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诗三百首全解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蘅塘退士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唐诗包容巨大、内涵丰饶,在华美的语言里拥有别致的韵味,反映了李唐一朝的社会各个侧面,泽洽百代,留传下来不尽的文化养料。

《唐诗三百首全解》对蘅塘退士的经典选本加以注释、语译、赏析,文字清新,观点新颖,使读者既能深入理解,又能拓展阅读,不使读者学诗时有偏颇之憾。

内容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世称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孙洙鉴于当时通行诗歌选本《千家诗》“工拙莫辨”,因此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编成《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七十七位,总计三百余首诗,包括五言古诗、乐府、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诗人选择上,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都有入选,体现了唐诗各个时期的精髓之作。《唐诗三百首全解》对孙洙的选本加以注释、语译和赏析。《唐诗三百首全解》文字清新,观点独到,使读者既能深入理解,又能拓展阅读,不使读者学诗时有偏颇之憾。

目录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感遇二首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杜甫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二首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夕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 贼退示官吏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乐府

王昌龄 塞上曲

 塞下曲

李白 关山月

 子夜吴歌

 长干行

孟郊 烈女操

 游子吟

卷二 七言古诗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李颀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注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诗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柳宗元 渔翁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

李商隐 韩碑

卷四 七言乐府

高适 燕歌行

李颀 古从军行

王维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李白 蜀道难

 长相思二首

 行路难

 将进酒

杜甫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卷五 五言律诗

李隆基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 在狱咏蝉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沈俭期 杂诗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

李白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濬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杜甫 月夜

 春望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抒怀

 登岳阳楼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眺

 终南别业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有怀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士

 新年作

钱起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韩翃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刘奋虚 阙题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纶 送李端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张籍 没蕃故人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杜牧 旅宿

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李商隐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温庭筠 送人东归

马戴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张乔 书边事

崔涂 除夜有怀

 孤雁

杜荀鹤 春宫怨

韦庄 章台夜思

僧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卷六 七言律诗

崔颢 黄鹤楼

 行经华阴

祖咏 望蓟门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李颀 送魏万之京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岑参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酬郭给事

 积雨辋川庄作

杜甫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五首

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韩翃 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 春思

卢纶 晚次鄂州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元稹 遣悲怀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

李商隐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二首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二首

温庭筠 利州南渡

 苏武庙

薛逢 宫词

秦韬玉 贫女

沈俭期 独不见

卷七 五言绝句

王维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裴迪 送崔九

祖咏 终南山望余雪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春晓

李白 夜思

 怨情

杜甫 八阵图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刘长卿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韦应物 秋夜寄丘员外

李端 听筝

王建 新嫁娘

权德舆 玉台体

柳宗元 江雪

元稹 行宫

白居易 问刘十九

张祜 何满子

李商隐 登乐游原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李频 渡汉江

金昌绪 春怨

西鄙人 哥舒歌

崔颢 长干行

李白 玉阶怨

卢纶 塞下曲

李益 江南曲

卷八 七言绝句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张旭 桃花溪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怨

王翰 凉州词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江陵

岑参 逢入京使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张继 枫桥夜泊

韩翃 寒食

刘方平 月夜

 春怨

柳中庸 征人怨

顾况 宫词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刘禹锡 乌衣巷

 春词

白居易 宫词

张祜 赠内人

 集灵台

 题金陵渡

朱庆余 宫中词

 近试上张水部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二首

 金谷园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温庭筠 瑶瑟怨

郑畋 马嵬坡

韩僵 已凉

韦庄 金陵图

陈陶 陇西行

张泌 寄人

无名氏 杂诗

王维 渭城曲

 秋夜曲

王昌龄 长信怨

 出塞

李白 清平调三首

王之涣 出塞

杜秋娘 金缕衣

试读章节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因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誉。

韩愈早孤,由其嫂郑氏抚育长大,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因三试博学宏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再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唐顺宗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始终不得志。后来韩愈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乱平,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上疏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回朝后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直至去世。

韩愈作文,认为“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并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韩愈更与柳宗元等并列“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的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他还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一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山石

山石荦确①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②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③,疏粝④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⑤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⑥。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⑦为人靰⑧?嗟哉吾党二三子⑨,安得至老不更归④。

【注释】

①荦确:险峻不平貌。②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③羹饭:羹的本义为菜汤,这里指菜,羹饭即饭菜之意。④疏粝:糙米饭,这里是指简陋的饭食。别本作“粗粝”。⑤枥:通栎,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⑥风生衣:别本作“风吹衣”。⑦局束:局促拘束,不自由。⑧靰:缰绳在马口者为轨,这里用如动词,指羁绊、牵制。⑨吾党二三子:志趣相投者为党,这是指和自己知心的几位好友。⑩不更归:“更不归”的倒装,这里的归是指辞官回乡。

【语译】

山石险峻,道路狭窄,我循路而上,黄昏时分才到寺中,身边有蝙蝠在盘旋。登上大堂,坐在台阶上,因为刚刚下足了雨,所以芭蕉叶涨大、栀子花也肥硕。僧人说墙壁上有古老的佛画,画得实在很好,我举着烛火去照看,所见倒确实很稀有。僧人帮忙整理好床铺、擦干净枕席,还置办了饭菜,虽然只是些蔬菜和糙米,也足够饱我饥肠了。

当夜我静静地躺卧着,直至四周虫鸣都已停息,清亮的明月从山岭中升起,光芒透入了门窗。天亮以后,我独自归去,因为烟雾弥漫而忽高忽低地找不到路径。山花红艳、涧水碧绿,景致是如此烂漫啊,时不时能够见到的松树、橡树,都有十人怀抱那么粗。我光着脚踩进流水,踏着涧底的卵石,水声激越,凉风似从衣内生出。人生如此,便自见欢乐,又何必局促拘束,被他人所牵绊呢?可叹啊,与我志同道合的那几位先生,为什么一直等到老去也不肯抽身呢?

