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霞编著的《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是一个家教类图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告诉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态度及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要发现孩子的能力与优点,大力鼓励教育,不能动辄大吼大骂,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全书八个章节,例证丰富,论证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
分类 | |
作者 | 刘淑霞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淑霞编著的《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是一个家教类图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告诉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态度及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要发现孩子的能力与优点,大力鼓励教育,不能动辄大吼大骂,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全书八个章节,例证丰富,论证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内容推荐 刘淑霞编著的《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一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吼出来的;第二章、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第三章、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第四章、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第五章、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第六章、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第七章、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第八章、改变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中各个章节之间衔接自然,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概括了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针对家长该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一起共勉。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吼出来的——培养孩子的完美性格不能吼不能叫 1.孩子的暴脾气与父母的行事作风有关/002 2.父母心态平和,孩子脾气自然会好/007 3.理解孩子的坏脾气/011 4.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小脾气让身心更健康/015 5.培养孩子的好性格,父母不能吼叫/020 6.让暴躁的孩子改掉坏脾气,首先要让父母改掉坏脾气/024 7.父母错误教育,孩子的脾气不会好/028 8.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骂出来的/033 第二章 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和孩子建立正常的沟通模式不能吼不能叫 1.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你的下属/038 2.对孩子吼叫,他们是不会把你当朋友的/041 3.和孩子沟通时,别忘带着诚意/046 4.不要忽略和孩子的非语言沟通/050 5.要重视和孩子的约定/054 6.给孩子一次争辩的机会/058 7.不要盲目溺爱孩子/063 8.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067 9.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072 第三章 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记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吼出来的 1.理性对待男孩的坏成绩/078 2.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082 3.批评孩子要注意技巧/087 4.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091 5.成绩单不是学习的唯一评判标准/097 6.挖掘“差学生”的天赋/103 7.正确看待孩子的偏科/107 8.帮助孩子合理处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114 第四章 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孩子犯了错既不能吼也不能叫 1.不要大吼大叫,没有不犯错的孩子/120 2.父母小时候也犯错,不要用错误的方式教育犯错的孩子/124 3.顺其自然,要给孩子犯错的权利/128 4.父母犯错也要向孩子道歉/133 5.不能对孩子管制太多,应该给他自由的空间/138 6.父母要懂得有效地引导孩子纠正错误/143 7.大吼大叫地批评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148 8.就事论事,对孩子不翻旧账/152 第五章 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孩子挑食、不吃饭既不能吼也不能叫 1.大吼大叫硬让孩子“吃下去”,往往会有反效果/158 2.父母挑食,你的孩子就学挑食/163 3.孩子爱吃零食不爱吃饭其实都是父母惹的祸/168 4.改掉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坏习惯/172 5.父母静心分析孩子挑食的原因,教会孩子合理饮食/176 第六章 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和你亲不亲关键看你对孩子的态度 1.和孩子做朋友,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182 2.说教和批评更容易产生距离和怨恨/187 3.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191 4.妥善处理孩子的抵触情绪/195 5.保护孩子的自尊心/200 6.诚实守信,赢得孩子的信任/205 7.运用幽默的语言教育孩子/209 第七章 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孩子的青春期需要一个理性的家长 1.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216 2.换一种视角看待孩子的早恋/220 3.孩子早恋问题真的就是“洪水猛兽”吗?/224 4.家有儿女,青春期的烦恼/228 第八章 改变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既不能吼也不能叫——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 1.将改变坏习惯与兴趣、爱好相结合才能找到突破口/232 2.对待孩子的“小磨蹭”,首先要学会接纳/237 3.不能纵容孩子的坏习惯,但是也不能大吼大叫/241 4.聪明父母都会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及时扭转孩子的坏习惯/244 5.改掉孩子心胸狭隘的坏习惯/248 6.怎样让胆小鬼敢于挑战/253 试读章节 4.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小脾气让身心更健康 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发脾气,会让父母觉得很没有面子,出于对面子的考虑,父母都会尽力地压制孩子的这种行为。通常情况下,孩子在众人面前的异常反应会引起父母的强烈反感,而父母在发泄怒火时,却很少会顾及孩子那个时候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 很明显,父母当众教训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作为一个明白事理的成年人,父母脑海中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标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最好不做。在感情上,父母心中也把控得清楚,什么样的情感适宜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感发泄出来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然而,父母却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掌控自己的概念。比如说,孩子在两至三岁的时候,喜欢发脾气是很正常的,父母不应该责骂孩子。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懂事,自制能力差,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发泄自己的情感,所以发脾气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而且,父母不让他们发脾气的原因他们也理解不了。但是如果到了四五岁,孩子还随意地发脾气,那父母就要反省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明白比较浅显的道理了,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妞妞是一个十分固执的孩子,什么事情一旦自己认定,就一定要做到,旁人不能够影响分毫。比如,和妈妈一起去逛街,看到了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得到,不管妈妈答不答应。