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伯南克的美联储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伊森·哈里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001年的税收制度改革

也许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最有争议的问题就是他竟然对布什政府2001年推出的减税计划表示支持,批评家认为该计划将重新引发财政赤字。媒体严厉批评了格林斯潘对该项政策的支持态度。我相信格林斯潘不应当支持这一计划,但是我也相信他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共和党。

要想研究格林斯潘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当时的环境以及他的想法,不能搞事后诸葛亮那一套。2001年,几乎每一位财政政策专家都预计未来许多财政年度将会持续产生财政盈余(参见图6-2)。当格林斯潘提到财政盈余可以用来偿清国债时也表示同意这个观点。还清债务后,政府可能有三种选择:增加财政支出、减税或者使用累积的财政盈余资金大量购买私人资产。

像格林斯潘这样保守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大量购买私人部门的资产要比政府机构的规模膨胀更糟糕。他担心这笔“最高财富资金”会故意让一部分人赚大钱,同时让另外一部分人亏钱,从而对正常的资本流动造成扭曲。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到2006年累积的财政预算盈余将会达到5000亿美元。格林斯潘在自传中写道:“我很震惊,50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最大的五家养老基金的资产总和。”按照鲍勃·伍德沃德的说法,格林斯潘相信,“应当密切关注这一问题并应向公众说明,因为当时其他人都没发现这个问题。他认为现在减税正好可以避免政府掌握这么大一笔资金从而成为股票市场上潜在的最大投资者。”至于党派倾向问题,格林斯潘辩解说,“既然几乎每个人都赞成不同程度的减税,那也就是说这根本不是某一党派的独有观点。”

格林斯潘对减税计划的支持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一直坚守的低财政赤字信条。事实上,根据预测未来将产生庞大的财政盈余,此时保守的财政政策自然而然会选择减税。而且,在格林斯潘的讲话中他清楚地指出任何减税计划都应当分阶段进行,而且还要安排例外条款以防盈余减少的速度过快。他建议应加入这样的条款:如果特定的预算盈余和国债目标没有实现的话,则应当对减少盈余的行为加以限制。

问题的本质在于他不应该让美联储陷入到颇有争议的政治辩论中。格林斯潘自己也知道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赞同某种程度的减税,那么为什么他要主动站出来先喊出减税口号呢?而且别人已经告诫他,即使他呼吁减税也要有所控制,他的支持态度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格林斯潘到国会作证以前,肯特·康德拉(Kent conmd),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的民主党领袖,以及前财政部长鲁宾都请求格林斯潘收回他的支持言论。他们认为格林斯潘这样做只会火上加油,鼓励政府出台规模更大的减税计划。鲁宾指出,媒体将会把格林斯潘的作证解读为对布什减税计划的直接支持。然而,精于政治和美联储讲话风格的格林斯潘是这样回复鲁宾的:“我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那也不是我的职责。”不过讽刺的是,格林斯潘加入了政治辩论表示支持减税计划,然而在表达完同意之后,他的其他建议却并没有被真正采纳。

你需要一台格林斯潘解码器

民众对格林斯潘减税态度的误解说明格林斯潘与公众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货币政策的变动经常是用“密电码”的方式告知社会大众。他几乎从来不对任何经济指标给出具体的预测值,而总是使用描述性语言。采访美联储的媒体和记者经常成为传递“密电码”的通道。有时格林斯潘还会故意说反话。尽管这使得像我这样的美联储观察家们变得很吃香,大赚了一笔,但是我一直相信,更清楚、更直接的沟通方式会更加有效。

正如前面第4章已提到的,格林斯潘还喜欢在讲话时使用含糊不清的字眼。尽管格林斯潘自己没有谈到过这个问题,但是美联储官员们已经列出了一大堆理由证明含糊的必要性。这样做能够避免让批评家抓住把柄,而且也不用为预测错误承担责任。由于讲话中充满了修饰性词语,而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因此不管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或政策的执行结果怎样,都能说得通。这种做法使得投资者无法了解美联储的真实看法,从而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产生误解。

