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歌德谈话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歌德谈话录》是由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整理而成的,对歌德作了细致而深刻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日常生活,处世态度,以及与席勒,黑格尔,司各特,伏尔泰,拜伦,拿破仑等人的交往,内涵非常丰富。《歌德谈话录》有助于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全面了解歌德,走近歌德,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思想情操,领略人生真谛。

内容推荐

歌德是近代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之一,爱克曼辑录的这部《歌德谈话录》是其晚年思想最为成熟绚烂时期的重要著作,一直是世界读者的必读书。该书涉及文学、艺术、美学、哲学、自然科学、宗教、政治、社会文化等广泛的领域,记录着歌德对这些领域诸多问题的精辟见解和实践经验,是—份不可多得的精神与思想的宝库,也是了解近代世界思想进展的—份重要文献。歌德蔑视庸才、市侩和各种陈规陋习,他推崇创造、专注,期望青年目光远大、胸怀世界,在本书中都有精彩的表现。尼采认为这部《谈话录》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德语书”,值得“一读再读”。朱光潜先生的译本简约精到,增加了很多精辟的注释,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目录

1823年

 1823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1823年6月19日(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1823年11月15日(《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

 1824年1月2日(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与时代无关)

 1824年1月27日(谈自传续编)

 1824年2月4日(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2日(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1824年2月24日(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1824年2月25日(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歌德的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6日(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1824年3月30日(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1824年11月24日(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对比)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谈学习外语)

 1825年1月18日(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1825年3月27日(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1825年4月14日(挑选演员的标准)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825年4月27日(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人民之友”)

 1825年5月1日(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谈希腊悲剧的衰亡)

 1825年5月12日(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特别提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英、法对比)

 1825年10月15日(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1825年12月25日(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826年

 1826年1月29日(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

 1826年7月26日(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备演剧目)

 1826年12月13日(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1827年

 1827年1月4日(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1827年1月15日(宫廷应酬和诗创作的矛盾)

 1827年1月18日(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1827年1月29日(谈贝朗瑞的诗)

 1827年1月31日(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1827年2月1日(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

 1827年3月21日(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希腊悲剧论)

 1827年3月28日(评黑格尔派对希腊悲剧的看法:对莫里哀的赞扬;评施莱格尔)

 1827年4月1日(谈道德美;戏剧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学习伟大作品的作用)

 1827年4月11日(吕邦斯的风景画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

 1827年4月18日(就吕邦斯的风景画泛论美;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1827年5月3日(民族文化对作家的作用;德国作家处境不利;德国和法、英两国的比较)

 1827年5月4日(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1827年5月6日(《威廉·退尔》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1827年7月5日(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1827年7月25日(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1827年10月7日(访耶拿;谈弗斯和席勒;谈梦和预感;歌德少年时代一段恋爱故事)

 1827年10月18日(歌德和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

 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1828年3月12日(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1828年10月17日(翻译语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1828年10月20日(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1828年10月23日(德国应统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应限于国都)

 1828年12月16日(歌德与席勒合作的情况;歌德的文化教养来源)

1829年

 1829年2月4日(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1829年2月12日(歌德的建筑学知识;艺术忌软弱)

 1829年2月13日(自然永远正确,错误都是人犯的;知解力和理性的区别)

 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1829年3月23日(建筑是僵化的音乐;歌德和席勒的互助和分歧)

 1829年4月2日(战士才有能力掌握最高政权;“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1829年4月3日(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1829年4月6日(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1829年4月7日(拿破仑摆布世界像弹钢琴;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1829年4月10日(劳冉的画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歌德学画的经验)

 1829年4月12日(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1829年9月1日(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1829年12月6日(《浮士德》下卷第二幕第一景)

1830年

 1830年1月3日(《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1830年1月27日(自然科学家须有想象力)

 1830年1月31日(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同日(谈弥尔顿的《参孙》)

 1830年2月3日(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同日(歌德讥诮边沁老年时还变成过激派,说他自己属改良派)

 1830年3月14日(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政治诗辩护)

