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学的瓦解(精)
分类
作者 陈壁生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由此言之,“六经皆史”之所谓“史”,非今人之言“历史”,而指史官之所职。官师合一,史官所职,即一代典宪,所以说“六经皆先王之政典”,而认识到这一点,便必须“贵时王之制度”,“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所谓有体必有用也。”①章学诚的“经”,定位于过去的“先王政典”,即过去的圣王之法。在这一意义上,仍然没有背离古文家的精神。

章太炎言“六艺,史也”,其“史”之义,本与章学诚同。但是,在《馗书·清儒》中,章氏接下来以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数理之学言《易》,又云《诗》若《薄伽梵歌》,《书》若《富兰那》神话,《乐》犹《馐马》、《黑邪柔》,②则都是从原始文明的角度,也就是所谓“神话”的角度来解释此数经,易言之,章氏之“史”,不止是“史官”之史,而且是“历史”之史。正因如此,章氏在自注中加了一句话:“人言六经皆史,未知古史皆经也。”③古代史官所记述的那些历史性的陈迹,都是“经”。就此而论,则经与史完全混合为一。如果说在章学诚那里“六经皆先王政典”,经即先王史官所职,那么,在章太炎这里,他进一步将“六经皆史”之“史”,由官书而视为历史。1910年《教育今语杂志》载章太炎的白话文演讲《经的大意》,说得更加清楚:

《尚书》、《春秋》固然是史,《诗经》也记王朝列国的政治,《礼》、《乐》都是周朝的法制,这不是史,又是什么东西?惟有《易经》似乎与史不大相关,殊不知道,《周礼》有个太卜的官,是掌《周易》的,《易经》原是卜筮的书。古来太史和卜筮测天的官,都算一类,所以《易经》也是史。古人的史,范围甚大,和近来的史部有点不同,并不能把现在的史部,硬去分派古人。这样看来,六经都是古史。所以汉朝刘歆作《七略》,一切记事的史,都归入《春秋》家。可见经外并没有史,经就是古人的史,史就是后世的经。

正因如此,章氏言经学之功能,有云:“魅鬼,象纬,五行,占卦之术,以宗教蔽六艺,怪妄!孰与断之人道,夷六艺于古史,徒料简事类,不日吐言为律,则上世社会汗隆之迹,犹大略可知。以此综贯,则可以明进化,以此裂分,则可以审因革。”②此语《检论》因之未改。断以人道,夷经为史,是章太炎的基本主张,在这一主张中,六经的意义,在于使“上世社会汗隆之迹”,大略可知。这里经学之意义,已完全转化为史学之功能。尤其是接下来之言“明进化”与“审因革”,以传统古文家之见,六经为不同的圣王之法构成,郑玄之后,弥合了这些古圣王之法的矛盾,作为圣王法集合的六经,可以通经致用,而对章太炎而言,六经以综贯,可以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进化过程,六经以裂分,可以探研不同圣王之法的因革过程,章太炎与其前的郑玄、章学诚不同,不在于他们都将六经看成“史”(官书),而在于他们对“史”(官书)的态度,郑玄将六经视为“法”,旨在使六经之法贯通而为一圆融整体,可以继续求致太平之迹。章学诚将六经视为“史”(官书、政典),旨在阐明“官师合一”,使人重当世政典,考求古经新用。而章太炎不但视六经为“史”(官书、政典),更重要的是,以“历史”的眼光、态度来看待六经,因此,六经一变而成为“上世社会”的实录。在这一意义上,章氏之六经,已经不止是“史”(官书、政典),而且是“历史”。对“史”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只有一个,那就是遥远的古代。P21-23

后记

这是一个经学传统已经消失的时代,不要说圣人口传的微言大义早已荡然无存,就是古代的家学传经也已不见于今。这又是一个亟需重新认识中国传统,重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时代,更为深层次地认识中国传统,无法避开经学研究的重新开展。

要重新认识经学乃至重建经学,必须回过头去,看经学如何被瓦解。在被命名为“近现代”的晚近历史中,革命军兴,而古学渐成土苴,经学科废,而经书尽成草芥。近现代学术的变迁,背后其实是整个文明观的变化。概而言之,清末民初的学术转型,实质上是古文经学遭遇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转化为史学的过程。在古文经学向史学的转化中,中西之辨让位于古今之争,“中国”成为“古代”,于是,中国学术从“以经为纲”转化为“以史为本”,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整个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学术丧失了自身的价值系统,典籍成为“史料”,中国学术也成了西方学术的附庸,即便是最为保守的现代新儒学,也是建立在对西来大量观念不加检讨的认同的基础之上。而作为承载中国传统义理的经学,则在现代学科中瓦解殆尽。

