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与民族关系
1 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建设西北边疆简述/3
1.1 农业的发展,5
1.2 手工业技术的提高/7
1.3 商业贸易的频繁和交通运输的扩大/9
1.4 文化的交流和社会发展的跃进/11
2 从宏观角度看鲜卑族在中世纪史上的作用/14
2.1 慕容氏/14
2.2 拓跋氏/15
2.3 杂种胡/16
2.4 吐谷浑/17
2.5 鲜卑与敦煌文化/19
3 北魏史述论/21
3.1 政治篇/21
3.2 经济篇/35
3.3 后记/45
4 北魏末的各族人民大起义/47
4.1 引言/47
4.2 起义的根源/48
4.3 起义的序幕——沙门起义/50
4.4 莫折念生领导的起义/52
4.5 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54
4.6 鲜于修礼、杜洛周、葛荣领导的起义./57
4.7 邢杲领导的起义/62
4.8 北魏末人民大起义的意义
——总结语/63
5 说凉州/65
6 明朝和西域的关系/68
6.1 明朝与西域/68
6.2 交往的兴盛/72
6.3 交往的衰落/75
历史考证
7 《穆天子传》中一些部落的方位考实/81
7.1 引言/81
7.2 河宗氏与阳纡之 /82
7.3 赤乌氏与舂 /85
7.4 洋水与黑水/87
7.5 浊繇与重□氏/89
7.6 巨蒐(或渠搜)氏/92
8 新疆出土怯卢文简书内容的考释和分析/94
8.1 引言/94
8.2 对Supi人的考证/96
8.3 简书中所见鄯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及其分析/105
8.4 附论:都护制度的作用/111
9 《十六国春秋》、《晋书·载记》对读记/115
9.1 引言/115
9.2 八个例证之一/117
9.3 八个例证之二/120
9.4 结论/124
10 一通与唐史、中亚史有关的新出土墓志/125
11 释《万历墩军石》/128
西北地方人物
12 东汉政论家思想家王符/135
13 杨情与北朝政治/138
13.1 杨情与北齐政治/138
13.2 关于“汉化”与“胡化”/139
14 谈杜甫的秦州诗/142
附:《二妙轩文集》序/149
15 执法严格的兰州河桥吏/152
16 清康熙朝甘肃提督、靖逆将军、靖逆侯张勇事迹考略/154
清代西北之学
17 论晚清西北之学的兴起/163
17.1 引言/163
17.2 西北之学的学者群体/164
17.3 俞正燮与张澍/166
17.4 徐松/167
17.5 张穆与寿阳祁氏/169
17.6 何秋涛/171
18 邢澍的生平及著述
——兼论金石证史的作用和局限/173
18.1 生平与学术特点/173
18.2 刑澍的考据学/174
18.3 邢澍的金石学/176
18.4 邢澍的其他著述/178
19 张澍的生平及其著述/180
19.1 引言/180
19.2 生平与学术旨趣/182
19.3 张澍的著述/184
20 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徐松/188
20.1 引言/188
20.2 人生的几个段落/189
20.3 徐松的著述和学术特点/192
21 徐松及其《西域水道记》/194
21.1 生平简述/194
21.2 遣戍新疆/195
21.3 《西域水道记》的特点和价值/197
21.4 《汉书西域传补注》与《唐两京城坊考》/199
22 西北学的拓荒者之一——张穆/201
22.1 生平与学术渊源/201
22.2 《蒙古游牧记》/203
22.3 《魏延昌地形志》/206
22.4 张穆与清代西北之学/207
中亚史
23 丝绸之路上的两大国
——伊朗和中国历史的比较/213
24 西辽史新证/222
24.1 引言/222
24.2 关于契丹人如何进入土耳其斯坦的问题/223
24.3 回鹘与“假道”回鹘/227
24.4 西辽的疆域/230
24.5 西辽在中亚的政治统治/233
25 七河史/237
25.1 乌孙简史/245
25.2 突厥简史/248
25.3 葛逻禄简史/251
25.4 哈喇汗朝简史/256
25.5 哈喇契丹(西辽)简史/261
25.6 蒙古察合台汗国简史/268
25.7 帖木儿汗国(莫卧里斯坦)简史/289
25.8 喀尔梅克(准噶尔)简史/305
26 伊朗的宗教与文化/311
26.1 伊朗的宗教/311
26.2 伊朗的文化/319
恭识《弇兹集》/326
索引/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