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养儿女的秘诀(父亲版)
分类
作者 何仲柯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如今这个资讯传播迅速,交通便捷,各种文化互相交织融合的时代,很多作父母的只把眼光放在各种不同文化表面的优劣上,处心积虑地想让下一代得到所谓“最先进”的文化教育,却往往在不知不觉间把他们引入了迷途。正如何仲柯医生在本书第36章“文化冲击,怎么办?”中所指出的,父母亲是可以教导孩子“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立比书2:15-16)。秘诀是什么呢?如何才能充分地掌握各种文化的优点和机会,拒绝它们的弱点?如何做到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请看《教养儿女的秘诀(父亲版)》作者的精彩讲解。

内容推荐

何仲柯医生与妻子苏绯云博士(《教养儿女的秘诀》作者)均为教育专栏作家,夫妇二人近年来应邀在世界10多个国家演讲“科学与圣经”“创造与进化”“教养儿女”“家庭沟通”“基督教伦理”等专题,从科学的角度让孩子知道圣经的真理,着有《科学与信仰》《育儿秘籍》《教子成功的秘诀》《发掘孩子潜能,促进家庭沟通》《儿女教养问题解答集》等多部著作。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教养儿女的“能手”,4位儿女皆于9岁至12岁稚龄考入美国华盛顿大学,他们聪敏好学,从很小就懂得遵照圣经的教导,爱人爱主,孝顺父母。长子允信,9岁考入,10岁就读,13岁获数学理学士,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现已获计算机博士学位;长女允爱,9岁考入,14岁就读,19岁获化学理学士及音乐文学士,又获遗传学硕士及教育心理学硕士;次女允心,12岁考入,14岁就读,18岁毕业,主修化学、生物及生化三科,现已获哈佛大学医学及生化双博士学位;次子允圣,12岁考入,13岁就读,18岁毕业,主修数学和计算机,现已获数学硕士、计算机博士学位。

《教养儿女的秘诀(父亲版)》在母亲版问世6年后相继出版,可谓如何教养儿女的“上下篇”或者“父母篇”,使我们看到在教养儿女的事工上,他们夫妇二人是如何亲密无间,同心合一。所以,只读“母亲版”,不读“父亲版”,就不能完整全面地了解他们二人相互配搭、合作的美好图景。

家是孩子成长的基地,教养是一门艺术。相比母亲版,教养儿女的秘诀(父亲版)》有不同的职分和视角,何仲柯医生针对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责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是“男主外女主内”,他指出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按照圣经创世记的记载,一个家庭的建立首先是从男人开始的,男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是首位的,这是创造的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擅于发掘与发展孩子不同的特性,更要担当起父母亲在家庭中不同的角色。

目录

编者序

前言

第1章 男人在家庭的角色之一

第2章 男人在家庭的角色之二

第3章 男人在家庭的角色之三

第4章 温馨的家

第5章 家,谁来建立?

第6章 男人要定位

第7章 安全感

第9章 男人要看守家园

第10章 男人要看守神言(上)

第11章 男人要看守神言(中)

第12章 男人要看守神言(下)

第13章 男人要尊重妻子

第14章 爱孩子们的妈妈

第15章 男人需要帮忙

第16章 按部就班

第17章 教导儿女人生有目的

第18章 人生的标准

第19章 帮助孩子选修科目

第20章 螺旋学习法

第21章 如何帮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第22章 教导孩子立志

第23章 培养孩子的品格

第24章 不受同侪压力

第25章 谈谈爱的表达

第26章 与孩子们分担困难

第27章 家里有人患精神病

第28章 与孩子们谈论死亡

第29章 与孩子们计划暑假

第31章 回想我们的感恩节

第32章 中秋团圆圆不圆?

第33章 与儿女谈万圣(鬼)节

第34章 圣诞节快乐吗?

第35章 人可以扮演创造者吗?

第36章 文化冲击,怎么办?

试读章节

什么是正常?

在今天的社会里,工作环境不断地变动,间接和直接地也影响到家庭的关系和个人的角色。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外一向都好像是男在外,女在内的关念。难道男人对家庭,除了承担生育和供养之责外,其它就一无所用吗?其实,在古代,有不少男人,基本上是在家里工作,他所提供的男性形像,无论好坏,正是一个不可抹煞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矛盾

现代社会的发展,常常叫男人在家庭里的角色,不断地淡化。有时是因为工作的因素,夫妻两人天各一方。我曾见过夫妻结了婚9年,每年只见面2周,连妻子生产他们唯一的儿子时,丈夫都只回来两周。他的理由:需要继续工作来付妻子生产的费用。原来他自己的父母对他和他的弟弟,也是如此,一生下来就送给爷爷奶奶看,到7、8岁才和父母同住,自小和父母的关系自然是一蹋胡涂了。如今自己的婚姻生活也面临破裂,还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有

父亲说,我爱孩子最好是尽量多赚钱给他们。却不想到,多少兄弟姐妹,闹到翻脸,终生成为仇敌,正是因为争家产。跨世纪时,香港一位极有名的粤剧名星,可不是临终给家人活生生地气死吗?人都还没死,他的儿女就和他的妻子争家产,还要上传媒去揭家丑。我起初以为那是继母,后来才发现,竟然是亲母!真是不可思议!

