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亡国明君(崇祯帝上下)/中国历代风云人物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傅苍松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难当头,内忧外患,满怀抱负的他接过了大明的指挥棒。

他处事果断,即位之初就处置了阉党;他生活简朴,厉行节约,不近女色。

但他又细心多疑,翻脸无情,十七年间换了五十位宰相;他刚愎自用,事必躬亲,不能虚怀纳谏,偏偏继位之后天灾人祸愈演愈烈。

他一生兢兢业业,想做一个中兴之主,却无奈只能是无力回天。

他就是中国帝王之路走得最苦的一位——崇祯皇帝朱由检。翻开傅苍松著的《亡国明君(崇祯帝上下)》看英雄如何叱咤风云!

内容推荐

傅苍松著的《亡国明君(崇祯帝上下)》主要讲述明末帝崇祯帝的生平。崇祯帝作为皇族成员,出身高贵却生逢末世,有志中兴却内忧外患。他临危受命,登基不久就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处置了宦官魏忠贤及其朋党,又生活简朴、渴望人才。可是他又心细多疑、刚愎自用,既不能做到用人不疑,又不能虚怀纳谏,既要应对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又要应对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挑战,还要努力与强大的文官集团对抗。他一生兢兢业业,最终只能是无力回天,在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城门后在煤山自缢而亡。

目录

第一回 明熹宗宾天辞世,朱由检继位登基

第二回 旧臣佞行秽朝政,新君正身振国纲

第三回 祷天帝朱皇祈福,禀人主袁督求饷

第四回 皇太极智除隐患,袁崇焕冤遭极刑

第五回 崇祯帝责斥结党,周延儒弄权营私

第六回 夙夜心忧天下计,宵旰眉锁黎民安

第七回 兴刀兵后金犯境,举义旗晋地叛国

第八回 烽烟四起遍华夏,兵戎涌动满中原

第九回 应天命下诏罪己,抚民意上谕责臣

第十回 朱龙桥明军奏凯,山海关清兵犯边

第十一回 李自成筹谋应对,崇祯帝调遣御林

第十二回 皇太极二次发难,朱由检再度抗清

第十三回 凛凛将军出征去,漫漫黄沙卷地来

第十四回 夏成德开城献地,洪承畴受赏降清

第十五回 大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末路穷途

第十六回 半世真龙归碧海,一朝人主殒煤山

试读章节

【第一回】明熹宗宾天辞世,朱由检继位登基

大明天启七年(1627年)秋八月,北京。

太阳仍像六月里那样炽白而明亮,而它的赫赫威严却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它变得温软、柔和,暖呼呼的使人发懒,发困。偶尔有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抬头看它一眼,随口说了一句:“唉,最难忍受的一段就要熬过去了!”

他的同伴听了,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道:“我看也没啥好高兴的,夏天过了是冬天,冬天过了不还是夏天吗?”

先前开口的那人不服气:“有点变化总比没有强啊,要不然,老天爷一个劲儿地煎熬着,老百姓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历史就像一条浊浪翻滚的长河,这两个小人物的即兴对白甚至根本不能激起最最微弱的回声。

信王府的大门“咣啷”一声打开,抢先走出来的,却是两个身着太监服的人。胖一点的是信王府的太监王承恩,瘦一点的是紫禁城里的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永贞。

在两个大太监的身后,一副八人抬的大轿颤悠悠地出了府门。守候在门外的一队侍卫见此情景,不待命令,立即掉转马头,在前面开路。

这些侍卫全部身着赤黄色军服,乘高头大马,刀枪明亮,服色鲜艳。他们就是老百姓谈之色变的锦衣卫。

八名轿夫配合默契,抬腿落足极富节奏。那大轿如同水中的小舟,轻快而平稳,乘轿的人感到舒适而惬意。

而此时的轿中人却根本无心享受这份舒适,他端庄严正的面容下面,是纷繁杂乱的思绪。此人面貌清癯瘦削,略略有一点苍白,眉宇间隐隐露出一点忧郁的神色,出身的高贵与后天的修养使他看上去从骨子里透露出几分清雅与成熟。

他,就是当今天子朱由校的弟弟,信王朱由检。

今天,他是奉天启帝的圣旨到皇宫中见驾的。按照大明朝的祖制,藩王必须到自己的封地居住,不许到京城,不许过问朝政,不许结交当地军政大员。可是朱由检封王的时候还只有十二岁,年龄太小,只得继续在宫中居住。

这几年,他渐渐地长大成人了,可是,当皇帝的哥哥却根本无暇顾及这位弟弟。他整天忙着做木匠活,逛御花园,与小太监玩耍,吃春药,玩女人。

他把全部的政事都推给了最为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而魏忠贤则整天忙着和一班有点脾气的大臣斗法,忙着收拾不服从自己权威的妃嫔,忙着建供奉自己的“生祠”,却来不及给朱由检安置一块封地。

