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声三字经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崔琦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崔琦编著的《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内容推荐

由曲艺杂家崔琦撰写、相声学子徐德亮注释的《相声三字经》体裁别致、朗朗上口,其内容涉及相声的历史源流、发展脉络、表现方法、代表人物以及艺术特征、创作规律、表演技巧、行规禁忌等诸多方而,堪称是一部相声小百科。

《相声三字经》由崔琦编著。

目录

序言

写在前面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注释

相声八代传人“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读后

“真佛只说家常话”——由“相声三字经”说起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相声“三字经”注释

说相声,逗人乐。祖师爷,东方朔。

相声是起源于北京,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引人发笑为目的的二种曲艺形式。它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产生,逐渐形成了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的表演方式,并一.直流传至今。

相声在早期主要用北京话,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演员们开始有意摆脱北京方言的影响,用普通话表演。现在,相声早已经流行于全国各个省市,可以说,相声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受观众喜爱的曲艺形式之一。

相声的表演形式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两个人说的对口相声、三个人或以上说的群口相声三种,但影响最广泛的,还是由两人表演,以“聊天”为主要形式的对口相声。其中,两个演员分别称为“逗哏”和“捧哏”,通过“系包袱”和“抖包袱”达到令人开怀大笑的效果。

相声的形式非常简单,相声演员常说:“我们相声也不需要服装,也不需要道具,两个人往这儿一站就能说起来,一句话,我们带着嘴来就成了。”当然,这是一个“包袱”,但也确实说明了相声的形式有多么简单。往往两个演员,只要身穿相同或类似的衣服,无论是西服、衬衫,还是中式小褂、夹克,都可以上台表演。甚至在一般性的社区演出或业余演出中,两个演员穿的衣服不一样也没关系,观众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这是由对口相声“两个人和大家聊天”这个艺术特点决定的。

传统相声因为和现代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在形式上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基本说来,演员要身着长衫(大褂)、白袜子、圆口布鞋,大褂不许挽袖口,如果要挽的话,通常只能逗哏演员挽手背上的一半,称为“马蹄袖”。要有一张长方形桌子,称为“场面桌”,桌子上往往有醒木、扇子、手绢三样道具。

虽然相声的形式如此简单,但是它却能引人发笑,并目是以能引人发笑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不可笑的相声就不是相声。无论是长段、短段,中间都会有很多引人发笑的地方,而且,节目最后,一定有一个非常引人发笑的地方,称为“底”,使观众在大笑声中鼓掌,演员在笑声和掌声中退场。虽然相声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有些经典的老相声也许一段之中让人笑出声来的地方不多,但它还是以逗人笑为目的。无论有多长时间的叙述和铺垫,都是为了最后让观众开怀大笑一次。

用聊天的形式,达到让观众笑的目的,这就是相声最大的特点。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西汉辞赋家。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武帝即位后,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倍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能扛得起,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目前的处境。一天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像你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去叩头谢罪。”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对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要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如此说。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是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皇上听了哈哈大笑,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他见到皇帝的机会就多了些。

因为东方朔的这些特质,所以相声艺人把东方朔尊为祖师爷。马三立曾回忆说,他拜师的时候,曾向东方朔的画像磕过头。P18-22

序言

萌生写《相声“三字经”》的想法已经有些年了,但由于琐事缠身,一直也没静下心来认真地琢磨一下写什么、怎么写。可这个念头始终在心头萦绕,时不时就会想起来。去年夏天,与友人闲聊,说是已有中小学开始把《三字经》、《弟子规》列入了教材,一下子让我心存已久的欲望又强烈起来,写!

由于已经有了长时间的思索,也是一时兴奋,只用了多半宿的工夫便一气呵成“划拉”出了初稿,当然还很不成样子,但总算是有了个可以加工修改的坯子。

这以后,只要有空,我就会翻翻看看、修修改改,经过N多次的增删、调整和润色,终于使这篇《相声“三字经”》有些模样了。

这期间,做过两次较大的删减和改动,一是开始觉得相声艺术博大精深,唯恐说不清、道不明,就曾包罗万象不加取舍地写得特别冗长,后来发现这样不行,太繁杂、太琐碎了,便做了一次较大的删改;二是原始稿里还曾写了相声历代传承人,写着写着发现了问题,除了相同辈分的相声人名字不好合辙押韵外,对于第九代甚至第十代相声新人,手头没有现成的资料,北京很多八。后、九。后相声演员,我都叫不上名儿来,外地的相声新生代就更不了解了,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徒弟”和“学生,,的区别,有的“摆知”了,有的没“摆知”,即存在一个被承认和不被承认的问题,要想全部搜集全、理清楚,工作量太大,靠个人能力似乎不可能完成,只好忍痛割舍了。