如果妈妈不给她买的话,她就会大发脾气,不管在什么场所。对于妞妞固执的性格,妈妈十分烦恼,总是要提防她随时随地发脾气。 为此,妈妈特地去咨询了儿童教育专家董琪教授。妈妈对专家说:“我家妞妞平常都很乖的,就是一不顺她心,她就会发脾气,而且怎么劝都不行。真是让人烦恼!” 董教授对她说:“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情感宣泄,作为父母要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还要想办法安抚孩子,不能和孩子硬着来,也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 听完董教授的劝告之后,妈妈回去留心观察妞妞发脾气时的场景后,发现妞妞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者有愤怒的表情之后才开始发脾气的,而且很难被劝服。在听从董教授的建议,并且看了一些董教授推荐的育儿书之后,妈妈明白了孩子也有归属感的需要,随后不禁幡然醒悟——妞妞看到父母发脾气,可能是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并且产生了恐惧感,然后借发脾气来宣泄自己的害怕。 妈妈找到原因之后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对策。有一次,妞妞又发脾气了,这次妈妈没有表现出丁点的厌烦,也没有不问缘由地就对她大加呵斥,反而是抱紧妞妞,对她说:“妞妞,妈妈的好孩子,妈妈知道你难。过,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难过吗?”问完之后,妞妞止住了怒火,犹豫地说道:“妈妈,你刚刚生气,是不是你不喜欢我了?” 妈妈听后,会然一笑,接着抱了抱妞妞,说道:“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呢?妈妈爱你都来不及呢!妈妈刚刚心情不好,才会对你态度不好,但是妈妈是很喜欢妞妞的,妞妞要相信妈妈。”从此以后,每当妞妞要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就对她说妈妈很爱妞妞,这样说了之后,妞妞就变得平静了许多,也不会再随意发脾气了。 孩子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健康,还会让父母变得焦虑不堪。而父母无法让孩子平静下来,往往就会采用吼叫等不理智的方法命令孩子平静下来。可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父母与子女都不利。因此,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极力劝服孩子,而且只有“对症下药”,孩子才不会随意发脾气。另外,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当孩子处于盛怒的状态中时,父母不要阻止其宣泄情感。强行要求孩子不发脾气,打断他的宣泄会让孩子将怒火郁积在心中,长期如此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这时,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谈。并且,在孩子发泄怒火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厌烦的表情,这样只会令孩子怒火更盛。此时,父母应该用理解的态度对待处于怒火中的孩子,看着他,静静地等他发泄完。这样做无疑是在给孩子发出一个讯息:父母很关注你,也很在意你的感觉和情绪。 美国心理研究学会发布报告称:当人感到愤怒想发脾气时,应该及时宣泄出来,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使自己更长寿。如果有怒气而不发泄就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有气不发一方面损害心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引起内分泌的变化。所以,合理地发泄怒火能够降低情绪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允许孩子发点小脾气,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益于孩子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二)给予孩子适合发泄的机会 父母发现孩子有发脾气的倾向时,应该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吐露出来,而且在弄清楚什么事情困扰孩子之后,要尽量帮助孩子摆脱这种烦恼。如果交谈之后还是不能够阻止孩子发脾气,那么就让孩子将脾气发泄出来。而父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或者,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适当的发泄方式。比如让孩子通过做运动来发泄怒火,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将怒火宣泄出来,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唱歌——在唱的过程中,孩子会忘记烦恼,这样孩子的脾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好。总之,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立刻阻止,要等孩子发完脾气后再进行疏导。 孩子处于疲劳或者是饥饿状态时,特别容易发脾气,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发泄出来,然后再加以解决。但是孩子因为心理需要而发脾气时,父母能否正确处理,对于孩子将来会不会乱发脾气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父母应该培养他们正确发泄怒火的方式,诸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乐器、绘画、下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还可以降低由于满足不了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怒气。 (三)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态度要一致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的态度也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习惯有人扮红脸,有人扮白脸,有人不予理睬,有人上前哄劝,也有人赶紧离开孩子,而对待孩子的怒火,父母态度不统一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困扰。因而,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能分成几派,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在应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情上,父母态度一定要一致,彼此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大哭大闹起来,父母也可以用态度一致的表现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 如果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态度不一致,会让孩子更加迷茫,不知道听谁的才正确。妈妈哄劝正在发怒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越发娇气,脾气也会越来越暴躁,而如果此时爸爸上前呵斥孩子,孩子会因为有人在哄劝自己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对于爸爸的训诫不予理会,如此一来,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会被妈妈的哄劝给消磨殆尽。如果父母态度一致,在孩子犯错时,都加以纠正,孩子就会想,大家都有这样的反应,那自己做得肯定不对,进而就很容易改正自己的行为。 P15-18 序言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优秀的人。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父母们头疼不已。而父母们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所以常常不顾孩子的意愿,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很大的意见,从而使亲子关系渐渐恶化的。 因此,要怎样良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就成为了当今困扰父母的一大难题。在面对孩子莫名其妙地生闷气时,很多父母总是想不通原因——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理解他们呢?而其实孩子也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而不是站在父母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把一些父母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他们。 孩子犯了错之后,心里也会害怕,怕父母责罚。由于当下“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思想在人们的心里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很多父母依然奉行这一准则,觉得孩子犯了错就该严厉批评,这样他才能长记性,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依然我行我素,对孩子大吼大叫,这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和父母不再无话不谈,亲子关系产生裂痕。 “我不喜欢吃胡萝卜,我不要吃。”“我就是要买那条裙子,我就要。”“我没错,不是我干的!”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做父母的总是万般无奈。大多数时候,家长面对这种情况,都会忍不住脱口而出:“不吃就算了,以后不许再吃冰淇淋!看你吃不吃!”“那么贵,买什么?学习成绩又差,还想买什么裙子?”“不是你干的是谁干的?家里就你一个小孩,难不成还是我干的?!”是的,面对孩子的无礼行为,父母总是忍不住大吼大叫。