事情就这样搁了下来,转眼间朱由检已经虚岁十八了,到了该成亲的年龄了。于是天启帝请神宗的昭妃刘氏与自己的正宫张皇后,为朱由检选了三位王妃。  但皇宫中除了天子的妃嫔与太子的新娘外,是不能容纳其他女眷的。于是,皇帝便命令在宫外修建信王府第。

可是国库空虚,根本无钱建府。太监李永贞便提议将惠王府整修一番,备信王居住。天启帝准奏,朱由检这才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朱由检虽然出了宫,却不敢掉以轻心。魏忠贤的权势正炙手可热,不要说是朝中文武,即便是皇亲国戚,他也敢随意杀罚。因此,朱由检时时刻刻小心谨慎,说话做事都谦恪恭谨,丝毫不敢露出对这位当红大太监的不满。

不仅如此,他还不时派出心腹太监,密切注视着紫禁城里的风吹草动。两个月前,他的心腹太监徐应元向他禀告说皇上生了急病,据说相当严重。当时他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后来,太监们带来的消息越来越令他不安。皇上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了,看病的御医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看着皇上痛苦地挣扎。

朱由检从这些零零散散的消息中看到了一点儿希望,只是他不敢说出来,甚至连想一想都觉得是大逆不道——皇上虽然也有过几个子女,却都夭折了,现在他没有一个能继承大统的儿子。按照兄终弟及的旧例,如果天启帝最终不治,那么,皇帝的宝座是不是会落到他身上呢?

一念及此,朱由检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他轻轻地闭上了双眼,意图把这个不恭敬的念头压下去。

大轿轻快而平稳地顺街而行,不多一会儿便已经到了紫禁城外。朱由检掀开轿子一侧的小窗帘,那紫红色的城墙立即映入眼帘。

自从去年十一月住到信王府,他已经有九个月没有到宫里来了。为避免魏忠贤手下爪牙的注意,出宫之后,他便谢绝了任何朝廷上的礼仪活动。为了排遣时时袭来的孤独与压抑,他阅读了不少历朝历代的经典文献,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还有本朝开国太祖的《皇明祖训》,他都非常熟悉。有时候他就想,如果让自己治理一个国家,或许能够把它管理得井井有条吧!

就在这时候,大轿忽然停了下来。王承恩打开轿帘,恭恭敬敬地说道:“殿下,请下轿步行人宫!”

紫禁城里,除了皇上与皇后,其他人是不准乘轿或骑马的。

朱由检下了轿,跟着李永贞向皇上的寝宫——懋勤殿走去。早有小太监跑进宫中禀告,魏忠贤亲自迎了出来。

魏忠贤生就一副憨直老实的外表,此时因为痛哭天启帝,两只眼睛肿得像桃子一般,更显得愚钝木讷。

他紧走几步,一边恭恭敬敬地向朱由检曲身行礼,一边说道:“参见信王殿下!”

朱由检有点儿受宠若惊,急切之间竟然愣在了那里!  在他的印象里,魏忠贤只在自己七八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惜薪司的下等太监时才这样谦恭谨慎。自从天启帝登基之后,他就变得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不把亲王、妃嫔放在眼里。他今天这番举动,着实出乎朱由检的意料。

好在他身边还有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太监王承恩,替他打了圆场。他急忙挨到信王身边,恭敬得近乎谄媚地对魏忠贤说道:“信王奉诏进宫,不知皇上有什么旨意?”

魏忠贤两眼一红,泪水充满了眼眶:“唉,皇上自五月以来,龙体欠安,御医多方医治,毫不见效。兵部尚书霍维华进献的‘仙方灵露’,皇上喝了半个月,一点儿作用都不起。皇上怕自己不久于人世,才命人宣信王入宫,怕是有大事要托付信王殿下吧!”

信王朱由检此时也醒悟过来,便顺水推舟地说道:“如此就有劳魏公公引路,带我去觐见皇上。”

一行人很快便到了天启帝的寝宫。在朱由检还没有看到天启帝之前,天启帝倒是先看到了他。

天启帝正探身扶在床沿上休息,他的脸色既黄又白,全无一点血色。见朱由检走了进来,他的眼中露出一丝友爱与欣慰,喘息了一阵,慢慢说道:“弟弟,你来啦!”

朱由检慌忙倒地叩头,口中说道:“臣信王朱由检参见皇上!”

天启帝有气无力地说道:“快起来吧,自家人不——必——客——气。”语气中仿佛忍受着极大的痛苦。P1-3

书评(媒体评论)

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

——张岱

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天下,断送忧勤惕励中。

——萧徵模

思宗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其人“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不知恤民”。

——孟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