 1830年3月17日(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对英国主教骂《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1830年3月21日(“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起源和意义

 1830年8月2日(歌德对法国七周革命很冷淡,而更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1830年10月20日(歌德同圣西门相反,主张社会集体幸福应该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

 1831年1月17日(评《红与黑》)

 1831年2月13日(《浮士德》下卷写作过程;文艺须显出伟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艺通病在纤弱)

 1831年2月14日(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1831年2月17日(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1831年2月20日(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排除目的论)

 1831年3月2日(Daemon[精灵]的意义)

 1831年3月8日(再谈“精灵”)

 1831年3月21日(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发展与伏尔秦的影响)

 1831年3月27日(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

 1831年5月2日(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1831年5月15日(歌德立遗嘱,指定爱克曼编辑遗著)

 1831年5月25 13(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1831年6月6日(《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1831年6月20日(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1831年6月27日(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1831年12月1日(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1832年

 1832年2月17日(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1832年3月11日(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几天以后(歌德谈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希腊人的命运观:他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附录一 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附录二 第一、二两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附录三 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828年3月11日(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

今天饭后我在歌德面前显得不很自在,不很活泼,使他感到不耐烦。他不禁带着讽刺的神气向我微笑,还开玩笑说:“你成了第二个项狄,有名的特利斯川的父亲啦。他有半生的光阴都因为房门吱吱嘎嘎地响而感到烦恼,却下不定决心在门轴上抹上几滴油,来消除这种每天都碰到的干扰。

“不过我们一般人都是这样。一个人精神的阴郁和爽朗就形成了他的命运!我们总是每天都需要护神牵着走,每件事都要他催促和指导。只要这位精灵丢开我们,我们就不知所措,只有在黑暗中摸索了。

“在这方面拿破仑真了不起!他一向爽朗,一向英明果断,每时每刻都精神饱满,只要他认为有利和必要的事,他说干就干。他一生就像一个迈大步的半神,从战役走向战役,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他的心情永远是爽朗的。因此,像他那样光辉灿烂的经历是前无古人的,也许还会后无来者。

“对呀,好朋友,拿破仑是我们无法摹仿的人物啊。”……

歌德关于拿破仑的一番话引起我深思默想,于是我设法就这个题目谈下去。我说:“我想拿破仑特别是在少年时代精力正在上升的时期,才不断地处在那样爽朗的心情中,所以我们看到当时仿佛有神在保佑他,他一直在走好运。他晚年的情况却正相反,爽朗精神仿佛已抛弃了他,他的好运气和他的护星也就离开他了。”

歌德回答说:“你想那有什么办法!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也再写不出我的那些恋歌和《维特》了。我们看到,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拿破仑的情况就是如此,他就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最富于创造力的人。

“对了,好朋友,一个人不一定要写诗歌、戏剧才显出富于创造力。此外还有一种事业方面的创造力,在许多事例中意义还更为重要。医生想医好病,也得有创造力,如果没有,他只能碰运气,偶尔医好病,一般地说,他只是一个江湖医生。”

我插嘴说:“看来你在这里是把一般人所谓‘天才’(genie)叫做创造力。”

歌德回答说:“天才和创造力很接近。因为天才到底是什么呢?它不过是成就见得上帝和大自然的伟大事业的那种创造力,因此天才这种创造力是产生结果的,长久起作用的。莫扎特的全部乐曲就属于这一类,其中蕴藏着一种生育力,一代接着一代地发挥作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他大作曲家和大艺术家也是如此。斐底阿斯和拉斐尔在后代起了多大影响,还有丢勒和霍尔拜因。最初发明古代德国建筑形式比例,为后来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准备条件的那位无名建筑师也是一位天才,因为他的思想到今天还作为长久起作用的创造力而保持它的影响。路德就是一位意义很重大的天才,他在过去不少的岁月里发生过影响。他在未来什么时候会不再发挥创造力,我们还无法估量。莱辛不肯接受天才这个大头衔,但是他的持久影响就证明他是天才。另一方面,我们在文学领域里也有些要人在世时曾被捧为伟大天才,身后却没有发生什么影响,他们比自己和旁人所估计的要渺小。因为我已经说过,没有发生长远影响的创造力就不是天才。此外,天才与所操的是哪一行哪一业无关,各行各业的天才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像奥肯和洪堡那样显示天才于科学,像弗里德里希、彼得大帝和拿破仑那样显示天才于军事和政治,还是像贝朗瑞那样写诗歌,实质都是一样,关键在于有一种思想、一种发明或所成就的事业是活的而且还要活下去。

