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星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三门峡渑池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本书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本书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本书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本书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三门峡渑池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宝星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三门峡渑池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本书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本书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本书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本书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内容推荐 渑池县位于豫西丘陵山区,为三门峡市辖县之一,北濒黄河,与山西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连熊耳,与洛宁、宜阳等县接壤;东裹义马与新安相邻;西界崤函,与陕县紧连,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东距洛阳60公里,西距三门峡50余公里。渑池历史沿革复杂,地理位置险要,史称“崤渑之固”。渑池古名黾池,西周时为洛都属邑,春秋为郑城,后入韩入秦,秦时置县,属三川郡,西汉亦名彭池,属弘农郡,新莽更名陕亭,三国魏时更名为渑池,延续至今。曾置渑池郡、合州、韶州,近代历属陕州、河南府、洛阳专区等,1986年区划至三门峡市。张宝星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三门峡渑池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 目录 神话 二郎担山追太阳 二郎神填海 开山钥黜 灶神 飞山的来历 传说 人物传说 张奎镇守渑池关 麦仁岭 唢呐的故事 刘武周称帝 孙思邈行医渑池 苏东坡夜宿崤山寺 苏门 养伤岭 闯王在闯山 周埙轶事 周惠王斩周良 刘邦义昌拜董公 布政使戴珙 汉王封将 公孙瓒 冰鹤双清祠 秦始皇焚书坑儒 楚坑 冯异诈败赤眉 刘秀礼贤不召寨 椿树和扳倒井 赵匡胤下棋 寇准杀甥 张圮抗金 啼哭沟刘秀避难 翟延 敬德打虎 裴老官和他的干兄弟 了字不挑勾 动植物传说 小麦为啥长一穗 牛心柿饼 黄芩黑心 韶山杜鹃 布谷鸟的故事 兄弟 鸡的来历 秃尾巴兔子 王岗鸟 猫虎兄弟 老鼠嫁女 猫恨狗 民俗传说 解犁 扫波池和撵旱婆 老千大 故事 革命故事 骑龙过黄河 海露智歼城防队 攻心之计 绝活 幻想故事 石头娶妻 金钥匙和银钥匙 善有善报 小镗锣 龙显神威 小白鸡 八百老虎闹京城 分尸二大王 生活故事 沈小布袋 望乡坡借布 拳打“净半街” 河南府闯道 人长与人短 白石媒 灰灰菜的故事 婆婆给媳妇喊妈 狗腿子的由来 漏的故事 小皮钱 路遥知马力 懒老婆 金娃娃 十双筷子 蚂蚱庙 犀鼠 何首乌 老公鸡 巩县锄 狼的故事 金钟镇恶子 抢亲 黑风怪 鲁班徒弟 神力赵大汉 龙头拐和黄马褂 麻官私访马家河 风物故事 渑池的由来 泉儿沟观吊 推瓮崖 朱城 下马头 马跑泉 紫桂宫 打蛇沟 班村的由来 英豪的由来 半个山 犁檐弯 雕窝村 万寿村 天池 大蟒庙 胡鸾 大蛇湾 太平庄 培育楼 六郎寨 梅姣娘开店 金灯河 金鱼河 烈王斩孙 蟠桃村 宋村 塔泥和义马 金鸡泉 塔泥外传 塔尼街 独冢传闻 舒大人私访 舒大人放粮 五户将军庙 孝文帝设祭 凤凰山 五女堆 桃花女 仁村的传说 辞主坡 真假大王 湖圪塔村 小白鹿牧羊 货郎庙 关底水的由来 槐树坡 野狐沟 绿竹洼 拾娃沟 吕祖镇龟山 雷公显灵 鬼推磨 晒龙台 黑龙潭 玉皇阁 凤凰山上的松柏 水往北流的故事 仁村火神爷 奶奶神 鲁班显灵 五龙庙 老穆主寨 木兰山 桓王山 五龙坐殿 灵芝峰 龟山的故事 兰苹成仙 牛心柿 天桥乘龙 黛眉传奇 九龙洞 黄金山 桃花庵传奇 柿子恨 焦赞坟 瓦庙沟 石棺 石板庵 神龟 虎地 五虎庙 德厚村 笑话 上官虎的故事 状纸 报复 抢帽 裤子 撒尿 剃头 愣子学话 刘员外考试仨儿子 胖圆儿的故事 我爹不是坏蛋 胖圆儿学认字 胖圆儿说媳妇 穷嘴的笑话(五则) 狂才作诗 赏月吟诗 孵驴 走小路 一文铜钱 吝啬朋友 试读章节 张奎镇守渑池关 讲述:吕巧云 记录:赵新爱 2005年8月采录 商纣王无道,宠爱妲己,听信奸臣,残害忠良,杀戮无辜。