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田编著的《水乡寻梦:有水的地方常有梦》是《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之一,它细致描写了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真实写照的10个最美古镇,展现出一种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水乡文化。现代的人们身居闹市,日夜穿梭在钢筋水泥中,不免疲乏而浮躁,很多人迫切希望寻到一处幽静的桃花源,搁置心事,回归真我。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宁静安详、恍如隔世般的去处,等待你的探访和知会。通过本书,你可以欣赏到婉约大气的周庄、纯朴优雅的乌镇、清丽古远的同里、令人魂牵梦绕的西塘,还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南浔……那里风景如画,犹如梦境。袅袅的炊烟中,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古色古香的老屋中,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身在闹市,心在天涯。四角的天空困住了人们的视野,却束缚不了向往自由的心灵。读万卷书犹如行万里路,一路上,发现最美的中国,解读风景背后最耐人寻味的文化元素。
漫步在千年古镇的街头巷尾,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致,感受贴水成街,枕水而眠的水乡风情;走近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聆听一个个有文化内涵的故事,探寻飘逸其问的浓郁的历史气息,在桃源般的水乡仙境做一场轻松惬意的梦。
琬田编著的《水乡寻梦:有水的地方常有梦》用镜头捕捉自然之形,用心灵诠释大美真谛。图片不仅仅是风景的直接呈现,色彩和形态赋予了山水妖娆的外表,拍摄角度和方式的选择则赋予了它们更加夺目的人文光辉。
美景如画文如诗。有画,有诗,更有说不完的故事。《水乡寻梦:有水的地方常有梦》用趣味绵长的故事将一处处风景串联起来,从司空见惯中写出新奇,从温婉谐趣的山水文化中读出智慧。
水乡精灵乌篷船
于周庄这被水环绕的一方土地上,任凭你是骑着汗血宝马的古代显贵,还是驾着名贵跑车的当代富豪,你的座驾来到周庄,就会显得异常无奈,可恨它们生来没有涉水的本领。在这里,唯有船才是最合适的交通工具,也只有船才能在这里来去自如。在周庄人和水打交道的近九百年历史中,他们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船,有乌篷船、快船、周庄舫等等。每一种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一种船都透露出周庄的独特。
在周庄的河面上,见到的最多的就是乌篷船。它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接送八方游客欣赏周庄的美景。这乌篷船行起来轻快自如,泊下时悠闲淡雅,独处一方时别具一格,成群结队时浩浩荡荡,它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数百年来乌篷船载着周庄人活跃在江南水乡,他们乘着乌篷船,开辟了周庄的历史,创造了周庄这一片独特的天地。
乌篷船这名字的来历并不深奥,它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当地方言,“黑”叫“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
这些船只构造十分精致,在船头上,雕刻有似虎头形象的动物“鹚”,其神态似在微笑,又有些可怖。关于这“鹚”,还有一段民间传说:古时这里是一片泽国,在唐闸建成之前,大小河流直接流人大海。海里经常有恶龙出来作怪,危害一方百姓。而“鹚”生活在海里,喜欢吃龙,龙见了它就跑。于是船民就把“鹚”的形象刻下来,放在船头,使恶龙不敢伤人,船的安全也就有了保证。
在船头两侧,还摆有两个雕凿狮子的石墩,最考究的还用白铜制作。前舱下船要走几级扶梯,两边各有一块搁板,可放东西。这里铺上板,就可搭成看戏台;在前舱和中舱之间,设有书画小屏门,写有“寒雨连江夜人吴”、“月落乌啼霜满天”一类的诗句,画有梅、兰、竹、菊之类的图案;靠中舱的两侧有“十景窗”,可摆书籍或糕点;后舱设有睡铺和炉灶。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内可放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船尾至少备有两支橹,航速较快。 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雇上一条乌篷船,拨开乌篷,可坐可卧,耳听潺潺流水和“嘎吱嘎吱”的躅桨声,眼观两岸的山水、田园风光,别有一番韵味。
舟行如飞摇快船
快船是颇具周庄特色的一种船只。周庄快船在船上搭有花棚,称为“花快”。花棚分头棚、舱棚和艄棚,棚上披挂绸缎幢幔。头棚上悬挂彩灯,插上彩旗。舱棚上流苏飘挂。舱中坐上锣鼓乐队。高高的艄棚供橹手们遮阳。每条船的船体两侧都备有头篙、大橹、小橹。大橹旁放有跳板从舷外伸出水面。每条船都配有十五六名身强力壮的橹手。身穿紧身衫衣,脚蹬绣花布草鞋,颇显威风。
这快船由来已久,和清初一位抗清义士密切相关。当时满清人关,各地义士纷纷起兵抗清,在周庄一代,有个叫陆兆鱼的秀才起兵响应。他组织水军,在周庄、陈墓毗邻的澄湖和明镜荡日夜操练。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陆兆鱼率军摇千条快船攻占苏州南门,凯旋时却遭遇清军伏击。陆兆鱼只身得脱,隐居为僧。事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周庄等地每年在农历三月廿八日、七月十五日举行庙会,在水上进行摇快船比赛。