“我还应补充一句,看一个人是否富于创造力,不能只凭他的作品或事业的数量。在文学领域里,有些诗人被认为富于创造力,因为诗集一卷接着一卷地出版。但是依我的看法,这种人应该被看作最无创造力的,因为他们写出来的诗既无生命,又无持久性。反之,哥尔德斯密斯写的诗很少,在数量上不值得一提,但我还是要说他是最富于创造力的,正是因为他的少量诗有内在的生命,而且还会持久。”

谈话停了一会,歌德在房子里踱来踱去,我很想他就这个重要题目再谈下去,因此设法引他再谈,就问他:“这种天才的创造力是单靠一个重要人物的精神,还是也要靠身体呢?”

歌德回答说:“身体对创造力至少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有过一个时期,在德国人们常把天才想象为一个矮小瘦弱的驼子。但是我宁愿看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天才。

“人们常说拿破仑是个花岗石做的人,这也是主要就他的身体来说的。有什么艰难困苦拿破仑没有经历过!从火焰似的叙利亚沙漠到莫斯科的大雪纷飞的战场,他经历过无数次的行军、血战和夜间露营!哪样的困倦饥寒他没有忍受过!觉睡得极少,饭也吃得极少,可是头脑仍经常显得高度活跃。在雾月十八日的整天紧张活动之后,到了半夜,虽然他整天没有进什么饮食,却毫不考虑自己的体力,还有足够的精力在深更半夜里写出那份著名的告法兰西人民书。如果想一想拿破仑所成就和所忍受的一切,就可以想象到,在他四十岁的时候,身上已没有哪一点还是健全的了。可是甚至到了那样的年龄,他还是作为一个完好的英雄挺立着。

“不过你刚才说得对,他的鼎盛时期是在少年时期。一个出身寒微的人,处在群雄角逐的时代,能够在二十七岁就成为一国三千万人民的崇拜对象,这确实不简单啊。呃,好朋友,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拿破仑不是唯一的例子……历史上有成百上千的能干人在青年时期就已在内阁里或战场上立了大功,博得了巨大的声誉。”

歌德兴致勃勃地继续说:“假如我是个君主,我决不把凭出身和资历逐级上升、而现已到了老年、踏着习惯的步伐蹒跚爬行的人摆在高位上,因为这种人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我要的是青年人,但是必须有本领,头脑清醒,精力饱满,还要意志善良,性格高尚。这样,统治国家和领导人民前进,就会成为一件乐事!但是哪里去找愿意这样做、这样用得其才的君主呢?

“我对现在的普鲁士王太子抱有很大的希望。据我所知道和听到的,他是个杰出的人物。既是杰出的人物,他就必须选用德才兼备的人。因为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物以类聚,只有本身具有伟大才能的君主,才能识别和重视他的臣民中具有伟大才能的人。‘替才能开路!’这是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自己确实别具识人的慧眼,他所选用的人都是用得其才,所以在他毕生全部伟大事业中都得到妥当的人替他服务,这是其他君主难以办到的。”……

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是:歌德自己在这样高龄仍任要职,却这样明确地重视青年,主张国家最高职位应由年轻而不幼稚的人来担任。我不禁提到一些身居高位的德国人,他们虽届高龄,可是在掌管各种重要事务的时候,却并不缺乏精力和年轻人的活跃精神。