有些男人则是,在等于不在。在现代科技发达之际,确实有不少男人又恢复了在家工作。这种男人,特别是在计算机界的高科技人员,他们连开会都可以透过计算机或电话,公司也很少去。这原是个大好机会,叫他可以参与家庭的维护,儿女的教养和爱的沟通与建立。只可惜虽然人常在家,心却只在计算机。最可叹的是,有些男人在家的时间本来已经不多,而他人在的时候,还是埋头在计算机和电视里,根本连那一点时间,也是等于不在!

还有一些是采取了大男人主义的心态,家事一点不帮,还要别人服侍,作决定的时候绝对要听他的话。如果是他带来家庭主要的收入,就动不动说,钱是他赚的,所以一切他拿主意。如果妻子也有差不多的收入,又说他是一家之主。要不然就来势凶凶地强词夺理,诉诸武力。我曾经遇到年青人告诉我,父亲不单不干活,母亲辛苦开小吃店,回家还要挨打。这父亲竟然抓住妻子的头发,将她的头猛撞墙上!最后是16岁的儿子,忍不住母亲所受的委屈,挺而上前救母,把父亲赶出去!

女权运动下的男人角色

物极必反。我们要承认:历史以来,无论中外,社会对女人的岐视,是无可否认的。现代社会虽然对这不平等,有不断地改善,但是相差的距离还是不少。可惜在一般女权运动的口号下,男人在家庭的角色,又有了一个不同的极端。其中一种是强调男人的女性化,美其名为关怀性。其实,这是否认男人也可以温柔。家庭的事,不一定是女人才可以做,男人也可以做。进一步,轻看了温柔护家的男人。其实温柔的男人,不一定是娘娘腔的。一个温柔的健力士,对他的妻儿,可以是带来一份温馨的安全感。如果因为经济上的需要,两口子都必要在外面干活,那两人尽量安排工作时候,轮流看孩子,回家时,一同做家务,有甚么不对?只是这种把男人女性化的关念,除了上述的偏见之外,也带来了如今在传媒常见的意识,就是男人同性的家庭。影视上还常有鼓吹这样的家庭,有时还比一般的家庭温馨!这样的造型,是否正常?到底什么是正常?

另一方面的极端是,强调女人也要男性化。所以在这竞争的工作社会里,女人如果安居家里,理家相夫教子,就有可能被认为是没用。我家四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我的妻子自己照料。自然,特别是从他们小的时候,我回家时也一同看顾。我绝对肯定,若不是我妻子当时作了如此的决定,我的四位所谓天才儿童,一定是不堪设想的。可惜当我们被邀请作家庭教育讲座时,经常地,还是有人会问,我的妻子拿了一个博士,坐在家里不做事,可不是很可惜?我们的回答是:她正是有一份24小时的工作!

这另方面的极端,甚至成为今天有些女人同性家庭的借口。其实,两个女人在一个家庭里,肯定不能代替男人在家庭的角色。我曾经见到一位八岁的女孩子,经常地需要心理辅导。她的最大的原因:她的母亲和“父亲”都是女人!辅导她的心理学家感觉就像在打一场败仗一样。对这孩子的辅导,只能是表面上的呵护。

何去何从?

这么多的看法,到底是哪一个好?我们的了解逻辑是这样:正如一件机器,既然有造它的工厂,发动就需要按照工厂的说明书,不然那就不是正常的状态。有任何的故障,只有后果自负。这问题不单在乎对机器有损害,也在乎机器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男人在家庭里,正常的角色,应该如何,那就要看男人从那里来。或是说,人从那里来。如果人是从猿猴,或是说,更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男人在家庭的角色,就该照进化的基本原则来定义,自然也该从所谓比较简单的生物之关系来学习了。所以,有大学的校刊说,现代家庭的生态起源于一些猴子在彼此抓蚤子。难怪这种心理学家鼓励孩子要尽情地摔东西,被同学打,一定要反击,对父母亲,总要采取怀疑的态度,特别是被****的可能。混乱的性关系,那在动物里可不是比比皆是吗?