文王被囚,长子伯邑考I渗遭杀害。文王被释放回西岐后,不久死去。姬发继位,是谓武王。为了报父兄之仇,起兵讨伐纣王。武王拜姜子牙为相,统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破四关,兵临渑池关,被守将张奎所阻,不能前进。 渑池关是朝歌的屏障,地势十分险要。守将张奎武艺高强,有万夫莫当之勇;夫人高兰英的太阳神针更为厉害。先锋官王佐、张椿也是两员老将。哪料到阵上初次交锋,二位先锋官,就被西岐大将南宫适杀掉。张奎回到关上,烦躁不安,眼见西岐人马众多,战将云集,天下诸侯又倒向西岐一边,姜子牙又调来了武成王黄飞虎等战将。心想:纣王无道,商朝气数已尽,不如投奔西岐,共除纣王。他就到后堂给母亲说明投周之意。哪料母亲一听,勃然大怒,说道:“咱家世代忠良,君王委你重任,镇守渑池,你不思报效国家,反乘国家危急之时,起了反心!你这不忠不孝之人,有何脸面站立人前?吾意已决,死不投周。你若退不了西岐人马,休来见我!”张奎是个大孝之人,一向尊重母亲,今见母亲大怒,跪在母前不敢抬头。母亲把脸扭一边,不予理睬,好一会儿才说:“去吧!” 张奎别了母亲,和夫人高兰英说及此事,不料夫人也埋怨他多少不是,说道:“将军只见到了西岐人马的强大,却看不见自己的长处,就凭将军的地行之术和坐骑独角乌烟兽,还有我的四十九根太阳神针,足能制伏敌人,西岐人马再多,有何可怕之处?”张奎经夫人这么一说,便下定决心,誓死不投西岐。 次日,周营人马到关前挑战,张奎夫妇一同出关应战。周营姬叔明、姬叔升两员小将冲杀出阵。他俩虽说武艺高强,却不是张奎的对手。战未几合,就败下阵来。张奎待他二人退到一箭之地时,把坐骑的独角一按,追了上来。二人听到身后风声,急回身欲战,才折回身,张奎的宝刀落到肩上,两人立时做了刀下之鬼。张奎片刻间连斩周营二将,这一下惹恼了周营的黄飞虎、崇黑虎、文聘、崔英、蒋雄,五员猛将一齐向张奎拼杀过来。张奎夫妇力战五将,崇黑虎的两把板斧左右砍杀;文聘的托天叉劈头盖顶;崔英的八棱锥呼呼作响;蒋雄的五爪抓如金龙飞舞;黄飞虎的银枪如银蛇般左右盘旋,把他们夫妇二人团团围住。张奎夫妇连敌五将,毫无惧色。双方将士呐喊助威,直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崇黑虎见战不下张奎夫妇,佯败下阵,欲待张奎追赶近身时,反身用暗器伤他。谁料张奎却不追他。高兰英趁机使起太阳神针,钉住了黄飞虎,张奎挥动宝刀将他劈死。文聘、崔英、蒋雄见黄飞虎丧命,虚晃一下兵器败下阵来。未走几步,又被高兰英的神针钉住,张奎手起刀落又杀了三员大将,才催动神兽向崇黑虎赶来。崇黑虎佯败下阵,不见张奎追赶,正纳闷间,忽听脑后风响,崇黑虎翻身不及,已做了刀下之鬼。 姜子牙连损数员大将,急忙鸣金收兵,挂出了免战牌。张奎得胜回关,向母亲报说连斩西岐大将的喜讯。母亲欢喜非常,鼓励他们一鼓作气,克敌制胜。 且说张奎回到关上,数日不见周营动静。夜里张奎借土遁术由地下摸入周营,欲杀害姜子牙。这夜是大将杨任巡营,杨任是个奇人,眼里长手,手里长眼,能看到地下一切动静。忽见张奎由地下摸进营来,急报知元帅姜子牙。姜子牙听说,急命大将南宫适、武吉护卫武王不离左右,命杨任监视张奎动向,并令各将士执戈待战。张奎到哪里,杨任指向哪里。张奎见周营戒备森严,无从下手,才退出周营回关。张奎夜袭周营,虽没得手,却使周营一夜惊恐不安。 次日,运粮官土行孙夫妇回营交令,见大营高挂免战牌,就进营问明原委,姜子牙说明周营连损七员大将、张奎由地下摸营情形。土行孙说:“待我今日出阵,会会这个张奎,看他到底有多么厉害。”姜子牙准令,土行孙夫妇就到渑池关前骂阵。张奎见周营有人来骂阵,忙披挂出关应战,待到阵前一看,却是个矮子。张奎哪把他放在眼里,正待上前厮杀,却没防到土行孙夫人邓婵玉一把五色石迎面甩出,张奎被打得眼起金花,从马上掉了下来。刚着土,钻入地下去了。高兰英见丈夫失利,祭起太阳神针,邓婵玉也同时甩出了五色神石。只见两道金光碰在一起,发出了雷鸣般的声响,二人同时落马,各被己方随军救起,扶回本营。 且说张奎借土遁钻入地下,万没防到土行孙也跟着钻入地下到了身后。张奎身材高大,在地下行动不便,土行孙身子短小灵活,左蹿右跳。张奎不防,挨了土行孙的几下棒击,钻出地面,败回关内。 次日,土行孙夫妇又到渑池关前骂阵,张奎夫妇同出应战。两对夫妇也不答话,就杀到一起。高兰英早有准备,才战几个回合,就祭起了太阳神针钉住了邓婵玉,邓婵玉被张奎挥动大刀劈死。土行孙见势不妙,借土遁钻入地下去了。 土行孙为报夫人之仇,由地下摸进渑池关内,欲杀死张奎的母亲,可是关内防备严密,使土行孙无从下手。他摸到后营,钻出地面,烧了张奎的粮草库。张奎夫妇回关发觉时,土行孙早从地下回周营了。 土行孙回周营后,想到张奎难敌,得到姜子牙的准许,去请师父瞿留孙来,用指地成钢术困杀张奎。 次日,张奎夫人高兰英忽然心血来潮,她掐指一算,原来是土行孙要去请瞿留孙来制伏张奎,于辰时从土门出来到假龙山去。高兰英附于张奎耳边如此这般说了几句,张奎依言就隐蔽在那里,专等土行孙。土行孙哪里晓得,到了土门刚一露头,就被张奎杀死,取了首级,悬挂渑池关前。传说土门山附近红土崖的红色土壤,就是土行孙的血染红的。 姜子牙见土行孙夫妇相继丧命,感伤不已,正愁思莫解之际,催粮宫杨戬回营交令,得知原委后,请命出战张奎。张奎出关应战,二人也不答话就杀到一块。