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分类
作者 蒋焱兰//周馥华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谜骂倒“笑面虎”

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皮笑肉不笑,人人叫他“笑面虎”。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望也不望一眼。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口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着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人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身来,王少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

笑面虎瞄他一眼,就骂道:“小子,你凭什么借粮?走开!”

在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气,忽然心生一计。

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家家户户街头房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提着一盏花灯上街。花灯扎得又大又亮,特显眼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

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提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笑面虎正在观灯,一见此景,也挤到花灯前,只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吩咐身后的账房先生念给他听,账房先生看了看,念道:

头尖身细白如银,

论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叫道:“好小子,胆敢骂老爷!”就命家丁要抢花灯。王少忙举起灯,笑嘻嘻回道:“老爷,怎见得是骂你呢?”

笑面虎气呼呼说道:“你那灯上是怎写的?”王少朗声念了一遍。

笑面虎恨恨说:“这还不是骂我?”

王少笑出声来:“老爷,你真多心!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怔,只气得干瞪眼,没话可说,转过身狼狈地走了。周围的人明知王少是指着和尚骂秃贼,也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就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

灯谜由此就成了花灯的一种副产品,斗智助兴,用来增添节日气氛。

“飞熊入梦”

隐招姜太公

在商朝,姬昌(周文王)还没有得天下的时候,称为西伯。西伯要出去打猎,占卜了一卦,卦辞上说:

所获非龙非龚,非虎非罴;

所获霸王之辅。

大家看了这卦辞都在猜:非龙非龚,非虎非罴,是个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猎物才能成为霸王之辅呢?

一天,西伯打猎来到渭水河边,看到一个老人在钓鱼。他便上前与这老人谈话。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西伯很佩服这个老人的学问和见识,便说:“我的先君太公说过:‘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莫非就是先生吗?我的太公盼望你很久了!”西伯用车把他拉回来,尊为师,并称这位老人为“太公望”。

原来这个老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即为飞熊,他后来果然辅佐姬昌打败了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夺得了天下。西伯姬昌也就成了周朝的开国皇帝周文王。

这件事后来演化为周文王因“飞熊”入梦而遇到姜太公的传说,这是因为大家在解这段卜辞之谜的时候,认为“非龙非龚”,龙、龚都是天上飞的东西。“非龙非龚”隐“飞”字。“非虎非罴”隐“熊”字,又“非”与“飞”同音,所以就传成“飞熊入梦”了。

婢女巧解宁戚隐语意

管仲,名夷吾,谥号“敬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有一天,齐桓公让管仲去请宁戚。宁戚说“浩浩乎,育育乎”,管仲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可又不好意思问。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为这件事发起愁来。他身边的婢女见他发愁便问道:“大人,您为何事发愁啊?”管仲说:“这不是你们这些听使唤的丫头们所能知道的!”婢女说:“大人,你可不要小看年轻人,也不要低看下等人啊,从前吴国规定没有换牙的孩子不能入军门,他们国里的孩子,拔去了他们的牙齿而得以参军,从而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出力;百里奚,原是个喂牛的,秦穆公却请他做了宰相,于是称霸于诸侯。这样看来,下等人怎么能被低看、年轻人怎么能被小看呢?”管仲听了之后便说:“不错,说得很有道理。桓公让我去请宁戚,宁戚只应了声‘浩浩乎,育育乎’,我不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发愁。”婢女说:“诗经里面有句话:‘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戚是想娶妻成家了吧!”管仲一听,顿然明白过来。P2-4

