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宾虹谈艺录(艺术类)/中国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黄宾虹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宾虹是中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笔墨功力型兼文人学者型的一代大家。他那超凡脱俗、挥洒自如、独具神韵、穷极造化的山水艺术世界蕴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用笔之妙,可与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印象派大师媲美,其山水画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书从黄宾虹的传世诗文中辑录专门论及绘画艺术的内容,言简意赅,集中讨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道与艺、造化与心源、笔墨法则、章法因创(传承与创新)等主题。

内容推荐

本书分总论、笔墨章法(五笔七墨)、画理画法、论画史四个专题,从黄宾虹的传世诗文中辑录专门论及绘画艺术的内容,言简意赅,集中讨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道与艺、造化与心源、笔墨法则、章法因创(传承与创新)等主题。这些都是黄宾虹几十年创作、研究的丰富经验和心得的结晶,既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史料,对绘画创作与鉴赏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版本采用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目录

前言

一 总论

二 笔墨章法

 (一)论笔法

 1. 五种笔法

 2. 沙田用笔答问

 3. 笔法渊源

 4. 论笔书简摘录

 5. 其他

 (二)论墨法

 1. 七种墨法

 2. 墨法杂论

 3. 用水设色

 (三)论用笔与用墨

 (四)章法因创

 1. 章法因创之大旨

 2. 谈因与创

 3. 其他

三 画理画法

四 论画史

 (一)画学篇

 1. 画学篇

 2. 学篇释义

 3. 其他

 (二)启祯、道咸画学

 (三)古画微

 1. 自序

 2. 上古三代图画实物之形

 3. 两汉图画难显之形

 4. 两晋六朝创始山水画以神为重

 5. 唐吴道子画以气胜

 6. 唐画南北两宗由气生韵

 7. 五代两宋之尚法

 8. 南宋院画之废古

 9. 开元人尚意之宋画

 10. 元季四家之写意画

 11. 明画尚简之笔

 12. 明季节义名公之画

 13. 清初四王吴恽之复古

 14. 三高僧之逸笔

 15. 隐逸高人之画

 16. 缙绅巨公之画

 17. 金陵八家之画

 18. 浙赣诸省名家之画

 19. 太仓虞山画学之传人

 20. 扬州八怪之变体

 21. 金石家之画

 22. 汤戴配享四王之画

 23. 沪上名流之画

 24. 闺媛女史之画

五 附录

 黄宾虹先生简介

 观画答客问

试读章节

(一)论笔法

1.五种笔法

一日“平”

古称执笔必贵悬腕,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与腕平,腕与肘平,肘与臂平,全身之力,运用于臂,由臂使指。用力平均,书法所谓“如锥画沙”是也。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无柔弱处,才可为“平”。“平”非板实如木削成,有波有折。其腕本平,笔之不平,因于得势,乃见生动。细激洪涛,漩涡悬瀑,千变万化,及澄静时,复平如镜,水之常也。(以下不注者摘自《画谈》)

用笔“如锥画沙”者,“平”是也。“平”非板实。画山最忌图经,是为古训所深戒。

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之形态,折是笔之变化方向。运用此法,可使线条不板滞;不会应用者,所画之线条即无变化,亦即不能表现物体。此种线条之表现方法,实为东方用笔之上乘。例如画树、画石、画波涛、画衣褶,非一波三折,即不足以尽其曲折变化之致。(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如锥画沙”法。作此练习,须逆锋而上,再很慢地转笔下行,到画的长短合适时,再回锋向上,所谓“无垂不缩”就是这个意思。此亦由刻玉中悟得。如用树枝在沙盘中画,很难看到逆锋回锋,解释亦失真了。(《中国绘画的点和线》)

用笔言“如锥画沙”者,“平”是也。

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无柔弱处,方可谓“平”,“平”非板实。……水有波折,固不害其为平;笔有波折,更足显其流动。一波三折,起讫分明,此之谓“平”,“平”非板矣。(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二曰“圆”

画笔勾勒,如字横直。自左至右,勒与横同;自右至左,勾与直同。起笔用锋,收笔回转,篆法起讫,首尾衔接,隶体更变,章草右转。二王右收,势取全圆,即同勾勒。书法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所谓“如折钗股”,“圆”之法也。日月星云,山川草木,图之为形,本于自然。否则,僵直枯燥,妄生圭角,率意纵横,全无弯曲,乃是大病。