毫不令人惊奇,格林斯潘的讲话有时会导致混淆。有时候,不同的“翻译家”根据同一份格林斯潘的讲话稿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在1995年,有一次格林斯潘公开讲话以后,《华盛顿邮报》的标题是“格林斯潘暗示美联储将在五月份降息”,然而《纽约时报》的大标题写的却是“格林斯潘对降息猜测表示怀疑”。还有的时候,美联储观察家们解读出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信息,结果导致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测与美联储的实际打算根本不相符。正如前面所述,格林斯潘只是对适度的减税计划表示支持,然后几乎被媒体普遍解释为是大幅度减税的信号。同样,在2003年,格林斯潘提到美联储需要建立反通货紧缩的“防火墙”,结果被广泛解读为降息50个基点的信号;实际上,几个星期以后,美联储宣布只降息25个基点,这直接导致了债券市场的强烈反转。

对市场的有意误导

有时候格林斯潘会故意“建设性地误导”市场。美联储政策的透明程度总是有限的。例如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美联储需要显示出信心和领导能力,不能在投资者们恐慌的时候大喊“着火了,快逃命”。然而有时候即使没有发生危机,格林斯潘也想对投资者的预期进行引导。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格林斯潘故意进行了战术和战略安排。一个最主要的战略性误导就是格林斯潘一再强调美联储并没有设置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在1996年,格林斯潘在美联储的内部会议上同意将通货膨胀目标定在2%左右——2001年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揭示了这一点。在战术层面上,他经常和市场投资者玩心理战。例如2000年11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市场普遍预期会后美联储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格林斯潘说美联储不会改变加息路线,因为“即使我们相信现在的通货膨胀风险已在控制范围内,但是市场不相信这是我的真实看法。如果我们现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发现金融市场的氛围宽松得过了头”。换言之,他担心消费者们对美联储的公开讲话胡乱猜疑,以至于做出过度反应——市场利率向中性利率水平的回复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容易被市场误解为减息信号。

美联储对投资者的不坦率造成了两个潜在问题。首先,这种做法效果不明显。因为经济学家和华尔街人士早就看穿了美联储的烟雾弹。因此美联储想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市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能找到“愚弄”投资者的新办法。俗话说得好:你愚弄我一次,是你的耻辱;你愚弄我两次,是我的耻辱。事实上在2000年的时候,政策的不透明给格林斯潘出了一个大难题:投资者不相信美联储讲话字面上的意思,总是想努力寻找背后隐藏的信息,于是便导致了误解和过度反应。

政策不透明导致的第二个问题是公众对美联储的不信任。密电码、建设性模糊和引导市场预期的企图都给民众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美联储总是隐瞒了什么。《神殿的秘密》一书中写道,美联储这个强大的机构就是有意要隐瞒自己的行动计划,从而避免承担责任。美联储不应当鼓励这种做法。

P80-84

后记

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海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任期的最后两年内,对美国整个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以及信贷市场采取了过于宽松的政策所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伯南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是谁?他是如何登上美联储主席宝座的?美联储如何运转,怎样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在格林斯潘曾被认为是整个美联储化身的时候,伯南克要怎样做才能显示出其与格林斯潘的不同之处?他又将带领美联储以及美国经济走向何方?

本书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本书详细分析了美联储在应对不断变化和扩张的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时,如何运用联邦基金利率调控经济运行。在这个调控过程中,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是很有必要的,美联储不仅始终保持独立,还在努力实现独立性与透明性的相结合,向公众传递更加明确的信息。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伯南克的前任格林斯潘的功劳。而伯南克则需要对格林斯潘实现继承与超越,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伯南克的领导下,美联储的行事风格和决策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联储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注重与民众的沟通;其内部运行机制也正在发生变革,更多地依赖传统经济分析工具,倾听各方人士的建议。在吸取美国大萧条和日本通货紧缩教训的基础上,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在2008年突然转变政策路线,开始以非常激进的降息措施应对经济和金融市场危机。美联储的这些举动会带来怎样的政策效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观察和期待。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赵帅、金杨、黄佳莹和张海悦等帮忙搜集了相关资料,边小川、潘琼倩和杨柳青完成了部分校对任务,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全书最后由郭宁通读定稿。因时间紧张,文中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李婷,她在翻译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并为编辑本书做出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