有些更进一步,把人类的家庭生活与鱼类并提。那就更可怕了。我们知道,有些鱼类的雄性,会吃它们的幼鱼的。不过雌鱼却是一次过生下一大堆!任吃还是够留种。最近我见到有些提倡进化的杂志,在大事鼓励女人按照进化轮,找配偶时,应该多找几个,特别是精力充足,身体强壮,又会赚钱,可以供应一世的男人。这也是一般女人的愿望,可是这女人要先卖身给多少男人?对男人嘛,他们也有建议,也是要和好多女人发生关系,才能找到一个会多生育的配偶。这样的男人不知道要生了多少个私生子才正式结婚!此等荒唐的看法,正是把人看若禽兽。

基督徒的圣经开卷所介绍的,是一位独一的创造主。祂所告诉我们创造的原则和古代世界的历史,在地里的证据,是明明可知,无可推诿的。圣经的创造主明示,人类不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乃是创造主“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1:27)神又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记1:26)诗篇8:4-8又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圣经强调人类是被造的,又有创造主所赋予的形像(那就是价值)和样式(那就是尊严)。所以也有创造主所设立的权柄、义务、身份和角色。家庭既然也是创造主为人类所设立的,男人在家庭里自然也有一定的角色。这是男人应有的正常角色。P18-23

序言

天才何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疑是一般正常父母的心愿。但是这要付上什么样的代价?父母亲需要付上代价,自是不在话下。我曾经见到多少的父母,自己并非有高等的教育水平,做的是操劳的蓝领工作,含辛茹苦,就是希望儿女们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我们应该向这样的父母亲们敬礼!只是我们常常忘记,在这功利主义的现代世界,必需成功的心态,也给孩子们无比的压力。所以,现在8岁的孩子,也可能因为成绩不如以前,而跳楼自杀!

我的大儿子13岁大学毕业时,有些人的“恭贺”是告诉我:“要小心,天才短命的!”虽然我们对这样的话,只是说声谢谢,一笑置之,但是这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一般人的观念,都是认为天才必定是怪人,孤独怪癖。

我大儿子在大学时期,我就曾在报上读到一位16岁的小天才,和我儿子相似,他也是读计算机的,在密芝根大学,并且将要毕业。他的父亲为他搬了家,也换了工作,让这儿子可以在该校就学。谁知儿子就在将毕业那一年,放弃一切,躲起来。有位侦探,好不容易把他找回来。谁知有一天侦探接到孩子的电话说,我受不了啦!侦探赶到时,孩子已经自杀了,方法是:以手枪将自己的脑袋打掉!或许他和一位聪明绝顶的人有同感也不一定,那就是旧约圣经的所罗门王,他说:“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道书1:18)

另外一个例子,却是我亲自认识的。那优秀的年青人进医学院时,是我帮他体检的,不过在实习的时候,却不是我做他的辅导。当我听见他在快毕业那一年,因为面对处理病人的压力,竟然在医院跳楼自杀。我真是苦不得在他感受压力时,有机会和他交谈,开解他一下!

尽情发挥,好不好?

叫一个孩子鬰鬰不得志,不能学习适合他程度的科目,是叫这孩子不高兴的一个大原因。我的大儿子,在我们还没有帮他找到出路时,就是如此。那时,他每天下课回来,总要自己看书两小时,才要和人说话,反映他那时内心的苦闷。这种孩子有可能长大后,有严重的自卑感,不成就感,甚至忿世嫉俗,与人格格不入。相反的来说,只叫一个孩子拼命读书越早进大学越好,这孩子可能受不了那压力,心理上也可能崩溃。我大儿子刚进大学时,大陆安徽合肥的科技大学,曾到美国访问我们,回去就正式开始了科大的少年班。当局并且给这些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有不少的特权。这些年头也出了不少的这样的学生,其中自然有一些是相当有成就的了。但是今年我惊讶地发现,这少年班,以及在中国不少的少年班,现在都停办了。原因是孩子们心理的不平衡。这真是难做!

活得快乐

人生成功的一个很简单的要求,就是活得快乐。活得不高兴,不单孩子们不想活,连大人都会觉得有问题的。我们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从学校回家时,我们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功课,或是问成绩,乃是问他们当天在学校高不高兴。有不高兴就要了解一下,到底什么事发生了,并且帮助他去解决。如果是高兴的话,也可以听听他的奇遇,和他一同高兴一下。这种和孩子的沟通,是自然的,了解性的,帮助性的,同情性的。给孩子知道,无论他们在外面遇到什么问题和挑战,父母亲总是随时愿意了解和帮助的。

有人在一个公开的讲座里,问我们的孩子们,他们在家里最享受的一样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活得快乐。就算是有失败时,我们都可以轻松温柔地和他们讨论。圣经说:“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言15:4)又说:“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箴言16:24)又说:“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箴言12:25)

其实,中国古语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圣经也说:“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 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得前书4:10)每一个人的天份,如果发挥得合适,这人不单有满足感,却也活得轻松愉快,容易亲近。这种的天才,正是无价之宝,自己快乐,周围的人也快乐。父母亲更加快乐。正如圣经又说:“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箴言10:1)

何仲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1:03