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瓦戈医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诺贝尔文学经典。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小说主人公尤利·日瓦戈在他不到四十年的短短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几乎所有这些复杂、动乱的阶段,他对所有这些历史事件都作出了反应。

内容推荐

  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凭借《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日瓦戈医生》以十月革命为背景,以理想主义者日瓦戈医生与热情奔放的护士拉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日瓦戈医生及其亲友在十月革命前后的遭遇,讲述了俄罗斯人在大时代中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对历史、革命、人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进行了沉重的反思,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小说涉及20世纪苏俄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触及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各方面的问题,是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五点钟的快车

 第二章 另一境地的少女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

 第四章 大势所趋

 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

 第六章 在莫斯科过的一个冬天

 第七章 旅途中

下卷

 第八章 到达

 第九章 瓦雷金诺

 第十章 大路上

 第十一章 林中战士

 第十二章 山梨树

 第十三章 带雕像的房子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金诺

 第十五章 结局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日瓦戈的诗

试读章节

1

人们不停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唱着《永志不忘》。当歌声停止的时候,人们的脚步声、马蹄声还有微风拂过的声音仿佛接替着继续唱着这首哀悼的歌。路边的行人给送葬的队伍让开了一条道,有的数着花圈,有的画着十字……有一些好奇的人还加入到了送葬队伍中去,打听道:“这是给谁送殡啊?”有人回答说:“日瓦戈。”“原来是他,知道了。”“不是他,是他的妻子。”“无所谓了,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这丧事办得真够阔气的。”

时间匆匆流逝,剩下最后的一点时间也不多了。“上帝的土地和主的意志,天地宇宙和芸芸众生……”神甫默默念着经文,随着画十字的动作往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的遗体上撒上一小把土。人们唱起《义人之魂》,接着便忙开了,先合上棺盖,再钉上钉子,最后放入墓穴。四把铁锹飞快地挥舞着,泥土像雨点一样落进墓穴里。坟上堆起了一个小土丘,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踏了上去。

通常在这种隆重的葬礼将要结束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迟钝和麻木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觉得这个小男孩似乎要在母亲的坟上说点什么。

这个长着翘鼻子的男孩扬起了头,站在高处往下扫视一片荒凉的田野还有修道院的圆尖。突然他的脸就阴沉了下来,脖子就这么僵硬地直伸着。大家都清楚,换作是一头狼像这样昂起了头,肯定马上就会嚎叫。他捂着脸大声哭了起来。这时飘过来一片乌云,刷刷地洒下一阵阴冷的雨,雨水洒落在孩子的脸和手上,犹如一条条湿漉漉的鞭子在抽打着他。这时一个穿着黑衣服,窄窄的袖子上镶了一圈皱襞的人走到了墓前。他是死者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的弟弟,眼前这个正在哭泣着的孩子的舅舅——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韦杰尼亚平,是一个自愿还俗的神甫。他走到孩子跟前,把孩子从墓地领走了。

2

他们在修道院的一个内室里过夜。这个房间,还是靠着舅舅以前的关系才给他们腾出来的。第二天,舅舅就要带着他去南方了,那是一个伏尔加河畔的省城。尼古拉神甫以前在那里的一个办进步报纸的书局工作过。他们已经买好了火车票,东西也全都收拾妥当堆放在房间里。随风远远传来那如泣如诉的汽笛声,那是邻近火车站正在调头的火车发出的声音。

到了晚上,气温骤然降低,变冷了许多。从两扇落地窗户望出去,是周围种着黄刺玫瑰的但却并不值得观赏的菜园一角。正对着的大马路上有一个结了冰的水洼,还能看到白天才下葬的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的那片墓地。菜园里面空空荡荡的,一片萧瑟,除了几畦被冻得萎缩发青的卷心菜。一丛丛的金合欢被风吹得像是疯了一般东摇西晃,花残叶落。

夜里,尤拉被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原本黑暗的单间居室里被一道白晃晃的光照得亮堂堂的。尤拉只穿了一件衬衣跑到了窗前,把脸贴到冰冷的玻璃上。