战未几合,杨戬佯败就走,张奎按动乌烟神兽的独角,飞一般赶上,活擒杨戬。周营一时抵挡不住,只好鸣金收兵。P11-13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序一)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到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金鸡高唱,硕果累累;瑞犬欢吠,带来祥瑞。正值寒冬腊月,飞雪迎春之际,《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三门峡·渑池卷》编委会在数月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聚集在三门峡市将帅宾馆,以全封闭式的昼夜冲刺,终于编成了集图片、音像与书面文字为一体的县卷本评审稿。全书共收录流传于渑池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民间文学作品30余万字。我们全体编纂人员,为抢救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而感到欢欣鼓舞。 渑池具有肥沃的民间文学土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五十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的足迹,五六千年前,渑池境内分布着许多母系氏族部落。先民们披荆斩棘,刀耕火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捕鱼、农耕,制造陶器、骨器、石器,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华夏文化,因而,渑池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古老的先进文化,产生了远古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的仰韶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渑池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在艰苦的生产实践中,为了表达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为寄托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为了惩恶扬善,从而开创了民间口头文学的先河。于是奇特的神话,多彩的传说,扣人心弦的故事,幽默的笑话,像黄河之水,奔腾不息。又因为渑池山川秀美,交通便利,使得上至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古代达官贵人、墨客骚人,下至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人等,无不出现在渑池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着丰富、神奇、迷人的“瞎话”(民间故事)。据民间传说,远在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时,带着他两个美丽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渑池韶山吹奏韶乐,招使“凤凰来仪”,韶山因而得名。夏后皋曾在渑池建都,史称“夏墟”。无数脍炙人口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笑话,从古至今,一直在渑池的田间地头、瓜豆棚下,农家小院、打麦场上,一代又一代地流传着,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这是博大精深的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渑池的民间文学土壤如此深厚,为我们收集、整理民间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黄河浪花转瞬即逝。为了抢救保存中国民间文化精粹,渑池县文化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将抢救、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工作当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民间文化工作者,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传一代,承前启后锲而不舍地做好这项工作。 