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他还只是个孩子,还没有长大,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明白父母所说的话的含义,还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艰辛?父母如果肆意地对孩子大吼大叫,往往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阴影,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长期下去,就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最信任的人,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天性好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亲不吃黄瓜,小孩也不爱吃,但是黄瓜里面有充足的维生素,妈妈教育孩子要吃,但孩子看到父亲没有这么做,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听从指挥,他会想:“爸爸都可以不吃,我为什么不可以不吃?”面对这样的问题,做家长的更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父母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当然也要做到。要知道,父母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以后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信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犯各种错误,很多家长一提起孩子的错误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可是家长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孩子才老是犯这些错误的?孩子犯了错,做家长的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批评,父母也曾是孩子,应该更能理解孩子,要学会用他们以往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孩子,使孩子不至于走上歪路。没有哪个孩子在做哪件事的时候都是一步成功的,成长本身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他才会明白个中道理,然后完善自己,才能做得更好。父母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观点来衡量孩子的对错,这容易造成孩子对家长的误解,影响亲子关系。 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对方才会心悦诚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如此。父母应该知道,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对于父母的话不再听从,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心理、生理上的变化。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如果父母对孩子继续采用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孩子会越来越抗拒父母,而且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会越来越强。父母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等自己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审视孩子的问题,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教育学家建议人们使用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不吼不叫,照样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有当父母自己情绪稳定时,才能更好地分析孩子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教育孩子也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吼不叫的家教方式,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家教方式,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是人生的指引者,而不是掌控者。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父母更多的是应该引导孩子怎样走出心理误区,怎样改正错误,而不是替孩子决定一切。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同时还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这样,孩子在父母那里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就是积极、正面的力量。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天才也是要靠后天的教育养成的。这其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对孩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认清孩子每次犯错的价值,做好指导工作,让孩子明白成功必然要经历挫折,鼓励他们要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挫折,让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直面磨难。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他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跌入深渊,走上不归之路。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不要大吼大叫,要杜绝一切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语言,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若能给他足够的信任,就是对他最好的帮助。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更何况是孩子。从小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的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父母,哪怕是出了问题,也是想对父母诉说,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这时候,父母要充分扮演好“知心姐姐”的角色,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错误,改掉坏习惯,让孩子走出错误的困扰,赢得自信的人生。而不是靠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来惩罚孩子,这容易令孩子走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是万分宠爱,要什么给什么,而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是小心翼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孩子做事肆无忌惮,养成刁蛮任性的坏习惯。而一般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这种坏习惯时,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对孩子大吼大叫,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显然,大吼大叫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家长要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出错误的认知,赢得精彩的人生呢?这无疑已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 本书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入手,旨在告诉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孩子走出误区,使其茁壮成长。家长在注重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要从孩子的生活小事入手,而且对待孩子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给其蒙上心理阴影。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孩子的暴脾气都是父母吼出来的;第二章、你和孩子没办法沟通都是你吼出来的;第三章、你的嗓门越大孩子的成绩就会越差;第四章、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第五章、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第六章、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第七章、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第八章、改变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书中各个章节之间衔接自然,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概括了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针对家长该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一起共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