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苏山编著的《魅力孔子——安身立命100句》共分为十部分,以“我们都是行动派”、“学习是一种信仰”、“人脉为王”、“我是最棒的”、“百善孝为先”、“追求是进步的阶梯”、“有度有量才有未来”、“克己得尊重”等内容为主线,从行动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自信、孝顺、追求、修身、胸襟等方面启示人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安身立命,就要有超强的执行力、学习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保持自信,重视信任等。
《魅力孔子——安身立命100句》由苏山编著。
《魅力孔子——安身立命100句》共分为十部分,以“我们都是行动派”、“学习是一种信仰”、“人脉为王”、“我是最棒的”、“信用——最大的财富”、“百善孝为先”、“追求是进步的阶梯”、“修身——立世之本”、“有度有量才有未来”、“克己得尊重”为主线,从行动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自信、信用、孝顺、追求、修身、胸襟、礼仪十个方面,告诫现代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安身立命,就要有超强的执行力,具备学习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时刻保持自信,重视信用,孝顺长辈,有明确的追求,具备反省能力以及宽广的胸襟,待人接物要有礼有节等。
先行后言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大意】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曾经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讲的就是这句话。
有一个人开着手扶拖拉机行驶在公路上。他的车上装满了大石头。在路上,车子一颠,有一块大石头就滚落到路面上了。
过了一会儿,一辆面包车开了过来,司机看到大石头挡了道,只是愤愤地说:“谁这么不讲道德!”一打方向盘就绕过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一辆小轿车开了过来,司机也看到了石头,他眉头一皱,说道:“怎么搞的?石头挡了道也没个人管!”说着,也是一打方向盘就绕过去了。
上午过去了,石头还躺在公路上。下午,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学生过来了,他看到了这块大石头,二话没说,停好车子,俯身就动起手来。他的力气比较小,搬不动大石头,他就一下一下地滚石头,终于将大石头滚到了公路边。
不用多说,我们都会对这位中学生跷起大拇指。因为他不是说而不做,而是什么也没说就动手去做。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其实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求学的孩子,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经常会空谈,而不愿付诸行动。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君子首先应该避免空言,不要说了而不做,孔子显然不喜欢说了不做的人,他也曾说过“木讷近于人”,类似的话还有许多,大概是因为孔子认为话多的人,往往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空虚;其次,君子要避免言行不一,一旦言行不一致,就不能让别人相信自己。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言行一致,君子莫过于做了之后再说,那就万无一失了。孔子的这句话还有最后一层意思,就是行而后言,言才有力,做了再说,才能让别人服气,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君子榜样的作用。孔子本人在教育弟子时,也多半是“身教”多于“言教”。
然而凡事都先做了再说,也不一定是合理的态度。孔子的这一句话,也是针对某些事情说了半天,却没有任何行动的人而有感而发的。所以有些事情,要先做后说;而有些事情,最好边做边说;还有些事情,必须先说后做。各有不同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需要选择各自不一样的方式处理。在孔子看来,君子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多数是采取先做了才说的方式。
孔子一直认为在言行方面,言行相符,而且要先行动然后再言,应该是君子的正途。因为空话说多了,别人就不会相信我们了。一个人的信用是向下递减的,其主要的原因便是说得多做得太少,令人失望,不如多做而少说,先做了再说,使大家对我们多一点信心,我们也会更加受欢迎。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言行恰到好处,便是适中,也就是时时刻刻都要表现得十分合理。其具体表现,除了先行后言之外,还需要行动合理,说得也合理,并不是完全不经过思虑,便轻率去做了,而应该衡量当时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先行而后说。
言行不恰当,不但容易得罪人,甚至会遭受不必要的误会,有时候会伤害到自己。想安身立命最好是从现在开始,谨言慎行,凡事考虑好才去做,考虑好才开口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说了后做,有些人做了后说,而有些人只做不说,还有些人只说不做。那君子呢?则是要先行再言,其实行而不言,或言而后行,也不能说就不是君子呀!因为做了不说,他还是做了,只不过没有说而已。那说了再做的,也是做了的,只不过是先说了,然后再去做,这为什么说不是君子呢?所以对于孔子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要说了就必须去做,不要光说不做,我们做人不就应当“言必信,行必果”吗?说出去的话就不能收回,必须让人信服,你既然说了,就必须照你说的话去做,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安身妙招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给我们许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用付诸行动。想要在这个社会立足,我们还是应该做行动派,多行动,少说话,多做事,在恰当的时候说话,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P2-4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乱世,他从一个只比庶民高一个阶层的“士”,一路走来,先晋升为中都宰,然后成为司空,最后被任命为司寇,跻身贵族之列。除了有学富五车的知识资本外,孔子更有其过人的安身立命的智慧。孔子安身立命的智慧,不是晦涩难懂的,反而是最为质朴和最简单的道理。这里面有仁者的教诲、贤者的德行和纯朴美善的心智。它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小聪明,而是在总结前人的成败得失后从中总结出来的历万世而不衰的大智慧。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寻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会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总是有规则的,有规则就有理由,这个理由就是目的。肉体生命有规则,精神生命也有规则。肉体生命要维持,要增强。精神生命也一样,是有需求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生命,就注定痛苦。人不能停滞不前,一定要进步,否则会像一潭死水那样浑浊不堪。只有流动的水才会清澈,所以人一定要有精神生命。孔子从不讲天命。在孔子看来,天命就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又没有去为之追寻过,那他的一生就是在虚度光阴。天命是与生俱来的,孔子这样感慨他的人生轨迹,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官场不得志,于是,他选择了讲学,七十岁回到家直到死去,那个时期的孔子是非常辛苦的,但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在世事无常的生涯中,孔子乐以忘忧,他并不觉得自己忧愁,不觉得自己老,他心里有很大的快乐,这难道不是我们现代人所需的安身立命的智慧吗?
孔子的思想产生了其他人所无以比肩的影响,上自春秋战国时期,下到今天。他的魅力产生的极其强大的余波,波及西方许多国家,正如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所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本书共分为十部分,以“我们都是行动派”、“学习是一种信仰”、“人脉为王”、“我是最棒的”、“信用——最大的财富”、“百善孝为先”、“追求是进步的阶梯”、“修身——立世之本”、“有度有量才有未来”、“克己得尊重”为主线,从行动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自信、信用、孝顺、追求、修身、胸襟、礼仪十个方面,告诫现代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安身立命,就要有超强的执行力,具备学习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时刻保持自信,重视信用,孝顺长辈,有明确的追求,具备反省能力以及宽广的胸襟,待人接物要有礼有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