歌德回答说:“他们这种人是些不平凡的天才,他们在经历一种第二届青春期,至于旁人则只有一届青春……

“我生平有过一段时期,每天要提供两印刷页的稿件,这是我很容易办到的。我写《兄妹俩》花三天,写《克拉维哥》花一星期,这你是知道的。现在我好像办不到了。我也还不应抱怨自己年老,已缺乏创造力了,不过年轻时期在任何条件下每天都办得到的事,现在只有在时作时息而条件又有利的情况下才办得到了。十年或十二年以前,在解放战争后那些快乐的日子里,我全副精神都贯注在《西东胡床集》那些诗上,有足够的创造力每天写出两三首来,不管在露天、在马车上还是在小旅店里都是一样。现在我写《浮士德》第二部,只有上午才能工作,也就是睡了一夜好觉,精神抖擞起来了,还要没有生活琐事来败兴才行。这样究竟做出了多少工作呢?在最好的情况下能写出一页手稿,一般只写出几行,创造兴致不佳时写得更少。”

我就问:“一般说来,有没有一种引起创作兴致的办法,或是创作兴致不够佳时有没有办法提高它?”

歌德回答说:“这是一个引起好奇心的问题,可想到的道理和可说的话很多。

“每种最高级的创造、每种重要的发明、每种产生后果的伟大思想,都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都是超越一切尘世力量之上的。人应该把它看作来自上界、出乎望外的礼物,看作纯是上帝的婴儿,而且应该抱着欢欣感激的心情去接受它,尊重它。它接近精灵或护神,能任意操纵人,使人不自觉地听它指使,而同时却自以为在凭自己的动机行事。在这种情况下,人应该经常被看作世界主宰的一种工具,看作配得上接受神力的一种容器。我这样说,因为我考虑到一种思想往往能改变整个世纪的面貌,而某些个别人物往往凭他们创造的成果给他们那个时代打下烙印,使后世人永记不忘,继续发生有益的影响。

“不过此外还有另一种创造力,是服从尘世影响、人可以更多地凭自己的力量来控制的,尽管就是在这里,人也还是有理由要感谢上帝。属于这一类创造力的有按计划来执行的一切工作,其结果已经历历在目的思想线索的一切中间环节以及构成艺术作品中可以眼见的形体的那一切东西。

“例如莎士比亚最初想到要写《哈姆雷特》时,全剧精神是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印象呈现到他心眼前的,他以高昂的心情巡视全剧的情境、人物和结局,这个整体对他纯粹是来自上界的一种礼物,他对此没有直接的影响,尽管他见到这个整体的可能性总要以具有他那种心灵为前提。至于一些个别场面和人物对话却完全可以凭他自己的力量去操纵,他可以时时刻刻写,天天写,写上几个星期,只要他高兴。我们从他的全部作品看,的确可以看出他始终显出同样的创造力,在他的全部剧本里我们指不出某一片段来说:‘他在这里走了调子,写时没有使尽全力。’我们读他的作品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他这个人无论在精神方面还是在身体方面都很健康刚强。

“不过假如一个戏剧体诗人身体没有这样强健,经常生病虚弱,每天写作各幕各景所需要的创造力往往接不上来,一停就是好几天,在这种时候他如果求助于酒来提高他的已亏损的创造力,弥补它的缺陷,这种办法也许有时生效,但是,凡是用这种办法勉强写出的部分,总会使人发现很大的毛病……

“……创造力在休息和睡眠中和在活动中都可以起作用。水有助于创造力,空气尤其如此。空旷田野中的新鲜空气对人最适宜。在那里,仿佛上帝把灵气直接嘘给人,人由此受到神力的影响。拜伦每天花大部分时间在露天里过活,时而在海滨骑马遨游,时而坐帆船和用橹划的船,时而在海里洗澡,用游泳来锻炼身体。他是从来少见的一个最富于创造力的人物。”

P171-178

后记

关于本书的性质

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流行很广,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在图书目录里通常列入传记类,也有时列入文学类。爱读这部书的人不只有文艺史家和文艺批评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化史家,还有关心一般文化的普通读者。一般爱好者多半把它作为传记来看。歌德这个人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高峰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西方发生过深广的影响,《谈话录》对他这个人作了细致亲切而大体忠实的描绘。读了这部书,对于恩格斯屡次评论过的“伟大的诗人”和德国“庸俗市民”的两面性格可以有较具体的认识。对于文艺、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专门学者来说,《谈话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歌德时代的德国文化背景

