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说庄子(1)/国学普及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里的寓言很多,议论也很多,但是全面系统地来谈“天地人心”,来谈大道的,首先就是《齐物论》,它不仅仅是《庄子》三十三篇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解开整个道家思想的钥匙。在本书中,冯学成居士以通俗浅易的语言对《齐物论》全文做了翔实的讲解和阐发。

内容推荐

佛教里谈“观法”,谈“修观”,庄子《齐物论》里就有很多观法,其实都有修观的成分在里面,而且这个观法很妙,可谓是别具一格。在本书中,冯学成居士以通俗浅易的语言对《庄子》里的《齐物论》全文做了翔实的讲解和阐发。

目录

引言:《齐物论》是解庄的钥匙

 《齐物论》:演奏大道的天籁之音

第一讲从人籁到天籁

 虎行似病,鹰立似睡

 进入无我的境界

 老天的音乐与大地的呼吸

 庄子对大自然的观察

 我们都是大道演奏的乐器

 是谁主宰了这一切

第二讲 庄子描绘的世间诸相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取舍

 庄子就像个心理学家

 最高的斗争艺术

 在生命的倒计时状态中

 越是聪明烦恼越多

 尝尝无中生有的味道

 不可说,不可说

 直接拿我们的身体说事

 庄子的劝世文

 人生能有不昧者乎

第三讲 从言语心行看大道显隐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到底明白不明白

 语言好比川戏的变脸

 听蛋壳里的小鸡崽说话

 真伪是非的由来

 真理到底存不存在

 逃不出庄子贴的标签

 镜子里的玄机

第四讲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庄子与中观

 世间哪里无是非

 庄子的不二法门

 大道的钥匙就在这里

 肉烂了在锅里

 找出你心性的光明来

 庄子的一指禅

第五讲 道如何行之而成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僧住持事繁

 说则容易做则难

 你爷爷的爷爷叫什么

 留点烦恼养菩提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生物链与生灭法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和光同尘的感觉

 观音菩萨也要学汉语

 养猴子与开公司

 你就只有这么大一个馍馍

 不要妄自加减乘除

第六讲 大道无成亦无毁

 庄子笔下的《创世记》

 吃亏只因有了爱

 荆人失弓与昭氏鼓琴

 古代也有学术明星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时间中的游戏

 让万物回归于平常

第七讲 天地有无与万化始终

 不可思议的味道

 进入恍兮惚兮的状态里

 抽牵全凭里头人

 用参禅的方式学《庄子》

 儒释道都不离这个

 宇宙占了几个字节

 思维与存在的悖论

 一碗稀饭也万法俱足

 老天爷不说话

 大道演绎的步骤

 常寂光中,法尔如是

第八讲 八德·六合·天府·葆光

 混沌初开的样子

 你一说话就要吃棒了

 切莫刻舟求剑

 分不分,辩不辩

 大道一点通禅心

 触目菩提与翠竹短长

 艮卦与《华严经》

 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

 真理面前不能多嘴

第九讲 道家对世间法的超越

 尧帝为何心不安

 三问三不知

 老和尚们经常玩这个

 住哪里,吃什么

 凡有言说,皆归戏论

 超然于生死之外

第十讲 去生死,忘仁义

 道不可须臾离也

 禅宗里的大机大用

 圣人为什么愚钝

 卷舒自在的现量境界

 为何不知归

 谁知道自己在做梦

 半空飞来一句

 人与人之间的糊涂账

 万物皆是皆不是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别跟老天爷抢生意

第十一讲 影子对话与庄周梦蝶

 佛说因缘不可思议

 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梦

 举手投足都是妙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都是大道演奏的乐器

颜成子游的悟性确实很高,他见老师把地籁的情形讲了,就接着问道:“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你看,他这个问话就问到关键地方了。他这里问什么是天籁,实际上就相当于问什么是道。

他说,地籁就是众窍发出的声音,就是您老人家刚才谈的这些从万物的孔窍中发出的声音;人籁呢,就是人从竹笛这类的乐器里发出的声音。比竹,就像竹子一类有孔的东西,这里泛指人可以用来演奏的乐器,吹笛呀、吹笙呀,敲鼓、敲钟磬呀,这些东西发出的声响就是人籁了,那么,“敢问天籁”,什么是天籁啊?

