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名人素写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清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华语写作同种同要,写作的理由是为了造梦,中国不能忘记中文之美,孤独行走……”尤今、苏童、陈逸飞、贾平凹、韩寒、余秋雨、余华、余光中、几米、海岩等二十几位你文化名人访谈,同你共同探讨关于文化与创作的种种理念。

目录

华语写作同种同根 尤今 /2

最想写的是鲁迅 渡边淳一 /6

城市建设要厚植文化土壤 尤应台 /10

所谓的叛逆都是装出来的 韩寒 /14

所有的人都是主角 陈佩斯 /18

做全世界的“大视觉” 陈逸飞 /22

“理想主义”长大成人 郑渊洁 /26

写作的理由是为了造梦 苏童 /34

“魔咒般的‘七年之痒’已经过去” 杨二车娜姆 /38

我书写我个人的乡村 孙惠芬 /42

残忍有时是一种必须 卢广 /46

一分钟走进战场 隗静 /50

新闻人最重要的是积累人脉 阮次山 /54

上海是一条不停跳动心脏的河 安东尼 /58

1%时间留给公众 几米 /62

80后“少年沈从文”? 李傻傻 /66

在平静中接受“生的艺术” 雷国华 /70

行走四方让我更自信 余华 /74

一路走来“恍若做梦” 余秋雨 /78

中国人不能忘记中文之美 余光中 /82

批着乐观外衣的中文之美 慕容雪村 /86

为昆曲“打工”义无反复 白先勇 /90

“我是一个无法归类的人” 虹影 /94

做一个真诚的知识分子 周国平 /98

孤独行走,一个勇士的自白 管祥麟 /102

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 郭敬明 /106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海岩 /110

携5000支清莲重返上海 王小慧 /114

《金锁记》让我受拷问! 王安忆 /118

试读章节

问:您作为一个著名画家,同时也是电影导演、服装设计师、视觉文化策划人,现在又变成了出版人,哪个角色对您来说最有吸引力?

陈逸飞:其实每一项我都有兴趣,不过图书是我目前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分。其他领域相对比较成熟,不用事事关心。但是书不一样,这次的新书是我一页一页看过来的,包括最后的封面设计、装祯印刷,都是亲自决定。

问:有人认为您做书只是属于“玩票”性质,是这样吗?

陈逸飞:对我来说,与其说出版是一个产业,不如说是一种理想和兴趣。但我做任何事都绝对不是玩票,会投入很多,包括精力上和经济上。同时需要我们的团队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去对待。虽然刚刚涉足,但我感到出版行业非常有趣、而又充满艰辛。现在中国的图书出版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有无数的机遇和希÷望,但做起来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问:有人说,陈逸飞卖画挣了点儿钱,就想做做这个,做做那个,似乎什么都感兴趣。

陈逸飞:很多朋友也对我说,你犯得着吗?我开始做服装的时候,也没想到办这样的一个公司需要多少钱,能挣多少钱,只是因为懂艺术,喜欢服装,爱买服装,也常参加一些服装评比活动,我觉得自己可以试试看。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周围的人穿得还不够好看,你不这样认为吗?一个城市,服饰就是她的风景线,能把这道风景线打扮得漂亮些,也是我的责任。

有时候,我想:一个城市里有很多艺术家,而这个城市看起来却很糟糕,那么,这个城市需要艺术家干什么?欣慰的是,我的“Layefe”服装做得还不错,销售的情况也很好,它已从最初的lO平米的空间,发展到有700多名员工、160多个店铺的中型企业,不用全靠我卖画的钱来支撑这个事业了。

问:在文化圈子里走过这么多年,您有没有给自己一个文化身份上的“定位”?

