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鹏、普洱编著的《生命哲思录:改变你一生的哲学智慧》谈到了人生、缘分、命运、处世、朋友、爱情、成功等众多话题,详尽地阐述了北大知名学者和教授们对人生的理解。相信每位读者即使没有进入北大学习的机会,也意义可以从他们的人生历练中获取价值和营养,为自己的成功添砖加瓦。
《生命哲思录:改变你一生的哲学智慧》不仅是年轻人在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也是一本让人倍感亲切的人生哲理书,值得生活中每一个人去品味和顿悟。本书没有学术上的卖弄,没有哲学家们玄之又玄的通病,书中的文字很平静、很睿智,不繁冗、不拖沓,像喝白开水一样通俗而又易懂。
《生命哲思录:改变你一生的哲学智慧》由晓鹏、普洱编著。
生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那么,什么是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竞争的年代,我们该如何权衡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如何面对人生的得与失?如何应对命运的无常?如何把握近在咫尺的幸福?如何坦然地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生命哲思录:改变你一生的哲学智慧》汲取了哲学大师们的思想,围绕生命这一主题,为你揭示了生命价值与意义,让你正确、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引导你权衡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教你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把握近在咫尺的幸福、坦然地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做事先做人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季羡林
人生在世,悠悠岁月,千头万绪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事不容易,而要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就更难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各种学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怎样活着”的问题,即对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辩证。若能把这一个关系处理得当,那无疑是取得了人生成功的根本。
从辩证的方法来看,做人与做事密不可分: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懂得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做事才不会误入歧途;做事是做人的途径,一个人生活资料的获得、能力和价值的体现等,都需要通过做事来实现,不做事,做人就没有内涵。做人与做事,共同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总之,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掌握了做人与做事的艺术与规律,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再从“立德”人手,才能成就人生,发展事业。
这是关于音乐家伯纳夏·圣比瑞经历的一个故事:
1760年,伯纳夏·圣比瑞在德国黑森某营地服役,老兵们诸多残暴的行为,让第一次经历战争的他感到恐怖和茫然。一次,圣比瑞所在的骑兵部队在上尉的带领下寻找马料。他们找到一个破败的小木屋,上尉一脚把门踹开,发现屋子里坐着一个白胡子老人,上尉毫不客气地命令道:“快带我们去找马料!”
老人十分镇定,语气温和地答道:“没问题,长官,马上就好。”老人在前面带路,部队顺着山坡往上爬,不一会儿,眼前就出现了一片长势很好的麦田。
上尉高兴地挥手说:“这片麦子长得不错,可以收割!”
老人连忙摆手说:“长官,请别在这里动手,再往前走一会儿,还有一片更好的麦田。”于是继续走了半个小时,果然看到另外一片长势良好的麦田。士兵们连忙下马,把麦子割好后扎捆起来,放到马背上。
“老头,”上尉问道,“你为什么要带我们来这么远的地方?刚才看到的麦子不是和这里的差不多吗?”
“因为那片麦地不是我的。”老人平静地回答。
这句话让当时在场的圣比瑞非常感动,他深深体会到了一种远比暴力更为强大的力量,那就是高尚的品格。
我们常常以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他事业是否成功、物质是否富足、婚姻是否美满,却忽略了他做人是否具备人格魅力。优秀的人品塑造了高尚的人格魅力,而这恰恰是成为赢家的首要条件。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倘若不具备完美的德行,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就无所谓成功。
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艺术。一个人品格的高与低,也决定了其发展空间的大与小。“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可见,要想做好事情,必须先做好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境遇下,都应努力做到“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都应上不负苍天,下不负厚土,中间不负自己的良心。正如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贤的这条做人原则,我们应该一以贯之,付诸终生。
美国哲学家马登关于做人与做事,曾有一段颇为深刻的阐述:“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的做事过程中,建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在你做一个律师、一名医生、一个商人、一个职员、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者一个政治家时,你都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要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能有重大的意义。”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都要对社会、对自己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对内要勤于修身自勉,以己受益;对外要谦虚礼让,以示敬畏。要知道,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一种做人的态度,那怎样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做人理当如这句话所言,做事公允,为人坦诚,不以花言巧语谋取财富,不屈节做事而谋取地位。
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天下万事之难,最难的不过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是不可能在人生中有所作为的,“立身一败,万事瓦裂。”道理皆在于此。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也在于其做人的失败。
P38-41
哲学是什么
多数人认为哲学是一门宏大、抽象的理论建构,不仅深奥难懂,而且索然寡味,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哲学并非学院派的奢侈品,它既不是抽象复杂的教条,也不是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对此,周国平先生曾说过:“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而方东美先生说得就更为生动了:“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我们总会在人生中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也难免会留有缺憾,而哲学虽然无法彻底把我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也无法杜绝缺憾,但是它却可以为我们指引一条途径,沿着这条途径,我们就会认识到,原来失去是另一种获得,遗憾也是另一种圆满,困境是另一种赐予。于是,我们不再为得失痛苦,不再为遗憾懊悔, 不再为苦难抱怨。这即是哲学的力量。
生活中有太多的羁绊、太多的悲哀、太多的不如意:有的人事业有成,却家庭破碎;有的人家庭美满,却清苦贫困;有的人衣食无忧,却孤独寂寞??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借助自己的力量,改变现实、改变命运。而哲学,无疑就是我们这股力量的源泉。
哲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一诞生就同人生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哲学脱离了人生,便是空洞的;人生缺少了哲学,也是盲目的。对此,黑格尔更是借用庙与神的关系来生动地比喻人生同哲学的关系,他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地方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可见,哲学与人生有着种种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它对人生的重大作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说我们必须接触它并学习它、运用它。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价值,积聚更多的智慧。
哲学是教人如何思考的学问,了解哲学,有助于我们拓展视野、开阔心胸,有助于帮助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态,掌握生活的真谛,汲取人生的智慧,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生命、认识人生。
然而,要掌握生活的哲理又谈何容易?哲学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很容易学到,但哲学却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体会,这也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当然,只要你肯用心,早晚有一天会悟得其中的道理。那样,你所领悟到的精髓便会贯穿于你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指引你向着未来的理想前进。
人生就像一张纸,来时空白,走时却布满字迹,而这上面所有的字都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来书写。既然谁都无法改变人生最后的归宿,那我们就尽量用哲学的思想来写好这个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