窗外黑漆漆的一片,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墓地,也看不见菜园。院子里,暴风雪在肆虐地咆哮,空中扬起一片雪尘。可以想象是暴风雪发现了尤拉,同时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于是便开始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自己给这个孩子带来的种种印象。风卷着雪狂妄地咆哮着,想尽了一切的办法引起尤拉的注意。雪花像白色的织锦,一片接一片从天空中旋转着飘落下来,犹如一块巨大的罩布覆盖在大地上面。暴风雪充斥着整个世界,无法抗拒,也无法战胜。

尤拉爬下了窗户,他立马就想穿上衣服出门去。他担心大雪埋住了修道院里的白菜,挖不出来;他更害怕大雪湮没了长眠于荒野的母亲。她是那么无助,软弱,无法反抗。只能被大雪埋得更深,离他就越远。

他只能是任眼泪肆意流淌……舅舅醒了,安慰了他几句,讲了会儿基督的故事。然后打了个哈欠,走到窗户边,陷入了沉思。不久,他们开始穿衣服。天亮了。

3

母亲在世的时候,尤拉还不知道父亲早就抛弃了他们母子。他独自一人跑遍了西伯利亚的各个城市,甚至还去了国外,四处饮酒作乐,寻花问柳,花钱如流水,几百万的家产很快被他挥霍一空。尤拉常常从别人口中得知,父亲这会儿在彼得堡,那会儿又去了某个集市,最常出现的是在伊尔比特集市上。

后来,一向体弱多病的母亲又染上了肺疾。于是她经常去外地疗养,像法国南部或者是意大利北部。尤拉还曾经陪同母亲去过两次。尤拉的童年就是在这么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在这各种神秘的事件中,在经常变换着陌生人的照顾之下悄然度过。显然,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即使父亲没有在身边,也没觉得有那么好奇怪的。

在他还是个很小的孩子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好多各式各样的东西都要冠上他家的姓氏。有日瓦戈手工作坊、日瓦戈银行、日瓦戈大厦、日瓦戈式的领结和领夹,甚至还有一种用糖米酒浸泡过的圆型小点心也被称作日瓦戈甜饼。有段时间,在莫斯科,只要你朝车夫喊一声“去日瓦戈大厦”,那就等于是说“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车夫驾上小雪橇会载你去到一个很远的地方。那儿周围环绕着幽静的园林,林中,乌鸦栖息在低垂的云杉树枝上,扑撒下冰冷的寒霜,它们“呱呱”的叫声,仿佛是枯树枝咔嚓折断的声音,向四面传开去……从林间下路后面的新房舍那边跑出来几条纯种狗,穿过了马路。而那边,已经亮起了灯火。夜幕降临了。

而这一切都在忽然间全部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他们家破产了。

4

1903年的夏天,尤拉和舅舅驾着四轮马车去拜访住在杜普梁卡的教育家及普及读物作家伊万·伊万诺维奇·沃斯科博伊尼科夫。那个地方是纺丝厂主、著名的艺术赞助者科罗格里沃夫的领地。

正巧赶上喀山的圣母节,也正值田里最繁忙的收割期。可能因为是午饭时间抑或是因为过节,田野里一个人也没有。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收割完,在炽热的阳光下,看上去就像是服刑犯那剃了一半的光头。一点风也没有,鸟儿在田野上空盘旋低飞。地里的麦子垂下了沉沉的麦穗,而麦秆却那么直直的挺着。远一点的地方都堆起麦垛,久久凝望,就好像是一些正在丈量着土地的人影儿,一边走着一边做着记录。

“那这片地呢?”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向书局里的杂工兼门房帕维尔问道。帕维尔侧身坐在驾车人的位置,微微驼背,跷着二郎腿。这就能看出来,他不是个真正的马车夫,驾车也不是他擅长的事儿。“那这些土地呢·是地主的还是农民的?”

