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之一,选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的商业化转型这一特殊视角加以观照,深入触及当代中国电影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影视创作现状纵横对比,提出建议与对策。
本书适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媒介管理者,媒介爱好者等阅读参考。
媒介转型是伴随藿社会转型而来的全球趋势,作者选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的商业化转型这一特殊视角加以观照,深入触及当代中国电影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影视创作现状纵横对比,提出建议与对策。全书层次明晰,逻辑缜密,表述得当,富有文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媒介管理者,媒介爱好者。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中国媒介转型的外环境和内环境/1
一、社会转型的外部环境/2
二、内部环境/10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进程/18
第二章众声喧哗的时代
——转型的时代语境探因/22
第一节 主流体制系统的动荡与调整/22
一、电影制片管理革新/23
二、进口大片的冲击/28
三、审查制度改革/32
第二节 市场强势发力/38
一、新兴媒介的冲击/39
二、民营影视机构异军突起/43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的全面渗透/49
一、当代电影的多元文化语境/50
二、大众化转型的社会趋势/56
第三章 突围与归依
——不同的商业意识表述策略/61
第一节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诞生语境/62
一、开拓创新的第五代/63
二、独具个性的第六代/68
第二节 裂变·妥协·整合/72
一、第五代的裂变/73
二、第六代的妥协与整合/86
第三节 戴着镣铐的舞蹈/100
一、第五代——精英文化的使者/101
二、第六代——拒绝交流的个体/104
三、对第五代、第六代商业化转型的思考/107
第四节 世俗梦想的乌托邦
——兼论冯小刚之贺岁片/108
一、贺岁片的诞生语境/109
二、冯氏贺岁片的特质/111
三、冯氏贺岁片的局限/121
第四章 审美流变的表征
——转型前后审美风格的不同/123
第一节 表意与叙事的整合/123
一、从启蒙复兴的艺术风格到个人化、多元化的嬗变/124
二、凸现感官美学/130
第二节 反叛与回归/137
一、新现实主义式电影/138
二、操作性电影/143
第五章 守望与救赎
——有关转型中电影本文的文化传播策略/151
第一节 艺术与商业的矛盾/152
一、艺术与商业的共谋/153
二、艺术电影对商业性认识的误区/158
三、商业电影缺失艺术性的现象/161
第二节 匡正失衡的叙事/165
一、问题与弊端/166
二、思考与对策/171
第三节 数字化时代的中国电影/178
一、数字化的八面来风/179
二、数字化的双刃剑/182
三、数字技术与电影文化/187
四、中国电影的生命线/191
第四节 跨文化传播下的中国本土电影/193
一、本土化:中国电影的自救策略/194
二、跨文化传播:中国电影的腾飞之途/203
第六章 开拓与创新
——有关转型中电影的市场化运作策略/215
第一节 明星制与中国电影产业化/216
一、电影产业链中明星制的作用/216
二、中国的明星制现状/223
三、明星制在中国电影产业化中的前景/228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市场营销/233
一、国产大片的整合营销/234
二、艺术电影的市场营销/243
第三节 后电影产品市场/247
一、后电影产品市场现状/248
二、后电影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253
第四节 中国电影的品牌化战略/257
一、打造中国电影品牌/257
二、创立电影公司品牌/263
结语:百年华诞世纪之光/271
附录 主要分析影片/275
参考文献/281
后 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