目录

序:谜语——脑比拼一分钟

第一篇 灯谜历史故事

先秦时期/002

 一谜骂倒“笑面虎”/002

 “飞熊人梦”隐招姜太公/003

 婢女巧解宁戚隐语意/003

 宰相破梦宋王病自愈/004

 淳于髡隐语巧谏激齐王/004

 三人同放一只羊/005

 庄姬鱼龙谏楚王/005

 颠倒衣裳藏暗语/006

 伍子胥殿上猜谜/006

 项橐出谜难孔子/007

 颜回妙语巧借梳/009

 子路难解买“东西”/009

 鲁班出谜考徒弟/010

秦汉时期/011

 项羽解字护桂树/011

 东方朔智猜射覆/011

 东方朔妙解蚊子/012

 东方朔巧解哑谜/013

 白水真人光武帝/013

 任棠哑谜谏太守/014

 董卓当死汉当兴/014

 绝妙好辞传后世/015

 曹操诗谜考华佗/016

 猜字谜曹植夺魁/017

 曹操试谜选良婿/018

 诸葛亮猜谜拜师/018

 薛敬文智解蜀吴/叭9

 管公明智射三覆/020

 三次梦狗解不同/020

魏晋南北朝时期/022

 温峤猜谜成佳婿/022

 陶侃妙语刺避讳/023

 军师妙语解凶梦/023

 童子诗谜劝回家/024

 吴隐之诗谜劝赌/025

 蛾眉猜字胜须眉/025

 孝文帝设谜考群臣/026

 徐陵名句创诗谜/027

 同起同眠猜筷子/027

 吕安题字戏友兄/028

 北齐高祖煎饼谜/029

 屐谜面刺隐忍父/029

 鼓诗愤泄空肥儿/030

 徐之才巧解姓名/030

隋唐五代时期/032

 侯白妙语活枯槐/032

 侯白奇谜戏友人/032

 暗语劝降宇文士及/033

 太宗两作咏物诗/034

 王勃赋诗留空字/035

 小王勃6岁作诗谜/036

 跳梁小丑/036

 武则天巧破青鹅意/037

 骆宾王诗谜请好友/038

 狄仁杰却成熟狗/038

 怀素猜谜论书法/039

 曹著物谜胜对手/040

 诗仙醋店巧说谜/040

 来客居然姓“没人偷”/042

 李太白以谜取名/042

 李太白半醉出谜点菜/043

 小杜甫猜字谜/044

 诗圣智斗刁县令/044

 杜甫谜联赠名医/046

 联句成诗又猜谜/046

 三举人拜访诗圣/047

 相府千金一见倾心/048

 自居易三赋鹦鹉/048

 白居易索要毛笔/049

 白居易雪夜送礼/050

 朱庆余诗谜自荐/050

 老翁智点柳公权/051

 明皇赐名戏大臣/052

 唐玄宗考孟山人/053

 父老巧说井口阔/054

 老隐士难倒举人/054

 诗谜传情定佳期/055

 张打油猜谜咏雪/056

 苏颞巧作尹字谜/057

 神童拆字巧对官/057

 班蒙智解题壁诗/058

 风流女被鬼缠/059

 书生诗谜骂势利僧/060

 破哑谜慧能拜师/060

 李公佐解谜助小娥/062

 柴绍猜谜撕灯笼/063

 乐而不言,笑而不语/064

 搜得药名巧人诗/064

 两处茫茫皆不见/065

 皮陆和诗嵌药名/066

 皮日休诗谜成祸/067

 皮陆两人巧说“谜”/067

 雍陶问路/068

 叶简射覆三连中/069

 叶简妙语释弓箭/069

 太岁头上洞庭香/070

 独眠孤馆不领情/070

 诗友同作风字谜/071

 徐延休破石碑谜/072

 刘三姐戏侯七/072

 刘三姐对歌谜/073

宋朝时期/075

 寇母字谜劝儿俭/075

 吕兄赋词为歌妓/075

 二人巧作亚字谜/076

 才女诗谜救老父/076

 父女对赋算盘谜/077

 包拯作谜考爱子/078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079

 你谜我谜是一对/079

 诗谜题壁刺变法/080

 诗谜巧定开门处/080

 半山园中猜字谜/081

 字谜巧对留书童/082

 怎知秀才像和尚/083

 竹鞭打狗却成笑/083

 王安石两作火字谜/084

 王安石三题筷子/085

 王安石洞中赏美景/085

 赋诗先猜谜/086

 夫妻喜作战鼓谜/086

 铿锵伉俪骂奸贼/087

 病翁巧作花椒谜/088

 苏东坡问一答十/088

 姓名巧解皆人药/089

 苏东坡哑谜取物/090

 范仲淹字谜教子/090

 翠竹掩映留僧处/091

 柳永雅做词牌谜/092

 司马光出谜荐贤/092

 三人共作姓名谜/094

 黄庭坚挥毫破字谜/095

 狄青字谜戏和尚/096

 贵人赋词为名妓/096

 切瓜巧对冻雨谜联/097

 东坡巧破半句谜./098

 苏东坡收徒弟/099

 秦观字谜巧求婚/100

 苏小妹三难新郎/100

 秦少游二求妻兄/101

 夫妻共作枕头谜/102

 人名花名皆人谜/103

 文房四宝均人谜/103

 三人同作鲜字谜/104

 苏轼佛印哑谜逗趣/104

