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奖儿童小说”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闻名世界的经典,原作者都是名家,翻译者也多是知名作家,青少年读者从这套丛书里选书阅读,等于在世界文学园地里周游一遭,对全世界的文学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借着阅读,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更可以发现,各民族几乎都有相似的善恶观念,而且会为相似的事情而感动。
由达恩·葛帕·默克奇编著的《花颈鸽--一只信鸽的传奇》是一本关于鸽子的传奇故事。本书不仅将鸽子的生活刻划得细腻迷人,更将大自然的壮丽、奥秘和残酷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喜马拉雅山的壮丽景象和人与鸟之间深沉的爱与关怀。相信都会令读者动容的。
达恩·葛帕·默克奇编著的《花颈鸽--一只信鸽的传奇/国际大奖儿童小说》是一个关于鸽子的传奇故事。由于脖颈处有着彩虹一样的颜色,这只被称为“花颈鸽”的信鸽从出生伊始,就注定了要与大自然的狂风暴雨及鹰隼等恶鸟进行殊死的搏斗。后来,它又被征召到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冲过枪林弹雨为盟军传递情报而身负重伤……经历过这一切的它,还能重上蓝天吗?
加尔各答城有一百万人口,而住在那儿的鸽子少说也有两百万只。每三个印度小男孩里就有一个养鸽子,信鸽、翻头鸽、扇尾鸽、凸胸鸽,足足能养上十几只。驯养鸽子的历史在印度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扇尾鸽和凸胸鸽这两个奇特的品种就是在印度培育出来的。无论是住在大理石宫殿里的皇帝皇后、王子公主,还是栖身陋屋茅舍里的穷人,都对鸽子关爱有加。不管是富人家的庭园、岩洞、喷泉,还是平民百姓的花圃和果园里,到处都能看到鸽子的身影,听到它们咕咕的叫声。它们的羽毛色彩斑斓,而白鸽子都有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珠。
直到现在,到我们的城市游览的外乡人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冬天的早晨,数不清的男孩站在平房屋顶上,挥着白色的旗子,向在冷冽的空气中振翅高飞的鸽子们发出信号。大群的鸽子飞在澄蓝的天空中,仿佛一片巨大的云彩。鸽子们先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出发,在主人家屋顶上空盘旋二十分钟,然后渐渐飞高。最后,全城各家的鸽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鸽群,慢慢飞出人们的视线。它们是怎么回到各自家里的呢?这是个不解之谜,因为所有的屋顶都是一个样,只是颜色稍有不同,有的是玫瑰红,有的是黄色,还有紫色和白色。
鸽子辨别方向的能力好得吓人,对主人也很有感情。在我见过的生物里,大象和鸽子是对人最忠诚的。我和这两种生物都打过交道,大象长着长长的牙,四足行走,待在乡下,鸽子则生着一对翅膀,住在城市里。但是,不管游荡到多远的地方,它们都会凭着本能,分毫不差地回到它们视作朋友和兄弟的人类身边。
我的大象朋友叫卡里,你可能已经听说过它的故事了。而我的另一位老朋友是一只名叫奇特拉·戈力瓦的鸽子。奇特拉的意思是“五彩斑斓”,戈力瓦则是“脖子”的意思——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是花颈鸽。有时人们也管他叫“彩虹脖”。
当然,花颈鸽刚出壳的时候是没有彩虹色的颈羽的。光长羽毛就花了它好几个星期,三个月大的时候,谁都看不出它能生出一圈漂亮的颈羽。不过最后它做到了,于是它便成了我们这个印度城市里最最漂亮的鸽子。要知道,这儿的小男孩们养的鸽子可有四万多只!