向左行者为勒,向右行者为勾。收笔谓之“蚕尾”,俗谓“笔根”。

“折钗股”,笔法线条要求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圆浑润丽,亦不能流于柔媚。舍刚健而言婀娜,多失之柔媚,皆未足以语“圆”也。

用笔“如折钗股”者,“圆”是也。妄生圭角,则狞恶可憎。专事坎坷,尤险怪生厌。点睛破壁,着圣手之龙头①;吐气成虹,写灵光于佛顶②。圆转如意,纤巨咸宜。

董北苑写江南山,纯用圆笔中锋勾勒皴皱,遂为南宗开山之祖。其上者取法籀篆行草,或磊磊落落如莼叶菜条,纯任自然,“圆”之至矣。否则,寸之直,皆成瑕疵。累月之功,事事涂饰,目犷悍为才气,每冒于浮嚣。

笔法圆劲,纯由篆隶得来。(自题画石)

三日“留”

笔有回顾,上下映带,凝神静虑,不疾不徐。善射者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善书者笔欲向右,势先逆左,笔欲向左,势必逆右。算术中之“积点成线”,即书法如“屋漏痕”也。用笔侧锋,成锯齿形;用笔中锋,成剑脊形。李后主作金错刀书,善用颤笔。颜鲁公书透纸背,停笔迟滞,是其“留”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太流则便成浮滑。笔贵遒劲,书画皆然。

用笔如“屋漏痕”者,“留”是也。

算学中之“积点成线”,即书法如“屋漏痕”也。算学“积点成线”,画亦由点而成线,是在于“留”也。  笔意贵“留”。似碍流走。不知用笔之法,最忌泛浮,浮乃轻忽不道,滑乃柔软无劲。笔贵遒劲,书画皆然。(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古之画者,多用牙竹搁臂,亦称阁秘。右手运笔,恒以左手扶之。势欲向左,抗之使右;势欲右者,掣之使左。

四曰“重”

“重”非重浊,亦非重滞。米虎儿“笔力能扛鼎”,王麓台“笔下金刚杵”。点必如“高山坠石”,努必如“弩发万钧”。金,至重也,而取其柔;铁,至重也,而取其秀。要必举重若轻,虽细亦重,而后能天马行空,神龙变化,不至有笨伯痴肥之诮。善脱浑者,含刚劲于婀娜,化板滞为轻灵。倪云林、恽南田画笔如不着纸,成水上飘,其实粗而不恶,肥而能润,元气淋漓,大力包举,斯之谓也。

用笔“重”,要像“枯藤”、“坠石”。

用笔之法,有云如“枯藤”、“坠石”者,藤无枝叶,石本峥嵘,其状可想。况乎虺形屈曲,非同转拂之条;虎蹲雄奇,忽跃层岩之麓。“重”又何如也?然重易多浊,浊则淆混不清;重又多粗,粗则顽笨难转。善用笔者,何取乎此?要知世间最重之物,莫如金与铁也。言用笔者,当知如金之重而取其柔,如铁之重而取其秀。(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

“金刚杵”法当化为“绕指柔”,方不流于枯硬。若全无笔力,虽细谨不足观矣。(自题《山居图》)

五日“变”

李阳冰论篆书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氵点为水,灬点为火,必有左右回顾、上下呼应之势而成自然。故山水之环抱,树石之交互,人物之倾向,形状万变,互相回顾,莫不有情。于融洽求分明,有繁简无淆杂。知白守黑,推陈出新。如岁序之有四时,泉流之出众壑,运行无已,而不易其常。道形而上,艺成而下,艺虽万变而道不变,其以此也。

唐李阳冰论篆书日:“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善画者之用笔,何独不然?其显著者:山有脉络,石有棱角,钩斫之笔必变;水有行止,木有荣枯,渲淡之笔又变。郭河阳以水墨、丹青为合体,董玄宰称董、巨、二米为一家。用笔如古名人,无一而非变也。惟能变者不拘于法,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长短,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

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P33-37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