陈逸飞:其实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我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打造“大视觉产业”。不过我喜欢走许多不同的路去到达同一目标,我不想走重复的路,不喜欢惯性动作。

实际上,凡是与生活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包含在Fashion这个行业里面,“Fashion”这个词是指时尚,生活的时尚。生活时尚的东西,又是看的东西。我为什么拍电影、做服装、从事环境艺术?这些都与视觉艺术有关,我把它归结成我的大美术观、大视觉观。

就在雅典奥运会只剩下一周的时候,陈逸飞“视觉系列”中的《遇见100%希腊》由江苏美术出版社最新出炉。对于这个不谋而合,陈逸飞在谈话中并不否认,他说这是有意安排的出版计划。

“我们希望利用奥运的契机,让更多的人关注希腊,了解她的美丽。同时我们的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页都能拆下来,作为图画放进镜框永久收藏。”陈逸飞这样表示。

难道这样做,不会让人感到商业气息太浓,文化味道少了点吗?

陈逸飞不喜欢这样简单的对比。“商业和文化一定是冲突的吗?有人说我是文化商人,如果我看到的是好的文化,那么我是很愿意像‘商人’那样,把它们都推销出去的。”他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艺术、没有美,即使具有再多的高楼大厦,也是没有灵魂的。商业运用得当,可以给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素描手记:

总是在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场合看到陈逸飞。而每一次,他的身份总是不同。就好像一个人随身带着一副牌,无论你需要什么,他都会以最快速度翻出一张合适的给你。最近的一次,是在某个关于城市创意产业的论坛上。陈逸飞从一个专家的角度,用一连串的GDP数字证明创意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相信对于他个人而言,“创意”的重要性同样如此。

“在今夏的奥运会期间,希腊在人们心中的热度将达到沸点。而与奥运同期推出的这本视觉类图书,将用爱琴海上希腊小岛的蓝白诗意,把你带进天堂般的冷酷仙境。图旁还附有希腊小岛的实用旅游资讯,带给人们100%去希腊的冲动。”这是陈逸飞新书封面上的文字。

除了画画,这位上海文化圈的名人如今还经营着一家大企业,将自己的触手延伸到建筑、服装、模特、影视、家饰、出版等诸多领域,就象一个十足的冒险家,沙雕城堡还没有建起,就已经冲向新的海滩。

对此,陈逸飞的观点是:我喜欢我选择的生活方式,我喜欢画,喜欢服装,喜欢电影,它们都是美的。我怀着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窥视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陈逸飞的名字后面没有画家两个字啊?我干嘛一定是画家呢?”

在采访陈逸飞的时候,看着他儒雅的外表,总让我想到余秋雨。

虽然两人没什么深交,但余秋雨看陈逸飞,倒是真正看出点门槛的。且看他在过去的文章中是怎么评价陈逸飞的: “温文尔雅的陈逸飞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勇敢的冒险家,他曾给我笑谈过儿时往事,说自己曾把阳伞当作降落伞,当众从二楼阳台跳下,我看着他,将信将疑,但联系到他以后的经历,终于相信了。”

陈逸飞的逝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P24-25

序言

天微微亮,大概是四五点钟交错的光景,这座城市有着大多数人所不熟悉的陌生一面。

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像一个穿宽大白色睡衣的小孩,空落落的,带着最初的懵懂。满树的鸟鸣啾啾,夜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几点露珠挂在叶尖上,自由自在地呼吸吐纳。偶尔还有一只野猫机敏地在墙头闪过。几个晨练的老人,在木兰拳的悠远旋律中衣袂翩翩。这人和声,也不是画面中的主角,而是若有若无的背景音乐,远处一抹淡隐的墨色,没有一丝的烟火气。

这样的时刻,你就会忘记自己身在城市。走在湿漉漉的晨曦中,张开双臂,闭上眼睛,仿佛从此飞翔起来,“哗啦”一下,像一只鸟,穿越城市和河流,到那未知却已熟悉的天空。

约莫再过个把分钟,嘈杂的市声就来了。叮叮当当的牛奶车摇晃起来,早点摊头摆出来,终点站的第一班公交车开将出来。学生上学,工人上班。电台里日复一日播送着拥堵路段的实况报道,地铁里人手一张免费报纸,站在路口的白领永远空挥着手打不到车。

