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中庸(美绘版无障碍阅读)/名师点评人生必读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张琪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后人多将这两篇单独抽出来宣讲,可见它们独特的价值。

《大学》,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儒家又一重要经典,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大学》。《中庸》的思想和观点,积淀了儒家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的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

张琪编写的《大学中庸(美绘版无障碍阅读)》收录了这两部书的内容。

内容推荐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后人多将这两篇单独抽出来宣讲,可见它们独特的价值。

《大学》,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中庸》是儒家又一重要经典,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大学》。

张琪编写的《大学中庸(美绘版无障碍阅读)》收录了这两部书的内容。

目录

大学

第一章 “经文”

第二章 释“明明德”

第三章 释“新民”

第四章 释“止于至善”

第五章 释“本末”

第六章 释“格物致知”

第七章 释“诚意”

第八章 释“正心修身”

第九章 释“修身齐家”

第十章 释“齐家治国”

第十一章 释“治国平天下

中庸

第一章 (纲领)

第二章 (知人)

第三章 (正心)

第四章 (正心)

第五章 (修身)

第六章 (审问)

第七章 (明道)

第八章 (正心)

第九章 (正心)

第十章 (明道)

第十一章 (正心)

第十二章 (知物)

第十三章 (笃行)

第十四章 (修身)

第十五章 (齐家)

第十六章 (齐家)

第十七章 (知天)

第十八章 (齐家)

第十九章 (齐家)

第二十章 (治国)

第二十一章 (知性)

第二十二章 (诚意)

第二十三章 (诚意)

第二十四章 (治国)

第二十五章 (诚意)

第二十六章 (博学)

第二十七章 (修身)

第二十八章 (明道)

第二十九章 (明辨)

第三十章 (知法)

第三十一章 (修身)

第三十二章 (诚意)

第三十三章 (正心)

礼记

曲礼上第一

曲礼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内则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丧服小记第十五

大传第十六

少仪第十七

学记第十八

乐记第十九

杂记上第二十

杂记下第二十一

丧大记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义第二十四

祭统第二十五

经解第二十六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坊记第三十

表记第三十一

缁衣第三十二

奔丧第三十三

问丧第三十四

服问第三十五

间传第三十六

三年问第三十七

深衣第三十八

投壶第三十九

儒行第四十

冠义第四十一

昏义第四十二

乡饮酒义第四十三

射义第四十四

燕义第四十五

聘义第四十六

丧服四制第四十七

试读章节

展公词治国的方法。孔于说:“周武王的治国方略都记载在木板和竹简上了。如果今天有像文王和武王这样的人,他们的政策就能实行;如果今天没有像他们一样贤明的人,他们的政策,也就会消亡了。贤明的君主会迅速推广治国的良方,就像肥沃的土地会迅速生长树木一样。而政策就像是蒲苇,一旦遇到肥沃的土地就会迅速地生长。所以说治理国家需要有贤人,而选取贤人在于看他的修养,修养自己在于遵循道德,遵循道德在于实行仁义。所谓的仁,就是要人与人相亲相爱,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大的仁;所谓的义,就是要做自己适宜的事,尊重贤者是最大的义;亲爱亲人有亲疏之分,尊重贤人也有贵贱之别。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①!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②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④,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位的人的信任,民众就不能治理好。

所以君子就必须要修养自己的品德。要想修养自己,就不可以不侍奉亲属;要想侍奉亲属,就不可以不知道人性,要想懂得人性就不可以不懂得天道。

“天下通行的大道理有五条,实现它们的方法有三项。君臣之理、父子之理、夫妻之理、兄弟之理、朋友之理是天下的五条大道理。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推行五种道理的方法。实践这些大道理和品德要诚实专一。对于这五道三德,有的人是从出生就知道的,有的人是通过后天学习而知道的,有的人是遭遇困惑后再去学习而知道的。不管他们知遁这些迫理的途径是怎样的,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最后他们都掌握了这些道理。在懂得了五道三德以后,有的人是无所求地去实行它,有的是为了利益目的去实行它,有的是勉强自己去实行它,但不管去实行它的心态是怎样的,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最后他们都成功地实行了五道三德。”

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爱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以上三点,就知道怎样修皋蒂。哔了,知道怎样修身养性,就知道怎样治理民众了,知道怎样治理民众,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国家了。”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①,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②,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⑧,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④,尊贤则不惑⑧,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⑥,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⑦,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⑧,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⑨,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⑩,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曰: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大凡治理国家有以下九项纲领:修养自己,尊敬贤人,亲爱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护百姓,招徕百工,怀柔四夷,安抚诸侯。修养自己就可以兴立道德,尊敬贤人就不会遇事无措,亲爱亲人就不会家庭不和,尊敬大臣就不会处事迷乱,体恤群臣群臣就会以礼相报,爱护百姓百姓就会尽力于本职工作,招徕百工会使财物用品更加丰富,怀柔四夷就会使四方的少数民族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就会因敬畏而服从。P22-23

序言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也可以说是关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论著。《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最初为西汉礼学家戴圣编纂。它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其中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后人多将这两篇单独抽出来宣讲,可见它们独特的价值。

《大学》,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封建统治者指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中庸》是儒家又一重要经典,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大学》。《中庸》的思想和观点,积淀了儒家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的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后记

《大学》《中庸》原来都是《礼记》中的篇目,后来从中抽出,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入“四书”之中,得以单独成篇。《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讲述修身的重要性,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义”为修身的基本方法。强调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外物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美人格的过程,而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于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就是既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教育我们要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其中,《大学》《中庸》中都提倡一种“慎独”的精神。所谓“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也能谨慎不苟。这是一种修养的崇高境界,《大学》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强调只有慎独,才能使“意诚”,才能“形于外,诚于中”。

“慎独”对我们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作为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具备慎独精神是很可贵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样的人生才精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