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杰作,反映了清朝康、乾时期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成功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的传统文人群像。作者吴敬梓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卑劣丑恶刻画得入木三分。其艺术之成功,使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此外在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这种体制,对清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如《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等,均模拟《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儒林外史》。
胡须花白才考中举人,欢喜得发疯的范进;六十岁而未进学,见了贡院门板便一头撞进去,满地哭着打滚的老童生周进;原本纯朴老实,考上秀才后变得虚伪狡诈的匡超人;视举业为正途的迂腐信徒马纯上;因丈夫不懂八股而寄希望于四岁儿子的女八股鲁小姐……这是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塑造的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而笑的人物形象。它跨越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展示了科学制度下形形色色的读书人的荣辱升沉。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崎磊落的人。
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间壁秦老家。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他母亲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着一瓶酒,食盒上挂着一块毡条,来到柳树下,将毡铺了,食盒打开。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手摇白纸扇缓步而来。那穿宝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尊那穿元色的一个胡子坐在上面,那一个瘦子坐在对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来斟。吃了一回,那胖子开口道:“危老先生回来了,新买了住宅,比京里钟楼街的房子还大些,值得二千两银子。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名望体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留着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个不敬!”那瘦子道:“县尊是壬午举人,乃危老先生门生,这是该来贺的。”那胖子道:“敝亲家也是危老先生门生,而今在河南做知县。前日小婿来家,带二斤干鹿肉来见惠,这一盘就是了。这一回小婿再去,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去晋谒晋谒危老先生。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个学者了。”那胡子说道:“听见前日出京时,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看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了。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
自此,积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好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
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个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干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就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径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
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P1-3
中国文联出版社朱庆社长是我的老朋友了。前些年他组织策划的“光明版·六角丛书”以高品质、低定价的特色,让更多的孩子买得起、读得上质优价廉的世界文学名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央领导同志和各大主流媒体均对这一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为“六角丛书”喝彩》,著名出版家王仿子老先生还特别撰文《我也要为“六角丛书”叫好》。如今,履新文联社的朱庆社长决定在保持“高品质、低定价”风格的基础上重启面向青少年的名著译丛,特别携手新阅读研究所隆重推出“新悦读之旅”经典名著丛书,希望以更精准的内容、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地帮助青少年走进经典名著,让经典名著能够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和关注的文本,在那些最伟大的故事里蕴藏着最高尚的思想,极富营养,值得读者尤其是正处在快速成长期的青少年认真阅读。但无论是老师推荐的寒暑假阅读书籍,还是图书馆里典藏的世界名著,并不一定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其一,当下快餐式阅读泛滥,名著阅读常常被低级趣味的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性阅读等各种方式的浅阅读“边缘化”;其二,信息化时代,基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传播和游戏、影视娱乐节目的层出不穷,对图书阅读的冲击越来越大;其三,名著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一些时代久远、语言陈旧的世界名著已不适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有一些经典名著部头太大,字数太多,动辄数百上千页,令许多刚刚鼓起勇气攀登经典名著高峰的青少年读者望而却步。
这套“新悦读之旅”经典名著丛书在如何使世界名著更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上,做出了可圈可点的努力。
首先,“新悦读之旅”所收辑的名著,包括中国和外国经典。外国名著译本都是由资深翻译家依据原语种翻译而成的版本,其中部分部头较大的长篇作品已经由翻译家本人根据青少年阅读需要亲自作了缩译.较好地实现了汰除芜杂,取精用宏。
其次,“新悦读之旅”所收辑的外国名著,有三分之二篇幅适中的名著维持了原本。而那些适当缩减内容的版本,还将另行出版全译本,供读者备选参考。
第三,“新悦读之旅”所收辑的名著,将由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编写导读文字,提供阅读建议,便于中小学生阅读时参考。此外,还将从书中梳理出一些佳句名段,附录在导读页上,使读者在阅读后能够继续咀嚼回味。
第四,“新悦读之旅”在不断推出的同时,还将组织学生、教师、父母等广大读者,开展阅读征文和竞赛活动。通过师生、亲子互动交流,帮助青少年读者更深地理解世界经典名著,更好地学习中外文化精华,从而更好地成长。
人的身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所吃的食物决定;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所读的书籍决定。在青少年时期走进经典名著的世界,让经典名著真正融入青少年的生活,让那些最有价值的精神营养滋润孩子的精神世界,教导孩子们学以致用,择善而从,他们就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高尚的品质。“新悦读之旅”将为他们打下更坚实的教育基础,带他们畅游更多彩的艺术人生。
希望“新悦读之旅”能够带给孩子们美好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旅途中看到美景无限,收获多多。
2014年6月1日于北京滴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