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文化绚丽多彩,而博物馆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最佳去处。这里的文物会“说话”,每一道纹饰、每一种工艺,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象征之一。通过文物,我们不仅能读出当时当地,人们有着怎样的习俗,对美有着怎样的看法,还能体会到创作艺术品的人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怀着怎样的好奇去探索发现。让我们走进博物馆去看一看吧,通过认识一件件国宝来了解历史,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藏在指尖的艺术》介绍的是织绣品、金银器、镶嵌器和兵器这四大类工艺品,这四个门类看似关联不大,但都呈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特点和魅力,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细细品味。 目录 第一章 从养蚕缫丝到霓裳羽衣 国宝传奇 镇馆之宝 躲过盗墓贼的宝贝——小菱形纹锦面绵袍 盛唐风貌的再现——大红罗地蹙金绣半臂 万历皇帝的宝藏——定陵衮服 举世无双 国宝档案 第二章 从金缕玉衣到乾隆金发塔 国宝传奇 镇馆之宝 神秘土地上的权力象征——三星堆金杖 寺庙中挖出的高科技——鎏金银香囊 皇帝的孝心——清乾隆金发塔 举世无双 国宝档案 第三章 从绿松石到景泰蓝 国宝传奇 镇馆之宝 千年前的北京生活实证——漆觚 神秘狞厉与细致精巧的完美结合——青铜器镶嵌云纹牺尊 母仪天下的象征——明孝端皇后的凤冠 举世无双 国宝档案 第四章 从弯弓射雕到尚方宝剑 国宝传奇 镇馆之宝 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好钺 良将劲驽威震四海——五年相邦吕不韦戈 百万雄兵胸中藏——阳陵虎符 抗击侵略,威震四方——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举世无双 国宝档案 博物馆参观礼仪小贴士 博乐乐带你游博物馆 难忘的旅程 序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 史悠久、硕果累累,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 年来的智慧与创造,它以 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 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形 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 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 性之光的一章。 现在,我们要给大家 介绍的是织绣品、金银器 、镶嵌器和兵器这四大类 工艺品,它们都是传统工 艺品中的佼佼者,或流光 溢彩,或精美绚丽,虽历 经千年的衍变,却未在岁 月变迁中黯然失色,反而 愈发凸显出东方民族的特 色和魅力。 中国织绣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 就创造了纺织工艺,其后 屡经努力、革新,发展出 刺绣、缂丝、云锦、编织 等多种工艺,并将它们用 于服饰和生活用品的制作 中,锦绣文章,衣冠天下 。 金银器在中国的使用 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 商朝,但直到汉朝才开始 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 唐朝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和 辉煌,开创了中国古代金 银器制作的崭新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器物上,就能看到华夏 先民对镶嵌工艺的最初探 索,经过夏、商、周三代 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 已日臻成熟。正是因为古 代能工巧匠们的鬼斧神工 ,才为后人留下了一件件 虽沉浮史海数载,却仍光 彩熠熠的艺术珍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华民族历来极为重 视兵器的开发与生产,从 商周时期的青铜兵器,到 春秋战国以后的铁兵器, 中国的兵器制作都融入了 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技术,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 代烙印。 这四个门类看似关联 不大,但都呈现了中国传 统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 工的特点和魅力,值得我 们深入了解、细细品味, 领会其中蕴涵的工巧精致 而又自然天真的意趣、恬 淡优雅的情致,思考我们 今天该如何继承传统、走 向未来。 愿这本书能让小读者 们充分领略传统工艺之美 、之精、之魂,愿我们能 在“传统”这个“巨人”的肩 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 远,更好地走向未来。 导语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拥有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现代博物馆,既拥有千万年文化传承的珍宝,又充分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设备,让孩子们通过参观游览,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解中国五千年文化,这对完善其人格、丰厚其文化底蕴、提高其文化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愿这本书能让小读者们充分领略传统工艺之美、之精、之魂,愿我们能在“传统”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好地走向未来。 精彩页 国宝传奇 中国古代服饰璀璨华美,湖南省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服饰达一百多件,而其中一件素纱禅(dan)衣的出现创造了世界之最。这件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一件衣服。它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仅重49克。它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纺织工艺的最高水平。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为什么取名“马王堆”呢?原来,该墓葬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墓葬,故称马王堆(图1.1.1)。 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区医院准备在此建造地下病房,从堆底打坑道才进去十米就发生了严重塌方,并发现了白膏泥。从白膏泥的小洞中喷出凉气,一点就着,并燃起淡蓝色的火苗,湖南省博物馆专家断定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经有关部门批准,湖南省博物馆于1972年1月16日正式发掘东边已经被打破的一座墓,把它编为1号墓。素纱禅衣(图1.1.2)就是从这里出土的。 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它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是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因为是单经单纬交织而成,所以孔眼就充满了织物的表面,空隙所占面积特别多,因而显得非常薄。用“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来形容它,一点儿也不为过。 这件素纱禅衣在湖南省博物馆陈列的时候还发生过离奇的被盗事件呢。1983年的一个早晨,讲解员打开展馆大门时一下子惊呆了———排展柜的玻璃全部被砸碎,里面的文物不翼而飞。经统计,共有六个展柜被砸,三十多件珍贵文物被盗。除了这件素纱禅衣,还有一批漆器等文物也离奇“失踪”。由于马王堆汉墓的名气太大了,公安部高度重视这起文物盗窃案,派出专人督查此案。调查发现,盗贼是从离地几米高的一个窗户爬进展馆的。 为了防止这批珍贵文物被走私出境,公安部向全国海关发放了这批文物的照片,专案组也进驻省博物馆严阵以待。 四十多天后,湖南烈士公园报告,在与省博物馆相邻的墙角发现了一包东西,里面正是部分被盗窃的文物。又过了几天,长沙市邮政局五一路邮政储蓄点的柜台上,又发现一个无人认领的包裹,上面写着“湖南省博物馆收”,打开一看,素纱禅衣和其他一些文物赫然在目。至此,大部分被盗的文物自己“飞”了回来。可罪犯藏在哪里呢?一天,一名侦察员在长沙市韭菜园派出所无意中得知,派出所前不久抓获了一名小偷,他身上带着一把折断了刀尖儿的三角刮刀。这名侦察员立刻联想到文物被盗现场发现的刀尖儿。经过比对,刀尖儿和小偷身上的三角刮刀完全吻合。随后,公安干警在小偷的家中又搜出了一批失窃文物。全省警察都在找的盗贼居然“藏身”在派出所里!原来,之前“飞”回来的文物正是小偷的母亲迫于压力悄悄送回去的。 镇馆之宝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化内涵。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先人所创造的最早的服饰文化吧! P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