即使这样,已基本定稿的文字中,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如,“会通精化”本是一个词儿,可由于受三字的限制,只能写成“会通精,化更难”,虽牵强,也无奈,总不能通篇都是三个字,抽冷子冒出一个四个字的句子来吧?只好这么着吧!

稿子基本定下来了,应当对有些人物、事件、术语和一些专用名词做些说明,不然全凭三个字的句子恐难叙述明白,就把稿子交给了徐德亮,请他来作《相声“三字经”》的注释。为什么选择了徐德亮呢?一来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文字功底没的说;二来他懂相声;更是由于我们每周六、周日都在一起演出,沟通起来比较近便,这样注释部分就由德亮来完成。有些地方我们经过一起斟酌、推敲商量才确定下来。

为了使“三字经”中涉及的内容尽可能翔实、准确,我们利用不同资料相互印证,补齐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的十一名相声成员的名字;对已故相声人物,尽量注明生卒年份,翻资料、上网查,甚至还给远在台湾的朋友叶怡均打电话求证,但仍有些人物生卒年不详,甚憾!

《相声“三字经”》中所涉及的人物,多已成为历史,便不在其名之后加称谓,如不称“张三禄先生”、“朱少文老师”、“王决同志”等。

尽管作了注释,仍觉得有些问题还应说得再透彻些,特意在后面加了两篇附录,是我前几年发表的关于相声表演和创作中一些规律性的文字,与“三字经”内容相关,是注释的深入补充。

《相声“三字经”》不过是我几十年来对相声研习、创作、表演、教学的心得体会,水平和能力都很有限,其中错讹之处必定难免,或有“鲁鱼亥豕”之误也是可能的,还请业内外朋友不吝指出为盼!

后记

《相声“三字经”》历经数载,终于付梓,深感欣慰!

这本小册子在写作过程中,曾经过目者有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董耀鹏、原副书记刁惠香、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刘开阳、北京曲协主席李金斗、秘书长田静以及相声界同仁姜昆、王文林、李菁、何云伟、王玥波、河北曲协主席陈小平、安徽相声名家曹业海、台北曲艺团团长郭志杰、我的搭档谢小玲、文教部执行长叶怡均,曲艺活动家李燕、孙燕华夫妇等,他们当中多有好的意见建议提出,特此致谢!

《相声“三字经”》曾在2012年7一12期《曲艺》杂志上连载,编辑部主任李玉及编辑梁钢等诸友付出了辛勤劳动,深表感谢!

山东曲协主席孙立生读后热情的写了《真佛只说家常话》的精彩点评文章,征得同意,收入本书并致谢忱!

特别感谢天津南开大学著名相声理论家薛宝琨教授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中国曲协姜昆主席和著名书法家米南阳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张永熙、常宝华、赵连甲、马志明、常贵田、姜昆、李金斗、李菁、王珥波、应宁、何云伟诸师友、同仁,对本书热情肯定并写了赞许和鼓励的话语。

北京曲协王波,我的学生赵琳,以及杨磊、李宏、齐文华、高慧聪等多位朋友,在我创作及成书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打字、照相、找资料,付出了大量艰辛,在此特别致谢。

书评(媒体评论)

崔琦先生撰写的《相声“三字经”》堪称相声行业的新“春典”;一册在手,相声艺术的家底儿及精粹一览无余。您想了解相声吗?不妨先读《相声“三字经”》。

——张永熙

崔琦撰写的《相声“三字经”》我不止看了一遍,真是开卷有益!“三字经”对相声艺术进行了全而、准确又深入浅出的论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一本很好的相声教材。崔琦做了一佴彳艮好的事情,谢谢崔琦。

——常宝华

要想学好、说好相声,建议读读崔琦的《相声“三字经”》。

——马志明

“曲艺传承的诀窍,相声技巧的结晶。”赞崔琦《相声“三字经”》发表。

——姜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