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的吃食》是一位游子书写的关于故乡的美食,引领人们循着文字去感受故乡最本真的气韵。
苏小白以饱蘸情感的笔触,一笔一笔写着留在感觉深处的极平常的吃食,而其间漫弥着的却是对故土风物人情的深深怀恋与关切。在诗意美味的留恋处,折射出满腹的家国情怀。他文字古雅又不失性情,耐人寻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国的吃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苏小白 |
出版社 | 沈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故国的吃食》是一位游子书写的关于故乡的美食,引领人们循着文字去感受故乡最本真的气韵。 苏小白以饱蘸情感的笔触,一笔一笔写着留在感觉深处的极平常的吃食,而其间漫弥着的却是对故土风物人情的深深怀恋与关切。在诗意美味的留恋处,折射出满腹的家国情怀。他文字古雅又不失性情,耐人寻味。 内容推荐 《故国的吃食》是一部精致优美的散文集,作者苏小白一笔一笔写着留在感觉深处的极平常的吃食,而其间漫弥着的却是对故国风物人情的深深怀恋与关切。书中精选了八十余篇美文,包括《童年的菜蔬》《姜家羊肉汤》《奎楼街的鱼汤》《吃桑葚》《喝茶》《雪天吃鸡》《农家喜宴》《家厨记趣》《肥鸭烩豆腐》等。 目录 童年的菜蔬 姜家羊肉汤 奎楼街的鱼汤 吃桑葚 喝茶 雪天吃鸡 农家喜宴 寻常谈吃 家厨记趣 肥鸭烩豆腐 吃扇贝 吃鳜鱼 小时候的吃食 吃烤鸭 海鲜五味 我的厨艺 冬天的茶饭 吃豌豆 紫藤花 吃莴苣 消夏的吃食 小吃杂笔 消夜小纪 私家饭菜 三样菜 四碗粥 吃点心 吃野菜 揽锅菜 大菜 丸子汤 杂嗑 砂锅豆腐菜 火烧夹肉 灌汤小笼包子 水煎包 烙馍 菜合 白玉翡翠汤 鲫鱼包韭菜 吃黏转儿 南瓜八宝蒸 梅花茶 香椿翅 面条菜 马食菜煎饼 蒸榆钱 柳须与芥疙瘩 故乡的点心 葱花油馍 南昌卤肉 豆瓣茶 喝酒 吃肉 吃饭 方子条子 烙馍、豆腐肉菜和宝丰酒 火烧、猪头肉和钧州醇 农家三样菜 饴铬面 焖子 烧鸡 热干面 烩面 捞面 卤面 小谈炒面 焦熘里脊 肉丸子 羊蝎子 大盘鸡 清蒸牡蛎 爆炒蚬子 吃腊肠 杀猪菜 臭豆腐 过年大骨头 胡辣汤 小扣碗 蒜泥白肉 油条 蒜薹肉丝 扁食 试读章节 我的厨艺 我是没有什么厨艺的,只不过因为自己要做饭吃,多多少少会做一些饭菜。 说来我会做饭菜,大略是很小的时候,初步印象大概小学四年级,也即十一二岁的样子,便会动手和面盘馅捏饺子。想来我会擀圆圆小小饺子皮,时间更早,早到七八岁。那时节,在乡下每逢冬至一定是要吃饺子,据说不吃饺子便要冻坏耳朵的。实在是冬至前后真是异常冷,祖母那时身体还相当好,无论多么忙,总要一大早就去赶集买菜回来盘馅包饺子。我当然是擀皮的。其时,祖母和母亲为满足我擀饺子皮的好奇心,如果逢我上学,总要等我放学回来才开始做饭。 刚回到家,祖母见到,就笑了说:“擀扁食叶儿(扁食,俗语意为饺子)的回来了。” 母亲也一笑,二人就重新洗了手,母亲站着,祖母坐在高板凳上,开始等我供应皮儿。我自然很高兴,迅速地将书包往椅上一扔,胡乱洗把手,母亲早已将饺子剂切好,撒上面粉,等我来擀。我捏出一个来,手心一压,拿起小擀杖旋几下,一张又圆又筋道的饺子皮便制作出来。我一个人擀皮儿,供祖母与母亲二人包,她们所包的饺子都排放在一张簸箕里。祖母总要夸赞道:“看我孙子,擀扁食皮儿又快又好呢!”母亲接腔道:“‘技不压身’,会做饭,将来娶媳妇不受气!”