郭宁 汪涛

2008年12月18日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目录

引子 对美联储新主席的早期印象

第一部分 伯南克的战场

第1章 事物的本质 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简介

第2章 美联储的秘密 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

第3章 独立宣言 美联储的政治经济学

第4章 烟雾弹 美联储沟通策略的演变

第二部分 伯南克的榜样

第5章 令人羡慕的记录 格林斯潘取得的成就

第6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格林斯潘任职期间的失误

第三部分 伯南克的信念

第7章 戴着镣铐的舞蹈 伯南克设立通货膨胀指标

第8章 衰退迷思 大萧条对伯南克的启示

第9章 开放的中央银行 美联储变得更加民主

第10章 货币政策的艺术 美联储的新沟通策略

第11章 非礼勿视、勿听、勿言 对资产市场泡沫的政策回应

第12章 激进的风险管理 美联储新的政策焦点

第四部分 伯南克的期中考试成绩单

第13章 墨菲法则 新任主席刚上台时总会遭遇困境

第14章 高压锅中的决策 伯南克在任期头两年的表现

结束语 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前景展望

跋 伯南克: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

译者后记

序言

早年参加过乐队的格林斯潘对宏大壮丽的交响曲一定相当痴迷。在他的指挥棒下,美联储用了19年的时间,谱写了这个全球最具权力中央银行的历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在2006年格林斯潘卸任后,所有人都害怕这一切会戛然而止。当新指挥颤巍巍地站上指挥台,示意新的曲目即将奏响的时候,观众还在纷纷猜测他是谁。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的温雅教授伯南克就这样,在猜测、质疑、忧虑中成为了美联储的新主人。

作为经济学家的伯南克也许没有成为一个典型的卓越领导人的气质:他既不雄辩也不多言;他毫无神秘感,也缺乏幽默感;学者气质过于浓厚。更要命的是,全球重要国家的央行行长中,并没有传统的“经济学家”。而握紧全球经济命脉的美联储竟然为这个命题提供了一个反例。

无论国会、政府、民众对伯南克的期望是什么(或者并不抱期望),伯南克以一个学者严谨、细致的态度开始了他的指挥。通过在美联储内部推行民主决策、对外推行沟通直接透明化,伯南克摒除了格林斯潘留下的印记;利用自己二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重新审视当下经济及金融危机,力排众议制定通货膨胀指标、处理资产市场泡沫、以激进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在2008年12月17日,更是史无前例地开始执行“零利率”货币政策。

那些对伯南克持怀疑态度的人也许现在可以换一个视角:这个“传统经济学家”主席自有他管理经济的一套方式。他没有华丽外衣,从不迂回曲折,也不是神话或传奇,他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增加他的存在感,冷静指挥着美联储这条小船,去拖动美国经济这艘行驶缓慢的大油轮。

作为雷曼兄弟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哈里斯极尽客观地说,“即便格林斯潘现在还是美联储主席,他也不可能比伯南克做得更好。”无论明年奥巴马是否会提名新的主席,美联储的历史中毫无疑问地,都将清楚地刻上“伯南克”的名字。

伯南克会为自己打多少分呢?这位“经济学家主席”用林肯的话表明了自己的固执、坚持,还有满满信心:

“我做的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是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而且我也将会一直这么做下去,直到最后。如果最终结果表明我是对的,那么反对我的意见就不值一提。而如果最终结果表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便有十个天使发誓证明我是对的,也没有用。”

内容推荐

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海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任期的最后两年内,对美国整个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以及信贷市场采取了过于宽松的政策所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伯南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是谁?他是如何登上美联储主席宝座的?美联储如何运转,怎样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在格林斯潘曾被认为是整个美联储化身的时候,伯南克要怎样做才能显示出其与格林斯潘的不同之处?他又将带领美联储以及美国经济走向何方?

本书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编辑推荐

全球最具权力中央银行如何狙击金融危机?掌舵人伯南克如何扭转美国经济局势?

雷曼兄弟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权威解答!剖析美联储与伯南克最全面、最透彻的一本书!书中详细分析了美联储在应对不断变化和扩张的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时,如何运用联邦基金利率调控经济运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9: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