橇队在1909年4月正式驰骋在北美大陆上的Nome镇,开始了它的历史之旅。
这支西伯利亚哈士奇犬雪橇队伍并没有得到冠军,但是第三名的成绩也足以让当地人大开眼界,何况失利原因在于驾驶策略应用失当,非狗之过。整个过程让起初不看好这支队伍的人都吓出一把冷汗,了解了西伯利亚哈士奇犬的实力,因为他们前面3/4的赛程仅稍落后最被看好的队伍,因驾驶员急功好胜,未让犬只做适度休息,才会在最后1/4赛程功亏一篑。
在这场比赛前的春天,有个毕业于牛津大学名叫Fox Maule Ramsay的年轻人,他跟随两位叔父前来淘金,很快他适应了环境,学会驾驶雪橇队,也报名参加了1909年的比赛,但未获名次,在观看了西伯利亚哈士奇犬的优异表现之后,便不惜重金,从西伯利亚引进了70只西伯利亚哈士奇犬,一口气报名3支队伍参加了1910年的比赛,结果分别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及第四名。接下来两年连获第三名,第四年获第二名,第五年又再夺回第一名宝座。
……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