 一字之师巧改谜/105

 僧俗猜谜吃狗肉/106

 和尚问字巧吃鱼/106

 苏小妹字谜骂佛印/107

 奇饭好友共品尝/108

 苏轼妙语批文章/109

 三才子共吟“墨斗”诗/110

 连环姓名谜/111

 谜联巧骂老和尚/111

 三人巧做镜子谜/112

 三人共制歇后谜/112

 偶得佳句巧为谜/113

 “千”字巧做下酒菜/114

 谜联道尽家中苦/115

 堆墨肥白两不宜/115

 妙谜巧治相思病/116

 李清照出谜测新郎/117

 夫妇诗谜逗趣/118

 二刘巧对人名谜/118

 欧阳修诗谜嘲小店/119

 名士设谜选佳婿/120

 仙人字谜不见返/120

 百姓献灯骂奸臣/121

 和尚偈语断乾坤/122

 科举成千古笑谈/123

 王十朋猜谜借宿/124

 辛弃疾拜师/125

 唐琬谐音谜骂四人/125

 诗谜隐寓夺魁志/126

 文天祥探父露才华/127

 爱国志士同咏梅花/128

 画家改名思故国/129

 姜夔首创印章谜/129

 周生测字说“心”事/129

 古镜之上牛走口/130

 无字家书寄相思/131

元朝时期/132

 稻谷巧解赛宝珠/132

 施耐庵咏莲收高徒/132

 罗贯中解谜买蒸笼/133

 师徒巧对“一”字谜/134

 辣嫂戏县官/135

 藏头诗谜巧定终身/135

 柏子庭诗谜讽店主/136

明朝时期/138

 师生猜谜共成趣/138

 马皇后“枣”“桃”救命/138

 王吉妇得子为王/139

 筷谜道出帝王心/140

 画谜惹出杀身祸/141

 画谜京城刺弊政/142

 文必正求亲/142

 瞿佑选亲试才女/143

 张乘槎测字如神/144

 船队作谜骂贪官/145

 蔡锡破解海神意/145

 解缙答谜借书/146

 破哑谜解缙出歧路/147

 白简猜谜中状元/148

 何瑭解字谜退敌/149

 半夜怕猫又怕虎/149

 唐伯虎拜师/150

 唐伯虎妙谜点花魁/151

 唐寅制谜巧待客/152

 唐寅诗谜难倒祝枝山/152

 智破物谜得雨伞/153

 唐寅画谜刺恶徒/154

 小小家雀攀高枝/155

 唐伯虎诗谜祝寿/155

 唐寅三作灯笼谜/156

 唐伯虎制谜卖醋/157

 姑娘字谜指路/158

 村姑出谜难倒大才子/159

 唐伯虎出谜赠画/159

 唐伯虎作谜拜师/160

 唐伯虎药谜得佳人/160

 巧谜隐含文不通/161

 梅香泡茶成诗谜/162

 祝枝山闯席猜谜/163

 哑谜巧设笼中鸟/163

 四才子制谜咏灯/164

 字谜巧说常用巾/165

 唐伯虎字谜赞岳阳楼/165

 四人同作伞诗谜/166

 五才子猜谜格物/167

 凤凰何少鸟何多/168

 诗谜藏字成年号/168

 嘉靖与书生共作风谜/169

 此女芳龄却几何/170

 沈周八隐田字谜/170

 杨慎智破千载谜/171

 一方素帕寄相思/172

 五元会谜虎丘山/172

 谜苑高手徐文长/173

 上下无画巧做谜/174

 心字为何少一点/174

 和尚员外两不像/176

 徐文长三难掌柜/177

 岁寒聚会/177

 贤婿却被娇妻难/178

 感君常念波罗蜜/179

 张居正巧解灯谜/180

 高攀龙以谜对谜/180

 绿水湾头问老僧/181

 李时珍药方戏官/182

 药圣字谜收徒弟/183

 李时珍采药问路/183

 媳妇隐语救公公/184

 严嵩妙语测人字/186

 百姓谜谣杀恶官/187

 先生哑谜换菜谱/187

 道姑妙方解相思/188

 于谦诗谜考书童/189

 苏平诗谜夸豆腐/190

 不良之人魏忠贤/190

 上下有土方成卦/191

 有面无口爱吃喝/192

 夫妻共商多字谜/193

 射谜赢得落汤鸡/194

 纸花匠巧寄家书/195

 灯谜巧射《牡丹亭》/196

 牛不出头催客行/197

 汤显祖破谜/198

 汤显祖射谜求宿/198

 崇祯测字问国事/199

 阮大铖做春灯谜/200

 黄道周送“腥”字/200

 张二寻找摇钱树/201

 老夫子药名巧人诗/202

 大师智劝张献忠/203

 秀才苦思解词谜/204

 书生射谜结良缘/205

 水果感悟负心郎/205

清朝时期/207

 金采改名成圣叹/207

 多少儒生抢祭品/207

 老太太字谜戳画家/208

 装聋作哑穷书生/209

 康熙南巡猜灯谜/210

 慕天颜测字避祸/211

 冯班题词赞友诗/211

 老僧妙语解梦山/212

 李慎修巧对谜联/213

 曹雪芹猜谜做菜/214

 纪晓岚难倒皇上/215

 小小才子纪晓岚/215

 纪昀巧解“老头子”/216

 纪晓岚五猜五中/217

 乾隆皇帝误解谜联/218

 纪昀字谜戏和坤/219

 纪晓岚哑谜告密/220

 纪晓岚狱中测字/220