每逢节汛,周庄南湖或急水江等地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使宁静的水乡也亢奋起来。来自周庄附近农村的数十条花快船竞放异彩。云集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帆樯如林,篙橹对峙。岸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观者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参赛的快船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似飞箭出弦,奋勇争先。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如今为了抒发水乡人民的壮志豪情,水乡古镇周庄将摇快船列为民俗风情旅游活动项目,特制了五彩缤纷的花快船,组建了橹手队伍。水乡健儿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使情浓意浓的古老民俗风情充满了青春的力量,为古镇旅游开发增色生辉。在表演时,他们豪壮的情怀,奋力的搏击,使快船成了光和影的变幻,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古水新舟周庄舫
周庄舫并不是古迹,也没有太多故事。尽管它是不折不扣的现代建筑,但是它对于周庄的重要性却非同寻常。周庄舫是APEC会议的旧址,2001年6月6日下午,21个亚太经济体代表团在这里出席了会议。这样一次重大国际会议选择在周庄召开,可见周庄在国际上的声誉之高,而周庄也为众多国际友人展现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周庄舫如同镶嵌在古镇白蚬湖畔的一片碧玉,是周庄向世界展示风采的一扇窗口。
其实,周庄舫本身就是一条船,静静地停泊在白蚬湖上,满身的华丽讲述着它最巅峰的辉煌。船体是活动的,但不能游荡。船体下部有十二根粗大的钢针与船体以铁链相扣,可随着水位的升降而调整,也可解开铁链移动周庄舫。当然,这些都在游客看不到的水下。
作为举办国际会议的场地,周庄舫可谓是通体华丽大气,主体会议厅面积达二百四十多平方米,在会议厅中央地面上铺着一张一百八十平方米的手工编织地毯。穿过会议厅,便来到船的后半部分。这里的男女洗手间一如五星级宾馆的设施,让人惊讶外部的古典与内部的现代怎能结合得如此完美。沿着朱红色木质楼梯的栏杆,便来到了周庄舫的上层。这里有一个五十平方米的咖啡厅,现代气息浓郁。厅外还有一个露天酒吧,铸铁椅子散落其间,两侧是木质栏杆。凭栏远眺,有点点渔船若隐若现,湖面如梦似幻。
如今,周庄舫早已送别了昔年的贵宾,远离了来自俗世的喧嚣,回归到了它那与古镇天然一体的宁静。水面微微起伏的波纹轻轻触碰着它,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唯有立在船舷细细俯耳倾听才能发觉;淡淡的阳光从空中洒下来,湖面上只有闪闪的银斑。那些银色的斑点回应着阳光的照耀,却也不发出什么声音,使得周庄舫的静完美如一。拥有这样不凡的一段身世,注定千百年后,周庄舫也将会像沈厅一样,成为周庄的另一个传奇。
P10-13
中国自古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思想,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这是儒家的思想,如今细细思索,依然发人深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它融人在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让百川大山、人文景观闪耀着光芒;它教人们拥有广阔的胸襟、海量的气度。因此,踏上旅途,探寻文化,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为此,我们特意编撰了《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为你解读隐藏在中华大地表象之下的深刻文化内涵,让你看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中国。
《水乡寻梦》是《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之一,它细致描写了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真实写照的10个最美古镇,展现出一种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水乡文化。现代的人们身居闹市,日夜穿梭在钢筋水泥中,不免疲乏而浮躁,很多人迫切希望寻到一处幽静的桃花源,搁置心事,回归真我。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宁静安详、恍如隔世般的去处,等待你的探访和知会。通过本书,你可以欣赏到婉约大气的周庄、纯朴优雅的乌镇、清丽古远的同里、令人魂牵梦绕的西塘,还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南浔……那里风景如画,犹如梦境。袅袅的炊烟中,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古色古香的老屋中,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本书的内容不同于其他的旅游书籍,并非单纯写景或者单调叙事,也不是一本旅游攻略,而是着眼于“文化”,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名人事迹巧妙地将各处美景串联起来,让名人、历史、风俗人情为你导航。精炼的述说,一目了然、生动有力,让人回味无穷。文章的语言通俗中带有隽永的诗意,浏览也罢,吟诵也罢,都是美妙的享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值得一提的是,全文精心选配了大量令人震撼、眼前一亮的图片,这些图片都由专业摄影师拍摄,为每一个读者展示了古镇真实的面貌,你大可按图索骥,跟随它们的脚步,一边在富有诗意的文字和精彩的照片中畅游,并探寻这独处一隅的悠雅古镇。此外,我们还特意在每个章节最后添加了小版块栏目,补充了一些精短的传说典故,丰富了景点内涵,也让你的阅读增加了趣味性。
读罢此书,古镇在你眼里会变得鲜活起来,有了灵性和品格,同时你也会知道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行走的每一寸土地上。很多时候,一座桥,它不只是一座桥,那凝结了无数的血和泪,还有等待的故事,需要你静下心来在书里体会。在此,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旅途中的良伴、一扇窗户,带你进入一个更为绚烂多姿的世界,看到更多不为常人所深知的东西。如果你不是身在旅途,那让你的心去旅行一次吧,去领略外面博大的世界、历时千年的人文精华!它一定能带你跨越时空、跨越地域、遨游历史,提高你的精神内涵,让你拥有更为畅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