在经学崩溃的百年之后,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必须回到经学。而最直接的,便是回到康有为,回到章太炎,康、章是最后一代经师,也是凭借华夏古经,回应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现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塑造的第一代经师。在康子、章子那里,充分地展开了“经学遭遇民族国家”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充分讨论,便湮没在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浪潮之中。革命可以铸造一个国家,却不能建设一个国家。百余年来,“中国向何处去”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有一些历史时期,一些思想与政治人物提供过确凿无疑的答案,甚至付诸实施,但终究未曾有过长治久安之道。在这百年之中,后王凌驾先圣,转成立法国父,中国在挣脱历史、奔向现代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对自身的认识,却渐行渐模糊。在这样的时候,首先必须认识什么是“中国”。只有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认识华夏族群的历史,才能真正有效地认识自己,学习西方,而中国的自我认识,只有回到经学之中。

面对经学研究传统的百年断裂,如果没有数代人重审经籍,沉潜古典,直面庞大而芜杂的注疏系统,便无法再次叩开经学的大门。而在这样的时刻,国族将往何处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此时此地的艰难抉择,仍然可能长久地影响这个族群未来的国运。生于这样的时代,对从事古典研究的人而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仍然是一种无地逃遁的宿命。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书对章太炎的研究,突出的是章氏在经学瓦解过程中所起的客观影响,而非对章氏思想的具体评价。

1998年,少明师的《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出版,其中涉及经学转化的几篇论文,对本书的写作富有启发,而在写作这本小书中,陈老师对其中的许多论点提出意见,使初稿的一些观点得到及时的修正。在和陈明、干春松、曾亦、唐文明、郭晓东、张志强、曾海军、陈伟文等师友的讨论中,也让我获益良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陈静老师对本书一些观点的肯定,让人铭感于心。还要特别感谢倪为国先生,他的不断鼓励和敦促,是我把一个过于长久的思考变成文字的动力。  本书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成果。

辛亥革命一零一周年纪念日于人民大学国学院

目录

导言 “后经学时代”的经学

第一章 章太炎的“新经学”

第二章 中国:成为“历史”

第三章 胡适之:从“以经为纲”到“以史为本”的完成

第四章 孔子与六经的分离

第五章 经学的史料化与经学的瓦解

结语 为往圣继绝学

序言

在思想史上,“犹太人”一直作为一个“问题”横贯在我们的面前,成为人们众多问题的思考线索。在当下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突显的是“中国人”也已成为一个“问题”,摆在世界面前,成为众说纷纭的对象。随着中国的崛起强盛,这个问题将日趋突出、尖锐。无论你是什么立场,这是未来几代人必须承受且重负的。究其因,简言之:中国人站起来了!

百年来,中国人“落后挨打”的切肤经验,使我们许多人确信一个“普世神话”:中国“东亚病夫”的身子骨只能从西方的“药铺”抓药,方可自信长大成人。于是,我们在技术进步中选择了“被奴役”,我们在绝对的娱乐化中接受“民主”,我们在大众的唾沫中享受“自由”。今日乃是技术图景之世界,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比任何一个时代要多,但我们丢失的东西也不会比任何一个时代少。我们站起来的身子结实了,但我们的头颅依旧无法昂起。

中国有个神话,叫《西游记》。说的是师徒四人,历尽劫波,赴西天“取经”之事。这个神话的“微言大义”:取经不易,一路上,妖魔鬼怪,层出不穷;取真经更难,征途中,真真假假,迷惑不绝。当下之中国实乃在“取经”之途,正所谓“敢问路在何方”?

取“经”自然为了念“经”,念经当然为了修成“正果”。问题是:我们渴望修成的“正果”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经”?从哪里“取经”?取什么“经”?念什么“经”?这自然攸关我们这个国家崛起之旅、我们这个民族复兴之路。

清理、辨析我们的思想食谱,在纷繁的思想光谱中,寻找中国人的“底色”,重铸中国的“故事”,关注中国的“问题”,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六点评论”旨趣所在。  点点

2011.8.10

内容推荐

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精)》(作者陈壁生)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精)》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编辑推荐

西学东渐,经学是如何被瓦解的?当经学遭遇民族国家,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还有能力赓续经学的命脉吗?《经学的瓦解(精)》(作者陈壁生)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并有力回应了上述问题。

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