子綦就回答道:“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什么是“天籁”?就是“吹万不同”。大家知道《佛教三字经》吗?《佛教三字经》的作者,就是聚云吹万禅师。他是咱们四川人,也有人称他为吹万老人、吹万禅师的。他是明末最棒的禅师之一,写了《佛教三字经》。他为什么取这个“吹万”呢?那就是读了庄子的《齐物论》嘛!民国时杨仁山居士还补充了《佛教三字经》,因为吹万禅师毕竟是明朝的人,到了民国应该有新内容了,就再加一点进去。

所以,这里的“吹万不同”,意味很深啊!我们也是被“吹万”所吹啊!就像我经常讲的,我们都是大道运行的一个道具,不管你是当皇帝,还是当亿万富翁,不管你发财也罢,倒霉也罢,红火也罢,冷落也罢,你都是大道的道具。是大道在那里“吹万”啊,我们只是它奏乐的乐器而已!但是大道不仅仅演奏我们,全人类、全宇宙都被它演奏。

什么是“吹万不同”?万法各归其位,本来就不同。但鼓动万法的是同一个动力,鼓动万法的是一。但一经鼓动呢,万法就还是万法,万法还是自己在那里自生自灭,“使其自己”嘛!大道它只是一个初始的力量。但是万法怎样表现它自己是万法呢?按佛教的说法,“法住法位”、“法法不同”,万法各有自己的自性,因为有自己的自性而有自己的自相,自然就有各自的表现。

我们常说要自然而然。我自己要干什么事情,这个是我自己的事情。有生,用佛教的话说,是因缘相聚,万法也就生出来了。无生,发生的因缘去了,那也就无生了,有生、无生,都是由它的自性和因缘所决定。什么是自性?这个自性,也就是自己,拿黑格尔的语言来说,就是它的质的规定性。甜是糖的规定性,咸是盐的规定性。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人的规定性是喜怒哀乐、贪嗔痴慢、善善恶恶,这一切的一切。

“吹万不同”,正是因为万物各具情态,而且是自具情态,所以各不相同。大家要看到,这篇文章的名字叫《齐物论》,为什么叫“齐物”?天下的事物都不齐,差别太大,天、地、人首先就是差别,“万窍怒呺”的这样、那样的种种景象都是不齐。所以,“吹万不同”,就是不齐。那什么是齐物?怎样才能齐物呢?

是谁主宰了这一切

这里庄子以“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一个问题作为这一讲的结束,依然没有给我们一个齐物的现成答案。因为“咸其自取”,就是万法各自取舍,也是不齐的嘛。但是从根本上把这一切调动出来的、发动起的,用西方哲学的话来说,第一推动力又是什么呢?

我们看这一段,庄子通过“吹万不同”的道理,去推寻“万象之中独露身”的那个东西,去寻找自然的真宰。但是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找得到吗?这里我们就要留意了,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要好好地参一参了。

这两天看到某个佛教网上的帖子,有个网友在批评台湾的某大师时,把要害是抓住了,说该大师是将逻辑推理当成了佛法。他把这个关键点确实是找准了,但是他同样还是走逻辑推理这条路去辩驳,如此下去,难免还是死路一条,走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也不是通过严格的参悟得来的体会。

像庄子这种提法,“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就是把我们引入一个参的境地。他不给我们结论,但是给出这样的氛围。我们读书要把书读熟,读熟以后就能感觉到这么一个氛围,你就会品出什么东西是吹万!你要找出真宰,找出佛性、真如、大道,就要去体会“万象之中独露身”的这么一个东西!所以,我们就要在这里去体会统帅万象的这么一个力量。

这里以吹万之众籁声响,妙喻万化之行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发人深省,然后进一步引发后面的议论。庄子这里先是谈物,后面就由物及人,由人及心,由心及智,由智及道,步步推进。后面这句我们看到可能还亲切一些,更舒服一些。“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个万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眼、耳、鼻、舌、五脏六腑,各有作用,各不一样,眼睛有眼睛的功能,耳朵有耳朵的功能,鼻子有鼻子的功能,心、肝、脾、肺、肾、手脚四肢都有各自的功能,是谁把它们统一在一起的呢?放在殡仪馆里的都是死人,放在解剖室里的都是一堆肉、一堆细胞,但是由这些零件组合成的活体,眼有眼的功能,耳有耳的功能,是谁在其中起主宰作用,谁主宰这一切?