“这些是老爷们的,”帕维尔一边答话,一边点上了烟。“那边的一片,”——他用力吸了口,烟头闪出了红火,停了半晌才用鞭鞘指着另一边说,“那才是农民的地。驾!又睡着了?”他不时地呵斥着马儿,又不住地斜着眼睛瞅瞅马背和马尾,好像火车司机不停地在看气压表。

拉车的马儿,也和天下所有的马儿一样。辕马生性憨厚,老实地拉车跑着。然而拉边套的马儿就是个只知道踏着自己脖子上铃铛的丁东声,跳着天鹅舞步的懒家伙。

现在书刊的审查越来越严了,书局要求作者都得重新自查一遍。所以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这次造访,把沃斯科博伊尼科夫写的那本关于土地问题的书给带回来了。

“乡下的人都在胡闹,”——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说,“潘科夫斯科乡里杀死了个商人,放火烧了地方自治局的养马场。你对这个怎么看?你们乡里人是怎么说的?”  帕维尔对这事的看法,就和老想着要浇灭沃斯科博伊尼科夫对土地问题的热情的书刊检查员一样,甚至还要悲观得多。

“他们说了什么?他们就说的是:对老百姓太放纵,太娇纵了。能这样对待我们吗?要是对他们放任不管,保管他们会你掐我,我掐你。我可以对着上帝发誓。我敢向上帝发誓。驾!又睡着了?”

这已经是舅舅和外甥第二次去杜普梁卡了。尤拉一直以为自己还记得这条路。每次田野两边越来越开阔的时候,旁边的树林看上去都好像是给它镶上了细细的边儿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立马就能认出那个地方。顺着大路应该右转,然后再转个弯,马上映入眼帘的就是科罗格里沃夫的全景,还有远处波光粼粼的小河和对岸常有火车飞驰而过的铁路。然而这美景很快就会被遮挡,从眼前消失。但他还是每次都认错了地方。一望无际的田野,一片接一片的树林,这接连变换的田野美景真是让人觉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幻想,产生对未来的憧憬。

那时候,让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一夜成名的大作,一本也都还没有写出来。不过,他的脑子的想法已经日渐清晰,日趋成熟。他并不知道,他飞黄腾达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在当代的文学家、大学教授、革命哲学家的行列中必然将出现这么一个人。这个人思索着除了专业术语外,他们思考的一切命题,但却同他们有着天壤之别。那些人都抱残守缺地迷信着某些教条,满足于一切虚无缥缈的空话和假象。但尼古拉神甫体验过托尔斯泰主义和革命,并且坚持不懈地追求与探索。他热衷于追求的思想,不但可以给人以鼓励,还能诚实地指出前进途中不同的道路,或许还能改变点什么,让这个世间的一切都趋于完美,甚至可以让老人小孩,或者是大字不识的人都可以感受和体会,就像亲眼所见的瞬间闪电和阵阵轰雷一样。他渴望一切新的事物。

尤拉非常乐于和舅舅呆在一块儿。因为舅舅非常像母亲,和母亲一样,也是一个崇尚自由,对自己不习惯的事物不抱任何的成见的人;和母亲一样,有着同一切人平等相处的高尚情怀;和母亲一样,能一眼看穿一切事物,并且善于在一切还没有失去意义之前及时地用最初想到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尤拉很高兴舅舅带他到杜普梁卡去。那儿是个很美的地方。那里的景色总会让他想起妈妈,她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经常带着他散步游玩。除此之外,让尤拉高兴的是,他又可以和尼卡见面了。尼卡是个中学生,寄居在沃斯科博伊尼科夫家里。他比尤拉大两岁,尤拉觉得尼卡似乎有些瞧不起他,因为每次问好的时候,尼卡总是用力拽着他的手往下拉,低垂着头,头发搭下来遮住半边脸。

P4-9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在苏联国内曾被指责为“仇视社会主义”的作品:否定十月革命,是“对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对和平与进步的背叛”;

一部不朽的史诗:描写了以十月革命为背景的大时代中的众生相;

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道尽了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知识分子的脆弱与无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