还是让我从头说起吧。先说说花颈鸽的父母。花颈鸽的父亲是一只翻头鸽,和当时最漂亮的雌鸽结成了伴侣。花颈鸽的母亲是一只信鸽,血统古老而高贵,就是凶为这个缘故,花颈鸽后来才变成了一只出色的信鸽,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和平时期。它从母亲那儿继承了聪慧的头脑,从父亲那儿继承了勇敢而机警的性格。它到底有多机灵呢?它有个绝招,会在危急关头一个跟头翻到敌人脑袋的上方去。凭着这一招,它从隼的利爪下逃脱过好几次。不过这个可以暂且放一放,等到后面再讲。 现在再让我来说一说花颈鸽出壳之前一次九死一生的经历吧。花颈鸽的母亲下了两枚蛋,被我失手弄破了一枚。直到现在我还在为这件事而后悔,也许一辈子都忘不了。谁知道呢,说不定那枚蛋里藏着一只全世界最棒的鸽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们家的房子有四层,鸽舍搭在屋顶上。花颈鸽的妈妈下了蛋之后没过几天,我打算把它的巢打扫一番。我轻轻地抱起鸽子妈妈,放在一旁的屋顶上,又万分小心地把那两枚蛋摸了出来,极其轻柔地放在了一旁——那儿只有硬邦邦的地板,既没有铺棉花也没有垫法兰绒。我埋头清扫起窝里的杂物来,收拾停当之后,我先把一枚蛋放回原巢,然后拿起另外一枚,轻柔而又稳妥地握在手里。
P3-6
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在我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外国经典儿童文学这个维度,它的存在,赋予我很多关于儿童文学理论、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的认知和发现。26年前,我第一次到日本留学,感叹日本翻译、介绍西方经典儿童文学的系统性,回国时带回来日译本的洛夫汀、凯斯特纳、林格伦、扬松等西方儿童文学大师的系列作品,因为当时这些大师的作品都还没有被系统地介绍到国内来。那时,以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作家的文本阅读为基础进行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以《儿童文学的本质》一书为代表,该书再版时改题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让我的心里越来越踏实。与此同时,我也越来越渴望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能尽快被译介进来,成为中国儿童求知若渴的阅读资源。现在,当我注视着书架上排列着的成套的凯斯特纳、林格伦、扬松中译本,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儿童文学出版、阅读品质的巨大改变。
在选择优质儿童文学资源进行出版方面,着眼于获得国际奖项的作品是一个有品质保障的出版策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大奖儿童小说”丛书既收获奖的老经典,也选获奖的新作品,增添了丛书的丰富性和纵深度,值得儿童阅读的各方面人士关注。
面对这样一套优质的儿童文学丛书,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有待大力改善的儿童阅读环境,我想说的是,儿童文学经典的阅读依然值得大力提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希尔曼说,那些在童年时代读了许多故事书或听说过许多故事的人,“比起那些没有接触过故事的人来,会有较好的外表及前景……及早接触故事,它们就会对生活产生观照”。对希尔曼来说,这些最初的阅读变成“你要生活其中并克服的东西,一个灵魂得以安身立命的道途”。德国诗人席勒也说过:生活“更深的意义寓于我童年听到的童话故事之中”。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灵成长的阶段,给他们的儿童文学最能帮助他们体会人生的价值,感受生命的喜悦,建立和谐的自我以及不断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
我们要打造优质的儿童文学阅读,需要清醒地认识当下的儿童阅读状况。今天的“阅读”已经分化出了印刷文字的阅读和电子图像的阅读这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阅读。在今后,我们将不断地遭遇这两种阅读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必须思考、应对并解决这一问题。
我认为,在当下,我们真正要推广的其实更应该是印刷文字的阅读,因为电子图像,还有卡通图书的阅读几乎不用推广就能大行其道。在日本,亲子阅读、阅读推广活动也是针对儿童离开印刷文字阅读的现状而展开的运动。
我们正处于文字印刷媒介影响力衰退,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图像媒介日益获得统治力的时代。对于这两种媒介的不同特性,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做过详细论述。他认为这是两种对立的文化:“电视无法延伸或拓展文字文化,相反,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波兹曼怀念“印刷机时代”,他说:“对于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期,我给了它一个名称,叫‘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想,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某些我急于解释的原因,‘阐释时代’开始渐渐逝去,另一个时代出现的早期迹象已经显现,这个新的时代就是‘娱乐业时代’。”“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话语和现在有很大不同——清晰易懂,严肃而有理性”,而“在电视的统治下,这样的话语是怎样变得无能而荒唐”。
我们并不反对、排斥电子图像的阅读,因为它也有着印刷文字阅读所不具有的阅读价值和功能,我们反对的只是电子图像阅读的泛滥以及电子图像阅读对印刷文字阅读的剥夺。我们提倡的、我们所要的是生态的阅读。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强调印刷文字的阅读是生态阅读的题中之义。对电子图像的负面性的警诫和对“读图时代”(在我这里的这个“图”,不包括图画书的图)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说到底,即使具有负面性,电子图像本身也没有错,有错的是我们出了偏差的选择。我可以断言,随着儿童阅读推广运动的展开,随着儿童阅读研究的深入,电子图像与印刷文字(包括图画书的图)的紧张关系会越来越凸显,坚守印刷文字阅读阵地的责任会越来越重大。
我们需要更加智慧、更加理性、更加前瞻、更加建设地推广儿童阅读。我想,“国际大奖儿童小说”丛书一定会加入到儿童阅读推广的大潮中去,给儿童读者带来心灵的滋养和阅读的快乐。
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故事和一段美妙的冒险历程。当看到花颈鸽第一次对抗一只鹰的时候,你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故事讲述得那么动人,以至于你永远不会忘记花颈鸽的冒险。这个故事是如此美丽,你只有情不自禁地喜欢它。
——西顿,美国著名动物小说家
这不仅仅是一只信鸽的训练和历险故事。作为一只真正的信鸽,花颈鸽所传递的信息里满含着勇气和爱。
——美国《号角图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