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庆海主编的《稻草人(无障碍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本书收录了叶圣陶中短篇童话作品十余篇,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叶圣陶著汲庆海主编的《稻草人(无障碍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所选童话皆用散文的形式写成,文字淡然明了,诗意盎然,富有视觉、听觉美和冲击力,能给孩子以爱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在诗意的文字背后,作者也融了“成人的灰色云雾”的悲哀,关照社会现实,其透入纸背的深情,有着浓浓的悲悯情怀,使孩子在享受生命中的美好的同时,也得到善的教育。
天亮了,亮得太早了。傻子整整锯了一夜,还有两根木头没锯完。师傅醒来听到锯木头的声音,跑来一看,只有傻子一个人在那里锯,还有一个徒弟却裹在破棉絮里睡大觉。他气极了,跳过去拉开破棉絮就要打。傻子急忙说:“不是他要睡觉,是我叫他睡的。师傅,您不能打他。”
师傅一听越发恼怒。他想:耽误了富翁家的活儿,挨罚是免不了了,都是傻子闯的祸。他举起木尺,使劲朝傻子的脑袋上打,嘴里狠狠地骂:“你这个傻子,教别人偷懒,坏了我的事儿,实在可恶至极!”
傻子还被师傅罚掉了两顿饭。到了吃饭的时候,别人三口饭一口菜,狼吞虎咽,他只好站在一旁看。
有一天,傻子从别人家做完工回来,天色已经黑了。他慢慢地走着,忽然踩着一件东西,拾起来一看,是一个小口袋,沉甸甸的;凑在路灯下解开来,好耀眼,是十来个雪白光亮的小圆饼儿。傻子不懂得这就是银圆。
傻子站在路灯下想:“这些又白又亮的东西,我没有一点儿用处,带了回去,今夜还是吃两碗饭,盖一条破棉絮。师傅倒是挺喜欢这东西的,不知道为了什么?”
他想来想去,实在想不明白。又想:“管它呢,反正没有用,扔掉算了。”他正要把口袋朝垃圾桶里扔,一转念:“这袋东西总是谁丢失的。那个人要是跟师傅一样,也挺喜欢这东西,丢失了一定非常伤心。我把它扔进了垃圾桶,那个人找不着,不要哭得死去活来吗?”傻子想到这儿,决定等候那个人来找。
做夜市的小贩回去了,喝醉的酒客让人扶着回去了,巡查的警察走过了,店铺的门都关上了,街上空荡荡的,只有路灯放着静寂的光。傻子总不见有人来找这一口袋东西。他觉得很奇怪:也许是路灯丢失的吧,要不,大家都睡了,它干吗老瞪着一只眼睛不肯睡呢?
那边有脚步声传来,是急促的轻轻的脚步声。傻子想:一定是那个人来找丢失的东西了。借着灯光望去,是一位老太太,眼眶里含着泪花。她一边走一边看着地面,没瞧见站在一旁的傻子。
“老太太,”傻子迎上去,“你是找一口袋又白又亮的东西吗?在这里!”
“快给我吧,阿弥陀佛!”老太太笑了,干瘪的脸笑得真难看。
师傅不见傻子回来,也一点儿不着急,以为他掉在河里淹死了,或者让骗子给拐走了。傻子摸进门时,屋子里一片漆黑,师傅、师兄早就睡着了,鼾声像打雷一个样。傻子摸到了自己的破棉絮,一骨碌钻了进去。
第二天天亮,师兄才发觉傻子躺在身旁,就推醒了他,问他昨夜上哪里去了。傻子把经过讲了一遍,师兄从被窝里伸出一只手,指着他的额角说:“你这个傻子!” 又一天,傻子做工的那户人家上梁,照例有糕和馒头分给工人。傻子分得了两块糕、两个馒头。
在回去的路上,傻子遇见一群难民。最可怜的是那些妇女和赤条条的孩子:有的妇女把孩子裹在又破又脏的衣服里背在背上;有的妇女把孩子抱在胸前喂奶。难民们痛苦地叫唤着,好像一群荒地里的乌鸦。
傻子觉得很奇怪,难民的眼光集中在他手里的糕和馒头上。他想:“他们想吃吗?他们未必知道糕是甜的,馒头是咸的。让他们尝一尝吧。反正我回去还有我分内的两碗饭呢。”
傻子把糕和馒头都送给了难民。难民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东西送给他们吃。他们不再叫唤,把糕和馒头掰成许多小块,大人小孩都分到了。他们细细地嚼,舍不得马上咽下肚里,像吃山珍海味那样有滋有味的。傻子在一旁看着,觉得非常有趣。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