 和坤雅号成绰号/221

 刘墉妙解“夫”字/222

 乾隆两制元宵谜/223

 纪晓岚巧解兽趾/224

 乾隆对联算年龄/224

 和尚被骂却笑纳/225

 伯畴诗谜赞好酒/226

 郑燮寿宴送棺材/226

 四冠三淋对谜联/227

 郑板桥诗讽庸官/228

 郑板桥咏壶劝学/229

 郑板桥铁面猜谜/230

 师生妙语说粽子/231

 秀才妙联刺贪官/231

 盐商设谜夸富有/232

 嘉庆字谜下圣旨/233

 新科状元破诗谜/233

 才子猜谜求渡河/234

 断桥咏物助书生/235

 酒店之水何其多/236

 谢宝猜谜吃田螺/236

 塞得乾坤不透气/237

 蒲松龄诗谜骂恶棍/238

 一窍不通评文章/239

 蒲松龄巧骂吴才/239

 蒲松龄猜谜得生计/240

 王筠出谜收徒弟/241

 王筠说字巧解惑/242

 教书先生姓什么/243

 新娘诗谜难新郎/244

 李方膺妙笔生“风”/244

 金农以花喻人/245

 百姓谜联骂贪官/246

 儿媳妇猜谜回娘家/247

 灯谜大师传佳话/248

 慈禧出谜戏御医/248

 老佛爷连夜出逃/249

 光绪慈禧猜诗谜/250

 溥仪暗语制诗谜/251

 灯谜无巧不成书/252

 道士画中藏字谜/252

 妻子谜语巧避酒/253

 巧题匾额说行当/254

 店老板制谜引客人/254

 巧妇妙语说年历/255

第二篇 灯谜文化趣味故事

一、灯谜之萌芽:度词和隐语/258

 申无畏以隐语规劝楚庄王/260

 楚国大夫申叔展设隐语巧救好友/261

二、隐语向谜过渡暗藏趣味故事/261

 汉代猜谜家东方朔——元宵节的

 创始者/263

 增损体出现/265

三、谜语的繁盛/267

四、灯谜/268

 谜语的结构/269

 灯谜谜格出现/269

 灯谜的格/270

五、制作灯谜的方法/277

六、谜语与文学/281

 谜语文体/281

 谜语与诗歌/282

 谜语与四大名著/283

《红楼梦》中的谜语/283

《三国演义》中的谜语/291

《水浒传》中的谜语/298

《西游记》中的谜语/302

参考书目/306

序言

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我们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和隐喻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如流行于商代的一首牧歌:“女承筐,无实。士到羊,无血。”就运用了民间谜语的诡词法,写牧场上的一对男女青年,女的拿筐,男的一刀一刀剪着羊毛。“无实”和“无血”恰到好处,整首牧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既饱含情景交融、热情隽永的诗意,又不失诡辩机智、妙趣横生的谜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庾辞” (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说者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己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记事史《国语》书中《晋语·五》就记载:

范文莫退朝,武子曰:“何莫也?”对曰:“有(秦)客庾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击之以杖,折委笄。”

这段话说的是在鲁宣公十七年(前592),晋国范武子的儿子文子(名燮)退朝晚了,当时告老在家的范武子问儿子为什么退朝晚了,文子回答说:“秦国来了使者,在朝中讲了五条庾辞,朝中的大夫们竟无人能答,我一下子猜破了三条。”武子听了大怒道:“朝中大夫不答是因为谦让父老之故。”说罢,怪儿子不知礼,举起手中杖向儿子打去。《国语》作者左丘明未能将这些庾辞内容给我们交代清楚,但说明庾辞已在当时很盛行了。与《国语》齐名的《左传》里更是记载了不少隐语故事。

这些“庾辞”和“隐语”,就是“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收入在他的《鲍参军集》里,才有了“谜”字一称。

开始时,谜”流行于人们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才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直到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在元宵花灯之夜,把一些精制的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客,所以才有了“灯谜”的称号。灯谜,又被称为灯虎、文虎、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人们还常常把“猜灯谜”比做“射虎”。