渑池民间文学的抢救、发掘、整理工作,大体上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创阶段、发展壮大阶段与硕果累累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为打基础阶段。当时渑池文化馆的张兰隽、樊奇伟等同志,培养和支持渑池青年文学爱好者,组织李法泉、褚龙海、王寻、古长友、平申生、焦绳武、薛瑞堂等青年,深入田间农村,广泛收集民间文学,编印了五本《民间文学选》,初步组建了队伍,打下了基础。上述一些民间文学爱好者,后来都成为渑池文学队伍的骨干。 20世纪80年代,是渑池民间文学队伍发展壮大阶段,民间文学结出了果实。1988年,渑池文化馆按照《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纂方案》的要求,组织全县16个乡镇的文化专干和文学爱好者,全面普查,收集出一批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学作品,形成了《民间文学集》的基础资料本。1989年,渑池县地名办又出版了《地名故事》,茹明、戴松筠、李虹彩、郑经堂、李高青等人积极为此书撰稿,薛敬东为编纂《地名故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历史进入21世纪,到2005年秋冬,民间文学的抢救、发掘、整理和出版工作,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对民间文学空前重视,渑池的民间文学工作进入了第三阶段,开花、结果。渑池县文联为了给中国人民保存一份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人类的记忆遗产,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渑池县编纂委员会,按照《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县卷本编纂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县卷本编纂体例》的要求,贯彻本土化的方针,突出渑池县特色故事、专有故事、稀有故事和品牌故事,积极着手渑池县民间文学的收集、筛选、整理工作。我们在渑池《民间文学集》基础资料本及《地名故事》的基础上,重新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做好渑池县挖掘整理工作。编纂人员本着求“全”(全面性)、求“真”(科学性)的原则,忠实保持口头文学的特点,注重渑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坚持原创、原味的鲜活性,坚持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流传性,杜绝赝品,经过数月夜以继日的努力,收集整理并精选出了这册故事全面、内容丰富、体裁完备、体例科学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三门峡·渑池卷》。 本卷正文约26万字,收录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共约200篇。本卷不同于以前版本的是,新增故事多,叙事语言多样化,甚至有些故事体例和口传语言在叙述上与传统口头文学似有相悖,最终,我们还是以文学多样性的理由进行了收录。 在本卷的成书过程中,中共渑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渑池县抢救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骆玉峰亲临指导;中共渑池县委常委、副县长王锰,在百忙之中对编纂、整理、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协调;市文联党组成员、助理调研员卫峰同志和市群艺馆馆长员更厚同志亲赴工作现场,指导看望编纂人员;市财经投资公司党支部书记、原县财政局局长李爱军、县财政局局长张拴军,对抢救工作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支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抢救领导小组成员孙荣民,宣传部副科级宣传员、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成员马万智竭力为编纂工作提供各种便利,陈留成、褚龙海、陈少华、秦保罗、赵春然、王峰、南国民等同志,不辞辛劳收录、整理、编辑、勘校文稿,杨拴朝、胡龙光等同志认真按预定场景抓拍、抢拍风物景致,另有同志帮助制作光盘、编绘图表,才得以使本书正式出版。在此,对一贯支持本卷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再次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07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