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乔治·贝克莱(感知与存在的故事)/有趣的哲学启蒙书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韩)沈亨奎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沈亨奎所著的《乔治·贝克莱(感知与存在的故事)》是一本让孩子能读懂、能体会的哲学普及读物。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选取孩子生活中的爱好、经历,把哲学家复活,放在孩子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进行思想交流,将哲学家乔治·贝克莱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用非常简明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一听就能明白,就能对这些哲学家有所认识,感到他们很亲切。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可以从中感悟到不同的生活道理。

内容推荐

在沈亨奎所著的《乔治·贝克莱(感知与存在的故事)》里,主人公美智和成汉回到了1724年,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与贝克莱见面。在都柏林见到的贝克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好,现在我们就跟《乔治·贝克莱(感知与存在的故事)》中的美智和成汉一起到都柏林去见一见贝克莱吧!

目录

卷首语

楔子

一 回到过去

 1.哲学课上的讨论

 2.美智去书屋

 3.美智消失了

 4.旧书给美智写的第一封信

 ·哲学放大镜

二 美智在都柏林与贝克莱相遇

 1.你是谁?

 2.真实的都柏林

 3.都柏林的午餐

 4.旧书给美智写的第二封信

 ·哲学放大镜

三 靠观念来知觉事物

 1.观念里的妈妈

 2.新朋友

 3.旧书给美智寄来的礼物

 4.旧书给美智写的第三封信

 ·哲学放大镜

四 存在的只有观念和精神

 1.寻找时间秘密

 2.书房里的话剧

 3.在贝克莱的客厅里见到爸爸妈妈

 4.旧书给美智写的第四封信

 ·哲学放大镜

五 不可怀疑的神的存在

 1.都柏林的孩子们

 2.神的存在

 3.再见,都柏林

 4.旧书给美智写的第五封信

 ·哲学放大镜

尾声

综合论述题

综合论述题题解

回头看乔治·贝克菜

试读章节

“美智,快一点好吗?成汉要迟到啦。”妈妈在楼下喊道。

站在妈妈身旁的成汉马上说:“没关系的。”

成汉的声音并不小,就连楼上的美智也听到了。

“啊,是成汉!”

成汉和美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很久以前,成汉在襁褓里看着比自己晚两个月出生的美智笑了一下。看着这一对可爱的婴儿,成汉的爸爸当时开了一句玩笑:“你们看看这两个孩子,真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啊!等这两个孩子长大了,就让他们结婚成家吧。呵呵。”

爸爸这么一说,在场的人们都笑着表示赞同。

“这怎么可能呢?”

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美智向妈妈提出了抗议。

“妈妈你怎么可以那么做呢?”

美智用接近愤怒的声音喊道。美智原以为自己这么抗议,妈妈马上就会跟自己道歉。不料,妈妈却笑着回答说:“正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才答应了人家的要求嘛!”

美智真有点儿慌了。

“这像话吗?当了妈妈就可以随心所欲啊?”

“妈妈和成汉的妈妈是这个世上最要好的朋友,成汉也是除了你以外世上最好看的孩子。当时看到你们俩并排躺在一起,妈妈觉得特别般配,所以就想到长大以后让你们俩成为新郎和新娘。”

“这就是你们大人之间订下我们婚约的理由啊?这太不像话了,你们也不征求我的意见。”

尽管美智为这事火冒三丈,可妈妈只是在一个劲儿地笑着,没有一丁点儿歉疚的意思。当时,妈妈只有一个念头:如果美智和成汉成为小两口,他们会成为世上最幸福、最美丽的小夫妻。

美智无话可说了。美智还不知道什么是世上最幸福的夫妻,她也没有想过自己要当一个世上最美丽的新娘。美智认为只有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才是最幸福的。

美智穿好衣服走下了楼梯。

“哎哟!”

看见美智慢吞吞地走下来,妈妈拍了一下美智的后背。美智像一只缩头乌龟佝偻着身子。

“妈妈你真是的,你总是在成汉面前……”

美智提到喉咙口的话又咽下去了。美智真的不止一次在成汉面前遭到妈妈的数落。

“我们上学去了。”

成汉握紧美智的手向美智妈妈鞠躬行礼,妈妈用欣慰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两个可爱的孩子,美智边撅着嘴边揉着刚刚被妈妈拍过的后背。

“路上多加小心!”

“是。”

成汉和美智手牵着手走出了院子。

“上学去吗?”

隔壁的阿姨笑着朝他们俩问候一声。

“是。”

美智朝阿姨弯腰致敬,成汉也跟着美智弯腰行礼。

“真是形影不离的一对呀!”

阿姨说完便回屋里去了。

“阿姨说我们俩是形影不离的一对!哼!”

美智嘟囔着,甩开了成汉的手。  “反正我们俩长大以后要成为新郎新娘的,当然是形影不离喽!”

“哼,你自己当新郎新娘吧。我才不给你当新娘。”

美智朝成汉吐了一下舌头,独自一人向前跑去了。

“美智,你跑什么?咱俩一起走!”

成汉边追美智边喊道。

“你总那么说,小朋友们也总因此笑我们,不是吗?”

话虽这么说,可美智心里并不讨厌紧追在自己身后的成汉。

P5-7

序言

孩子和大师之间的桥梁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的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能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哲学对于人生有这么大的意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近它、得到它呢?我一向认为,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直接阅读大哲学家的原著,最好的哲学都汇聚在大师们的作品中。不错,大师们观点各异,因此我们不可能从中得到一个标准答案,然而,这正是阅读原著的乐趣和收获之所在。一个人怎样才算是入了哲学的门?是在教科书中读到了一些教条和结论吗?当然不是。唯一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那么,看一看哲学史上诸多伟大头脑在想一些什么重大问题,又是如何进行独立思考的,正可以给你最好的榜样和启示。

常常有父母问:让孩子在什么年龄接触哲学书籍最合适?我的回答是:顺其自然,早比晚好。顺其自然,就是不要勉强,孩子若没有兴趣,勉强只会导致反感。早比晚好,则要靠正确的引导了,方法之一便是提供足以引发孩子兴趣的适宜读物。当然,孩子不可能直接去读原著,但是,我相信,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了解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基本思想,仍然是使他们对哲学真正有所领悟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我乐于推荐黄山书社出版的《有趣的哲学启蒙书》系列丛书。这套丛书选择了东西方哲学史上50位大哲学家,以各人的核心思想为主题,一人一册,用讲故事做诱饵,一步步把小读者们引到相关的主题中去。我的评价是,题材的选择颇具眼力,50位哲学家几乎囊括了迄今为止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最重要影响的精神导师。故事的编撰,故事与思想的衔接,思想的表述,大致都不错,水平当然有参差。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韩国的儿童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极其认真地做了这件事,在孩子和大师之间筑了一座桥梁。对比之下,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应该感到惭愧,但愿不久后我们也有原创的、高水平的类似书籍问世。

周国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