秩序之下的一天就此开始。城市恢复到我们大多数情况下看到的那个样子。

阅读城市,也是在阅读一个人。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间穿行,就像研究一个人的毛细血管的组成,可以看见其中的诞生、青春、衰老、死亡,历史血脉的痕迹。反之亦如是。你可以将一个人看成一座城市,城堡,村庄,或者岛屿。可能从任何一条路进入,也可能此路不通。可能起初很通畅,最终引向歧途,又或者根本无路可走。

交流从来都是隔绝而困难的一件事。允许同时意味着被禁止。

抱怨听起来无非那一套。那么多、那么多的影像、声音被制造出来,可人们依然看不见,也听不见,到达不了事物的本质。初来上海的外乡人,总在南京路上打转,永远搞不清城市居民的核心生活区到底在哪里。崇明的老白酒,最表面的一层干净明冽,越往下越浑浊不清。真正推动这座城市运转不息的东西,就是沉在酒杯底下的那些米浆和颗粒。

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彼此看见并且通常以为的那个样子,和城市一样。尤其是这本书即将写到的那些文化名人。曝光率、脱口秀、杂志封面、个人写真、签名售书……太多的展现是另一种封闭。封闭的是内心。那些情感。骄傲、自卑、狂热、抑郁、迷恋、恐惧,以及每个人都可能拥有的贫乏和平庸。

在文化背景、信息渠道、社会地位、生活经验、财富阶层种种差异之下,平等对话的可能性听上去更像一个神话。尽管这是大多数媒体努力去做,或者表现出来的样子。无法抵达事物核心,超越自身浅薄的那种欲盖弥彰,正如人在面对大自然镜花水月时的无能为力。

我们每一个,都是另一个的外乡人。

接下来的事情,也许可以谈谈素写。听起来和速写差不多,一字之差。《现代汉语辞典》里“素”的解释如下:本色;白色:素服。颜色单纯,不艳丽:素净。蔬菜瓜果等食物(跟“荤”相对):吃素。本来的:原有的。素质/素性。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色素/毒素/元素/维生素。素来:向来:平素/素不相识/安之若素。

素,朴素,素昧平生,安之若素。这都是对话的最高境界,甚至不需要语言。艺术家凭借作品,作家凭借文字,政治家凭借实绩。在摄像机、镜头、现场直播和录音笔面前,在窥视与非议,责难与过度包装面前,有几人能像坐在自家马桶上那种自在?

更何况那些浮华与虚张声势,名人头上的光环,公关公司事先布下的层层诱饵、迷雾、障碍、糖衣炮弹,语言和对话本身的虚妄。如果想要穿越所有这些,最终抵达目的地,尽可能还原人和事物的本来面貌,就好比走过一场枪林弹雨的战争。很多时候,形式比实质更重要,形式本身已经决定一切。

在纷扰的世界,想要的那么多,索性退到底倒也成了一条路。就做一个闲逛的孩子,没有目的,不怕迷路,也不在乎天黑或走上歧途,带那么一点私心和戏谑,来打量这群当下中国最耀眼的文化人物。不必担心权威公信,不必冠以那么多“问题”和“主义”。就当作一次未知的奇异的彻底的冒险。一笔清汤光水的流水帐。一个陌生个体所能占有和提供的无限空间里的旅行。

做一个纯粹的素写者。从血管到脑桥,手指到心脏;那些落进眼睛里的细节,印象,感慨,联想,莫名其妙的激动,鸡零狗碎的圈内杂谈,小报角落的文化八卦,拍摄,记录,写生,类似素描一样的人物肖像画,潦草的笔记和涂鸦。所有这一切,最终变成了这本书现在的样子。带着最初的好奇与惶惑,不安与躁动。

时间是文字和影象的惟一属性。这些碎片,在你看到它的那一刹那,已随日光流水而去。

                     李清

                  2005年5月1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