《齐物论》开头的这一部分,最终以提出这一个问题而结束。这是根本的问题啊!前面已经先把天籁的悬念放在这里,让大家去感觉。通过天地的音乐,通过种种声响,又让我们去感觉了“吹万不同”、“咸其自取”的这种差别。至于导致这种种差别背后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庄子不作回答,让我们去参。P13-16

序言

《齐物论》是解庄的钥匙

《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在道教的地位非常崇高,仅次于《道德经》,而且有很多东西,比如道教里的丹法,特别是内丹心性之学,就是由《庄子》引申而来。如果没有《庄子》这本书,很多丹经连入门处都找不到。另外,《庄子》这本书对以后禅师们的诸多作略、机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点过去限于门户之见,说的人很少。

所以,《庄子》这本书我们要好好琢磨才行,如果只看它的文字、翻译和注释,根本人不了局。《庄子》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当然内篇是核心,但外篇和杂篇也不能小看,里面的东西同样非常老到。内七篇也好,外篇和杂篇也好,必须认识到《齐物论》是整个三十三篇中的核心,是解庄的钥匙!

在中国所有的古典文献之中,最难读的有《尚书》和《易经》,那些真的是令人搞不懂!但诸子中真正难读的,则要属庄子的《齐物论》了。从先秦直至隋唐佛教兴盛之前,思想最深最高,论理最严密,对人心、自然观察最细密的,也就是这一篇《齐物论》,给人们提出问题最多、最深的,还是《齐物论》。

《逍遥游》是谈境界的,谈道人的那种自在自由的境界。但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它里面没有多说。而《齐物论》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寓言、理论、设想、推论,给了大家一些人手处。通过丧我、梦蝶、与物俱化等,最终达到逍遥的那种境界。《齐物论》还对人的知见进行了多方面的抨击,对人类思维中的误区、枝节,语言中的词不达意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批评,并指出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回归虚无,进入虚无,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归于空性。

《齐物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留意的见解,如果我们用心去细看、细品,就应该以《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态度去学习。如果有兴趣,真正在《齐物论》上花上一年的时间,反复浸泡,就像吃棒棒糖,慢慢品尝,然后结合其他的文化和知识,哲学的、心理学的、宗教学的,乃至社会上的种种学问来作参照、调理,那么你的感觉就很不一样了。

佛教里谈“观法”,学佛的人“修观”,庄子《齐物论》里就有很多观法,都有修观的成分在里面,而且这些观法很妙,可谓是别具一格。庄子的观内、观外、观化,你说主观也好,客观也罢,都很不一般。你可以细细去品,品到了以后,就必然有所得。

《庄子》里的寓言很多,议论也很多,但是全面系统地来谈天地人心,来谈大道的,首先就是《齐物论》。它不仅仅是《庄子》三十三篇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是解开整个道家思想的钥匙。如果不懂《齐物论》的话,那么看《庄子》其他篇目也就没处下手了。它既高又广,既深且厚,同时又很平实。里面除了说道理之外,还把日常的修为也融合进去了,结合着我们日常的起心动念,结合着我们日常很多的生活习惯侃侃而谈,的确非常殊胜。

后记

编完冯学成先生“国学普及丛书”第一辑,心中非常感慨。正如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学必归于养,无养,虽学何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实乃因养而生悦也。今治学者多,或学而不化,或学而益骄,或学而迂腐,皆不得其养之致也。”以先生近四十年的修学生涯而论,其为学,其践行,其立言立德,正是对这一段话的生动注解。

先生出生于1949年,青年时期便遍参蜀中禅门尊宿,先就学于海灯法师,得蒙指授;后参叩于本光法师,得其旨归。数十年遍览经教,深入禅观,穷理尽性,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文革”后期,先生以“现行反革命”之“莫须有”的罪名,含冤入狱,于雪域高原服刑八年,可谓是历尽磨难,九死一生。