在歌德时代,德国作为统一的国家还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些封建割据的小邦,工商业还未发达,政治和经济都很落后。拿破仑战争中德国被占领,诸小邦各自独立、互相倾轧的局面才受到冲击,为将来的统一开辟了道路。但是拿破仑失败后,一八一五年维也纳分赃会议,把德国三十几个小邦组织成为松散的“德意志联邦”,归奥地利帝国控制,在政治上是一次倒退。后来德国各小邦以普鲁士为中心形成一个自主的统一的国家是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歌德逝世已三十多年了。歌德时代的德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恩格斯为英国刊物《北极星报》撰写的《德国状况》一文中曾作过简明扼要的论述。在描述政治经济落后之后,恩格斯还说到当时德国文学的繁荣:

只有在我国的文学中才能看出美好的未来。这个时代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是在德国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1750年左右,德国所有的伟大思想家——诗人歌德和席勒、哲学家康德和费希特都诞生了;过了不到二十年,最近的一个伟大的德国形而上学家黑格尔诞生了。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当时德国社会的叛逆的精神。歌德写了《葛兹·封·伯利欣根》,他在这本书里通过戏剧的形式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席勒写了《强盗》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但是,这些都是他们青年时代的作品。他们年纪一大,便丧失了一切希望……

在另一篇描述当时德国状况的文章里,恩格斯又说:

这个最屈辱的对外依赖时期,正是文学和哲学领域最辉煌的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最兴盛的时期。

这种情况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所提到的文艺发展和社会物质基础的不平衡,马克思举了古希腊为例。歌德时代的德国是一个近代的例子。

……

关于译这部书是译者译完黑格尔的全部《美学》之后开始译的。所以接受这项任务,也有一部分是因为黑格尔在《美学》里经常提到歌德的文艺创作实践和理论,由此译者认识到歌德对近代美学和文艺思潮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译黑格尔转到译歌德,对于译者来说,是从九霄云雾中转到脚踏实地,呼吸着尘世间的新鲜空气,是一种乐趣和精神上的大解脱。歌德在思想上和语言表达上都是亲切具体、平易近人的,所以译他比译黑格尔远为容易。这不是说,译者在工作中没有遇到困难。困难首先在于歌德学识渊博,思想上有多方面的联系,译者经常感到知识有限,不能完全掌握。语言倒不像黑格尔的那样抽象,但因为是当时实际谈话的记录,虽然经过爱克曼的润色,有些地方用的还是口语,译者在这方面对德文的掌握更差。译者依据的德文本有两种,一种是一九一八年汉斯·克洛博(Hans T. Kroeber)编辑的,一种是弗朗茨·达伯尔(Franz Deibel)编辑的。前者附有插图,正编和补编分成两册;后者合成一册,附有详细引得,阅读较为方便。翻译时主要是根据后者。此书在西方各国大半都有译本,有时还不止一种。译者遇到语言上的困难时,参考了约翰·奥克生福德(John Oxenford)一八五〇年的英译本和姜·秀兹维伊(Jean Chuzevill)的法译本。这两种译本都流畅易读而有时不尽忠实于原文。译者所悬的目标只有两条,一是忠实于原文,二是流畅易读。实际做到的当然和理想还有些差距。

关于注原文版没有注,英、法文版只偶有简注,书尾附有详略不同的专名和专题的引得。本译本是选译,不便译引得,所以为着一般读者的方便,在必要时加了一些注释。注释有时只限于解释正文,也有时就歌德的某些意见或倾向提出译者个人的看法,错误在所不免,敬求读者指正。

这部选译本的部分译文和译后记请北京大学西语系几位搞文学史和德文的同事校阅过,校改时吸取了他们所提的宝贵意见,趁此表示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