祖母不大喜欢听母亲这样说,一边兀自捏饺子,一边道:“现在擀擀皮儿,行;将来娶媳妇大汉,可不能尽学去做饭!”母亲笑道:“学做饭有啥不好的?自己想吃啥做啥,不用求别人。”我一般是不大听她们说的,只觉着那些事体很遥远的,只去快快擀皮儿生怕供不上祖母和母亲用。一时供不上,便手忙脚乱,擀的皮儿质量便不高,祖母就掂起一个,望着我笑道:“看看这个,砍不尖旋不圆的,累了?别再擀了,歇会吧。”母亲听罢,也就缓下包饺子,看我一眼:“看,满脸都粘上面,成个小花狗了。”说罢,笑着转身去端起簸箕,揭开滚锅,将包好的饺子推到哗哗响的锅里边,拿起笊子一推,合上锅盖,再转身过来时,我已趁时飞速地擀好一小堆儿饺子皮了。当然,其时,我已是使得胳膊发酸,悄悄甩一甩手,祖母看到,说什么也不让再去做,母亲接过擀杖来,我就坐在一边的小椅子上休息。门外小鸡翻过门槛,低头啄啄、抬头看看,一点点帮我清理掉落的面粉呢。 果真如母亲所言“技不压身”,我的会做些饭的手艺,此后过不上两三年便派上用场。 城里读书那些年,每逢父亲出差,不大愿吃职工食堂里的饭食,我就自己动手做一点饭,当然多是熬米汤啥的,然而我所熬的米汤与食堂里卖的不大一样。食堂里的大米汤,不是又稠又浓,就是稀汤寡水,不好喝。我要熬汤呢,必要丢进去一些切碎的红薯,与米一起熬,待稍熟时,一定是要将那些红薯一点点研碎了的,碎成满锅金丝,盛到碗里黄澄澄银晶晶的,喝起来又甜又香。当年物质匮乏,实在没有多少面食菜蔬供我摆置着吃的。一般也多是大米小米大路菜之类的,我之所做吃食也多是粥与家常菜之属了。但我煮粥,大体是大米配红薯、小米配胡萝卜,麦面粥也多是搅得“鸡蛋絮”来熬——所谓“鸡蛋絮”,是将麦面稍加点水打成稠糊状,不停地打,打得筋道发亮,然后下进滚锅内搅开,所做的稀饭就有些“絮”,很好喝。那年月,所吃的菜多是白菜萝卜,肉食海鲜,禽蛋很少的,几乎是没有。若天天炒萝卜白菜吃,凡人都要吃絮,然而我就会一点小花样——比如,我将白菜心剁碎,加点醋、小磨香油调了吃,便很好;将红萝卜切成细细丝儿,与辣椒香油拌了吃,也不错;或者将以上二者拿白糖拌做成甜菜吃,味道又不同。 ——现在想来,大约就是因为我的这些可怜的“厨艺”,让自己那段贫瘠的童年、少年生活倒是过得有些滋味呢。 P46-49 序言 人生去去,到底是明了自己原本一庸人,便没什么不能释然。 只是日子还要过,于我这样不能抽烟,也少喝酒,没有多少娱乐的,大抵只看些书、写点文章才不致太过寂寞。忽然,惦起过往曾经记下的一些文字,于是翻找来,结集在一起,遂成《故国的吃食》。 我是断没有什么见解的。 对于写作,多是玩心大些,随便记录些生活片段及感想,留下来多为自慰,倘若赚来同好的识同,那就如喝闷酒时候,忽然坐下来位好友,实在妙了。 2017年2月14日 磨砚斋 书评(媒体评论) 看小白的文字,就像是在岁月的烟云里行走,有一种切进“日子”的亲近。那诉说,一笔一笔的,娓娓绵绵,真真切切:那句式,贴着日子走,把情感,把人生的苦难,人生的喜怒哀乐活生生地呈现在纸面上,端的是很有味道的。 ——河南省作协主席、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李佩甫 苏小白以饱蘸情感的笔触,一笔一笔写着留在感觉深处的极平常的吃食,而其间漫弥着的却是对故土风物人情的深深怀恋与关切。在诗意美味的留恋处,折射出满腹的家国情怀。他文字古雅又不失性情,耐人寻味。 ——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徐则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