1983年,先生平反出狱,复归成都,继续就学于蜀中禅门大德贾题韬居士、杨光岱居士、李绪恢居士等,并在乐至报国寺极具传奇色彩的禅门尊宿离欲上人处全力参叩,得其心髓,使向来所修所证,日趋圆融。在此期间,先生参与编修了《四川省佛教志》,主笔编著了《巴蜀禅灯录》,对源远流长且浩繁驳杂的巴蜀禅宗历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也使《巴蜀禅灯录》成为目前中国禅学典籍中唯一一部最全面、最丰富、最成系统的地方性禅宗史料长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生应诸方长老礼请,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三省佛学院,为广大僧尼讲授《中国佛教史》及禅宗典籍。在教学期间,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先生笔耕不辍,写出了《生活中的大圆满法》、《棒喝截流》、《心灵锁钥》、《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云门宗史话》、《赵州禅师语录壁观》等十佘部著作,从宏大的佛教思想文化体系到具体的个人禅修见地功行,无不娓娓道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在广东云门寺参访和教学期间,先生渊博的学识和精深的禅宗见地功行,深得全寺僧众的称赞,更为当代云门宗硕德佛源老和尚所推崇,称之为“当代维摩居士”,并亲书“学佛超然人我外,成名不住有无中”一联,以赠先生。先生以其“深厚的修养,卓越的禅宗功底”得蒙佛源老和尚印可,成为自云门偃祖开宗以来的第十四代云门宗法脉传人,自虚云老和尚续兴云门宗以来的第三代法脉传承人——且是居士中唯一的得法传人。

近年来,先生有感于国学之凋敝,世风道德之曰下,于2004年初创办了全国首家以弘扬国学为己任的私人书院——成都龙江书院,从此开始系统讲授传统文化经典。先生提出书院教学之目的,乃是成人之道。所谓欲成事者,先需成人;欲成大事者,先需成大人。书院之教学研修,欲使有志者能以圣贤之道,自觉实践于自我及事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善为我用,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美奂于天下。

先生创办的龙江书院,作为全国第一家以弘扬国学为己任的私人书院,始终以淡泊宁静为操守,对外界的沉浮纷纭,保持着独立清醒的认知,坚持面向社会公益授课的方向,以期在国学教育之实践探索中闯出一条新路。在书院的教学实践中,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弘扬国学,拒绝偏激;推崇儒术,但不独尊;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学修孑乙孟老庄禅,养和气,养喜神,构建和谐社会与人生”的口号,简约而准确地表达了龙江书院对当代国学大局的宏观把握与承担精神,并以其深沉的理性、开阔的胸襟、前瞻的视野、兼容并包的气度,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赞赏。

自书院开办数年以来,先生面向全社会公益开讲了以“四书”为主的传统文化课程,并辅之以《通书》、《菜根谭》、《史记》、《庄子》、《老子》、《坛经》等内容,以期从学者能够由浅人深,全面而系统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次出版的“国学普及丛书”第一辑和即将出版的第二辑、第三辑,包括“走进论语系列”、“感受老子系列”、“禅说庄子系列”、《信心铭》、《曹洞宗禅修秘旨——洞山祖师《宝镜三昧>讲记》、《易经片鳞》、《体会中庸》、《通书略论》、《大学泛讲》、《史记选讲》、《古文观止选篇讲稿》、《<尚书·洪范>之貌言视听思》、《<月波洞中记>略讲》,等等,均为先生在龙江书院和云门寺、柏林寺等处的讲稿录音整理。另外,还有应邀到各地的即兴讲演短篇,如《再谈生活禅》、《三谈生活禅》、《当代青年的文化使命》、《身心性命》、《养和气、养喜神、建设和谐的社会与人生》等,也均已整理成稿,待以后因缘成熟,再合编面世。

将先生数百万言的讲课录音整理成文,主要得力于史幼波、胡晓宇、田璐、段中华、袁义蓉、刘群珍、刘晓蓉、易光俯、刘黎、张霞,以及龙江书院的一大批新老学员。在先生系列作品第一辑出版之际,谨向上述各位热心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对促成书系出版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出版社、北京立品图书有限公司表示深深的感谢!

成都龙江书院 史幼波

2007年12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