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还形成了南宗北派髑种风格。

解放后,灯谜活动更是蓬勃发展,谜题谜作日益完善丰富。在世界各地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戏,也是民间传统文化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奇葩。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文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知识性较强,构筑新颖,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灯谜的语言平实精炼且变化多端,有很浓郁的文学气息,言辞中深藏人生的哲理……它们像一朵朵含蓄深沉而又绚丽多姿的小花,展现在我们面前,如一个微小而又广阔的世界。

猜谜语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集普及性与群众性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活动,既可启发思维、锻炼智力,也可使我们增长知识、增加学习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享受生活情趣,因而历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又结合脑力激荡游戏,结合当今素质教育,从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中精选整理而成的,是一本实用的灯谜指南,集合了灯谜故事、灯谜文化及灯谜历史知识,是为读者朋友们指点猜灯谜迷津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适合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用于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时使用,也适合广大读者朋友用于提高自己的猜谜水平和开发自己的智力,培养高雅的文化情趣和爱好!

内容推荐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奇葩。帝王将相爱不释手,多少刀光剑影蕴于一谜之间;文人墨客以谜解忧,多少拍案叫绝的谜语留给后人盛宴般的享受……

本书撷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史脍灸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又是一本实用的灯谜指南,集灯谜故事、灯谜文化及灯谜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为读者朋友指点猜谜迷津的集大成之作。

编辑推荐

猜谜语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集普及性与群众性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活动,既可启发思维、锻炼智力,也可使我们增长知识、增加学习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享受生活情趣,因而历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又结合脑力激荡游戏,结合当今素质教育,从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中精选整理而成的,集合了灯谜故事、灯谜文化及灯谜历史知识。

本书适合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用于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时使用,也适合广大读者朋友用于提高自己的猜谜水平和开发自己的智力,培养高雅的文化情趣和爱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