【赏析】

韩愈善以散文入诗,开拓了诗歌崭新的局面,此诗便是例证。全诗前半段都是记游,末四句才抒情并托出主题,就记游部分来说,结构简单、条理清晰,娓娓道来,除七言到底并且押韵外,与普通游记文似乎并无两样。从登山、人寺、看画、暮食、就寝,直到翌晨出寺入谷、涉涧,似乎无所不言,并无重点,但实际上句句都有用意、字字精雕细琢,似散文而实为诗,是诗而又得散文趣味,现在的所谓“散文诗”,都未必有他将此两种文体相结合、糅杂,手法运用得更为纯熟。

开篇先以“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总写山势,“黄昏到寺蝙蝠飞”,则可见山之深,而寺之远,直待黄昏方才抵达,而夜行的蝙蝠纷飞,一则更突出“黄昏”二字,同时也为静景抹上一丝动态。韩愈素不佞佛,所以不写参拜佛寺,“升堂”后反又“坐阶”,只关注寺内自然之景,新雨过后“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偏来凑趣,说“古壁佛画好”,故而“以火来照所见稀”。点起烛火照画,更见黄昏已至,天色将暗,前后呼应,毫无破绽。

游记一般不会言及饭食,此诗却别出心裁,偏说寺僧来“置羹饭”,继而再言“疏粝亦足饱我饥”。看似无意义的一笔,其实承上启下,透露出很多信息来。首先,可见山之深而寺之贫,所供奉的有限,唯“疏粝”而已;其次,可见诗人游山竟日,黄昏入寺,已极饥饿了,侧面反映出山景之美,使人流连不舍;其三,粗食足饱,可见诗人志在山林之趣,而并不贪恋俗世的荣华,直接导向结句的抒情。用最短小、简明的语句,来表现最深邃、复杂的主题,这是诗歌的特色和优势,倘若真是散文,恐怕并非此区区十四字即能烘托出如此深意来吧。

时光流转,饭后即夜,诗人静卧直至夜深,四外“百虫绝”,一片静谧,在此氛围中独有“清月出岭光入扉”,以此来说明诗人内心的澄静,并且有灵光洞彻。其实全诗用意、主题,至此即可托出,但诗人仍嫌不足,转而再写翌晨。开篇即言游山,却并不明说山景,而放诸翌日,手法也极高明,这是将所历所见,重新排序,逐步描出,使情感积淀逐渐浓厚,然后主题之托出,也便自然水到渠成。翌日出寺再入深山,但见晨雾霏霏,山谷忽高忽下,竟然迷失道路,但身周山花烂漫,涧水淙淙,又有巨树参天,这种种无污染、无渣滓的自然之趣,使诗人乐而忘归,故而“当流赤足踏涧石”,甚至觉得“风生衣”,凉风似非外来,而是衣内生出。换言之,这般清凉舒适,并非外来景物所生,而是外来景物落于诗人心中,心中有感,故自心而生出。

言及至此,则情感自然生发,诗人不禁慨叹道:如此美景,如此舒适,都来自于身心的自由啊,为人又何必为俗世所累,使我不得开心颜呢?我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伴啊,他们仍然在红尘中辗转,仍然受绊于坎坷。的宦途,又何必“至老不更归”呢?还是赶紧辞官隐居,去体味自然之趣为好吧。

关于此诗背景,向来众说纷纭,一说时问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有李景兴、侯喜、尉迟汾,然而诗中并无言及同游之事,翌晨出寺更云“独去”,这种判断恐怕不确。私以为当为韩愈宦途不顺之时,被贬离京,独自游山,念及京中友人而作。汪佑南评此诗,说:“通体写景处句多浓丽,即事写怀,以淡语出之。浓淡相间,纯任自然,似不经意,而实极经意之作也。”其实诗中写景,亦颇清雅,虽非素淡,也谈不上浓丽,全篇的特色只在“纯任自然,似不经意,而实极经意”上。P77-79

序言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世称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年)中举,乾隆十一年(1746年)出任江苏上元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在任知县期间,孙洙深人民间访问疾苦,视百姓如家人父子,每当卸任之时,百姓攀辕哭泣,为他送行。直至告老还乡,仍两袖清风。

孙洙鉴于当时通行诗歌选本《千家诗》“工拙莫辨”,因此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编成《唐诗三百首》,以“蘅塘退士”署名。

唐朝承接隋朝,历经将近三百年,无论文治武功,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巅峰,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也曾有“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等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单从文学而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都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众多选本中,以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

唐诗数量极多,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而此书中仍有不少遗漏。自然如此巨量的诗句,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孙洙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唐诗三百首》共选人唐代诗人七十七位,总计三百一十首诗,包括五言古诗、乐府、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诗人选择上,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都有入选,展现了唐诗各个时期的精髓之作。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